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7470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3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Word文件下载.docx

3、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

其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

4、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为米∕秒,读作:

__________;

符号为___________。

5、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时,读作:

___________;

符号为__________。

6、1米∕秒=________千米∕时;

1千米∕时=________米∕秒

7、5米∕秒=________千米∕时;

72千米∕时=________米∕秒

8、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它是一种理想情况。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所行驶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无关。

9、粗略画出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

 

10、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它是针对一段路程或一段时间而言的。

它只能粗略的反应物体的运动快慢。

它一般不是速度的平均。

11、物体分别以速度V1和V2匀速经过两段相等的路程,则全程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

若物体在相等的两段时间内,分别以速度V1和V2匀速经过两段路程,则全程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为:

___________。

2、实验器材:

刻度尺;

停表;

长大板;

小车;

金属片。

3、实验步骤:

(1)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

(3)用停表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4)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________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6)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的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7)利用测得的数据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5、实验结论:

小车沿斜面由顶端运动至底端的过程中,它的速度越来越_______

6、实验注意事项:

(1)要使小车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同时停止计时

(2)斜面支起不要太高,也不要过低。

过高会使小车速度过大,不易___________,过低会造成测出的平均速度数值太接近

(3)要保证每次测量都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车

(4)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实验中要多测量几次

(5)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应从开始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头,不是斜面的长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____________。

2、声也是一种波,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______。

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密闭容器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容器中空气的抽出,声音越来越_______,最后几乎听不见;

逐渐充入空气,空气越来越多,声音越来越______。

实验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______在真空中传播。

4、月球上没有空气,航天员只能通过______交谈。

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5、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的最快;

在_______中较快;

在______中最慢。

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_______有关,还跟介质的有_______关。

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______米/秒。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米/秒。

6、人耳要区分自己的回声和原声,人与障碍物间距离至少是________米。

7、回声的应用:

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

可以测定海水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人耳不一定能听到。

2、打击乐器是靠而__________发声.如鼓在发声时,鼓皮绷得越紧,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

弦乐器通过_________发声,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管乐器靠发__________声,长的空气柱振动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高音。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

4、声音的高低叫做__________(音调是指声音的尖细、低沉或粗壮),其决定因素为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或___________。

5、实验探究:

钢尺伸出桌面边缘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得越______,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

(本实验应保持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

6、频率是用来表示物体振动_________的物理量。

其单位为_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_,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某发声体在5秒内振动了100次,则该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为________。

7、在同一介质中,频率不同的声音传播速度都相同。

一般情况下,发声体的长度越长,振动得越慢,频率越低。

8、一般来说,儿童说话的音调比成年人高,女人说话的音调比男人高。

我们平时所说的“男低音”,“女高音”中的“高”“低”都是指音调。

9、人们把高于的___________声音叫做超声波;

把低于___________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声音的强弱叫做________,(是指声音的大小,或者说是声音的响与不响)。

11、实验探究:

几次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声音的___________越大。

12、人听到的声音是否响亮,除跟响度有关外,还跟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13、影响响度的因素有两个:

一是振幅,二是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增大听到声音响度的一个办法是减少声音的分散。

14、声音的品质叫做音色。

“闻其声而知其人”也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音色,听到说话声便可分辨是谁。

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的。

第三节声的利用

一、声音中包含信息的例子有:

①远处的雷声预示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可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_____就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⑥利用超声波检查(平时所说的做“B超”)

⑦蝙蝠是靠________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的,它所采用的方法叫_______。

科学家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_______系统,利用此系统,人们可以探知_________________,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

捕鱼时渔民可以利用此系统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声音含有能量的例子

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

外科医生利用____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超声波可以使烛光摇曳。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噪声的定义:

从物理学角度,噪声是发声体_________________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 

噪声强弱:

人们以__________、符号是(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注意0dB不是没有声音。

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70dB:

会干扰说话,影响工作效率;

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

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噪声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3、环境声音控制: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4、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引起听觉。

5、控制噪声的三个方面:

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6、控制噪声的应用:

摩托车的消声器:

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

城市道路的隔声板:

在声音传播过程中阻断声音的传播;

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

1、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_______________叫做温度。

2、家庭和实验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

3、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

把在标准大气压下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4、—4.7℃读作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5、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或_________;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_______,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若俯视,则读数会偏__________,若仰视读数会偏______。

6、体温计的量程为_____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_______℃左右。

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收缩,“缩口处”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所以它表示的是人体的温度,要使已经升上去的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可以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

其它温度计不能这样做。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物态变化。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熔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凝固。

4、认真阅读课本第53页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石棉网在本实验中起的作用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用“水浴法”对试管加热,可以使试管_________________。

(3)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加热,温度却_____________,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_____________,例如:

萘、汞、石英、水晶、食盐、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晶体;

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

蜡、______、________等,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5、晶体熔化的条件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晶体凝固的条件为:

7、如下图所示:

其中属于晶体熔化图象的是()

8、如下图所示:

其中AB段是升温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_____状态;

BC段温度_________,物质处于___________状态;

CD段是物质的升温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____状态。

9、熔化过程要_______热,凝固过程要_______热。

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可以利用_____________时放出的热量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

10、两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为____________。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1、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汽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液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

蒸发具有_____________作用.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蒸发;

4、液体沸腾的条件为:

5、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沸点,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________。

6、水沸腾前烧杯内壁在杯底附近,附有好多气泡,是因为此处温度较高,水_________形成气泡。

沸腾前水中形成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______,以至未到液面就消失了。

是因为气泡上升的过程中水蒸气遇冷又______了.水沸腾时,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变______,到水面破裂开来,将气泡内的_________散了到空气中。

7、常见的汽化现象有:

(1)在黑板上用酒精棉球写下“液体”两个大字过一会儿“液体”不见了。

(2)在白色透明塑料袋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封口,并将其放入热水中,—会儿塑料袋膨胀了。

(3)湿衣服晾干、水壶里水烧开、洒在地上的水变干、洗过的头发用吹风机吹干

(4)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会感到特别凉。

(5)人出汗后,用扇子扇,感到凉爽。

(注意此时空气的温度并没有降低)

8、常见的液化现象

(1)水烧开后,从壶嘴会喷出“白气”

(2)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得模糊。

(3)浴室的镜面,放热水洗澡时,就变得模糊不清

(4)在白色透明塑料袋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封口,并将其放入热水中,—会儿塑料袋膨胀了,从热水中拿出来后,一段时间后,又变瘪了。

(5)凡具有如下字样的相关物态变化都是液化现象:

雾、露、“白气”、“冒汗”、“出汗”、“冒气”等,这些通常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产生的。

(6)“云”的形成过程。

9、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蒸发的快慢还跟周围空气湿度及液体的种类有关。

10、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

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1)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同时使它降低到一定的温度,例如氮气。

11、蒸发和沸腾的区别与联系

12、如下图所示

刚从水中游泳出来的人,身上附着很多水,由于水的_______吸热而感到冷,如上图从水中游泳出来的人的动作是利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减少水分的蒸发的。

13、汽化是__________热过程,液化是__________热过程。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的过程叫升华。

(抓住“两个状态,一个关键词”,识别升华现象。

初状态为固态,末状态为气态,关键词是‘直接’即中间没有变成夜态)

2、升华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

凝华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

3、常见升华现象举例:

(1)冬天,放在外面刚洗完的衣服很快就结冰,过一段时间后衣服变干了。

(思考:

结成的冰能否熔化成水)

(2)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球,时间长了会变小或消失,但在衣服上不留任何痕迹。

(3)用久了的灯泡内壁会变黑,仔细观察发现钨丝变细了。

变黑的部分能否从外面擦掉)

(4)深冬时节,玻璃窗上会出现“冰花”(思考:

冰花出现在玻璃窗的内侧还外侧)

(5)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

(6)冬天,阴暗处的积雪,没有见其化成水,却日渐稀少。

(7)把少量碘放入烧杯,上面盖上盛有冷水的蒸发皿,然后微微加热,在用慢火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固态碘逐渐减少了。

4、常见易升华的物质

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发生升华现象。

初中阶段常涉及到的易升华物质有:

冰、碘、樟脑、干冰、钨、雪这几种物质。

5、物质由___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抓住“两个状态,一个关键词”,识别凝华现象。

初状态为气态,末状态为固态,关键词是‘直接’中间没有变成夜态)

6、常见凝华现象举例:

(1)深秋或初春的早晨,草木,瓦石上出现霜。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草木、瓦石(温度在0℃以下)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2)冬天树枝上出现的雾淞。

(4)把少量碘放入烧杯,上面盖上盛有冷水的蒸发皿,然后微微加热,在用慢火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固态碘逐渐减少了,而蒸发皿底部却出现固态的碘。

(5)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有一层白色粉末

8、凡具有如下字样的相关物态变化都是凝华现象:

霜,冰晶,冰花,树挂,雾淞等。

像熔化和汽化一样,升华也要_______热;

像凝固和液化一样,凝华也要_______热。

9、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应用

(1)在运输食品的时候,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可以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来降温。

(2)利用凝华放热可以保温。

10、自然现象中的云、雨、雾、露、霜、雪、雹的成因

自然现象

成因

物态变化名称

太阳照在地面上,水温升高,含 有水蒸气的高温空气快速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逐渐冷却,水蒸

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

液化或凝华

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随着气流的急速升降而上下运动,它们相遇后越聚越大,到达一定程度后就会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冰晶吸热熔化成水滴,与原来

的水滴一起落到到地面,这就是雨。

在低空中的水蒸气,夜间气温下降,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珠,这些小水珠分散在空气中的尘埃上,形

成雾。

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早晨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

面上。

霜、雪

霜是在地表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温度,直接凝华为固体;

如果高空的温度在0℃以下,水蒸气直接凝

华成小冰晶,便以雪的形式降回地面。

冰雹

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冰珠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

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第四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光源.如太阳、恒星、萤火虫、________、________,注意行星、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沿直线传播。

3、光的直线传播的举例:

①激光准直挖掘隧道;

②小孔成像(夏日浓密的树荫下可见圆形光斑);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④影子的形成;

⑤射击;

⑥植树、排队、埋电线杆、砌墙;

⑦工人师傅常闭上一只眼来检查一块木板的棱是否直;

⑧一些成语也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如:

坐井观天,所见甚少: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立竿见影;

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如影随形;

形单影只;

形影不离等。

4、打雷和闪电在远处总是同时发生,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_________________.

5、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用字母_________表示,其数值为:

_________千米/秒==_______米/秒。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和真空中非常接近。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三分之二,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四分之三;

6、光年是___________单位,1光年==___________米。

第二节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

"

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理解。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

反"

字当头。

2、两种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

平滑的表面对光产生的反射。

漫反射:

粗糙、凹凸的表面对光产生的反射。

注意:

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4、在下图中,点O是___________,射线AO是___________,射线0N是__________,射线OB是_______________,入射角是___________,反射角是____________。

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1、课本77页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注意事项: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清晰度降低,但便于确定_________________.

(2)用相同的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___。

(3)玻璃板要垂直于桌面放置,这样避免使像偏上或偏下,便于使后面的物体与前面的物体的像__________,从而更好地确定像的位置。

(4)实验中宜选择较薄的玻璃板,从而避免因前后两个玻璃面成的像不重合而有一定错位,便于确定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使观察到的像更为清晰,本实验最好在较_________的环境中进行。

(6)本实验应用了“等效替代法”;

多做几次实验是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有___________。

2、平面镜成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