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田园综合体的广州龙洞村景观保护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2101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田园综合体的广州龙洞村景观保护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基于田园综合体的广州龙洞村景观保护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基于田园综合体的广州龙洞村景观保护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基于田园综合体的广州龙洞村景观保护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基于田园综合体的广州龙洞村景观保护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田园综合体的广州龙洞村景观保护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基于田园综合体的广州龙洞村景观保护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田园综合体的广州龙洞村景观保护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田园综合体的广州龙洞村景观保护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基于四个阶段的地形比较(图1),可见龙洞村经历了典型的中国城镇化的“蔓延式”侵袭过程。

即从20世纪70年代,村落沿山体周边零散布局,呈现出组团式布局的原始自然肌理形态,对外交通能力不强。

20世纪90年代,以广汕公路的开通带动沿线产业的不断发展,村落开始沿周边扩张并形成小方格网状的次干道和支路。

21世纪以来,由于城市间过境公路的开通、快速路的建设,使得沿交通线两侧地带迅速城市化,村落加速扩张并成为典型的“城中村”。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90年代;

c—21世纪10年代;

d—现状。

 

图1龙洞村乡村景观空间演变

Fig.1TheevolutionofrurallandscapeofLongdongVillage

1.2 

龙洞村景观价值特征

龙洞村自然景观资源丰富,在空间上形成“山—水—村—田”的景观格局。

周边“龙火凤”三山(东有火炉山、北有凤凰山、西有龙眼洞)围护,有卧龙湖、藏龙湖、引龙湖等三大水库及村内的各种风水塘环绕村舍。

连绵的山脉与林地之间,具有大面积的农田景观,为龙洞提供了相当壮观的大地景观背景,也是未来最重要的绿色开放空间资源。

因当地原有九条小村庄,有九龙归洞之形,故又称龙眼洞村,是广州“龙脉”所在。

绕村的主要道路形似一片“绿叶”的叶脉纹路,而住宅、祠堂和私塾则沿叶脉徐徐展开、相互交融。

村落内部组织井然有序,建筑肌理围绕中心祠堂和风水塘布局,体现了对客家文化的传承。

但是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村落也加速扩张并与城市连成一片,除了祠堂私塾外,大部分传统建筑被拆毁重建,形成了“城中村”的景观风貌,建筑密度过大,“握手楼”比比皆是。

村落内部建设缺乏规划与管制,村民对建筑风格、风貌、层高、局部装饰等没有形成统一共识。

龙洞村是广府客家文化交汇融合的典型代表,也是文化教育的密集区域,周边有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汇聚,人文资源丰富。

村内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有粤曲、醒狮、书法等传统的民间艺术,也有新石器时代遗址、胡汉字、许大夫墓等文物古迹,是著名的文化之乡。

02

基于田园综合体的乡村景观保护规划

田园综合体的规划阶段,将充分突出农业、农民、农村的地位,核心是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以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及农事体验发展为要点,以构建美丽乡村为目标。

因此要充分挖掘乡村景观的特色优势,将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根据现状农田景观及村舍房屋的分布和空间关系划定生态保护线,提升完善乡村公共空间和基础服务设施。

在保留自然农业景观本底和现状传统建筑遗产的基础上,进行景观设计与功能的完善,使传统村落的文化与生态印记得以延续。

2.1 

乡村景观意象的梳理

景观可被视为一种符号系统的再现,这个符号系统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客体,而是一种承担人文意义的文化载体。

景观意象是指由于周围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而使居民产生的对环境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空间,是居民头脑中经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地域意象。

乡村景观意象是乡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图象”。

乡村景观发展是动态的过程,行动者的决断力在乡村景观发展中是不可被忽视的因素之一,行动者对环境结构的认知,是影响结构能否稳定存在的关键。

采用调查访问的方式,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性别的人群进行乡村景观的空间意象调查,得到的结果如图2所示。

对以上景观空间意象性进行重要度分析,结果显示:

周边的自然景观如“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美的田园风光”等空间意象性最强,其次为乡村面貌、聚落形态、祠堂、古榕等,而乡村街巷及小道等的空间意象性最弱。

以景观意象的结果分析,充分利用优美的田园风光,打造田园综合体,是龙洞村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图2龙洞村乡村景观空间意象重要度分析

Fig.2ImportanceanalysisoftheimagespaceofrurallandscapeinLongdongVillage

2.2 

乡村景观保护规划思路

针对龙洞村整体自然、历史、文化脉络,全方位保护传统村落的各项自然环境要素、传统风貌格局、传统建筑特征、历史环境要素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维护传统村落原有风貌,进一步完善各项生活服务配套。

在不破坏传统村落精神场所的前提下,提升村落人居环境。

为了便于对保护对象的认定,对龙洞村保护层次分为村域、村庄、单体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四个层面(表1)。

根据龙洞的村庄历史风貌不同,将村内需要保护的区域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分别提出具体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规划严格保护龙洞的“山—水—村—田”的村落选址格局,将村域范围内的山体、农田、水塘等自然景观要素和村庄聚落点等划分为村落山水格局保护范围。

为了保留现状完整的天际线,规划结合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重点塑造了“进村沿线”“核心保护区沿线”两段村落界面,在界面中强调“村落—山体”天际轮廓线,强化体现建筑背山面水,周边田园围绕的特征,凸显传统村落的风貌和气息。

表1 

龙洞村保护层次及保护对象分类

Table 

The 

classification 

of 

protection 

levels 

and 

objects 

in 

Longdong 

Village

2.3乡村景观空间格局规划

龙洞村规划为“一园、两轴、三街、四区”的乡村景观空间格局,其中一园主要是生态农业园,用地面积为13.9公顷,设计为龙状的景观形象。

为满足市场化需求,生态农业园区设置了花卉景观带、民俗博物馆、农业科普园、农耕体验区、拓展活动区、瓜果采摘区、家禽养殖区、温室种植区、有机美食区等多个景观分区。

两轴包括以田园景观与绿地广场为主导的生态绿轴、以风水塘为主导串起村内各水景的生态蓝轴。

三街包括综合商业街、特色饮食街、平价生活街等,以构建满足人们的生活消费需求为目的。

四区包括古建保护区、多元混合区、体育活动区与升级居住区,满足村庄内17座祠堂私塾的保护规划与各类人群的居住生活需求(图3)。

图3龙洞村乡村景观平面规划

Fig.3PlanningofrurallandscapeinLongdongVillage

活动中心的设计试图以触媒机制原理融入城中村的肌理中,在不破坏当地肌理的情况下,充分调研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置于活动空间,使得城中村这种面向居住为主导的空间变得多元(图4、图5)。

在具体的建筑改造中重点考虑:

1)不同人群共同使用,设计期望面向社区中的各类人群开放,因此要了解人群的实用需求;

2)功能的并置,设计将多种面向公众开放的功能并置在一起,使其利用率更高和更有时效性,承担更多的功能;

3)融合共生的场地体验,设计融合肌理,选取城中村场地进行修茸或改建,同时通过景观空间的营造创造利于人群交往的空间。

1—休息廊道;

2—展厅兼交互厅;

3—书报阅读厅;

4—多媒体影厅;

5—屋顶花园;

6—商业商店。

图4多元活动中心功能分布

Fig.4Distributionofmultipleactivitycenterfunctions

图5多元活动中心底层架空

Fig.5Overheadmultipleactivitycenterbottom

2.4重点景观设计

2.4.1多元活动中心

2.4.2乡村口袋公园

城中村中建筑密度极高,但是屋顶空间通达性良好,通过步道的串联设计,可形成连续的屋顶空间。

屋顶流线设计在最大限度维持城中村原貌并尊重其文化特色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同层连接或一层错层转换连接,注意流线密度均匀,在某些地方选择性穿过高差大的建筑避免流线过于迂回,以达到尽量合理利用屋顶空间的原则。

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强调“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乡村发展愿景,使得对乡村的关怀与重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本文分析了广州市龙洞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景观保护利用的思路与措施,提出延续“山、水、村、田”的有机分散、适度集聚的布局模式,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民居和传统建筑,并在保护的基础上构建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然而,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复兴不仅仅是落在规划的层面,更重要的是需要构建“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以乡村和村民为主体,从“经济产业”“社区活化”“价值传承”“空间美化”等层面开展乡建活动,激发乡村的内生动力。

因此,根据乡村景观发展演变的必要性和可能趋势,以构建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空间和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采取因地制宜的发展措施,才能推动乡村有效的保护与复兴发展。

城中村中极限的建筑间距使得整体采光通风及生活体验相对恶劣,通过部分拆除,创造口袋公园的形式,形成院落空间同时打开人行交通进而改善环境(图6)。

在建造口袋公园时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1)拆除建筑时尽量选择低矮建筑,或者四周有较低建筑的地方,以减少更新改造的经济预算,并使庭院的采光更加多向;

2)当周边建筑相对较高时,尽量将庭院拆成线性空间,使其形成连贯的视线通廊,同时也能利用庭院开辟人行和消防通道。

图6口袋公园位置分布

Fig.6Distributionofpocketparklocation

2.4.3特色街区

城中村中的自发性市场是居民最常使用的商业场所,如图7、图8所示,设计认为该功能需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的有以下几点:

1)延续原有的自发性菜市场功能,进行立面整改,增加灯光与铺地设施,改善消费体验;

2)更新原有的小食摊,置入传统客家饮食功能,作为农家乐的延伸,同时进行微改造改善空间。

在街道中植入景观与沿景观的就餐空间,更新就餐环境的同时限制了路边摊;

3)街道串联平价商业街、综合商业街、祠堂等,延续了商业氛围和生活氛围;

4)将原有小型停车场等迁出到外围的新建大型停车场,同时作为因防护林所拆的市场回迁安置,升级市场功能为综合商场;

5)改造祠堂周边的景观空间,使其适合居民日常活动,并以景观空间形成连通文物建筑的通道,使得17座祠堂和私塾形成一个连续而分散的整体。

图7特色街区平面规划

Fig.7Planningofcharacteristicblock

图8重点地段意向

Fig.8Intentionofkeysections

2.4.4景观活力轴

打造城中村的景观活力轴,首要是释放更多的开放空间。

通过迁出多个零散的停车场和临时建筑,梳理南部商业区与居住区衔接处的道路,拆迁释放祠堂和私塾周边拥挤的住宅,腾出祠堂的文物建筑应有的空间。

串联新增的开放空间和旧有的祠堂外与池塘边的绿化空间,形成一条完整的绿化轴。

在城中村的改造中置入多元的功能,如文化活动中心、图书站、影音室、展廊、健身空间、综合山野、屋道、绿道等空间,促进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图9、图10)。

图9规划肌理

Fig.9Planningtexturemap

图10轴线平面

Fig.10Axisplanningmap

03

结束语

基于田园综合体的乡村景观规划主要内容包括:

1)划定生态农业园,进行企业化管理分区和特色化种植;

2)划定文化传承街区,通过开放空间串联起17座祠堂私塾;

3)确定屋道路线,通过人流活动、改造意愿和建筑层高,确定改造的建筑和动线;

4)建立多元活动中心,通过活力点的建筑改造与连廊串联,形成多元人群共用共享的活动中心和文化中心;

5)新建综合商业区,按北部居民及周边居民需求建立综合商业区;

6)设立特色生活街,保留原有业态,进行微改造,优化底层商业空间,同时串联平价生活街与综合商业区,发展特色客家饮食文化;

7)设立商住复建区,消化改造所拆的部分商业建筑和居住建筑,同时升级改造步行街空间;

8)串联绿化空间,加强村落内的绿化空间及开放空间,整治现有水塘,以绿道、小广场等传统村落内绿地公园,形成有序的乡村公园景观;

9)疏通道路系统,从村域各个层面的车行量及人车混行的状况,在村落内增设多处支路和人行道路网密度,形成完善的路网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