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4333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docx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docx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

  [编辑推荐]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是中国()为您整理的最新考试资讯,请您详细阅读!

  一.选择:

  1。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B。

牛耕在秦代逐渐普及全国

  c.汉代出现了二牛抬杠的耦犁D。

牛耕和铁铧犁在东汉推广到淮河流域

  2。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古代国家通过赋税剥削农业生产者的收入

  B.各个朝代征收赋税的比例和数额有所不同

  c.儒学大师孔子认为有征收“泰半之赋”的时代

  D.农户交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

  3。

下列有关我国传统社会自然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小农为经营主体B。

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

  c.基本做到自给自足D。

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

  4。

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B.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强调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D.其基点是努力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政治基础

  5。

秦王朝的下列措施为工商业的发展规定了统一标准的是:

  A.统一度量衡B。

统一货币

  c.通行半两钱D。

颁布《均工律》

  6。

下列有关汉代工商业管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行抑商政策B。

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c.允许盐铁私营D。

对“市”严格管理

  7。

战国时期的李冰曾经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

郑国渠c。

龙首渠D。

成国渠

  8。

我国古代的纺织原料最早是用:

  ①麻②葛③蚕丝④棉花

  A.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9。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中的“近代”的含义主要是指:

  A.使用机器进行生产B。

产生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c.由私人投资兴办的D。

受外商企业的刺激而兴起

  10。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B。

在民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c.机器制造等重工业比较少D。

绝大部分的缫丝等轻工业

  11。

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积极意义不包括:

  A。

稳定了金融市场B。

刺激了生产复苏

  c。

促进了物价回升D。

打击了官僚资本

  12。

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改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具有必要性和现实的可能性B。

是一次没有遗留问题的社会改造

  c。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D。

标志着社会注意制度的基本建立

  13。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此是:

①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③农业合作化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④②③D。

③①④②

  14。

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初步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

  15。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B。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D。

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16。

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土尔其扩张阻隔传统商路B。

“地圆学说”的日益流行

  c.《马可。

波罗游记》的刺激D。

西欧各国为获得东方商品

  17。

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标志着:

  A.世界市场形成B。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

  c.工业革命结束D。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18。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是在:

  世纪末16世纪初B。

17世纪末18世纪初

  世纪末19世纪初D。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

下列有关世界一体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B。

促进了人群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变化

  c.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最大的收益者D。

直接促进了亚非拉国家的大发展

  20。

美国经济危机爆发以后,胡佛政府:

  A.认识到经济危机的严重B。

继续奉行自由放任主义

  c.主张政府直接干预经济D。

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

  21。

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开始于:

  世纪40年代B。

20世纪50年代

  世纪60年代D。

20世纪70年代

  22。

联邦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和世界第三经济大国是在:

  世纪50年代B。

20世纪60年代

  世纪70年代D。

20世纪80年代

  23。

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B。

实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

  c.得到美国国会的大力支持D。

得到美国人民的拥护

  24。

下列有关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了泡沫经济B。

仍是经济强国

  c.发展速度大为下降D。

经济政策正确

  25。

下列有关苏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

布尔什维克党掌握国家政权

  c.与德国签定《布列斯特和约》D。

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26。

下列有关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新情况B。

它的主要内容具有不断丰富的特点

  c.引起了承受重负的确农民的强烈不满D。

导致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27。

下列有关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为了配合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B。

大幅度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c.曾经引起了广大农民的强烈不满D。

解决了工业化急需的粮食等问题

  28。

斯大林模式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影响不包括:

  A.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B。

保证了党对新生的政权的领导

  c.发挥了党社会建设中的作用D。

不利于维系当政治局势的稳定

  29。

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是在:

  A.赫鲁晓夫时期B。

勃列日涅夫时期

  c.安德罗波夫时期D。

戈尔巴乔夫时期

  30。

下列时间发生先后顺序是:

  ①“八一九”事件②《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③《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A.①②③B。

②①③c。

③①②D。

①③②

  31。

  战后,西欧经济的“黄金时代”是指:

  世纪40—50年代B。

20世纪50—60年代

  世纪60—70年代D。

20世纪70--80年代

  32。

世纪贸易组织正式建立是在:

  年10月B。

1948年1月

  年9月D。

1995年1月

  33。

二战初期,;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同于英国和法国的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和调控B。

消除了法西斯主义,实行非军事化

  c。

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大力援助D。

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等等

  34。

亚太经合组织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A。

堪培拉B。

上海c。

西雅图D。

大阪

  35。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年B。

1995年c。

xxxx年D。

xxxx年

  二.材料题:

  1.)材料一:

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事实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中国当代史》

  材料二: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实际出发,我们应当确立哪些具有长远意义指导方针呢?

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在初级阶级,为了摆脱贫困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

第二,必须坚持改革。

在初级阶段。

改革成为更迫切的历史要求。

改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

第三,必须坚持对外开放。

在落后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尤其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努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中共十三大报告

  材料三:

1992年初,邓小平指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中国当代史》

  材料四:

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做法上也只是对原有的体制进行小修小补;加上他的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一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

这一切导致了改革的失败。

  ——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怎样的探索过程。

  与材料四相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具有怎样的特点?

  2.)材料一: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开托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上午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她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他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

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以上材料均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真接原因。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指出工业革命造成的主要影响。

  3.)材料一:

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该下列基础进行分配:

首先,自然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苦阶层对粮食的需求。

其余的粮食立即无条件的送往粮食收集中心。

这批粮食的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粮食人民委员部的指令执行。

——《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的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的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的规定农民所应负担的国家义务。

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

可以用来交换工业品和农产品。

  ——《苏共决议汇编》

  材料三:

粮食税是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所迫时采取的特殊“战时共产主义”,进到正常的社会主义产品交换的一种过渡形式。

而正常的社会主义产品交换,又是以带有小农民在居民中占优势所造成的特点的社会主义进到共产主义的一钟过渡形式。

  材料四:

既然无产阶级紧紧掌握着政权,紧紧掌握着运输业和大工业,这里就没有什么使无历史风云网

  产阶级政权可怕的地方。

  材料三和材料四均摘自《论粮食税》

  请回答:

材料一提出了什么措施?

依据材料三指出其实施的背景。

  材料二又提出了什么措施?

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其实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有人认为由材料一的措施转向材料二的措施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

这钟观点是否正确?

为什么?

试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综观上述措施的转变,它们体现了俄共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原则?

  二.问答题

  1.结合有关社会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衷过程。

简要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