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4319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图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局部示意图,“◇”代表“重熔再生”作用,则①、②分别表示()

A.岩浆岩、变质岩B.岩浆、岩浆岩

C.变质岩、沉积岩D.变质岩、岩浆岩

2.若该图是水循环的局部示意图,其中“◇”表示大气圈,则箭头①、②分别表示()

A.大气降水、径流B.海水蒸发、大气降水

C.大气降水、蒸发D.水汽输送、地表径流

【答案】1.D2.B

【解析】

本题组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和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本原理,并能根据材料迁移应用。

第1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解题关键是明确“◇”的含义,明确①②岩石和“◇”的关系。

第2题考查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水循环的环节,明确“◇”的含义,①②代表的意义。

【1题详解】

“◇”代表“重熔再生”作用,①不可能是岩浆,排除B;沉积岩不能由岩浆直接转化而来,排除C;变质岩也不可能直接由岩浆转化而来,排除A;①岩石经过重熔再生转化为岩浆,此岩石在转化为岩浆前必定经受高温高压作用,判断为变质岩;②岩石是从岩浆直接转化而来,因此判定为岩浆岩。

故答案为D。

【2题详解】

“◇”表示大气圈,则箭头①、②表示进入大气圈的环节和来源于大气圈的环节。

①表示进入大气圈,则表示蒸发环节,②来源于大气圈只能是降水环节,B对;水汽输送始终位于大气圈内部,径流始终位于岩石圈内部,排除ACD。

故答案为B。

明光中学暑期组织学生去某地进行地理夏令营,师生根据当地地形绘制了等高线地形图,图中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3.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B.西北

C.东南D.西南

4.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答案】3.B4.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有关沙丘地貌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题要求学生掌握沙丘地貌的等高线判读方法,并明确沙丘地貌的形成机理。

第2题考查沙丘地貌的分布,较基础,明确沙丘的形成条件即可解答。

【3题详解】

根据图示方向标,沙丘地貌在西北方向为缓坡,东南方向为陡坡;根据沙丘的形成机理,缓坡是迎风坡,则盛行风向为西北风,答案选B。

【4题详解】

东北地区较湿润,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少见沙丘地貌,A不对;东南地区降水较多,植被繁茂,以流水作用为主,B不对;西北地区位于内陆,降水少,风力大,风力侵蚀、堆积地貌发育,因此有广泛的沙丘地貌,C对;西南地区石灰石广布,流失侵蚀作用强烈,少有沙丘地貌,D不对。

故答案为C。

【点睛】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多分布在较干旱的西北地区;其形成条件:

干旱的气候是背景条件,大风多且集中是动力条件,植被稀疏,地表多沙质沉积物是物质条件等;地表越干旱,则沙子在风的吹动下,越易移动,形成新月形沙丘。

下图为“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5.关于该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山麓自然带与同纬度水平自然带相同

B.海拔高度相同的地带自然带不一定相同

C.不同坡向的垂直自然带谱相同

D.迎风坡与背风坡热量、水分相同

6.造成乞力马扎罗山南坡冰川积雪带雪线明显低于北坡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B.海拔C.植被D.降水

【答案】5.B6.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关山地的垂直自然地域分异规律的知识。

第1题考查读图能力,根据图示信息对选项进行分析即可。

第2题明确影响雪线的因素,然后结合乞力马扎罗山的具体自然特征分析。

【5题详解】

从图中看,乞力马扎罗山山麓地区受到坡向的影响,自然带在南北坡分布高度不同,山麓自然带与同纬度水平自然带不一定相同,A不对;观察图示信息,海拔高度相同、坡向不同的的自然带由于水热条件的差异,自然带分布可能会有不相同的情况,B正确;观察图中自然带,南坡自然带复杂,北坡自然带简单,C不对;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水热条件不同,D不对。

故选B。

【6题详解】

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南坡与北坡温度相差不大,A不对;乞力马扎罗山的南北坡海拔一样,B不对;雪线的高低与南北坡的植被类型关系不大,C不对;从图中看,乞力马扎罗山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D对。

故选D。

【点睛】雪线是终年积雪的降雪量和消融量相等的分界线;一般影响因素有气温和降水,降水是主要因素;温度越高,降水越少,雪线越高;温度越低,降水越多,雪线越低。

“≥10℃”积温是一年内≥10℃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秦岭—淮河一带积温大约是4500℃)。

某研究人员按两个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绘成甲、乙两图。

7.甲图A→F的变化反映了()

A.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C.由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D.由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8.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

A.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B.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

C.河流冬季结冰期较长D.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

【答案】7.B8.D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中国自然地理特征的相关知识点,要求熟练掌握地理坐标图。

第1题根据图示判断A→F的变化体现的主导因素,然后再根据选项判断。

第2题首先根据图示判断A和⑥的水热状况,推测其气候类型、气候特征,然后再判断气候对河流、自然带、农业的影响。

【7题详解】

从图中看,A到F的变化主要是热量的差异;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体现水分的差异,不符合题意,A不对;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以热量为基础,B对;由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是由于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导致水热条件的变化,C不对;高原由于海拔高,水热条件差,形成独特的高原气候,D不对。

故选B。

【8题详解】

根据图中所示,A地积温达到8000℃以上,⑥地降水量达1500mm,则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河流冬季无结冰期,适宜种植水稻,发展水稻种植业,故ABC不对,D对。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9.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

C.丁、丙、乙、甲D.丁、乙、丙、甲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B.乙地可能为发展中国家

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答案】9.B10.B

【解析】

【9题详解】

甲为人口金字塔图,塔基宽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乙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丙为三角坐标图,0-14岁人口比重22%,15-64岁人口比重为72%,65岁以上人口比重6%,属于中年型,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D为柱状图,自然增长率是个负值,B正确。

【10题详解】

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型;乙自然增长率低,但是死亡率和出生率都很高,属于原始型的人口增长模式,可知该国是发展中国家,B正确;从图中看不出丙地人口合理容量;丁地城市化水平从图中不能直接读出,且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速度一般较慢。

【点睛】目前而言,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高低高型,发达国家是三低的现代型增长模式。

由于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低,青壮年劳动力短缺。

下表为2017年安徽省及滁州市常住人口主要指标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常住人口

(万人)

城镇化率

(%)

出生率

(‰)

死生率

(‰)

人均受教育年限

(年)

安徽省

6254.8

53.49

14.07

5.90

9.27

滁州市

454.3

51.89

12.25

5.45

9.01

11.目前,滁州市()

①城市化处于后期阶段②城市化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③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④人口素质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2.滁州市目前可能位于城市化过程中()

A.郊区城市化B.城市中心区空洞化

C.逆城市化D.再城市化

【答案】11.B12.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关地理图表的判断和城市化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相关方法和知识。

第1题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即可,注意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第2题需要学生对城市化过程有清晰的掌握,并根据表格中显示信息判断滁州市所处的城市化阶段。

【11题详解】

根据图表信息,滁州市城市化率为51.89%,城市化水平较低,不可能处于后期阶段,①不对;根据材料,滁州市城市化水平为51.89%,低于安徽市城市化水平53.49%,②对;滁州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可根据图表数据计算为12.25%-5.45=6.8%;全省自然增长率平均水平为14.07%-5.90%=8.17%,滁州市较低,③正确;滁州市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01年,安徽省全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7年,滁州市人口素质低于全省平均水平,④不对。

故答案为②③,选B。

【12题详解】

滁州市城市化率为51.89%,为中国的中部经济地带的城市,推测应该处于城市的中期阶段。

郊区城市化是城市用地规模向郊区拓展的表现,是城市化中期出现的现象,A对;逆城市化是在城市化后期,城市中的人、产业等外流,会导致城市中心区空洞化,BC不对;再城市化是在逆城市化出现之后,城市采取措施吸引人、产业回流等,使城市出现再城市化,D不对。

故选A。

【点睛】城市化的过程一般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初期到中期人口一般由乡村到城市迁移,中期后期出现郊区城市化;后期城市化水平很高,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之后,中心城市通过改造,会出现再城市化现象。

明光市城郊某村,在冬季利用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并同时开办了养猪场,生产的产品丰富了明光市冬季的餐桌。

如下图所示。

13.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

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

C.降水条件D.土壤条件

14.该村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交通

C.政策D.技术

【答案】13.B14.A

【解析】

试题分析:

【13题详解】

塑料大棚一般在冬季,而且内部空间封闭,基本不受降水条件影响,塑料大棚对土壤条件影响很小,故排除选项C、D;太阳光线中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通过塑料大棚进入内部,从而使地面增温、大气增温,大棚可以阻挡内部与外部的热量交换,使大棚内部温度较高,从而适合蔬菜的生长,故选项B正确。

【14题详解】

该村农业主要农产品为蔬菜、猪肉等,容易发生腐烂变质、不适合长途运输,应该接近市场而且靠近交通便利的地方;政策、技术对塑料大棚的生产影响较小,故选项A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下图示意2018年我国甲、乙两省份各县域制造业就业人数的空间分布。

15.与乙省相比,甲省()

A.经济水平较低B.对外交通较便捷

C.土地面积较小D.工业总产值较高

16.近年来,发生在甲、乙两省之间的产业转移()

A.促进甲省城市化进程B.导致甲省人口外迁增加

C.加大乙省的环境压力D.缩小乙省南北经济差距

【答案】15.A16.A

【解析】

试题分析:

【15题详解】

比较两图,可以看到甲省制造业就业人数明显低于乙省。

说明甲省经济水平较低,A对。

对外交通较差,B错。

两省土地面积相似,C错。

工业总产值较低,D错。

【16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