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周备课董家王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474580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周备课董家王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周备课董家王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周备课董家王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周备课董家王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周备课董家王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周备课董家王春.docx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周备课董家王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周备课董家王春.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周备课董家王春.docx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周备课董家王春

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

(二)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

(二),包括认识平面图形及拼一拼。

单元新课标分析:

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简单图形;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拼图。

单元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单元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立体图形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画掌握平面图形;学生已经有搭积木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用学过的、没学过的图形拼图,提高理解平面图形。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课时安排:

认识图形

(二)(3课时)

课题

认识平面图形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人

王春

周次

第一周

课标与教材分析

新课标分析:

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像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等简单图形。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之后编排的,由于学生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因此学生学习平面图形要比立体图形困难。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立体图形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画掌握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方法与媒体

教学准备:

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讲授法演示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课前展示)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

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

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

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

(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

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

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

想一想,该怎么画呢?

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

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④揭示名称。

想象:

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

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长方形。

⑤找一找。

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

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2)自主认识正方形。

①谈话启发方法。

刚才我们用了“先看一看长方体一个面的形状,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画下来”的方法认识了长方形,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正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交流后概括。

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投影仪上展示。

提问:

咱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作什么呢?

概括:

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

④再看一看,正方体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状的?

(3)自主认识平行四边形。

①请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能画出平行四边形的积木,用刚才认识长方形的方法去认识它的每个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交流后概括。

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投影仪上展示。

提问:

咱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作什么呢?

概括:

这些图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4)放手认识圆。

①引导回顾方法。

刚才我们从长方体上认识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认识了正方形,那从圆柱上又能认识什么图形呢?

请小朋友拿出一个圆柱来,找到圆柱的这个面(底面)。

想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圆柱底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集体交流。

交流方法:

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面的形状的。

交流图形:

互相看一看画出的图形。

揭示概念:

我们画的这种图形又叫作什么呢?

(圆)

④找一找圆柱上还有哪个面也是圆,指给同桌看一看。

(5)放手认识三角形。

①引导学生认识三棱柱。

提问:

从三棱柱上我们可以认识什么图形呢?

②交流后概括:

这些图形都是三角形。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P3做一做)

(1)在平面图中找学过的图形。

其实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

瞧,这是小红家的客厅(出示小红家客厅图).里面就有许多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比如凳子的面是长方形的。

谁也来这样找一找、说一说?

(2)在自己身边找学过的图形。

(3)回忆生活中见到的所学图形。

这样的图形生活中也有,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今天所学的这几种图形?

像这样的图形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朋友课后可以继续去找一找。

四、操作中体验深化

(1)提问:

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全班交流。

(2)提问:

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

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

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

(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小组小结最后派代表全班交流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4个角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五、总结延伸: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数学活动.你学得开心吗?

在这些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认识平面图形

不同点:

           共同点: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不断开的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4个角

圆      没有角    即封闭的

三角形  有三条边  三个角   

二次备课

 

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请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才认识长方形的方法去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有这样的图形吗?

谁发现了?

请你指一指、说一说。

随堂测试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知道了什么?

取正方形纸一对折张,再对折。

知道了什么?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知道了什么?

教学反思:

通过小组合作,用立体图形实物描画平面图形的方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和动手操作能力,学生比较感兴趣,效果较好。

 

课题

拼一拼

课时

第二课时

主备人

王春

周次

第一周

课标与教材分析

新课标分析: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教材分析:

教材选取题材符合儿童的年龄的年龄特征,生动有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中所采用的画、折、剪、拼等活动,都能调动学生多感官的投入,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尤其是七巧板这一素材的引入,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由于其千变万化而易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同时又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数学学习中。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搭积木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用学过的、没学过的图形拼图,提高理解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方法与媒体

讲授法、演示法

卡纸: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两个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课前展示)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

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

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

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2.提问:

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边。

提问:

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板书:

对边相等)强调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三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

(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

大家来试试!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

(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

教师巡视

(3)交流。

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

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

(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

(6)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

(演示正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

(7)折好后把两个长方形剪下来。

要想知道这两个长方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

(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8)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长方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

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板书设计:

图形拼组

二次备课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

为什么?

 

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

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随堂测试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让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课题

练习课

课时

第三课时

主备人

王春

周次

第一周

课标与教材分析

新课标分析: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教材分析:

教材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既可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求,又能促进学生更深入的思考。

学情分析

学生掌握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点,熟练掌握需要加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方法与媒体

练习法、讲授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课前复习)

1、长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

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

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3、第6页练习一第5题。

动手。

汇报。

三、巩固新知

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课

二次备课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随堂测试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第4、5页有关的练习题。

课后反思:

通过让学生动手拼摆七巧板,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学习效果较好。

 

单元备课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第26页。

新课标要求:

课标明确指出:

在本学段中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能结合具体的情景,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对凑十法已经非常熟练,因此学生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就相对容易一些,但是本部分的内容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因此必须要求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破十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运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单元课时安排:

约12课时

例1………………………………3课时左右

例2………………………………4课进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3课进左右

课题

十几减9

课时

第四课时

主备人

王春

周次

第一周

课标与教材分析

新课标分析:

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教材分析:

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样重要,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但是用“想加算减法”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多位数计算的重要基础。

由于这是学生上一个学期学习的口算内容,到本学期时计算的熟练程度会有一定的下降,因此,教师必须通过相应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正确、熟练地应用“想加算减”作准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对计算方法的探索。

教学方法与媒体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前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12    9十(    )=13

9十(    )=14    9十(    )=15

9十(    )=16    9十(    )=17

3、15-4=?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

15—9=

提问:

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进一步提问:

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

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引导学生比较:

15-9与15-4,它们有什么不同?

5-9不够减,怎么办?

用小棒摆一摆,同位交流。

小结计算方法:

大致有:

破“十”法、去尾法、相加算减法

选择你喜欢的方法,给同位说说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4—9=)

   

(2)得多少?

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

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板书设计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5-9=

我是这样想的:

10-9=19+=15

1+5=615-9=6

二次备课

 

直接说出得数。

说说计算过程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随堂测试

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教学反思:

让学生先通过摆学具来学习十几减九的计算,将较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简单操作。

进一步寻找规律,可帮助学生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