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兴起的原因.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4599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兴起的原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兴起的原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兴起的原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兴起的原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兴起的原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兴起的原因.doc

《试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兴起的原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兴起的原因.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兴起的原因.doc

试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兴起的原因

摘要:

20世纪60年代,美国掀起了全国性的妇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妇女运动的再度崛起,是六七十年代以来美国社会最基本的社会运动之一。

这次运动的目标,是解放女性的思想,帮助她们获得自由、取得普遍平等的社会地位。

运动着力地开展思想和理论建设工作,大规模地发展和建立组织,制定明确的斗争目标和策略,有力地推动了其本身的发展和深入,在改善美国妇女的政治和社会地位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本文拟就这次运动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关键词: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女权运动;原因

1920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了第十九条宪法修正案,该修正案规定美国适龄妇女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此后女权运动便转入低潮。

六十年代美国各种社会运动风起云涌,如反越战运动,黑人民权运动,新左派运动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女权运动,史学界一般称为现代妇女运动的再度崛起。

本文拟就这次运动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一、40至60年代美国妇女在就业竞争中地位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美国社会带来诸多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变化是妇大批进入劳动力市场。

二战开始后,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男子走上战场,留守后方的妇女不得不逐渐走上工作岗位,从1941年到1945年全美国有650万妇女加入劳动力市场,妇女就业增长率为57%。

美国历史学家威廉·H·查夫指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妇女就业史上的分水岭,它给妇女经济地位带来的变化远远超过女权主义者半个世纪的宣传鼓动所能达到的。

50年代,美国的高等教育在发展,妇女有条件受到高等教育,获得大学毕业证书。

这样,大学里聚集了大量的年轻女性一起学习和生活,这给她们提供了集体生活的场所,使她们树立起了良好的自我意识,使她们能够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非常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促进了她们的自由、独立、平等的意识观念,在一个视男子为一等公民、女子为二等公民的社会中,促进了女权运动的发展。

当时,美国的政府和企业都在扩大,这就给她们带来了很多的工作机会。

50年代末期,一些妇女需要通过工作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维持家庭的开支。

六七十年代,中产阶级和普通工人阶级妇女出去工作的机会逐渐增多,其工作岗位也逐渐稳定下来。

成家的妇女中有49%都在工作,中等收入的家庭中妻子的收入几乎达到17000美元。

在这一背景下,妇女意识提高了,强烈要求融入主流社会,但社会形势却阻碍了她们实现自己的男女平等愿望、获取与男性平等地位,因而她们渴望改变当时的美国社会歧视妇女的主流意识。

二、政治气氛的影响

当时的社会政治气氛是促使美国妇女运动兴起的一个原因。

一方面,美国历史上两次大规模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上而下地荡涤了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中的封建主义的污泥浊水,增强了美国公民的民主意识,使那些歧视妇女的陈腐观念和束缚妇女的伦理道德没有太大的市场。

另一方面,发展的社会经济生活和保守的性别意识之间的矛盾是导致女权主义复活的主要社会原因。

战后初期,由于美国政治反动以及麦卡锡主义盛行,“女性的奥秘”把她们局限在传统的女性角色范围,而二战的爆发使整个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增大,广大妇女不得不从家庭走向社会,代替奔赴前线的丈夫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这种“新角色”和“旧观念”的冲突使妇女饱尝了社会歧视的苦果,亲身体验了低人一等的不公正待遇。

三、贝蒂·弗里丹的著作产生的影响

二战后,美国妇女长期处于安定而单调的生活之中,失去了自我,脱离了社会,渐渐感到了精神的空虚、思想的苦闷和百无聊赖,她们频繁地向精神医生求救,千千万万个家庭主妇在思索着、谈论着自己的地位、命运问题。

她们奔走呼号并向社会宣告:

“除了我的丈夫、我的孩子和我的家庭之外,我还有所企求。

”妇女问题成为美国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1963年,女权主义者贝蒂·弗里丹登出版

了《女性的奥秘》一书,为妇女呐喊。

书中,把家庭生活比喻为美国妇女的舒适的集中营,号召妇女冲破家庭的束缚,走向社会,结束对妇女的性别歧视。

并指出,女子和男子同样需要发展,号召妇女起来争取与男子平等的权力和地位鼓励她们走出家门,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广大妇女感到振奋和欣喜,一代妇女迅速觉醒,她们认清了自己在社会中所应有的权利和地位只有通过自己不懈的斗争才能取得这本书出版后,社会反响十分强烈,对女权运动和美国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为女权主义在60年代的崛起作了有力的舆论准备。

自由和平等是美国社会的理想,通过《女性的奥秘》,女人们认识到社会现实和社会理想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应该采取措施消除这样的差距,给妇女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

弗里丹说:

“就女性而言,要发现自己,了解自己,唯一的办法就是同男人一样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这本书提高了妇女的独立意识,也促进了美国社会公民平等意识的觉醒。

1963年和1964年,国会通过法律禁止基于性别和种族的不平等。

法律的通过,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弗里丹的《女性的奥秘》一书不仅唤起了女性的平等权利意识,而且通过社会舆论对男女平等的立法也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四、妇女地位委员会的建立和《同酬法》颁布

肯尼迪当选总统后成立了一个妇女地位委员会,专门调查美国妇女的现状,提出保证妇女基本权利的措施。

这个委员会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肯尼迪向帮他竞选的女活动家们作的一个政治姿态,然而它的诞生对女权主义的复兴产生了始料不及的作用。

委员会提出了一份涉及面相当广的美国妇女现状调查报告,如实反映了在政治、法律、经济、教育等各领域中妇女的不平等待遇,并对改善妇女现状作了大量建议,日后妇女运动的许多要求是根据这份报告提出来的。

尽管联邦政府并未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报告中提出的间题,但委员会存在的本身把妇女地位间题在美国社会中提了出来,成为社会中日益热门的话题。

各州纷纷仿效联邦政府,相继成立州妇女地位委员会。

州委员会不仅比总统委员会更深入地了解妇女状况,更重要的是为妇女活动家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信息、讨论妇女问题的场所。

在各州委员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妇女积极分子逐渐形成一个全国性的联系网络,为有组织的妇女运动兴起奠定了基础。

在1966年的全国州委员会代表大会上,一些妇女不满于官方组织在反对性别歧视上的保守态度,宣布脱离州委员会,自行成立了富有斗争精神的妇女全国组织,由因《女性的奥秘》一书闻名的贝蒂·弗里旦任主席。

妇女地位委员会的成立,为60年代中期的妇女运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机构较健全的妇女组织网络。

1963年,肯尼迪政府通过了《同酬法》,规定雇主必须对在同等工作条件下干同样工作的男女支付同样的报酬。

这项法律投有规定雇主给妇女平等的雇佣机会,也缺乏有力的实施措施。

不少雇主把同样性质的工作标上不同的名称来躲避《同酬法》,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在《同酬法》生效后仍普遍存在。

尽管有不少缺陷,《同酬法》毕竟是美国联邦政府制定的第一条反对性别歧视的法律,它的通过意味着美国政界开始对妇女步入公共经济领域这一事实作出反应。

五、60年代的社会运动的直接影响

妇女运动的再度兴起也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各种社会运动综合的结果。

相对而言,60年代的美国还是一个比较自由、开放的年代,整个政治、社会、文化氛围自上而下都比较倾向于改革。

尤其是在黑人民权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助推下,美国社会当时在消除种族歧视和消灭社会贫困的问题上出现了相当大的社会改革浪潮。

美国国内长期推行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等丑恶现象已经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小马丁路德金等黑人民权积极分子的领导下,广大黑人发动了一连串声势浩大的和平抗议运动。

这场运动虽然最终未能使黑人同胞取得同白人同等的民主,但毕竟迫使美国政府通过了民权法,使广大黑人获得了选举权。

另外,越南战争引起了美国人民强烈的反战情绪,受当时正盛行的社会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和弗洛伊德等各种思潮的影响,全国上下反战情绪异常高涨。

美国人开始从新的角度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一个以大学生和青年分子为主体,强调人的尊严、个性和自由的“新左派”民权运动应运而生。

“新左派”民权运动认为“感情重于理性,信仰重于知识,娱乐重于生产,精神生活重于物质生活,人的本能重于科技......”。

这些运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战后美国民主运动的浪潮,从而为女权运动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使战后女权运动迅速形成了燎原之势。

参考文献

[1].张友伦肖军张聪.美国社会的悖论:

民主、平等与性别、种族歧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刘绪贻.战后美国史[M].人民出版社,2002.

[3].[美]贝蒂·弗里丹著,程锡麟朱微王晓路译.女性的奥秘[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4].张华.略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女权运动[J].科技信息,2008.14

[5].王政.美国当代妇女运动起因初探[J].世界历史,199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