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检验批划分及验收计划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5751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检验批划分及验收计划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工程检验批划分及验收计划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工程检验批划分及验收计划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工程检验批划分及验收计划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工程检验批划分及验收计划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检验批划分及验收计划Word下载.docx

《工程检验批划分及验收计划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检验批划分及验收计划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检验批划分及验收计划Word下载.docx

主要检验内容包括:

(1)材料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及检测报告是否齐全;

(2)实际进场材料数量、规格和型号等是否满足设计和施工计划要求;

(3)材料外观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

(4)按规定须抽检的材料、构配件是否及时抽检等。

2).按规定应进场复试的工程材料,必须在进场检查验收合格后取样复试,主要材料的取样和试验项目应符合要求,见证取样及按规定的要求执行。

1.3.1钢筋(材)

1).钢筋的复试应按不同炉罐号和直径分批检验。

大家在材料进场时应对照出厂合格证进行取样,有的出厂合格证上面同一直径的钢筋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炉罐号,如果这些炉罐号的编号不是连续的或间隔超过5个以上编号的应分别取样试验。

2).见证取样的数量要达到规定要求即检验总量的35%,应该按每次进场钢筋的型号和直径总数的35%做见证取样,见证取样应该按主要受力钢筋来选取。

1.3.2水泥

1).水泥必须有质量证明文件。

水泥生产单位应在水泥出厂7天内提供,28天强度以外的各项试验结果,28天强度结果应在水泥发出日起32天内补报。

2).散装水泥使用的较多,由于现场水泥储存罐较少,水泥的进场次数频繁而数量较小,无形中加大了水泥试验的频率。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希望每次进场的水泥做安定性试验,对于每次进场检验的水泥所提供的出场试验报告与复试的报告单上面的日期、编号、数量相吻合。

注意进场水泥的总数应与现场实际用量基本相符。

对于用于楼梯踏步、地面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必须也有出厂试验报告和复试报告。

水泥的取样也按35%作见证取样,第一次进场的水泥必须要作见证取样。

3).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水泥,检测报告应有有害物含量检测内容。

1.3.4砂与碎(卵)石

1).砂、石使用前应按规定取样复试,有试验报告。

2).按规定应预防碱-集料反应的工程或结构部位所使用的砂、石,供应单位应提供砂、石的碱活性检验报告。

1.3.5外加剂

1.外加剂主要包括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泵送剂、防水剂、防冻剂、膨胀剂、引气剂和速凝剂等。

2.外加剂必须有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有相应资质等级检测部门出具的检测报告、产品性能和使用说明书等。

3.应按规定取样复试,具有复试报告。

承重结构混凝土使用的外加剂应实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

4.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使用的外加剂应有有害物含量检测报告。

当含有氯化物时,应做混凝土氯化物总含量检测,其总含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要求。

1.3.7掺合料

1).掺合料主要包括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沸石粉、硅灰和复合掺合料等。

2).掺合料必须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

3).用于结构工程的掺合料应按规定取样复试,有复试报告。

1.3.8轻集料

轻集料必须有质量证明文件,并按规定取样复试,有复试报告。

1.3.9钢结构工程材料

1.钢结构工程材料主要包括钢材、钢构件、焊接材料、连接用紧固件及配件、防火防腐涂料、焊接(螺栓)球、封板、锥头、套筒和金属板等。

2.主要材料应有质量证明文件,包括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和中文标志等。

3.按规定应复试的钢材必须有复试报告,并按规定实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

4.重要钢结构采用焊接材料应有复试报告,并按规定实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

5.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有扭矩系数和紧固轴力(预拉力)检验报告,并按规定做进场复试,实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

6.防火涂料应有有相应资质等级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

二、施工试验

2.1回填土

1).土方工程应测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确定最小干密度控制值,由试验单位出具试验报告。

2).应按规范要求绘制回填土取点平面示意图,分段、分层(步)取样做回填土试验报告。

2.2钢筋连接

1).正式焊(连)接工程开始前,应进行试焊,焊接件经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现场的施工焊接。

2).钢筋焊接接头或焊接制品、机械连接接头应按焊(连)接类型和验收批的划分进行质量验收并现场取样复试。

3).承重结构工程中的钢筋连接接头应按规定实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的管理。

4).采用机械连接接头型式施工时,技术提供单位应提交由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机构出具的型式检验报告。

5).焊(连)接工人必须具有有效的岗位证书。

2.3混凝土

1).现场搅拌混凝土应有配合比申请单和配合比通知单。

2).应有按规定留置龄期为28天标养试块和相应数量同条件养护试块的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冬施还应有受冻临界强度试块和转常温试块的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3).抗渗混凝土、特种混凝土除应具备上述资料外应有专项试验报告。

4).应有单位工程《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统计、评定记录》。

5).抗压强度试块、抗渗性能试块的留置数量及必试项目应符合要求。

6).承重结构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块,应按规定实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

7).结构由有不合格批混凝土组成的,或未按规定留置试块的,应有结构处理的相关资料;

需要检测的,应有有相应资质检测机构检测报告,并有设计单位出具的认可文件。

8.潮湿环境、直接与水接触的混凝土工程和外部有供碱环境并处于潮湿环境的混凝土工程,应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并按有关规定执行,有相关检测报告。

2.4预拌混凝土资料的管理

(1)预拌混凝土供应单位必须向施工单位提供以下资料:

配合比通知单,预拌混凝土运输单,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32天内提供),混凝土氯化物和碱总量计算书

(2)预拌混凝土供应单位除向施工单位提供上述资料外,还应保证以下资料的可追溯性:

试配记录、水泥出厂合格证和试(检)验报告、砂和碎(卵)石试验报告、轻集料试(检)验报告、外加剂和掺合料产品合格证和试(检)验报告、开盘鉴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出厂检验混凝土强度值应填入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抗渗试验报告(试验结果应填入预拌混凝土出厂合格证)、混凝土坍落度测试记录(搅拌站测试记录)和原材料有害物含量检测报告。

(3)施工单位应形成以下资料:

混凝土浇灌申请书,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现场检验),抗渗试验报告(现场检验),混凝土试块强度统计、评定记录(现场).三、施工记录

3.1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1.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在正式施工前编制完成,并经施工企业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审批。

2.规模较大、工艺复杂的工程、群体工程或分期出图工程,可分阶段报批施工组织设计。

3.主要分部(分项)工程、工程重点部位、技术复杂或采用新技术的关键工序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冬、雨期施工应编制季节性施工方案。

4.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内容应齐全,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工程概况,

(2)施工准备,(3)施工部署及组织,(4)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5)资源配置计划,(6)施工平面布置图(7)质量保证及安全保障,(8)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增加对单位工程进行分部、分项、检验批划分的内容,增加对砼结构的实体检验计划的内容,增加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检测计划内容,增加对材料试验检验及见证取样和送检计划的内容。

5.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本着“重点突出,兼顾全面,确保质量,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

施工单位应首先进行内部审核,并填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报监理单位批复后实施。

发生较大的施工措施和工艺变更时,应有变更审批手续,并进行交底。

6.检验批的划分:

要有利于质量控制,能取得较完整的技术数据,要防止造成检验批、分项工程的大小过于悬殊,影响质量验收结果的可比性,基础检验批的划分按设计图纸的内容所采用的施工流程来划分,主体工程按楼层划分,分为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建筑装饰装修按楼层划分。

屋面按施工流程来划分,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采暖系统按子系统划分检验批卫,卫生器具按卫生间排水子系统划分检验批,电气工程的线管敷设和导线穿管按楼层划分,其他分项的检验批按单元划分。

(表样见附录)

7.砼结构的实体检验计划:

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并实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

结构实体检验的内容包括同条件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以及工程合同约定的项目,必要时可检验其他项目。

同条件砼强度的检验应对砼试块的取样部位、取样数量、养护方法、送检时间等作出详细计划,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也应制定检测部位、数量、时间等方面的计划。

8.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计划:

在开工前应对照设计图纸、统一验收标准来确定对哪些项目进行检测;

检测的时间,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制定完整的计划。

9.材料试验检验及见证取样和送检计划:

单位工程开工前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共同制定有见证取样和送检计划。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按照有关规定确定检验项目,明确取样原则及要求。

依据取样原则确定应作试验总数(估)及应进行见证的次数,根据见证取样和送检不少于35%的规定,作出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计划。

以上计划附在施工组织设计中一同报总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审批。

3.2图纸会审记录

(1)监理、施工单位应将各自提出的图纸问题及意见,按专业整理、汇总后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提交设计单位做交底准备。

(2)图纸会审应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及有关人员参加。

设计单位对各专业问题进行交底,施工单位负责将设计交底内容按专业汇总、整理,形成图纸会审记录。

(3)图纸会审记录应由建设、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的项目相关负责人签认,形成正式图纸会审记录。

不得擅自在会审记录上涂改或变更其内容。

(4)图纸会审的主要内容是:

1.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技术政策、标准、规范和经济合理。

2.设计是否符合施工技术装备条件。

如要采取特殊技术措施时,技术上能否保证安全施工和工程质量。

3.有无特殊材料要求,其品种、规格、数量是否满足需要。

4.图纸说明是否齐全、清楚,建筑设计是否满足使用安全及功能要求。

3.3 

设计变更通知单

设计单位或建设单位需要对经过会审后的图纸进行修改时,或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无法按原图纸施工而需要修改图纸时,设计单位应及时下达设计变更通知单,内容详实,必要时应附图,并逐条注明应修改图纸的图号。

设计变更通知单应由设计专业负责人以及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签认。

工程洽商记录

(1)工程洽商记录应分专业办理,内容详实,必要时应附图,并逐条注明应修改图纸的图号。

工程洽商记录应由设计专业负责人以及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签认。

(2)设计单位如委托建设(监理)单位办理签认,应办理委托手续

施工测量记录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确保建筑工程定位、尺寸、标高、位置和沉降量等满足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的资料统称。

3.4 

工程定位测量放线记录

测绘部门根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件)批准的建筑工程位置及标高依据,测定出建筑的红线桩。

施工测量单位应依据测绘部门提供的放线成果、红线桩及场地控制网(或建筑物控制网),测定建筑物位置、主控轴线及尺寸、建筑物±

0.000绝对高程,并填写《工程定位测量记录》及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报监理单位审核。

工程定位测量完成后,应由建设单位报请具有相应资质的测绘部门验线。

3.5 

建筑与结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1.1.5隐蔽)

按规范规定须进行隐检的项目,施工单位应填报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主要隐检项目及内容如下。

3.5.1地基基础工程与主体结构工程隐检 

(1)土方工程:

基槽、房心回填前检查基底清理、基底标高情况等。

(2)地下防水工程:

混凝土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套管、埋设件等设置的形式和构造。

人防出口止水做法。

防水层基层、防水材料规格、厚度、铺设方式、阴阳角处理、搭接密封处理等。

(3)结构工程(基础、主体):

用于绑扎的钢筋品种、规格、数量、位置、锚固和接头位置、搭接长度、保护层厚度和除锈、除污情况、钢筋代用变更及胡子筋处理。

钢筋连接型式、连接种类、接头位置、数量及焊条、焊剂、焊口形式、焊缝长度、厚度及表面清渣和连接质量等。

(4)预应力工程:

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形状、端部预埋垫板;

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切断方法、竖向位置偏差、固定、护套的完整性;

锚具、夹具、连接点组装等。

(5)钢结构工程:

地脚螺栓规格、数量、位置、埋设方法、紧固等。

(6)外墙内、外保温构造节点做法。

3.5.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隐检 

(1)地面工程:

各基层(垫层、找平层、隔离层、防水层、填充层、地龙骨)材料品种、规格、铺设厚度、方式、坡度、标高、表面情况、密封处理、粘结情况等。

(2)抹灰工程:

具有加强措施的抹灰应检查其加强构造的材料规格、铺设、固定、搭接等。

(3)门窗工程:

预埋件和锚固件、螺栓等的规格、数量、位置、间距、埋设方式、与框的连接方式、防腐处理、缝隙的嵌填、密封材料的粘结等。

(4)吊顶工程:

吊顶龙骨及吊件材质、规格、间距、连接方式、固定方法、表面防火、防腐处理、外观情况、接缝和边缝情况、填充和吸声材料的品种、规格、铺设、固定情况等。

(5)轻质隔墙工程:

预埋件、连接件、拉结筋的规格、位置、数量、连接方式、与周边墙体及顶棚的连接、龙骨连接、间距、防火、防腐处理、填充材料设置等。

(6)饰面板(砖)工程:

预埋件、后置埋件、连接件规格、数量、位置、连接方式、防腐处理等。

有防水构造的部位应检查找平层、防水层的构造做法,同地面工程检查。

(7)幕墙工程:

构件之间以及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的安装及防腐处理;

幕墙四周、幕墙与主体结构之间间隙节点的处理、封口的安装;

幕墙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及墙面转角节点的安装;

幕墙防雷接地节点的安装等。

8)细部工程:

预埋件、后置埋件和连接件的规格、数量、位置、连接方式、防腐处理等。

3.5.3 

建筑屋面工程隐检 

基层、找平层、保温层、防水层、隔离层材料的品种、规格、厚度、铺贴方式、搭接宽度、接缝处理、粘结情况;

附加层、天沟、檐沟、泛水和变形缝细部做法、隔离层设置、密封处理部位等。

3.5.4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隐检 

(1)直埋于地下或结构中,暗敷设于沟槽、管井、不进人吊顶内的给水、排水、雨水、采暖、消防管道和相关设备,以及有防水要求的套管:

检查管材、管件、阀门、设备的材质与型号、安装位置、标高、坡度;

防水套管的定位及尺寸;

管道连接作法及质量;

附件使用,支架固定,以及是否已按照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规定完成强度严密性、冲洗等试验。

(2)有绝热、防腐要求的给水、排水、采暖、消防、喷淋管道和相关设备:

检查绝热方式、绝热材料的材质与规格、绝热管道与支吊架之间的防结露措施、防腐处理材料及做法等。

(3)埋地的采暖、热水管道,在保温层、保护层完成后,所在部位进行回填之前,应进行隐检:

检查安装位置、标高、坡度;

支架做法;

保温层、保护层设置等。

3.5.5 

建筑电气工程隐检 

(1)埋于结构内的各种电线导管:

检查导管的品种、规格、位置、弯扁度、弯曲半径、连接、跨接地线、防腐、管盒固定、管口处理、敷设情况、保护层、需焊接部位的焊接质量等。

(2)利用结构钢筋做的避雷引下线:

检查轴线位置、钢筋数量、规格、搭接长度、焊接质量、与接地极、避雷网、均压环等连接点的焊接情况等。

(3)等电位及均压环暗埋:

检查使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安装位置、连接方法、连接质量、保护层厚度等。

(4)接地极装置埋设:

检查接地极的位置、间距、数量、材质、埋深、接地极的连接方法、连接质量、防腐情况等。

(5)金属门窗、幕墙与避雷引下线的连接:

检查连接材料的品种、规格、连接的位置和数量、连接方法和质量等。

(6)不进人吊顶内的电线导管:

检查导管的品种、规格、位置、弯扁度、弯曲半径、连接、跨接地线、防腐、需焊接部位的焊接质量、管盒固定、管口处理、固定方法、固定间距等。

(7)不进人吊顶内的线槽:

检查材料品种、规格、位置、连接、接地、防腐、固定方法、固定间距及与其它管线的位置关系等。

(8)直埋电缆:

检查电缆的品种、规格、埋设方法、埋深、弯曲半径、标桩埋设情况等。

(9)不进人的电缆沟敷设电缆:

检查电缆的品种、规格、弯曲半径、固定方法、固定间距、标识情况等。

3.7 

技术交底记录(表1.1.6.2交底)

1.技术交底记录应包括施工组织设计交底、专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四新"

(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技术交底和设计变更技术交底。

各项交底应有文字记录,交底双方签认应齐全。

2.重点和大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应由施工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把主要设计要求、施工措施以及重要事项对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进行交底。

其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交底。

3.专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应由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负责,根据专项施工方案对专业工长进行交底。

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应由专业工长对专业施工班组(或专业分包)进行交底。

"

技术交底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专业人员编制。

6设计变更技术交底应由项目技术部门根据变更要求,并结合具体施工步骤、措施及注意事项等对专业工长进行交底。

7技术交底包括施工方法、技术措施和质量、安全要求,要有文字记录,记录上有交底人和接受人签名,接受班组长签字后附接受班组人员名单。

3.8 

楼层平面放线记录

楼层平面放线内容包括轴线竖向投测控制线、各层墙柱轴线、墙柱边线、门窗洞口位置线、垂直度偏差等,施工单位应在完成楼层平面放线后,填写楼层平面放线记录报监理单位审核。

3.9 

楼层标高抄测记录

楼层标高抄测内容包括楼层+0.5m(或+1.0m)水平控制线、皮数杆等,施工单位应在完成楼层标高抄测后,填写楼层标高抄测记录报监理单位审核。

4.0 

建筑物垂直度、标高测量记录

1.施工单位应在结构工程完成和竣工时,对建筑物垂直度和全高进行实测并记录, 

填写《建筑物垂直度、标高测量记录》报监理单位审核。

2.超过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建设、监理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4.1 

沉降观测记录

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凡需进行沉降观测的工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测量单位进行施工过程中及竣工后的沉降观测工作。

2测量单位应按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或监理单位批准的观测方案,设置沉降观测点, 

绘制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定期进行沉降观测记录,并应附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量与时间、荷载关系曲线图和沉降观测技术报告。

4.3 

地基验槽检查记录

建筑物应进行施工验槽,检查内容包括基坑位置、平面尺寸、持力层核查、基底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基坑土质及地下水位等,有桩支护或桩基的工程还应进行桩的检查。

地基验槽检查记录应由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共同验收签认。

地基需处理时,应由勘察、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意见。

4.4 

地基处理记录

施工单位应依据勘察、设计单位提出的处理意见进行地基处理,完工后填写《地基处理记录》报请勘察、设计、监理单位复查。

4.5 

混凝土开盘鉴定

用于承重结构及抗渗防水工程的砼,在第一次使用的配合比时,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的,应由施工单位组织监理单位、搅拌机组、混凝土试配单位进行开盘鉴定工作,共同认定试验室签发的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的组成材料是否与现场施工所用材料相符,以及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及标养28天的抗压强度结果是否满足要求和施工需要。

4.6 

混凝土拆模申请

在拆除现浇混凝土结构板、梁、悬臂构件等底模和柱墙侧模前,应填写混凝土拆模申请单,并附同条件混凝土强度报告,报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审批,通过后方可拆模。

4.7 

混凝土搅拌、养护测温记录

1.砼施工前应作砂石的水份测定工作,确定砂石的含水率后,作出现场砼施工配合比。

砼施工过程原材料的计量记录要准确、真实。

2.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应进行搅拌和养护测温记录。

混凝土冬施搅拌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原材料温度、出罐温度、入模温度等。

3.混凝土冬施养护测温应先绘制测温点布置图,包括测温点的部位、深度等。

测温记录应包括大气温度、各测温孔的实测温度、同一时间测得的各测温孔的平均温度和间隔时间等。

4.8 

构件吊装记录

预制混凝土构件、大型钢、木构件吊装应有构件吊装记录,吊装记录内容包括构件名称、安装位置、搁置与搭接长度、接头处理、固定方法、标高等。

4.9 

焊接材料烘焙记录

按照规范和工艺文件等规定须烘焙的焊接材料应进行烘焙,并填写烘焙记录。

烘焙记录内容包括烘焙方法、烘干温度、要求烘干时间、实际烘焙时间和保温要求等。

4.10 

地下工程防水效果检查记录

地下工程验收时,应对地下工程有无渗漏现象进行检查,填写《地下工程防水效果检查记录》,检查内容应包括裂缝、渗漏部位、大小、渗漏情况和处理意见等。

发现渗漏现象应制作《背水内表面结构工程展开图》。

4.11 

防水工程试水检查记录

1.凡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应有防水层及装修后的蓄水检查记录。

检查内容包括蓄水方式、蓄水时间、蓄水深度、水落口及边缘的封堵情况和有无渗漏现象。

厕浴间必须有防水层及安装后蓄水检验记录,卫生洁具安装完后应做100%的二次蓄水试验,蓄水时间不少于24小时,蓄水最浅水位不应低于20cm。

2.屋面工程完工后,应对细部构造(屋面天沟、檐沟、檐口、泛水、水落口、变形缝、伸出屋面管道等)、接缝处和保护层进行雨期观察或淋水、蓄水检查。

淋水试验持续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

做蓄水检查的屋面,蓄水时间不得少于24小时,蓄水最浅水位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