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4071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质量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质量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基础巩固(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英俊杰出的)

B.失向来之烟霞(原来)

C.吴楚东南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D.可怜楼上月徘徊(可惜)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3.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B.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C.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D.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唐代诗人张若虚以吴越文士名扬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B.孟浩然的诗语言清淡,意境清远,多自然超妙之趣,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坛并称“王孟”。

C.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杜甫的《登岳阳楼》为近诗体。

D.除“长相思”外,“菩萨蛮”和“扬州慢”等都是词牌名。

5.名句默写。

(6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对人生的失意和深沉的感慨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韦庄的《菩萨蛮(其二)》中表现词人矛盾情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之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诗人凄惨处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鉴赏(6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9分)

王维的“名大家”

①明清诗论中对王维“名大家”的特殊定位不仅是介乎“大家”和“名家”之间的调和性观点,更是王维诗歌的独特成就在传统诗学批评标准之下的特殊境遇之写照。

②中国历代诗学在评定一流大诗人的具体标准上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异,但基本要求一致,即人格高尚、才大力雄、超越时代、泽被后世。

其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

杜甫得到“诗圣”的桂冠和普遍的尊奉主要就出于这种理念,所谓“论诗者观其大节而已”。

同样,王维被主流诗学排除在“大家”之外的首要原因也就是其气节人格不够符合儒家正统思想。

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所谓“耽禅味而忘诗教,些《三百篇》之罪人矣”。

“陷贼”事件又于大节有亏,宋人对王维的指摘就是典型论调。

而王维的拥护者为了提升王维的地位,首先做的就是强化王维诗歌的伦理道德色彩。

如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的赵殿成在《王右丞诗笺注序》中努力为王维“陷贼”事件辩诬,强调王维的立身大节以及其诗中“有得于古者诗教之旨”和“温柔敦厚”的一面,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

③兼容并蓄,富于学力,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

这从宋人以杜甫的“集大成”作为“入圣”的重要条件亦可见出,明代诗学的“格调派”也是以此推尊李、杜为“大家”。

王维之所以“大家不足”,主要是因为其诗歌表现出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的差距。

由于重学力格调,轻自然情韵的思想在诗学传统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代表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山水短章向来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以至于清初王士祯为了抬高王维的地位,也要强调王维诗歌中的“沉着痛快”。

④清中叶以后,以翁方纲“肌理说”为代表的崇尚学力的“宗宋派”更是逐渐占据上风,对唐诗质实的一面的重视远胜于对其情韵的关注。

在这种诗学背景下,王维显然是难以位列“大家”的,即使有王士祯倡导“神韵说”而独尊王维,仍无力颠覆诗学传统中的“大家”观念。

在这里,王士祯明确指出以杜甫、苏轼为代表的“长江大河”是“大家”之境,以谢朓、何逊、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为代表的“澄泽灵沼”之境是“名家”之境。

然而,论者也普遍感到,与诸“名家”相比,王维有不少接近于“大家”标准的地方,因此,仅以“名家”月之似不太切当:

一方面“唐人诸体诗都臻工妙者,惟王摩诘一人”;另一方面,王维在“学问”“才力”方面都超出侪辈。

(有删改)

6.下列对“大家”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家”必须符合传统诗学批评的标准,这些标准的基本要求历代没有变化。

B.成为“大家”的首要条件是道德标准要高,即人格的高尚。

C.成为“大家”不仅要在为人行事方面崇高和磊落,更主要的还是要有优秀的文学作品。

D.兼容并蓄,富于学力,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

7.下列对王维被排除在“大家”之外的原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维在气节、人格上不符合儒家的正统思想。

B.王维因为“陷贼”事件在大节上有亏,被后人排斥于“大家”之外。

C.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耽禅味而忘诗教”。

D.代表王维诗歌艺术成就的是山水诗,而这些诗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维被明清诗学批评家称为“名大家”,是因为王维的文学才华介于“大家”和“名家”之间。

B.赵殿成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并说王维诗“温柔敦厚”,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

C.王维被认为“大家不足”,主要原因是其诗歌表现的自然神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内容有区别。

D.客观地说,王维在很多方面是符合“大家”标准的,比如其“学问”“才力”等都超过了当时的许多诗人。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11分)

淇上送赵仙舟

王 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9.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

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5分)

答:

                                    

                                    

                                    

10.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

为什么?

(6分)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11分)

留别王维[注]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

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

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 《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

此诗是离开长安赠别王维所作。

11.尾联中有“寂寞”二字,从全诗来看,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

(5分)

答:

                                    

                                    

                                    

12.“当路谁相假?

知音世所稀。

”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

(11分)

关 河 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3.上阕是如何表现“凄冷”的?

(5分)

答:

                                    

                                    

                                    

14.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18分)

清词第一人纳兰性德

有人说,十七世纪的北京,既是康熙大帝的,又是纳兰性德的。

一个乃一代英主,雄韬伟略;一个是御前侍卫,却诗才俊逸。

只是纳兰性德英年早逝,令北京城的晴空黯淡了许多。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显赫家世足以令世人瞠目。

他的父亲,旧时权倾朝野的武英殿大学士明珠,而纳兰性德本人也是少年英才,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中二甲第一名。

康熙当即龙颜大悦,钦点其为御前侍卫,很快就由三等晋升为一等,可算是少年得志,前途无量了。

世人皆知纳兰为清代的大词人,且清词以他为最,似乎无人能出其右。

但这位豪门公子不但能文,而且还是个武将。

既然是御前侍卫,武功定是十分了得。

满族尚武,在马背上打天下,所以纳兰性德也被父辈们授以武功,从小练就了一身搏击之术,并精于骑射。

纳兰性德倒是个文武全才。

当然,纳兰骨子里还是个文人。

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他没有李白那种“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迈气概,也不可能拒绝“皇恩浩荡”,他还是捧着文房四宝上了天子的船,一边为皇帝保驾,一边做着职业以外的工作:

吟诗填词。

而他的不务正业照样赢得了皇帝的宠信。

康熙爱读性德的诗词,经常赏赐给他金牌、佩刀、字帖等礼物,以资鼓励。

纳兰性德是个真性情的人,他对“侍卫”这个职位其实并没有什么兴趣。

他得到过皇帝无数次的赏赐,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苦于仕途漂泊,厌恶进阶伫立的侍卫生涯。

率真的诗兴遭遇浑浊的政治,自然是徒增“胸中块垒”。

纳兰性德能入康熙法眼,外表应该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他的人同他的词一样纯任灵性,纤尘不染,当得起玉树临风一词,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同是康熙皇帝的侍卫,和纳兰性德是同事关系,曹寅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

“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姣好。

”楞伽山人就是纳兰性德的号。

人长得帅,骑术、剑术、武技都很高超,诗词文章也堪称一流——这样的人生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但纳兰性德过得并不快乐,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数字统计:

在纳兰性德现存的三百多首词里,“愁”字出现了九十次,“累”字用了六十五次,“恨”字使用了三十九次,其他如“断肠”“伤心”“惆怅”“憔悴”“凄凉”等字句,更是触目皆是。

按他自己的话说,他是“斗鸡人拨佛前灯”,在滚滚红尘中寻找残月西风、衰草枯杨。

曾经有人说,纳兰性德就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

纳兰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同为康熙皇帝的侍卫,相处了八年,交情很深。

曹寅曾为纳兰性德词集作序,纳兰去江南游历时到了南京,专门为曹寅赋词两首《金陵》和《满江红·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购楝亭,亭在金陵蜀中》,曹子清就是曹寅。

后来,曹雪芹写《红楼梦》,稿未完而人先亡。

和珅将文稿呈献给乾隆皇帝,乾隆阅后说了一句:

“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

”虽说此说有捕风捉影之嫌,但纳兰性德与贾宝玉确有许多相似之处,而曹雪芹的《红楼梦》也确实受到了纳兰性德词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