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3285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平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平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平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平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平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潭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气候条件:

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龙王头海滨浴场等

车牌代码:

闽A

代码:

350128

基本介绍

1地理环境区域

1气候

1地层

1构造

行政区划

自然资源

历史沿革

1经济建设概况

1工业

1农业

1第三产业

社会事业

教育发展

旅游产业

卫生保健

体育发展

海防情况

民间艺术

民俗风情

名胜古迹

名优特产

一.基本介绍

平潭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福州市东南部海,东濒台湾海峡,西临海坛海峡,南近南日岛,北望白犬列岛,由海坛岛等126个岛屿和近千个岩礁组成,主岛海坛岛为全国第五大岛。

地理坐标为北纬25°

16′-25°

44′,东经119°

32′-120°

10′。

全县辖7个镇、8个乡:

潭城镇、苏澳镇、流水镇、澳前镇、北厝镇、平原镇、敖东镇、白青乡、屿头乡、大练乡、芦洋乡、中楼乡、东庠乡、岚城乡、南海乡。

共有200个居委会、行政村。

县政府驻潭城镇。

  

境内地势低平,中部略高,地形以海积平原为主,南北有孤丘,海岸曲折蜿蜒。

有天然淡水湖三十六脚湖。

年降水量1196.2毫米,年均温19.5℃。

主要矿藏资源有花岗岩、石英砂。

县道经娘宫渡口和全省公路相连。

牛山渔场为全省三大渔场之一。

有大小码头35座,主要渔港有澳前、流水。

名胜有国家级海岛森林公园、海坛风景名胜区。

南垄村的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田美村的江继芸墓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地理环境

1.区域

平潭县,位于北纬25°

15′—25°

45′,东经119°

32′—120°

东临台湾海峡,西隔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市、莆田县为邻,南近莆田县的南岛,北望白犬列岛。

全县由126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371.91平方公里,滩涂64.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99.82公里。

全县岛屿多,海岸线蜿蜒曲折,其类型有基岩侵蚀海岸、红土侵蚀海岸、沙质塘积海岸、沙泥质和混沙质塘积海岸。

沿岸海域广阔,其中0—10米等深线的浅海面积240平方公里,10—20米等深线的沿岸水域面积1129平方公里,10-20米等深线的海域面积256.4平方公里,40—80米等深线的近海水域面积4630平方公里。

2.气候

平潭县,夏长冬短,温热湿润,夏凉冬暖、霜雪罕见。

春温低于秋温。

多年平均气温19.6℃,最冷日平均气温10.2℃;

最热日平均气温27.9℃。

全年≥10℃的活动积温有6563度日,多年平均日照1919.7小时。

雨热同季,旱雨季节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1172毫米,蒸发量1300毫米,为本省少雨区之一。

季风明显,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其余季节多为东北风。

风力年平均风速6.9米/秒,湾海地区全年大风(7级以上)日数为125天,是本省强风区之一。

7—9月高温干旱,常受热带风暴影响,年平均6.3次。

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大风、暴雨、干旱等。

夏季大旱出现机率高达54%,为全省之冠。

3.地层

平潭县,位于福建省武夷——戴云隆褶带东侧沿海地带,即闽东南沿海变质带,西邻闽东火山断拗带,东邻滨海断陷带,属中国东南沿海华夏古陆地质区域的一部分。

在中生代以前,闽东南沿海为——隆起区,自中生代侏罗纪后的燕山运动起,发生强烈的断裂活动和大规模火山岩浆喷发及岩浆岩侵入。

由于遭受到强烈的构造应力挤压和左旋扭动作用,带内岩石普遍产生韧性剪切变形或破碎带,或破劈理带,以及长乐——诏安断裂带等。

经后期的岩脉活动和岩浆热液作用,上述变质带及其断裂大多数被酸性、基性脉岩贯入或被硅质充填与硅化作用所固结而稳定。

而台湾西侧的“滨海断裂”,大致沿福建滨海50米等深线而与之垂直或斜交的北西向及近东西向断裂,是造成海岸曲折,港湾、半岛、岛屿发育的重要因素。

大规模的岩浆喷发和岩浆侵入伴随着强烈的断裂活动,至燕山运动晚期基本形成格局,确定平潭地质基础、地貌轮廓和矿藏分布。

新生代第三纪的地壳运动(即喜马拉雅运动,简称喜山运动),以及第四纪的世界性冰河期的影响,又导致陆海一系列的升降运动。

升降运动的基本特征是:

以继承性的隆起回升为主,局部地段沉降或相对稳定;

差异升降活动幅度大,速率快;

以竹屿口-县城为隆起中心,与其他的隆起或沉降地段成波浪式起伏状的构造形态;

升降幅度和速率的差异反映断层和断块构造的差异。

至全新世早期,平潭岛礁仍因海侵而下降,但幅度不大,惟芦洋埔和七里埔一带同时受断陷的影响,下降最烈,海积——风积层厚度达40余米。

从全新世中期开始,平潭海岸转为上升为主,海岸线继续外移,岛屿面积不断扩大,整个平潭岛的雏形基本完成。

这时期,三十六脚湖所在的古海湾在上升中因湾口为泥沙淤积而形成泻湖。

近2000年内,芦洋埔在缓慢上升中形成为平原。

由于地壳不断抬升,平潭境内仍保留有六级海蚀阶地和三级海积阶地,前者在三十六脚湖一带尤为明显,后者则以海积平原为主。

4.构造

平潭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属华夏构造体系。

在区域构造上,平潭位于武夷-戴云复式隆折带东侧的闽东南沿海变质带,东与台湾海峡沉降带相邻。

通过卫星遥感信息处理,认为平潭地质构造背景,属于平潭——东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其基底由前泥盆纪变质岩和印支——燕山早期构造层组成,受燕山早期至晚期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的改造,形成以燕山晚期为主的火山构造和断裂构造格局,成为比较完整的以花岗岩为主体的构造块体。

  根据福建省卫星影像地震构造显示,平潭县处于福建省最大的活动断裂构造带北北东——北东向的长乐——诏安带的东北端。

长乐-诏安断裂带的主断裂形迹大致沿闽江口——长乐——福清、惠安、泉州、厦门至漳浦、诏安一线出露,总长度大于350公里,宽度约40公里,总体走向为北北东向。

该断裂形成于燕山期,明显控制燕山期花岗岩侵入和火山喷发活动。

长乐-诏安带的东侧两条活动断裂穿过海坛岛域内:

第一条为平潭县东南-东山县兄弟屿断裂线,位于离大陆30公里,水深40—50米等深线附近的海域,断裂线状界面清晰。

第二条为平潭县平原乡——东山县澳角断裂线,切过海湾,是沿海丘陵岛屿链带和平原台地区的界域。

平潭北部海域诸岛,又受福建北西向活动的断裂带南平-福州断裂控制,呈条带状排列。

  平潭大练岛:

除上述的构造线外,其中规模相对较大的区域性断裂有平原——高山断裂及平潭岛东侧的滨海断裂。

这些次级断裂均发育在燕山期火山熔岩和花岗岩中,并以近乎平行的方式展布。

平原——高山断裂:

该断裂出露于平潭岛北部平原,经过海坛海峡至福清高山一带,断裂成群出现,地表可见长度5—10公里,总长达36公里以上。

在平原附近可见两条呈北东40度走向断层平行出露,中间被第四纪覆盖,倾向北西,倾角60—80度。

该断裂自燕山晚期形成后,还多次发生活动,但在晚更新世时期基本停止活动而进入侵蚀风化作用时期。

  

平潭东侧滨海断裂:

该断裂大致沿福建滨海50米等深线分布,总体走向北北东向,倾向南东,倾角较陡,由数条呈雁列式排列的压扭性断裂组成,总长度大于400公里,宽度约12公里。

断裂形成于燕山晚期,在喜山期仍有明显活动,至第四纪断裂活动有所减弱。

该断裂中南地段,曾多次发生中强地震,说明该断裂是福建沿海最主要的地震断裂。

通过对断裂活动产物形成年代鉴定,平潭断裂活动年代以第四纪中更新晚期为主,即大约在12—27万年前有过明显活动,至全新世(1.0万年)趋于稳定。

三.行政区划

宋庆历八年(1048年),福清县建10乡辖50里,后并为7乡36里,平潭编为海上里、海下里,属福清县太平乡。

元代行政区划与宋代相同。

明初,福清分东、西、南、北4隅。

正统七年(1442年)南隅分为南上隅、南下隅。

成化十八年(1482年)北隅分北一隅、北二隅。

嘉靖十一年(1532年)仍为6隅,统36里、15都、112图。

平潭境域分属南上隅、北一隅、北二隅、西隅。

清雍正八年(1730年),福清县丞移设于平潭,以候均区、大墩区、坑北区、朴秀区、酒店区、斗门区、庄上区、敖网区、南澳区、芬尾区、北海区、高平区及9个岛屿(东庠、小庠、大练、小练、屿头、塘屿、草屿、吉钓、牛山)析归平潭县丞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10月至民国14年沿袭清制,划为21区。

民国23年3月1日设立区公所,整编保甲,委派保甲长。

民国25年5月,全县分区设署,共设3个区署,辖区范围大体与民国15年各区公所所辖范围一致。

一区区署设后旺久;

二区区署设东昆,民国27年迁往西院;

三区区署设苏澳。

民国26年1月实行政教合一,全县3区设24个联保办公处。

一区辖潭城、东澳、北苑(流水)、富田(大富)、东庠、大中、君山、东霞、正旺等9个联保;

二区辖湖南、北厝、西海、芬尾、仙霞、敖东、塘草等7个联保;

三区辖龙泉、玉堂、党堑、沙峰、玉库、苏澳、屿头、双练等8个联保。

民国28年9月,国民政府颁发《县各级组织纲要》,整编保甲,撤销联保,全县设立15个乡镇分所。

民国31年8月,平潭撤销区署,改15乡镇为2镇10乡:

潭城镇、苏澳镇、爱群乡、同仁乡、塘草乡、屿头乡、中正乡、中山乡、龙泉乡、潭南乡、复兴乡、潭东乡。

将原设15乡(镇)时的平沙乡、中正乡、东庠乡合并成立中正乡;

三民乡、新民乡合并成立苏澳镇。

民国32年10月全县改设2镇、5乡、89保,撤销潭东乡、屿头乡、爱群乡、同仁乡、塘草乡,分别并入潭城镇、苏澳镇、龙泉乡、复兴乡、潭南乡。

民国33年7月,全县改设潭城、苏澳、潭东、潭南、复兴、龙泉、爱群、中山、中正、东庠、屿头、塘草12乡、91保。

民国36年增至92保。

民国38年5月6日,平潭人民游击支队攻克平潭县城,13日,经中国共产党闽中工作委员会批准,成立平潭县人民政府,下划潭南区、龙泉乡、君山乡、流水乡、屿头乡、大练乡、苏澳乡、潭城镇、东庠乡、潭东乡10个区乡政府。

7月2日,游击队撤离平潭后,国民党政府又沿袭旧制划分2镇、5乡、92保。

民国38年9月16日,平潭解放。

9月23日成立县人民政府。

民国38年9月至1950年2月平潭设1镇3区,潭城镇,驻地城关;

一区区公所驻地后旺久,管辖范围相当今之芦洋、中楼、流水、东庠、岚城、澳前等乡镇;

二区区公所驻地北厝,管辖范围相当今之北厝、敖东、南海等乡镇;

三区区公所驻地苏澳,管辖范围相当今之屿头、大练、苏澳、白青、平原等乡镇。

1950年2月至1951年5月设4个区公所,一、二、三区区公所驻地不变,由一区划出1镇6乡成立四区,区公所设潭城镇。

1951年5月设5个区。

1952年6月至1956年3月,全县设7区,一区辖8乡63村,二区辖6乡74村,三区辖10乡92村,四区辖1镇6乡90村,五区辖6乡44村,六区辖8乡56村,七区辖6乡54村,全县共1镇50乡473村。

1956年3月,区乡合并,重新划分为中楼、苏澳、北厝3个区和潭城镇,中楼区辖11个乡,苏澳区辖8个乡,北厝区辖10个乡,潭城镇辖2个乡。

  1958年4月,撤区并乡,全县重新划分为1镇15乡,分别为潭城镇、湖西乡、敖东乡、芬尾乡、塘屿乡、草屿乡、潭东乡、苏澳乡、国彩乡、平原乡、屿头乡、大练乡、中楼乡、君山乡、流水乡、东庠乡。

1958年8月建立平潭县人民公社,设潭城、平原、流水、敖东4个分社,下辖46个大队。

1961年7月人民公社体制变动,全县划分屿头、大练、苏澳、平原、中楼、东庠、流水、潭城、潭东、北厝、敖东、南海12个人民公社,辖120个生产大队。

1981年11月,从平原公社析出,设白青公社。

1980年4月,潭城人民公社分为城关镇和岚城人民公社,1982年9月改称潭城镇人民政府。

1984年9月撤销公社建制,成立乡镇人民政府,潭东公社改为潭东乡,芦洋农场改为芦洋乡,保留农场单位建制。

同年10月苏澳乡改设苏澳镇,12月潭东乡更名澳前镇。

当年,全县有3镇、12乡,建立4个居民委员会、172个村民委员会、49个居民小组、2096个村民小组。

1992年7月22日福建省民政厅批准,撤销北厝乡,设立北厝镇,原管辖区范围不变。

1994年12月27日福建省民政厅批准,撤销流水乡,设立流水镇,原管辖区范围不变。

1995年底全县设5镇、10乡、194个村民委员会(其中居民委员会6个)、555个自然村(居民区)。

2008年,平潭县下辖7个镇、8个乡,共有200个居委会、行政村。

潭城镇:

面积12平方千米,人口4.69万人(2004年末)代码350128100,系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辖8个社区、4个行政村,87个街庄、56个村民小组:

~001_辕门居委会、~002_右营居委会、~003_瑞龙居委会、~004_城东居委会、~005_红山居委会、~006

_宝湖居委会、~007_中埔居委会、~008_桂山居委会、~201_城北村、~202_城南村、~203_城中村、~204_北门村。

 

苏澳镇:

面积17.3平方千米,人口4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101,位于平潭县西北部。

辖18个行政村,49个自然村:

~201_苏澳村、~202_钟门村、~203_龙头村、~204_红旗村、~205_下苏澳村、~206_斗魁村、~207_梧峰村、~208_和平村、~209_友谊村、~210_五一村、~211_斗门村、~212_紫霞村、~213_齐富村、~214_南海村、~215_民主村、~216_看澳村、~217_先进村、~218_西楼村。

流水镇:

陆域面积47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500平方千米,人口5万多人(2004年),代码350128102,位于平潭县东北部。

辖26个行政村,71个自然村:

~201_流水村、~202_户楼村、~203_砂美村、~204_磹水村、~205_君山村、~206_渔屿村、~207_北港村、~208_山门村、~209_坑北村、~210_谢厝村、~211_五埕村、~212_模镜村、~213_松厝村、~214_南松村、~215_新湖村、~216_大埕村、~217_大澳村、~218_西楼村、~219_山边村、~220_裕藩村、~221_东美村、~222_下厝场村、~223_五星村、~224_港东村、~225_松南村、~226_后田村。

澳前镇:

面积28.3平方千米,人口4.28万人(2004年) 代码350128103,位于平潭岛东部,三面临海。

辖21个行政村:

~201_澳前村、~202_东澳村、~203_岭前村、~204_龙山村、~205_官姜村、~206_龙北村、~207_玉道村、~208_玉楼村、~209_井边村、~210_光楼村、~211_光裕村、~212_紫兰村、~213_上井村、~214_龙南村、~215_磹角底村、~216_前进村、~217_东星村、~218_中甲村、~219_磹报村、~220_东光村、~221_南赖村。

北厝镇:

陆域面积58.5平方千米,人口3.8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104,位于海坛岛的中南部,其娘宫码头是平潭县进出岛的门户。

辖19个行政村,74个自然村:

~201_湖西村、~202_北洋村、~203_厝祥村、~204_澳尾村、~205_务里村、~206_跨海村、~207_先建村、~208_红山村、~209_红湖村、~210_北厝村、~211_庄上村、~212_娘宫村、~213_芦山村、~214_山利村、~215_天山村、~216_大厝基村、~217_美楼村、~218_湖南村、~219_吉钓村。

平原镇:

面积23.68平方千米,人口2.6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105,位于海坛岛北部中心。

辖14个行政村:

~201_平原村、~202_剑湖村、~203_榕山村、~204_上攀村、~205_红卫村、~206_凤美村、~207_山显美村、~208_梧凤村、~209_燎原村、~210_江楼村、~211_梧凤楼村、~212_当盛村、~213_半山村、~214_瓦窖村。

敖东镇:

面积23.7平方千米,人口3.14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106,位于平潭县海坛岛南端突出部。

辖15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

~201_新垅村、~202_敖网村、~203_向阳村、~204_龙海村、~205_建民村、~206_仙霞村、~207_苍海村、~208_东坑村、~209_华东村、~210_建星村、~211_桥锦头村、~212_渔庄村、~213_青观顶村、~214_钱便沃村、~215_大福村。

白青乡:

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2.03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200,位于海坛岛的西北部,三面临海。

辖10个行政村:

~201_青峰村、~202_白胜村、~203_白沙村、~204_丰田村、~205_岱峰村、~206_玉堂村、~207_招康村、~208_国彩村、~209_南盘村、~210_东占村。

屿头乡:

面积12.5平方千米,人口1.6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201,位于海坛海峡西北部,地处长乐、福清、平潭3县(市)海上交界处。

由7个岛屿和40多个礁石组成,辖10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

~201_东珠村、~202_乐屿村、~203_屿北村、~204_后党村、~205_东贵村、~206_东京村、~207_田下村、~208_玉瑶村、~209_旺滨村、~210_屿南村。

大练乡:

面积13平方千米,人口8962人(2004年),代码350128202,位于平潭县西北部,由大练岛和小练岛组成。

辖9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

~201_立新村、~202_西礁村、~203_秀礁村、~204_东礁村、~205_渔限村、~206_月举村、~207_舍仁宫村、~208_瑞洋村、~209_围东村。

芦洋乡:

面积31.81平方千米,人口6800多人(2004年),代码350128203,位于海坛岛腹部,属乡场合一建制。

辖7个行政村:

~201_洋中村、~202_芦北村、~203_黄土墩村、~204_马腿村、~205_西边寮村、~206_鹿楼村、~207_大渊村。

中楼乡:

面积19.45平方千米,人口2.25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204,位于平潭县北部中段。

辖11个行政村,2个直属村民小组:

~201_中楼村、~202_冠山村、~203_湖山村、~204_昆湖村、~205_大坪村、~206_凤楼村、~207_南楼村、~208_大中村、~209_韩厝村、~210_盐田村、~211_芦南村。

东庠乡:

面积4.46平方千米,人口1万多人(2004年),代码350128205,位于平潭县东北突出部,四面环海。

辖8个行政村:

~201_澳底村、~202_东风村、~203_澳星村、~204_东进村、~205_鲎北村、~206_东霞村、~207_湖边村、~208_南江村。

岚城乡:

面积34.2平方千米,人口2.3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206,位于平潭县中部,地处城郊。

辖13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

~201_正旺村、~202_上楼村、~203_新桥村、~204_霞屿村、~205_白山村、~206_流东村、~207_东屿村、~208_新门村、~209_上洋村、~210_下洋村、~211_矾屿村、~212_中湖村、~213_中南村。

南海乡:

面积10.2平方千米,人口1.01万人(2004年),代码350128207,位于平潭县最南端的渔业岛乡,主要由塘、草屿等28个岛屿组成。

~201_陈厝村、~202_莲澳村、~203_西门村、~204_江尾村、~205_后坑村、~206_北楼村、~207_南中村。

四.自然资源

矿产有花岗岩、石英砂、明矾、黄铁、铜、高岭土矿等,花岗岩储量约8亿立方米;

石英砂储量10亿吨,含硅量高达96%以上。

水生动物有鱼、虾、蟹等679种,其中海洋鱼类242种,海水虾、蟹类73种,海水软体动物(贝类)有169种,漂游生物266种。

全县砂地面积82.3309平方公里。

由于波浪、风力的自然分选,颗粒适中,石英晶粒洁白,含硅量96%,颗粒0.1—0.8毫米,成为电子工业和建筑业的重要原料。

全县已探明石英砂储量约16亿吨。

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咸水砂和淡水砂。

咸水砂分布于潮间带的滨海地区,面积21.1881平方公里。

淡水砂按成因分为海积砂和风积砂两种,风积砂多覆盖在海积砂上部。

全县砂矿分布较集中,主要有北部的芦洋埔、东部的流水—龙王头和南部的七里埔—洋中澳。

这三大片砂矿占全县砂矿分布面积的93%以上。

芦洋埔砂矿区:

分布于整个芦洋埔平原,东北起于长江口,西南达于海坛海峡,面积30.23平方公里,占全县砂矿总面积的43.6%。

砂矿分布范围广、矿层深、储量大,最深达30米以上。

其厚度:

竹屿标准砂厂矿区在10米左右,中楼砂矿区达12米,长江澳内侧达35米。

据矿产部门测算,竹屿—长江澳型砂储量29928万吨,竹屿砂区原砂储量957万吨,中楼砂区原砂储量9232万吨。

流水——龙凤头砂矿区:

分布于流水半岛至潭城镇龙凤头一带,面积22.3625平方公里,占全县砂区总面积27.16%。

矿区由于延伸范围广,下伏地形及动力环境差别较大,因此厚度与粒度等差别也较大。

流水半岛北岸,位于北—北北东主风向上,动力条件强,西段山门前澳两端岬角突出,湾澳较深,有一定的砂质沉积,加上风力作用,内侧风积砂矿的厚度也较大;

东段大澳,为侵蚀性红土台地岸,侵蚀明显,沉积较少,砂矿分布断续且厚度小;

龙凤头地区沙滩平缓宽阔,潮间带长,砂矿粒径较小,林带前沿分布着高度1~2米左右的砂堤。

七里埔——洋中澳砂矿区:

位于海坛岛南部,面积10.4196平方公里,占全县砂矿总面积12.66%。

由于潮滩沉积明显,加上朝向东南,受东南风的作用,内侧风积砂矿堆积较快,七里埔淡水砂已延伸至三十六脚湖南岸。

洋中澳南段为一连岛砂坝,北段有高度2米以上的砂堤。

五.历史沿革

平潭县,因主岛海坛岛适中有一平坦的巨石,俗称“平潭”。

据平潭县平原乡南垄村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考证,平潭远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

据民国《平潭县志》引《天下郡国利病书》、《福州府志》:

唐为牧马地,宋初置牧监,不久撤销,允许岛民耕作,并增兵驻守。

公元1059年(宋嘉祐四年)在钟门(今属苏澳镇)设巡检司,掌管海上巡防。

明洪武年间,为防备倭寇袭扰,强迫岛民迁徙内地,致使岛上百业荒废,满目疮痍。

此后,又因数度“禁海”、“迁界”。

直至公元1727年(清雍正五年)禁令解除后,渔业生产与海上运输开始复苏。

公元1851—1861年(清咸丰)以后,平潭成为福建对台贸易主要口岸之一,社会相对安定,渔、农、盐、商等业有所发展,文化教育渐兴。

然而,平潭长期未能独立建制,历代政府只重屯兵固防、设卡取税,对经济、文化建设投入甚微,因而,始终未能改变平潭落后封闭的状态。

公元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福清县海口东城的援剿镇改为海坛镇,公元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移镇驻平潭(今潭城),公元1730年(雍正八年)设县丞,公元1798年(嘉庆三年)置平潭海防厅,属福州府。

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平潭获准建县后,时局动荡,匪乱如毛,加上瘟疫蔓延,民众难以安居乐业。

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和伪军多次窜犯平潭,抢掠劫杀,导致百业凋零,民不聊生。

解放战争爆发后,平潭又陷入困境,直至1949年9月16日全境解放。

1949年5月5日平潭游击队解放县城并成立县人民政府,7月撤离,9月16日配合解放军收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