语文泰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7715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泰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泰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泰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泰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泰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泰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语文泰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泰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泰兴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

“童子何用知之?

”轼曰:

“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

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

“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

“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皆以国士待轼,曰:

“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

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

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

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

天下传诵。

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

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

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恨子不识范文正公恨:

遗憾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游:

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酬:

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弟:

尊敬兄长

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3分)(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⑥B.②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④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地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3分)

(2)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4分)

(3)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报任安书》)(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孤山寺端上人[1]房写望

林逋

底处[2]凭栏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3]。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春来看雪天。

【注释】[1]端上人:

名端的和尚。

上人:

和尚的尊称。

[2]底处:

何处。

[3]葑上田:

又称架田。

古人活用水田,将木框浮于水面,框内充满葑泥,水涨水落而架田不颠覆。

(1)全诗是如何扣住“望”字展开的?

请简要阐述。

(2)颔联写景颇有特色。

请简要赏析。

(3)尾联寄寓了作者什么情感。

请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岂敢盘桓。

(李密《陈情表》)

(2)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王实甫《长亭送别》)

(3)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

(司马迁《报任安书》)

(4)安能以身之察察,?

(《渔父》)

(5),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

(6),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

(7),山顶千门次第开。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透明的红萝卜

莫言

太阳像抽疯般颤抖着,一股股萧杀的秋风把黄麻吹得像大海一样波浪起伏,一群群麻雀惊恐不安地在黄麻梢头噪叫声。

风穿过桥洞,扬起尘土,把半边天都染黄了。

一直到九点多钟,风才停住,太阳也慢慢恢复正常。

  小铁匠一起一伏晃晃悠悠地在石栏杆上跑着,栏杆下乌蓝的水里映出他变了形的身影。

几个大胆的石匠跑上闸去,把小铁匠拖了下来。

他拼命挣扎着,骂着:

"

别他妈的管我,老子是杂技英豪,那些大妞在电影上走绳子,老子在闸上走栏杆,你们说,谁他妈的厉害……"

几个人累得气喘吁吁,总算把他弄回桥洞里。

他像块泥巴一样瘫在铺上,嘴里吐着白沫,手撕着喉咙,哭叫着:

亲娘哟,难受死了,黑孩,好徒弟,救救师傅吧,去拔个萝卜来……"

黑孩,听到了吗?

你师傅让你去干什么?

一个老石匠用烟袋杆子戳着黑孩的背说。

  黑孩走出桥洞,爬上河堤,钻进黄麻地。

黄麻地里已经有了一条依稀可辨的小径,麻杆儿都向两边分开。

走着走着,他停住脚。

这儿一片黄麻倒地、像有人打过滚。

他用手背揉揉眼睛,抽泣了一声,继续向前走。

走了一会,他趴下,爬进萝卜地。

那个瘦老头不在,他直起腰,走到萝卜地中央,蹲下去,看到萝卜垅里点种的麦子已经钻出紫红的锥芽,他双膝跪地,拔出了一个萝卜,萝卜的细根与土壤分别时发出水泡破裂一样的声响。

黑孩认真地听着这声响,一直追着它飞到天上去。

天上纤云也无,明媚秀丽的秋阳一无遮拦地把光线投下来。

黑孩把手中那个萝卜举起来,对着阳光察看。

他希望还能看到那天晚上从铁砧上看到的奇异景象,他希望这个萝卜在阳光照耀下能像那个隐藏在河水中的萝卜一样晶莹剔透,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

但是这个萝卜使他失望了。

它不剔透也不玲珑,既没有金色光圈,更看不到金色光圈里苞孕着的活泼的银色液体。

他又拔出一个萝卜,又举出阳光下端详,他又失望了。

以后的事情就变得很简单了。

他膝行一步。

拔两个萝卜。

举起来看看。

扔掉。

又膝行一步,拔,举,看,扔……

  看菜园的老头子眼睛像两滴混浊的水,他蹲在白菜地里捉拿钻心虫儿。

捉一个用手指捏死,再捉一个还捏死。

天近中午了,他站起来,想去叫醒正在看院屋子里睡觉的队长。

队长夜里误了觉,白天村里不安宁,难以补觉,看院屋子里只能听到秋虫浅吟,正好睡觉。

老头儿一直起腰,就听到脊椎骨"

叭哽叭哽"

响。

他恍然看到阳光下的萝卜地一片通红,好像遍地是火苗子。

老头打起眼罩,急步向前走,一直走到萝卜地里,他才看得那遍地通红的竟是拔出来的还没有完全长成的萝卜。

  "

作孽啊!

老头子大叫一声。

他看到一个孩子正跪在那儿,举着一个大萝卜望太阳。

孩子的眼睛是那么大,那么亮,看着就让人难受。

但老头子还是不客气地抓住他,扯起来,拖到看园屋子里,叫醒了队长。

队长,坏了,萝卜,让这个小熊给拔了一半。

  队长睡眼惺忪地跑到萝卜地里看了看,走回来时他满脸杀气。

对着黑孩的屁股他狠踢了一脚,黑孩半天才爬起来。

队长没等他清醒过来,又给了他一耳巴子。

小兔崽子,你是哪个村的?

  黑孩迷惘的眼睛里满是泪水。

谁让你来搞破坏?

  黑孩的眼睛清澈如水。

你叫什么名字?

  黑孩的眼睛里水光潋滟。

你爹叫什么名字?

  两行泪水从黑孩眼里流下来。

他娘的,是个小哑巴。

  黑孩的嘴唇轻轻嚅动着。

队长,行行好,放了他吧。

瘦老头说。

放了他?

队长笑着说,"

是要放了他。

  队长把黑孩的褂子、鞋子、大裤头子全剥下来,团成一堆,扔到墙角上,说:

回家告诉你爹,让他来给你拿衣裳。

滚吧!

  黑孩转身走了,起初他还好像害羞似地用手捂住小鸡儿,走了几步就松开了手。

老头子看着这个一丝不挂的男孩,抽抽答答地哭起来。

  黑孩钻进了黄麻地,像一条鱼儿游进了大海。

扑簌簌黄麻叶儿抖,明晃晃秋天阳光照。

  (节选自《中国作家》1985年第2期)

11.小说开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作具体分析。

(6分)

12.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黑孩的形象。

13.文中两处画线句子,老头子表现不同。

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

14.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以“透明的红萝卜”为题的深刻意蕴。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信仰之光

周国平

①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得多,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

这种东西必定是高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像日月星辰一样在我们头顶照耀,我们相信它并且仰望它,所以称作信仰。

  ②提起信仰,人们常常会想到宗教。

在人类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宗教信仰的确是信仰最常见的一种形态。

不过,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

事实上,做一个教徒不等于就有了信仰,而有信仰的人也未必信奉某一宗教。

有一回,我到佛教胜地普陀山旅游。

在山上一座大庙里,和尚们正为一个施主做法事,中间休息,一个小和尚走来与我攀谈。

我问他:

“做法事很累吧!

”他随口答道:

“是呵,挣钱真不容易。

”一句话表明了他并不真信佛教,皈依佛门只是谋生的手段。

在同一次旅程中,我还遇见另一个小和尚。

当时,我正乘船航行。

船舱里异常闷热,乘客们纷纷挤到舱内惟一的自来水管旁洗脸。

他手拿毛巾,静静等候在一旁。

终于轮到他了,又有一名乘客夺步上前,把他挤开。

他面无愠色,退到旁边,礼貌地以手示意:

“请,请。

”我目睹了这一幕,心中肃然起敬,相信眼前这个身披青灰色袈裟的年轻僧人是真正有信仰的人。

  ④其实,真正有信仰不在于相信佛、上帝、真主或别的什么神,而在于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有超出世俗的理想和目标。

真正看重信仰的人决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宗教或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

两千四百年前,苏格拉底就是被雅典民众以不信神的罪名处死的。

他的确不信神,但他有自己的坚定信仰,他的信仰就是:

人生的价值在于爱智慧,用理性省察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

在审判时,法庭允许免他一死,前提是他必须放弃信奉和宣传这一信仰,被他拒绝了。

他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活着不如死去。

他为自己的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独立思考,而且需要相当的阅历和比较。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改变信仰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不足为怪。

在我看来,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

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不是无所谓,可有可无,也不是随大流,盲目相信;

第二就是要诚实,决不自欺欺人。

有了这种真诚的态度,即使你没有找到一种明确的思想形态作为你的信仰,你也可以算作一个有信仰的人了,因为你至少是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

事实上,在一个普遍丧失甚至嘲侮信仰的时代,也许惟有在这些真诚的寻求者和迷惘者中才能找到真正有信仰的人呢。

(选自《周国平文集》,有删改)

15.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16.文中是怎样证明宗教和信仰“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这个观点的?

请具体分析。

17.一个人如何确立自己的信仰?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农夫养了一群羊。

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

“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他的羊群里有一只黑羊。

农夫为此感到遗憾,盘算着要卖掉黑羊:

“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

”一天,在一场暴风雪中,农夫与羊群走散了。

当暴风雪停息的时候,漫山遍野银装素裹,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

这时,四处寻找的农夫看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跑过去,果然是那只黑羊!

其他的白羊也在那里。

要求:

①角度自选;

②立意自定;

③题目自拟;

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⑤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A(A.xiān/jiān 

zhěn/shè

/nà

shēn/ché

B.xiè

/qià

niè

n/dà

n

shǔn/dù

C.bǐ/bì

/xiè

xuà

n/xuānshāngD.yuá

n/huá

shuò

/sù

piāo 

/kè

2.B(长歌当哭,指用放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之情。

3.参考答案:

眼前有一块太湖石,形状细长,中间有孔,与底下的孔洞相通,硬币能从孔中穿过。

(每点1分)

4.参考答案:

示例一:

赞同这种做法,因为鲁迅的作品确实晦涩难懂,选入教材,反而增加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将鲁迅作品撤出中学教材未尝不可,等中学生阅历增加之后,再来一段鲁迅的作品,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领会他的文章背后的现实意义。

示例二:

不赞同这种做法,因为鲁迅的作品有着很深刻的社会与人文教义,他的作品意义深刻,是国民教育的脊梁。

鲁迅的文章能把中国几千年封建礼教这颗“毒瘤”对人的迫害一一展现出来,这在中国近现代文人当中无人可及。

(表明观点1分,阐述理由4分。

5.答案:

C(酬:

实现)

6.答案:

D(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⑤⑥句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

7.答案:

B(“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

8.

(1)这一年(我)考中进十,才被欧阳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

(被动句式“见……于”、“知”、“因”各1分。

(2)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自托”、“岂...哉”、“畴昔”、句意通顺各1分。

(3)请允许我大略地说说鄙陋之见,隔了好久没有给您回信,希望不要见责。

(“固陋”、“阙然”、“幸”各1分)

【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

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

“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

”我说:

“(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

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

”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

“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

”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

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

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

“我知道了他的为人。

”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

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

“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唉!

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

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

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

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郡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

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

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

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

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问,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

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

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

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

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

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9.

(1)首联点明望之地点,诗人身在孤山寺凭栏远望;

中间四联写所望之景,寺、田、鸟、烟四轴风景画,幽深清寂;

尾联写望后之感,留恋不舍,期待再赏美景。

(2)诗人身处佛地,远远望去,景色黯淡得像一幅画卷,而林间寺院宛在画中,想象奇妙,画境幽深;

运用比喻手法,以棋盘方格比喻架田,展现农家劳作场景,悠闲自现。

(每点2分)

(3)诗人迷恋眼前清幽美景,不愿归去,喜爱之情溢于言表,透露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2分)“春来看雪”一句暗示诗人的高洁品性,契合其潇洒物外的隐士风度。

(1分)

10.

(1)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淡烟暮霭相遮蔽(3)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4)受物之汶汶者乎(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7)长安回望绣成堆

11.①通过描写秋风劲吹、鸟雀惊叫、尘土风扬的景象,渲染荒凉萧索的气氛,奠定了小说悲凉的感情基调。

②预设背景。

故事发生在贫穷落后的农村,这为黑孩的悲惨遭遇埋下了伏笔。

③衬托人物形象。

恶劣的环境加剧了黑孩生活的艰难,却没有改变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2.黑孩是一个天真可怜的孩子。

①他身世不幸,命运悲惨:

从队长对他一系列的审问可以看出他没有亲人的关爱。

②他心地善良。

他愿意为小铁匠去偷萝卜表现出他对师傅的尊重。

③天真幻想。

在拔萝卜时想极力找到曾经见过的透明的萝卜,突出了他的纯真。

④沉默压抑,逆来顺受。

能够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苦难,寻找透明的红萝卜被队长打时,也只是迷惘的眼睛里充满泪水。

13.

(1)暗示人物内心的变化。

老头子起初是职责所在,看见黑孩偷萝卜,非常生气;

后来在审问中发现黑孩十分可怜,心生同情。

(2)推动情节发展。

第一处老头子毫不犹豫抓住交给队长处理,引出下文对黑孩的审问;

第二处通过老头子的哭泣暗示黑孩的悲凄命运。

14.①小说写的是黑孩拔萝卜的故事,以“透明的红萝卜”为题符合故事内容,起到线索串联的作用。

②红萝卜,象征了美好的生活,是黑孩内心渴求的温暖和幸福。

③透明的胡萝卜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所以黑孩子最终没有找到它,以此为题,象征了希望(梦想)的破灭,暗含小说人物的悲剧命运和悲凄主题。

15.首先提出信仰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我们要相信它并仰望它;

然后论证宗教和信仰两者不完全相同;

最后阐述人如何真正确立自己的信仰。

16.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

(2分)第3段列举两个事例:

普陀山上做法事的小和尚并不真信佛教,只是将皈依佛门作为谋生手段;

而船上谦让有礼、与人无争的小和尚则虔诚信佛,能深刻领悟佛理和人生。

(2分)两人同为佛教徒,但前者无信仰,后者有信仰,形成鲜明对比,有力证明了宗教和信仰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

(2分)

17.要独立思考,不盲目相信某种流行宗教或思想;

人生要有相当的阅历和比较;

自己要有真诚的态度。

18.参照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评分细则及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