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一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带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4525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屯溪一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带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屯溪一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带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屯溪一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带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屯溪一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带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屯溪一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带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屯溪一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带解析.docx

《屯溪一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带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屯溪一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带解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屯溪一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带解析.docx

屯溪一中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带解析

屯溪一中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带解析)

屯溪一中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带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1.1.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

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B【解析】考点:

皇帝制度。

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他们不具备实际的政治能力,是不能治理好国家的。

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跟皇位世袭制有关。

这是宗法制产生的影响。

A和C、D选项与皇位世袭制没有关系,排除。

2.赵翼《廿二史札记》载: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材料反映了A.分封制度开始瓦解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C.贵族政治遭到破坏D.察举制度逐渐形成【答案】C【解析】考点: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反映的是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体现贵族政治的特点。

“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反映了世卿世禄制被破坏,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所取代,答案为C。

分封制开始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A项错误。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于秦朝,B项错误。

D项与材料无关。

3.《史记•龟策列传》载:

“太史公曰:

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

唐虞以上,不可记已。

自三代之兴,各据祯祥;涂山之兆从而夏启世,飞燕之卜顺故殷兴,百谷之筮吉故周王。

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这反映出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没有形成权力高度集中B.神权与王权结合C.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答案】B【解析】考点: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古代,统治者崇尚迷信,一切行事都要由史官占卜(卜筮)。

占卜的官员,他们起着神的作用,是神权的代言者。

统治者正是这样凭借神权实现其政治目的。

故,B项神权与王权结合,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B;而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4.(清)赵翼说:

“(唐)开元以来,诸王皆居京师,而支庶得自奋于功名。

如宗室为宰相者,至有十余人。

其出仕于外,嗣虢王巨、嗣吴王牛,当国家寇乱时,俱能守郡掌兵,为国宣力。

此法之最善者也。

”由此可知当时A.相权不断削弱,皇权得以强化B.利用宗法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严格防止宗室诸王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D.科举考试成为宗室子弟控制政权的工具【答案】C【解析】考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唐朝开元年间以来,朝廷要求诸王“皆居京师”,支庶参加科举考试,“出仕于外”“守郡掌兵,为国宣力”,从而加强对宗室诸王的控制,防止其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的加强,没有体现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故A项错误;宗法分封制对中央集权不利,故B项错误;科举考试成为中央控制宗室子弟的工具,故D项错误。

5.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建立法律体系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答案】C【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

依据材料中“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的文字可以判断是三省六部制。

A属于秦朝,时间不符合题意。

B内容不符合题意。

D属于“官僚的选拔问题”,不符合题干中第二种意思。

故本题选择C。

6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

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答案】A【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依据所学可知,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派遣文官到各地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部由中央掌控。

这些措施,虽有利于改变唐末五代以来地方镇割据的局面,但造成地方权力严重削弱,以致出现地方县官职位空缺时却无人履职的现象。

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故应选A。

7.在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在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并指出立法权应高于执行权。

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A.以上下权力制衡为目的B.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C.为后世不同程度所借鉴D.指出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答案】D【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古今中外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目的是保证君权的独尊,这一制度并没有被后世借鉴,排除A、B、C项;这些分权理论与实践都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故选D。

8.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A.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B.政治体制的产物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答案】B【解析】考点:

雅典政治体制。

材料内容体现的是雅典民主政体中的公民大会的一个重要程序相关,雅典的公民大会有一项最重要的程序,即是就某项方案展开辩论,这种辩证使得雅典成为了大演说家辈出的国家,故答案选择B项。

9.周��的《罗马法原论》中记载,“主人抛弃老病奴隶的,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凡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材料说明罗马法A.不再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B.蕴含人人平等的法律观念C.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利益D.注重用法律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答案】C【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

从材料“该奴隶即获得自由,禁止任意杀害奴隶”、“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体现了罗马法对奴隶一定程度上的保护。

故应选C。

10.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资格。

当时,他若想获取政治权力,下列哪条途径可行?

A.参军,争取立下军功B收买人心,多拉选票C.接受教育,提高自身文化素质D.经商致富【答案】D【解析】考点:

古希腊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实行的是财产等级制,为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开辟了一条参与政治的途径。

一个平民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如果希望取得政治权利,必须经商致富,积累一定的财富才行。

因此选择D。

11.面对波斯人的入侵,雅典使节向斯巴达人保证说,他们绝不会背叛希腊人,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血缘和语言、共同的祭坛……在城邦危机时代,“泛希腊主义"的思想观念日益强烈。

从表面上看,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似有助于希腊世界的政治统一,但是希腊人的文化认同感植根于更深刻的层次。

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邦里的,而非希腊人不是;他们作为“城邦动物"的属性才构成希腊文化一致性的原初基点,其他的表征均衍生于此。

该材料A.论述了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原因B.体现了希腊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C.说明了希腊城邦之间民族意识的形成D.解读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内涵【答案】A【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

材料“他们作为‘城邦动物’的属性才构成希腊文化一致性的原初基点,其他的表征均衍生于此”表明希腊人的城邦政治意识严重滴束缚了希腊人的思维,仅仅局限于希腊现有城邦政治的范围,这严重地阻碍了希腊政治的进一步发展。

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故应选A。

12.根据罗马法,若要使物品交易成功,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在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经过某种正式的手势和言语的阐述。

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A.注重形式和程序化B.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C.强调保护私有财产D.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答案】A【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

题干材料详细描述了物品交易的过程及其条件,对物品交易的规定极为详细,由此可以看出罗马法比较重视形式和程序,故应选A13.代议制民主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复兴与发展,从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来分析,既有承继又有发展,可以印证这一说法的是A.英国君主立宪制既有继承又有创新B.美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开创者C.代议制的核心是政府如何行使权力D.代议制是对古代文明的安常守故【答案】A【解析】考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美国并不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开创者,英国才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开创者。

代议制的核心不是政府如何行使权力而是公民如何行使权力。

代议制当然不是=是对古代文明的安常守故而是既有承继又有发展。

所以本题答案只能选择A项英国君主立宪制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14.某历史学家在尼克松当政期间(1968~1974年)写了一本书,叫《帝王总统》,声称美国的总统已经从“宪政总统”变成了“帝王总统”。

从该历史学家的视角看,美国总统的这一转变反映出A.美国政体趋于完善B.总统行政权的扩大C.西方民主的局限性D.美国民主的独特性【答案】B【解析】考点:

美国总统从“宪政总统”变成了“帝王总统”说明总统的权力扩大了,而在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总统行使行政权,所以权力扩大就是指行政权扩大,故选B项15.“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

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国《1875年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D【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1871年宪法。

根据1871年宪法,德意志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建立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议会享有一定的权力,但德皇同时享有大权,容克的权力也得到维护。

体现了材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与自由;非平衡的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的观点,故应选D。

16.2012年年底前后,美国校园枪案频发,美国总统奥巴马连任后表示要采取禁枪措施,但美国步枪协会(NRA)等挺枪的民间组织却屡屡使美国禁枪成为难题。

这可能主要是因为A.美国政府不作为B.NRA代表垄断军火商左右了政府C.宪法赋予公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D.三权分立制互相扯皮使行动落空【答案】C【解析】考点:

美国政治体制。

美国1787年宪法是美国的根本大法,宪法中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即使是美国总统也不能随意的破坏,因此美国的禁枪成为了难题,故选C。

17.宪法通过后,共和派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

1877年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亲共和的内阁辞职,并解散众议院。

共和派在重选中获胜,麦克马洪遭到彻底失败后承认:

“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

该事件对法国政治产生的影响是A.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B.君主派顺应历史主动退出历史舞台C.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D.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答案】A【解析】考点:

《1875年宪法》。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可以得出在法国政治体制中,维护“议会至上”的原则。

所以答案选A。

18.右图反映了美国两党政治的实质,下列四个选项的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