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三国 晋阳文化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3323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汉三国 晋阳文化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秦汉三国 晋阳文化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秦汉三国 晋阳文化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秦汉三国 晋阳文化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秦汉三国 晋阳文化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秦汉三国 晋阳文化Word格式.docx

《秦汉三国 晋阳文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汉三国 晋阳文化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秦汉三国 晋阳文化Word格式.docx

本报2005年8月22日以《卫青:

骑奴大将军》为题做过报道。

霍去病河东平阳人,卫青的外甥。

生于前145年,卒于前117年,是与卫青齐名的汉朝将领,从20岁起,就开始率兵讨伐匈奴,不计个人荣辱得失,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名言。

霍光字子孟,生平活动在汉武帝和汉宣帝间,霍去病同父异母弟。

霍光在汉武帝时登上政治舞台,是汉武帝的重要谋臣,汉武帝死后,受命为汉昭帝的辅政大臣,执掌汉室最高权力近20年,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西汉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本报2005年8月22日以《霍光:

敢废帝的名臣》为题做过报道。

班婕妤生卒年不详,楼烦(今朔州市朔城区)人,西汉末年著名学者班彪的姑母,东汉著名历史学家班固的祖姑,西汉著名文学家。

班婕妤名字久已失传,“婕妤”是宫中女官名,但她在宫中并不十分得宠,有次甚至被诬陷,差点被害。

忧郁的宫廷生活让她寄情于诗赋,留下作品虽不多,但在后世有较大影响。

从另一个层面上说,她写的作品,是古代有才女子抒发对世界不满、怨尤命运的代表。

郭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今属介休县)人,生于公元128年,卒于169年,人称有道先生。

郭泰家世贫寒,但刻苦向学,成年后成为著名学者,备受当时清流领袖李膺青睐。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郭泰不愿出仕,退隐回乡,专心教学,不论学生门第出身,都潜心教授,据说弟子上千人。

死之后,赶来送葬者有万人。

本报2005年8月22日以《郭泰:

弟子以千数》为题做过报道。

王允字子师。

生于公元137年,死于192年,太原祁县人,故里在今祁县修善村。

王允出身世家,少年时就被士林领袖郭泰称赞:

“王生一日千里,王佐之才也。

”王允生活的时代,正是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争相弄权,朝政腐败,民不聊生。

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东汉王朝更是摇摇欲坠。

190年,被外戚何进调来诛杀宦官的董卓掌控了中央政府,甚至进一步想篡位。

王允经过周密安排,离间了董卓和义子吕布,杀掉董卓。

但因为对董卓部将安排不妥,被他们杀害。

时年56岁。

貂蝉生卒年不详,据说是忻州人,今忻州木芝村有貂蝉陵园,是村集体所建。

貂蝉,一般以为都是传说中的人,但近代有些学者认为应该实有其人。

她就是在诛杀董卓中,被王充利用来离间董卓、吕布的侍女。

貂蝉在后世被称为和西施、昭君、杨贵妃齐名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但只有她,是或有或无的人物,虽如此还被人传颂,就是因为她为了国家大义毅然献身的精神。

本报2005年8月22日以《貂蝉:

千年生死两茫茫》为题做过报道。

关羽字云长,东汉河东解县常平里(今运城长平村)人,生于公元152年,死于219年,三国时刘备手下著名的将领,以忠勇闻于各诸侯。

关羽生前虽然武艺超强,能征善战,但同时期与之相当的武将也有许多,他今天所具有的广泛声名,与后来统治者的不断神化有关,到清代,已是民间信仰的主要神祉之一(同时,也是佛教和道教的主要护法神),并成为秘密结社和某些行业所崇拜的对象。

本报2005年8月22日以《关羽:

勇将到武圣》为题做过报道。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朔州)人,生于公元169年,卒于222年,三国时曹魏手下著名战将。

张辽原在丁原手下,丁原被董卓杀害,又归附董卓,董卓被吕布杀死,又跟了吕布。

最后,吕布被曹操缢杀,才追随了曹操,从此投入到为曹魏争夺天下的征战中。

他北破袁绍父子、击败乌桓,平定山东河北辽东,南御孙权,平定湖北安徽江苏以北,为曹魏建立了不世功勋。

本报2005年8月22日以《张辽:

孙权的毒药》为题做过报道。

卫觊字伯儒,河东安邑(今运城)人,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也是曹魏政权中颇有见识的政治人物。

贾充字公闾,生于公元216年,卒于282年,西晋平阳襄陵(今襄汾)人,他历经魏晋交替之际,是司马氏集团中重要的人物,魏傀儡皇帝曹髦就是他派人杀死的,所以成为西晋开国时期的权臣。

贾充一生以权变进身,死的时候,有人甚至提议谥他为“荒公”,但在易代之际,他也为改革曹魏时期重刑苛法,稳定大局做出了贡献。

万荣县秋风楼(内有汉武帝所作的《秋风词》碑刻)

精彩报道回放

有一次,他去甘泉宫。

一个囚犯看见了他,给他相了相面说:

你是贵人,应该封侯的。

卫青笑着说:

奴婢生的儿子,人家不斥责打骂就不错了,还能封了侯?

不能因为卫青说这种“没人打骂就不错了”显得很窝囊的话,就认为他是一个没有抱负的人。

卫青是笑着说的,说明他很高兴,也暗示着他未必没想过报国封侯的事,只是现在的境遇与理想差得太远。

卫青从小就生活在被人歧视奴役的环境里,他所能做的只能是谨慎做事、小心做人,不大可能像项羽一样嚣张,甚至都不会如陈胜,敢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他的志向是埋在心里的。

―――《卫青:

骑奴大将军》

霍光是西汉超级大英雄霍去病的异母弟弟。

霍光的发迹源于霍去病,霍去病的发迹源于卫青,卫青的发迹源于卫子夫,而卫子夫的发迹源于汉武帝的一次偶然临幸。

在专制政治下,我们无法对这样的个人发迹史提出更严苛的评判―――所有的专制制度里都是这个样子的。

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对2200年前临汾的这一家人作出一个尽可能公平的分析。

―――《霍光:

敢废帝的名臣》

许多人是从《三国演义》上认识张辽的。

在这本大致能找到历史影子的大作里,以张辽为主角的有两个半回文字:

第五十三回的“关云长义释黄汉升,孙仲谋大战张文远”,和第六十七回的“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

无一例外,都是打孙权的,而且打胜了―――历史事实也差不多是这个效果,张辽的半生功业都在安徽,和东吴“拉锯”。

他是孙权一辈子的毒药。

―――《张辽:

孙权的毒药》

貂,聪明伶俐,生性慈悲。

据说北极圈内的猎人捕貂,常常假装快要冻死的样子,躺在貂出没的地方。

貂看到后就跑出来,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人。

猎人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捕到了貂。

蝉,无巢无,黍稷不享,不食污秽之物,高洁不群。

1800年前,乱世峥嵘,群雄争霸,一个兼具貂与蝉双重品性的女子,以声色为戈矛,最终致凶猛之人于死命,而此年方二八、闭月羞花的红粉佳人至此却生死茫茫,香魂不知归处……

这个女子名叫貂蝉。

貂蝉在民间久负盛名,名列中国历史四大美女之列,却不见诸任何正统史书,只有凭《三国志?

吕布传》中“卓常使布守中阁。

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的记载,可见一点模糊的影子……

―――《貂蝉:

千年生死两茫茫》

寻访三晋历史名人故里之七·

卫青:

骑奴大将军(图) 唐朝大诗人王维在《老将行》中写道: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难封缘数奇。

后世的许多学者说,王维“不败由天幸”的典故用错了,它本是指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的。

但卫青七征匈奴,虽受过小挫,但每次都能凯旋,相比于李广攻战一生,求封侯而不得,确可以说是“天幸”。

再加上他以皇帝大舅哥的身份,娶平阳公主、封万户侯、拜大将军,更是令人眼热。

但卫青其实是个不幸的人。

卫青的出身卑微到了不能再卑微的地步。

他原是一个叫郑季的人在……

骑奴也有“封侯”命

  唐朝大诗人王维在《老将行》中写道:

  卫青的出身卑微到了不能再卑微的地步。

他原是一个叫郑季的人在平阳侯曹家做事时,与曹家婢女卫私通所生的私生子。

七八岁时,卫无力抚养,卫青又回到了郑家。

私生子的身份必然不会使郑家人对他有什么好感,连他生父都不太怜惜他,让他去放羊,更不用说其他人了,他的同父兄弟们甚至都把他当奴仆看待。

所以,卫青的童年估计是很压抑的。

  就这么过了几年,等到卫青稍大的时候,就又回了曹家,跟着皇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做了一名“家骑”。

说得好听也许是护卫保镖,但更可能是骑奴,反正供人驱使、地位低贱是没错的。

  有一次,他和人一块儿去甘泉宫,一个囚犯看见了他,给他相了相面说,你是贵人,应该封侯的。

  这是司马迁在《卫青、霍去病列传》里说的一个小细节,很容易被忽略,但这种细节是不能忽略的。

我们应该知道刘邦和项羽看见秦始皇仪仗时的表现,刘邦说:

大丈夫当如是;

项羽说:

彼可取而代之。

就这两句话,他们二人一个深沉一个张扬的性格就跃然纸上。

  不能因为卫青说这种“没人打骂就不错了”显得很窝囊的话,就认为他是一个没有抱负的人。

  从骑奴到大将军,卫青凭借的不仅仅是幸

  这个穷小子,有一年突然就转运了。

他的同母姐姐卫子夫进了宫并得到汉武帝宠幸。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卫青和他的兄弟姐妹也发达起来。

但卫子夫得宠、卫家突然兴盛,肯定会被人嫉妒,比如皇后。

汉武帝的姑姑(也是皇后的母亲)大长公主有一天挑了个刺儿,就把卫青抓起来想杀掉。

就在这时,卫青的一帮朋友冒着危险冲进去把卫青抢了过来。

汉武帝得知后,非但没有怪罪,还赏赐了他们。

卫青更是升官为“侍中”。

从这时起,汉武帝开始着力培养他,并在公元前129年(元光六年)派他和李广等三位将领一起兵分四路出击匈奴,卫青一生的功业从此开始。

  公元前124年,卫青第四次带兵出征,深入大漠700里,匈奴右贤王侥幸逃脱,大小裨王被俘获十多人,夺得牲畜十多万头,汉朝取得了立朝以来对匈奴作战的第一次大胜利。

汉武帝大喜过望,封卫青为大将军,连他三个在襁褓中的儿子也被封侯。

接着卫青又被他原来的主人平阳公主看上,成了“驸马”。

一时之间,权倾天下,尊宠无比。

这个私生子、骑奴出身的人到了他人生的顶点。

就在这时,卫青又显示出了谨慎小心的本色。

  卫青出击匈奴七次,战功之大,有汉以来,从未曾见。

但他却不居功自傲,坚持给有功部下请赏,最后,跟随他的裨将校尉封侯者有九人;

部下获罪,也不敢专断,让皇帝定夺;

李广子李敢因父亲自杀迁怒于卫青,击伤了他,然而卫青却把这事隐瞒了(他外甥霍去病还是找个机会射杀了李敢)。

  只是,到了现在,我已经不能确定,这样的性格究竟是出自本色的成分多,还是出自“伴君如伴虎”的心理多?

汉武帝恩宠不定,后来又竭力抬高霍去病的地位,使其到了与卫青比肩的地步;

卫青曾给大侠郭解说过情,但汉武帝并没有给他面子。

这时的卫青估计能体会到点“功高震主,为主所忌”的意思。

  同为汉武帝臣子的司马迁,这些话当然不能说透,但在传末的“太史公曰”里,说到这么一件事,苏建劝卫青招士巩固地位,卫青说,窦婴田玢的下场没看见吗?

招门客成立小集团是皇帝最忌讳的。

赏谁罚谁,这是皇帝说了算的,我们可不要掺合,规规矩矩,尽职尽责最好。

  真是够小心的,也够谨慎的,但在卫青死前死后几年,他儿子们的爵位包括承袭自他的全都被撤消了。

卫青死后,被葬在了长安附近,据说墓冢的形状极像他收复的卢山,与霍去病祁连山形状的墓遥相呼应———皇帝以此来表彰他们的功绩。

从此,卫青的魂魄就永远留在异乡。

  寻访地理:

临汾

  史书中没有提到卫青后来是否回过家乡,但在民间传说中,卫青至少有过这个打算。

卫青准备在他家乡修建一座城池来保护他的亲族,城的名字就叫“青城”。

不过,后来战事频仍,再加上他谨慎的性格怕引起皇帝猜忌,这个城到底没有修建。

然而名字是留下来了,即位于今天临汾市尧都区的青城村。

  青城村离临汾市区并不远,是一个很安静的小村子。

村口有座八角二层的门楼,大大地写着四个字:

卫青故里。

走近去看,见楼的四个外角画着四幅画:

卫青牧羊、得尚公主、拜大将军以及出征匈奴。

画工并不算精良,但线条粗犷,尤其是卫青像,剑眉虎目,的确威风得很。

作画的人也很有见识,选取的正是卫青一生中几个重要的时代。

 即使没有门楼,只要任意走进村民家,他们都会告诉你:

千真万确,这儿就是卫青故里,是他小时候放羊的地方。

  这个村子里近一千人,“尉”是村中大姓,占了百分之七十还要多。

村里一位姓李的老人说,其实“尉”就是“卫”,因为卫青在朝廷里做大官,害怕有个闪失犯了罪,全族都被皇帝杀了,所以,让宗族里一部分人改姓了“尉”,这样,卫家的血脉不致于断绝了。

 我宁愿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这样行事的风格,跟卫青的性格倒有几分相像。

但村里86岁的尉根顺老人说,这不是真的。

他们姓“尉”的祖先,共兄弟四人是从离此地不远的另一个村子迁过来的,繁衍生息,一直传到了今天。

不过,说一点关系也没有,是不大准确,正是因为卫青准备修城,他们祖先才迁到这儿的,这里风水好啊。

  许是借了卫青的威灵,两千年来,此地能人辈出。

尉根顺老人说,清末的时候,这个村里的秀才有十七八个呢。

到日本鬼子来的时候,出去抗日的人就更多了,老人自己,就曾做过晋绥军的上尉副营长。

  卫青在这个村里,并没有过过好日子,但在他走后,这个村子却因他享有荣光。

现在,烽烟散去,两个民族的仇恨也在漫长岁月里消于无痕。

然而卫青的故事还将传说下去———王侯将相,归于尘土,掩盖不了千秋功业、千秋声名。

寻访三晋历史名人故里之八·

霍光:

敢废帝的名臣(图) 只要稍微了解中国古代史的人,可能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

在一个时代甚至若干时代,某一地区出现的文武政要特别地多。

在西汉的前期和中期,山西的临汾就是这样一个地区。

汉时的临汾属于河东郡,大概包括今山西北到霍州南到永济的广大地区。

由于古代自然地理状态和政治地理与今天的极大差别,古时的临汾,实际上处在我们今天难以想像的一个极佳的位置上。

汉代的临汾,首先,没有污染这一点是肯定的;

其次,它水丰林茂,土地肥沃,是……  寻访地理:

  只要稍微了解中国古代史的人,可能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

  汉时的临汾属于河东郡,大概包括今山西北到霍州南到永济的广大地区。

  汉代的临汾,首先,没有污染这一点是肯定的;

其次,它水丰林茂,土地肥沃,是上古三代以降人文繁盛之区;

再次,古汾河波涛万里、水光接天、河汊纵横,水运十分发达,和西安地区联系之紧密远甚于和太原平原的联系。

  这样的临汾,是首都长安的北大门,也是首都地区的人才输送地。

从汉高祖时起,开国重臣曹参食邑在这里,卫青、霍去病、霍光崛起也在这里,实非偶然。

喟然回望,那个时代永远过去了。

而今,在横绝大漠,开疆千里的霍票姚的家乡,在拥立两代、匡定汉室的霍宣成的家乡,我们见到最多的,是灰嘴黑脸,开着小煤窑的小矿主们。

  因裙带关系走上仕途,因政治才能开始骄人功业

  霍光是西汉超级大英雄霍去病的异母弟弟。

在专制政治下,我们无法对这样的个人发迹史提出更严苛的评判———所有的专制制度里都是这个样子的。

  靠裙带关系取得高位的人千年不绝,而这些人干出骄人功业的确实不多。

霍光干出了自周勃安刘以后对前汉二百年江山有存亡续绝之功的伟大业绩,这个人在政治品德和政治决断上都有着令人信服之处。

  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征匈奴还兵路过平阳,带上十来岁的小弟霍光回长安。

从此他开始在皇帝身边工作,20多年,没出过差错。

  后元二年,汉武帝病重,立刘弗陵为嗣,但弗陵这时才八岁,武帝在病榻上指定由霍光、金日石单、上官桀和桑弘羊受遗诏,辅少主。

霍光居首,而且受封“大司马大将军”之职,位在三公之上,直追其兄霍去病,地位立刻与众不同。

  刚当上首辅的霍光,就挫败了一起由他亲家、同是辅命大臣的上官桀发动的一次阴谋,但更大的考验还在后头。

而霍光也上演了他人生最伟大的一幕。

  聪明的刘弗陵没当几年皇帝就死了,作为首辅的霍光必须给皇家选一位皇位继承人,这在任何朝代都是一件异常麻烦的事。

因为这里边既有大宗、小宗等宗法观念之争,还有各种主张背后的像乱麻一样的政治利益之争。

霍光力主迎立了昌邑王刘贺为皇帝。

可是,可怜的霍光马上就发现他搞错了。

刘贺登殿的头一件事就是奸淫了上任皇帝的宫人。

霍光愤懑透顶,和亲密战友田延年商量咋办。

田延年在大事上不糊涂,劝霍光自行伊尹之事,为了汉朝天下,操持废立!

  霍光终于下了决心,串连好了两三个铁杆支持者之后,召集大臣齐聚未央宫并提出“昌邑王行淫乱恐危社稷,如何?

”田延年唱黑脸,仗剑陈词,主张废掉!

群臣无言,只有“唯唯”。

  于是,霍光等一班大臣奏准皇太后,就在殿上废了刘贺。

霍光亲自拉着刘贺的咸猪手,从他的脖子上解脱印绳儿,上交给皇太后,算是完成了手续。

  这正是霍光最伟大的一幕。

他能亲自否定他本人的决定,没有一贯的信念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的人是做不到的。

  接着,霍光再主持朝臣大会,议立了卫太子孙刘病已。

刘病已即皇位,是为孝宣皇帝。

时年18岁。

  汉宣帝在位24年。

他力图矫正汉武帝强干弱枝、猛力开边时留下来的一些后遗症,不管怎么样,总还算是一位相当凑乎的皇帝。

拥昭立宣,使西汉从汉武帝发扬蹈厉的时代过渡温柔和戎、与民休息的时代,霍光的使命总算完成了。

  霍家声名显赫,一门四侯。

但即使从霍去病开始算起,显贵也不过53年。

这当然有霍光自己的原因。

但即使这样,霍光在中国历史上也算一个忠谨的珍品。

  霍光自有他的毛病。

比如司马光说他在政治上的不明进退,班固说他“不学无术”,于大理。

霍光死后三年,霍家满门诛灭。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霍家的命运再一次印证了这句话。

霍家显贵如果从元狩四年霍去病始封侯算起,到汉宣帝地节四年霍氏灭门,前后不过53年。

  其实,从霍光本人的品性上说,他还是称得上忠谨二字的,然而他不懂得约束他的子弟姻亲,尤其是讨了个坏老婆,这让他的一世英名马上就毁了。

  霍光的老婆叫“显”。

显为了使自己的小闺女嫁给汉宣帝,竟然昏了头,私雇黑心大夫,害死了宣帝最爱的女人、首任皇后许皇后。

  这事情谁听了都会出一身冷汗,这给霍家埋下了大地雷。

而霍氏一家子弟的张狂无状,更是扎眼。

尤其是在客观上碍了新皇帝的亲信许、史两族的门路。

而在政治倾向上,他们还不满意汉宣帝将公田收入给了贫民的做法。

到后来,汉宣帝也故意收拾霍家大佬们,他任霍禹(霍光之子)为大司马,但只让他戴“小冠”,还不发给官印。

对其他人,也有意搁置或调任外官。

霍氏集团终于坐不住了,密谋让霍光的老婆显设宴请汉宣帝的姥姥,席间诳杀丞相等一班大臣,然后废天子,由霍禹自己坐皇帝!

  这个阴谋还没实施就暴露了。

后果可想而知。

上述人等全部诛杀,而且诛连及数千家,长安城杀人盈万,一片血海。

那个“显”费尽心机送给皇帝当老婆的霍皇后,废处昭台宫。

  照司马光评论,这个事件的原因是,霍氏奢侈太甚,“人主蓄愤于上,吏民积怨于下”,势所必然耳。

  但霍光在家天下的时代,身为“托孤之臣”、“辅弼之臣”,并没有像历史常上演的那样由相而摄、由辅而篡。

因为稀少,所以珍贵。

霍光,就是平阳霍家走出的一个珍品。

寻访三晋历史名人故里之九·

郭泰:

弟子以千数(图) 介休市以“三贤故里”闻名三晋。

三贤,就是春秋时晋国介子推、东汉郭泰以及宋朝宰相文彦博。

介子推以忠贞绝俗、功成不居垂名青史,民间的寒食节与他有很深的渊源;

文彦博位及人臣,生荣死哀,历史也没有亏待他。

而郭泰,一个“墨、孟之徒不能绝也(可以与墨子、孟子比肩,《后汉书》作者范晔如此评价)”的人物,虽然当时名声很大,但却逐渐被历史湮没。

现在,只有他的同乡们还常常提起他。

郭泰的时代,是乱世已见征兆的东汉末年……  寻访地理:

介休

  介休市以“三贤故里”闻名三晋。

  郭泰的时代,是乱世已见征兆的东汉末年,也是三国时代的序曲。

生活在这样一个年代,可以说是非常不幸。

日薄西山的王朝,既挽救不了它,也不会给人希望,而令人热血沸腾的英雄时代,眼看着却赶不上了。

处在历史的夹缝里,既尴尬也十分无奈。

  生于末世的大名士

  郭泰家世贫贱,如果以普通人的眼光来看,能够在末世苟全性命就不错了。

但郭泰说:

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

他是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的,所以找了名师,刻苦学习。

史书上说:

三年业毕,博通坟籍。

善谈论,美音制。

  当时,有个叫李膺的人,是天下名士的领袖,能够得到他的品鉴赏识,俗称“跃龙门”。

就是这样的人,见了郭泰,也“大奇之,遂相友善,”郭泰由此名震京师。

后来郭泰回乡,当时名士车数千辆送至河上,然而“唯与李膺同舟而济”,人们远远看去,就好像看神仙一样。

  这样一个人却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数得着的黑暗时代。

既能不为世所用,因为郭泰“性明知人,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