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第十四高级中学语文学科课程建设纲要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42961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第十四高级中学语文学科课程建设纲要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温州第十四高级中学语文学科课程建设纲要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温州第十四高级中学语文学科课程建设纲要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温州第十四高级中学语文学科课程建设纲要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温州第十四高级中学语文学科课程建设纲要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州第十四高级中学语文学科课程建设纲要Word格式.docx

《温州第十四高级中学语文学科课程建设纲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第十四高级中学语文学科课程建设纲要Word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州第十四高级中学语文学科课程建设纲要Word格式.docx

而语文学科又往往不满足于传授有关符号、艺术和传播等领域的孤立的、静止的知识,它绝对地要求把这些知识转化为种种技能,即把语文作为信息符号、作为艺术手段、作为传播媒介的种种知识转化为规范的、有艺术表现力的、便于人们接受的语文行为和语文技能。

因此,把语文学科视为单纯传授知识的学科,是严重的误解。

技能是必须经过实际操练方能逐步获得的,通过读写听说的实践来培养和提高读写听说的技能,这是语文学科在教学上的一大特点。

在其他学科中,读写听说是求得知识的手段;

而在语文学科中,读写听说既是手段,又是目标的体现。

而且,在读写听说的实践中又必然使思维受到严格的训练。

因此,语文学科的技能性是始终不能忽视的,否则势必导致语文教学走入误区。

对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论者所持的看法多有分歧。

有分歧,有争论,有利于开拓思路,因为它提供了分析、比较的基础,提供了众多的观察问题的角度,可以把研究引向深入,也有利于指导教学实践,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引起实践上的片面性。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2.本校语文学科的定位及能力发展目标

新课改的课程标准中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语言本身的特点和上述课程的性质界定,决定了语文课程必然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只是简单的听、说、读、写技能而已。

结合我校具体教学实践,在温州市初高中分设办学的大背景下,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应运而生了。

就学生生源而言,我校是属于温州市二类学校,学校的生源基础较为薄弱,后进生比重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重点高中而言不强。

主要体现在学习方面有:

知识与经验不足、策略与反思匮乏、意志与进取薄弱。

教师在平常教学中,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常常会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枯燥、单调、低效。

在关键的高考、会考等大型考试中,学生往往会显出缺乏对文章语段的整体感知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

因此,我们将学习力提升的重点放在以国家课程为主体,校本课程开发为辅助的层面上,强化“知识、技能、理解”的落实,兼顾“态度,价值观,情感,动机”的渗透,以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实现发展和提升我校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

二、我校学科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总目标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课程标准指出:

“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

高中语文课程应具有基础性”。

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语言和文学基础,增强他们汉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获得更高的语文素养;

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语言与文学准备。

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语文学习的需求,然而对于我校学生而言仍需进行针对性的二次开发。

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语文学习的需求,针对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将重点放在传统文学欣赏、地方文化渗透、应用文写作训练、外国小说欣赏以及影视戏曲欣赏等方面。

2.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落实“双基”

我国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

此外,高中语文课程更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表达与交流、阅读与鉴赏。

能帮助学习者获取读、写、算能力是21世纪人才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能力,三种基本能力中两种需学习语文课程才能建构;

更能使这几项能力涵养心灵,使学习者心灵变得更为强大而柔韧,丰富而纯粹。

语言丰富,则人生饱满;

语言贫瘠,则人生寡淡;

语言性灵,则人生优雅。

粗鄙的心灵是配不上优雅的汉语的,但优雅的汉语却能拯救那些日益粗鄙的心。

只有真正落实语文的“双基”,才能实现之后的发展。

因此,我校高中语文中致力于举办工作趣味性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如开展读书报告会、汉字拼写大赛、《论语》伴我行手抄报比赛等。

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引起评价体系的深刻变化,高中语文课程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评价体制等方面。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语文学习的过程;

既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在语文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

例如,过程性评价应关注对学生理解概念、阅读文章等过程的评价,关注对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等过程的评价,以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人合作的态度、表达与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的精神。

对于校本课程等学习活动,也要建立相应的过程评价内容和方法。

我校高中语文组努力做到使学生评价多元化、全方位,并且尽量做到给学生布置少而精的作业,尽量在减少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有效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了将课堂与课后做到有机的结合,使课堂教学有效辐射课后自主学习,我校高中语文还要求学生做课前演讲,内容可涉及方方面面,形式可丰富多彩,主题可五花八门,但思想一定要求积极健康,且能够弘扬社会正能量。

附某班级学生一学期课前演讲清单:

《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功夫熊猫》、《舞出我人生》、《三国之刘禅》、《蜘蛛侠》、《无间道》、《稻香》、《金色池塘》、《八十天环游世》、《张小娴》、《戴夫号飞船》、《当幸福来敲门》、《导盲犬小Q》、《东京审判》、《奋斗》、《风雨哈佛路》、《钢琴师》、《狗狗与我的是个约定》、《活着》、《加勒比海盗》、《讲述科举》、《九品芝麻官》、《科比传奇》、《圣经故事集》、《乱世佳人》、《美丽人生》、《那山那人那狗》、《纳兰词》、《暖春》、《恰同学少年》、《情人》、《人生遥控器》、《容若》、《生日快乐》、《全民超人》、《体操运动》、《体操王子李小鹏》、《完美风暴》、《天使爱美丽》、《向日葵》、《小王子》、《百年孤独》、《穿越时空的思念》、《一球成名》、《一公升的眼泪》、《歌舞青春》、《这个杀手不太冷》、《重振球风》、《才女徐静蕾》、《七宗罪》。

从这份课前五分钟的清单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他们所涉猎的知识,包罗万象,涉及的面相当广泛。

这些内容包含了人物介绍,如《张小娴》、《体操王子李小鹏》、《纳兰性德》《徐静蕾》等;

优秀电影介绍,如《东京审判》、《当幸福来敲门》、《乱世佳人》、《活着》等;

此外也有部分同学试着介绍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杜拉斯的《情人》、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安东尼·

德·

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等。

而这些内容,几乎都是我们在传统课堂上没有办法传授的知识。

课前演讲就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打开视野,拓宽思路,提高认识。

三、校本课程开发

1.加强必修课程的二次开发,重视选修课程的个性化选择

紧紧围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力”的语文教学理念,实现必修教材的二次开发。

选修课程及校本教材的开发,再加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教育内容,真正实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力”的语文课程建设体系。

2.审慎校本教材选用,倡导校本教材自编

校本教材是针对学校的学生实际,根据他们的成长需要进行编写的教材,它是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的补充,与统编教材相比,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具有时效性。

从教材来源来看,它可以是教师选取现成的教材,也可以是自己根据自身实际和学生需求实际而自编的教材。

在选修课程设置上,分为“国家模块”和“校本模块”两个方面。

(1)国家模块

年级(学期)

课程结构

国家选修课程模块中的必修

校本选修

自选模块

高一(上)

《必修一》《必修二》(1/2)

按知识拓展、职业技能、社会实践、兴趣特长四类构建语文校本选修课程

高一(下)

《必修二》(1/2)《必修三》

高二(上)

《必修四》《必修五》

高二(下)

《外国小说欣赏》《论语》选读

高三(上)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

高三(下)

高三复习自主安排

面对不同生源群体,国家课程不可能完全适合。

我校高中语文组成立以教研组长为首的必修课程二次开发研究小组,依据《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高考考试说明》制定必修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对通过国家审定的必修模块教科书进行研究分析,针对学生的能力和需求进行顺序上的梳理、重组,根据学校的资源和环境,对教学内容加以改造,从学生兴趣、爱好和经验出发,对教科书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

各备课组集体研究教学要求和教学计划,并实施课堂教学。

(2)校本模块

校本模块的开设,注意以下几个特性:

基础性。

不盲目追求高精尖,看重与必修模块的配合、互补。

选择性。

满足不同个性、不同层次(学段层次、水平层次)、不同发展性向的学生需求。

适切性。

国家选修模块也可选用。

地域性。

牢牢抓住地方文化的金名片,将瓯越文化的文章做大做深。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生学习语文课程应达到18学分,其中必修10个学分,选修8个学分。

校本模块还要设计具体的课程内容,我校的校本课程设计思路大致如下:

重点建设三个研学中心,三个“研学中心”使我校语文学科校本选修课程实体化、系统化、网络化,进而带动其他学科校本选修的建设,从而构建我校浙江省省级课程实验基地的课程布局。

我校以三个“研学中心”为课程支撑点,分别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语文校本选修课程。

安排每周二下午1-3节为教学时间,定时定点,按走班制实施。

选修模块开设设置表

高一年级

高二年级

1.二十世纪浙江文学名家名作选读

1.散文的写作

2.温州地方民俗文化

2.外国小说欣赏

3.古诗流韵——古诗词在流行音乐中的复活

3.现代诗歌的鉴赏与写作

4.中国古典小说欣赏

4.中国民间文学

5.第一放映室

5.课本剧表演(伊零剧社)

我校开展了多种类型的与语文学科相适应的选修课。

其中开展的《中国古典小说欣赏》颇受学生欢迎。

该课程致力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学的兴趣,提高对古典小说的了解,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学的涵养。

这门学科从纵向角度讲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史,又从横向角度从众多文学作品中挑选出经典篇目让学生进行欣赏分析,让学生对中国古典小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形成基本的概念。

附该课程的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小说欣赏》课程大纲

课程背景:

高中语文的教材中,有不少文言文以及古诗词,但是却缺少单元形式或者板块形式的中国古典文学。

在高中语文的选修课程中,有《论语》的学习,除此之外,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学习是匮乏的,甚至是空白的。

中国古典的文学根据题材去分,有诗歌,散文,小说等,这板块,多数以“点”的形式分散在教材之中,没有系统和全面的学习。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中国古典的文学缺少系统的学习,未曾认知其美已厌其学。

因此,我觉得开展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中国古典小说欣赏的课程》是有所必要的。

课程目标:

从整体上,达到以下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从大方向上塑造温十四中学生的“文学气质”。

在实行过程中,完成以下目标:

1.了解基本的文学常识,并掌握基础知识。

以考试的形式检测这一目标的完成情况。

2.以论文写作的形式去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具体课程设置:

一、中国小说发展历史

先秦两汉神话寓言——小说的源头

魏晋南北笔记小说——小说的萌芽

唐代传奇类小说——始意为小说

宋代话本小说——小说的成熟发展

明清白话、长篇小说——小说的发展的高潮

二、先秦两汉神话寓言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故事鉴赏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

《史记》中的人物塑造

三、魏晋南北笔记小说

《搜神记》、《世说新语》故事鉴赏

“志怪”“志人”小说的情节虚构性

四、唐代传奇类小说

唐传奇形成原因及过程

唐传奇主要内容及欣赏:

1.传奇女子类唐传奇:

《莺莺传》、《李娃传》等。

2.游侠类唐传奇:

《虬髯客传》等

3.仕途类唐传奇:

《南柯太守传》、《樱桃青衣》等

五、宋代话本小说

宋代话本小说的发展

宋代话本小说取材特点及原因

六、明清白话、长篇小说

明清小说蓬勃发展的条件

明清小说主要着眼视角

明清小说欣赏:

1.冯梦龙“三言二拍”

2.《西游记》

3.《红楼梦》

4.《金瓶梅》

此外,我们还充分结合温州的地域文化,开设了极富地方特色的《温州地方民俗文化》选修课程,也非常受学生的欢迎。

《温州地方民俗文化》课程纲要 

1.课程名称:

温州地方民俗文化

2.课程类型:

知识拓展人文与社会

3.课程资源:

改编《乡土温州》、《温州童谣》等教材

课程提供了适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内容和活动领域,教材附以启发性、提示性文字及插图,同时给学生和教师留出自由表达和灵活发挥的一些空间。

课程设计既考虑与初中地方课程内容《话说温州:

8年级(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教科书)》的衔接,同时又针对高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

让教师和学生都成为课程资源。

4.主持开发教师:

周熙熹

5.参与开发教师:

周熙熹翁乐平

6.学习对象:

高一或高二学生

7.规模预设:

25-40人

8.学习时限:

1个学期,每周2学时,总教学时数为18学时

9.场地设备:

多媒体教室(可联网计算机、投影仪、扩音设备)

10.课程说明:

温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革命传统、名胜古迹、商贸交通、文化体育、地域品牌、风味特产、民俗风情……都是海内外知名的。

应该说,人文资源非常丰富,有关当地民俗的传说资源也很丰富。

如温州一些街道地名的由来,雁荡山的民间故事,茶叶的传说、民间流传的故事、温州童谣、温州鼓词等等,都能给人带来浓浓的乡土味。

本课程第一讲“温州民谣与民俗”里着重学习和了解岁时民谣与民俗、温州婚俗和温州地方小吃等内容。

课程在第二讲“瓯越乡音”里重点学习温州方言中的音韵美、温州民歌方面内容,第三讲是温州戏曲,着重介绍“温州南戏”和温州鼓词。

本课程关注三维目标,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活动来建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认识家乡地方文化艺术的特征,培养学生对家乡传统优秀艺术文化的热爱。

 

11.课程目标

课程试图通过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温州地方文化艺术的丰富性,了解地方文化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形成艺术经验和艺术能力,共享人类优秀文化艺术遗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认识家乡地方文化艺术的特征,培养学生对家乡传统优秀艺术文化的热爱。

本课程关注三维目标,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活动来建构知识,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进入问题与思考、探索与发现、欣赏与评述、表现和创造。

12.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教师主讲外,还设计学生分组收集资料与信息,教师指导的探究性活动。

重视从以下三方面设计教学:

①地域性和人文性;

②针对性;

③时代性和现实性。

根据课文教材和学生的情况,为了让学生感受温州话的魅力,教师将组织学生参加《百晓散讲比赛》,举办温州童谣表演、观看南戏、鼓词片段。

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在浓郁的乡音中,追寻着古人的思绪,享受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带来的愉悦。

这样就加强了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充分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大胆实践、大胆展示,并让学生有一个学习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引导学生在积极的审美情感体验中增强对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并对家乡艺术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13.课程提纲概览

课程

章节

本节教学内容

探究活动

链接内容

课时

温州地方民俗文化

第一讲:

温州民谣与民俗

一、温州民谣

民谣中的民俗

1、温州童谣

2、温州民谣与节令民俗

温州民谣

4课时

二、温州婚俗

1、温州特有的婚俗

米塑作品

2课时

三、温州地方小吃

1、你喜爱的温州小吃推介会

中华名小吃中的温州小吃

第二讲:

瓯越乡音

一、温州方言中的音韵美

1、百晓讲新闻擂台赛

有趣的温州俗语

二、温州民歌与民间传说

1、学唱温州民歌

民歌《叮叮当》、《对鸟》

2时

第三讲:

温州戏曲

一、南戏故乡

二、温州鼓词

1、观看南戏、2、鼓词片段

温州南戏温州鼓词

14.课程评价

采用出勤情况与学习过程性评价结合的方式。

此外,我们还结合浙江的文化资源开放了《二十世纪浙江文学名家名作选读》

《二十世纪浙江文学名家名作选读》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二十世纪浙江文学名家名作选读

【课程类型】知识拓展类

【课程资源】自编

【主持开发教师】王璐

【参与开发教师】刘义

【学习对象】面向高一学生开设

【规模预设】选课学生人数控制在20人左右

【学习时限】开设一学期18周,每周2学时,共36学时

【场地设备】多媒体教室

【课程说明】

风雅浙江,锦绣瓯越,仅刚刚过去的短短百年,就从这片古老土地上走出了一个个璀璨的名字,他们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中国文坛。

鲁迅、周作人、茅盾、郁达夫、徐志摩、丰子恺、俞平伯、戴望舒、穆旦、金庸……但在现实功利的今天,一个个鲜活的身影,却只能遗憾地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篇篇蕴含生命体验的文字,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与感动?

本课程的开设,正是通过美文赏析和故居探访,在那一次次的美文品读和故居探访的文学寻根之旅中,走进那些文学大家们比外在宇宙更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或故居探访、或小组查找资料、或课堂讲授等形式,了解作家的生平及相关文学常识,增加学生的文学积累。

通过文本解读,能准确说出作家的主要创作风格,尤其是名篇名作的创作特色,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批注的引导,掌握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学会写简略的批注到写成篇章的读书随笔,并对文本有自己独特的解读。

通过访谈、探访名家故居等活动方式,学会第一手资料的查找方法,以及培养在查找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团队合作的精神。

通过读书会、辩论赛、上交学期论文等活动方式,对每一位作家能有自己富于个性的理解,并初步学会文化考察报告的撰写和学期论文的撰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作品的自主鉴赏,以及课外实地考察名人故居等多样方式,真正走进文学名家,改变对本土文化陌生和漠视的现状,增强内心对故乡的文化认同感。

通过文学经典的阅读和熏陶,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方式】教师主讲与学生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课下收集资料等相结合)

【课程提纲概览】

第一讲名人故居,胜迹寻踪(6课时)

一、朱自清、琦君作品赏析

1.课堂重点品读朱自清作品《月朦胧,鸟朦胧》,课外自读作品《绿》

2.课堂重点品读琦君作品《髻》,课外自读作品《下雨天真好》

二、朱自清、琦君的故居探访

第二讲诗文中的瓯越遗风(4课时)

一、林斤澜、唐湜作品赏析

1.赏析“短篇圣手”林斤澜的小说创作特色,品读文中描写温州风土人情的经典段落

2.课堂重点品读林斤澜作品《溪鳗》,课外自读作品《袁相舟》

二、找一找林斤澜作品中的“温州俗语”,了解其意思,说说这些温州俗语有着怎样的语言特色

第三讲国学思潮,大家风采(4课时)

一、南怀瑾作品赏析

1.课堂重点品读南怀瑾作品《论语别裁》中的经典篇目

二、小组分工合作,每组派一名代表以PPT发言的形式,想大家介绍从温州走出的国学大家。

第四讲世间最美的文字(6课时)

一、周作人、丰子恺作品赏析

1.课堂重点品读周作人作品《故乡的野菜》,课外自读作品《北京的茶食》

2.课堂重点品读丰子恺作品《梦痕》,课外自读作品《吃酒》

二、“我最喜欢的散文家和散文”读书交流会

第五讲从新月到九叶(6课时)

一、徐志摩、穆旦作品赏析

1.课堂重点品读徐志摩作品《再别康桥》,课外自读作品《偶然》

2.课堂重点品读穆旦作品《智慧之歌》,课外自读作品《冬》

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歌朗诵会

第六讲新武侠的传承(4课时)

一、金庸作品赏析

1.课堂重点品读金庸作品《射雕英雄传第三十九回(节选)》,课外自读作品《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节选)》

二、“金庸小说成就能否进入文学史”辩论赛

第七讲世纪末的文学探索(6课时)

一、余华作品赏析

1.课堂重点品读余华作品《十八岁出门远行》,课外自读作品《黄昏里的男孩》

二、学期论文撰写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以作业评价法、活动评价法为主,最终成绩按照“课堂考勤(10%)+批注作业(30%)+历次活动(30%)+论文撰写(30%)”公式给出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