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小学国学启蒙教育《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校本教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3980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小学国学启蒙教育《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校本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最新中小学国学启蒙教育《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校本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最新中小学国学启蒙教育《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校本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最新中小学国学启蒙教育《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校本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最新中小学国学启蒙教育《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校本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小学国学启蒙教育《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校本教材.docx

《最新中小学国学启蒙教育《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校本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小学国学启蒙教育《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校本教材.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小学国学启蒙教育《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校本教材.docx

最新中小学国学启蒙教育《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校本教材

国学启蒙教育:

《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

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从高尚的品行开始。

国学启蒙教育读本经典解读。

《<弟子规>中的家教智慧》透过《弟子规》中那些描述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向众多家长剖析了要培养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应该如何从日常小事规范孩子的行为,塑造孩子的品德。

1第一部分

受了父母的批评,或者提出要求父母没有满足,使得孩子心里不痛快,孩子和父母怄气,就会装作没有听见;生病了,或者遇到伤心事情了,心情不好,答应得较慢;正玩在兴头上,懒得理父母;有的孩子摸透了父母的心思,知道自己不答应,父母就会走过来说……

第1节:

教孩子做到“及时应答”

(1)

第2节:

教孩子做到“及时应答”

(2)

第3节:

从小事起,教孩子做个勤奋人

(1)

第4节:

从小事起,教孩子做个勤奋人

(2)

第5节:

父母怎么教,孩子才肯听

(1)

第6节:

父母怎么教,孩子才肯听

(2)

第7节:

孩子犯错,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1)

第8节:

孩子犯错,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2)

第9节:

孩子的孝心从哪里来

(1)

第10节:

孩子的孝心从哪里来

(2)

第11节:

发挥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影响力

第12节:

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

(1)

第13节:

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

(2)

第14节:

培养孩子良好的德行

(1)

第15节:

培养孩子良好的德行

(2)

第16节:

培养孩子良好的德行(3)

第17节:

教孩子正确指出他人错误

(1)

第18节:

教孩子正确指出他人错误

(2)

2第二部分

孩子们最先结识的小伙伴,是居住比较近的,长大后这些人被称作“发小”。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交往范围扩大,会有同学、琴友、棋友、球友、网友、父母社交圈内的孩子等加入进来。

幼年时期结识的朋友感情最纯真,是一份无价之宝,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也是心中最美好的记忆。

第19节:

教孩子与人和睦相处

(1)

第20节:

教孩子与人和睦相处

(2)

第21节:

让孩子拥有更高的人生追求

第22节:

提高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

(1)

第23节:

提高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

(2)

第24节:

教会孩子日常交往礼仪

(1)

第25节:

教会孩子日常交往礼仪

(2)

第26节:

长辈面前,谨言慎行不张扬

(1)

第27节:

长辈面前,谨言慎行不张扬

(2)

第28节:

从小教导孩子珍惜时间

第29节: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

第30节: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

第31节:

培养孩子注重自身形象

(1)

第32节:

培养孩子注重自身形象

(2)

第33节:

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日常事务

(1)

第34节:

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日常事务

(2)

第1节:

教孩子做到“及时应答”

(1)

  智慧1

  教孩子做到“及时应答”

  《弟子规》曰:

父母呼,应勿缓。

  《弟子规》说,当父母喊你的时候,应该立即回应,不要迟缓。

这本重要的童蒙著作,把这句话放在前面,是因为这件小事体现着一个人的德行,关系到一个人的幸福。

  几个月大的孩子,就懂得用表情回应父母的呼唤。

长大了,对父母的喊叫却充耳不闻,是为什么呢?

孩子可能有他的理由。

  受了父母的批评,或者提出要求父母没有满足,使得孩子心里不痛快,孩子和父母怄气,就会装作没有听见;生病了,或者遇到伤心事情了,心情不好,答应得较慢;正玩在兴头上,懒得理父母;有的孩子摸透了父母的心思,知道自己不答应,父母就会走过来说……

  不管哪种情况,只要孩子不及时应答父母,就会影响亲子间的沟通。

做父母的如果无动于衷,任其发展,孩子就会养成不良习惯,影响以后的发展。

  试想,当孩子成家了,老婆喊不答应,孩子喊不答应,这个家庭能够美满吗?

在单位,领导喊不答应,同事喊不答应,他能在这个单位干长久吗?

父母喊不答应,他能是一个孝顺的人吗?

一个被人喊都不答应的人,能够为别人做事、分忧、带来福报吗?

  《华尔街日报》将雇主对商学院毕业生的素质期望进行了统计排列,结果是:

沟通与人际关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个人道德品性,依次位居前三位。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速,人才的竞争已经不限于一个国家之内,而是国际间的竞争。

如果父母还是坚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旧式教育思想,而置孩子的综合素质、**能力于不顾,那么孩子个体竞争力就会很差。

  父母不要认为,孩子不能及时应答父母是小事情。

及时地应答别人,是交往与合作的基础,更是道德品质发展的根基。

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及时应答,决不能放任不管。

与其让孩子成年后为自己的不良习气困扰,不如在孩子小的时候严格约束孩子。

  当孩子对你的呼喊不应答的时候,不要再屁颠屁颠地走过去,而是要想办法改变孩子,让他主动、尽快走过来回答你。

  1.家长要明白这不是小事

  教育无小事。

我们教子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不把孩子的小行为、小错误、小心理、小脾气、小伎俩当成一回事,总是迁就和宠爱孩子,以至于孩子养成了难以改变的坏习惯,家长还不知道自己错误在哪里。

  不及时应答他人,是对他人的不尊敬,也暴露了自己的没有礼貌。

在家里,必然影响家庭团结,使得亲情淡漠;在外面,不利于与他人和谐相处、搞好关系。

总之,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感受不到人与人的温暖和真爱,生活难以幸福。

  12岁以下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3~6岁这个年龄段尤其关键,家长在这个时间段,更要关注孩子的表现。

当孩子不及时应答自己的时候,尽快纠正过来。

发表于2012-2-600:

27|只看该作者

第2节:

教孩子做到“及时应答”

(2)

  2.让孩子品尝后果

  过于抽象的道理孩子是不愿意听的,他们更相信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

所以,让孩子尝尝苦头,要远远胜过对孩子讲一大堆的道理和进行永无休止的说教。

  郝明嘉摆弄着手里的蝴蝶剑的时候,妈妈正在把炒好的菜往餐桌上端。

妈妈喊郝明嘉吃饭,郝明嘉正玩在兴头上,没答应妈妈。

妈妈走近一点又喊了一声,郝明嘉说:

“知道了!

”但是人还是没有动。

  半个小时后,父母吃完了饭,各自忙各自的事情,郝明嘉还在玩。

大约到晚上8点钟的时候,郝明嘉饿了,去冰箱里找吃的。

但是冰箱里空空如也,没有任何可吃的熟食。

  郝明嘉冲着妈妈嚷:

“我没吃饭呢!

我饿!

”妈妈很严肃地说:

“吃饭的时候喊了你几次,你不动!

现在饿了,没饭了!

以后还这样到点不吃饭,就得饿肚子!

”郝明嘉不说话了。

  孩子做事情比较随性,预想不到事情的后果,所以会做出一些违背规则的事情。

当孩子违背规则的时候,相对低调而严格的惩罚,会让孩子懂得规则是不可以违背的。

  3.行动上不迁就孩子

  我们喊孩子,孩子不答应,不要走到孩子面前和孩子说话,更不要对着孩子笑。

这样容易减家长的威风,长孩子的气势。

你喊孩子,孩子不答应,就把想说的话放一放,保持沉默。

过一会儿,孩子一定会凑上来,问你:

“妈妈,刚才你喊我做什么?

”你只需回答:

“不想跟你说了!

  家长越不说,孩子越好奇,越想知道,下次他就会注意。

小孩子最会察言观色,家长板起面孔,不理睬孩子,孩子会因为家长的生气而害怕,下次就不敢这样做了。

  4.家长要及时应答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多次模仿之后,孩子便形成了自己的心理定式和性格特征。

当孩子喊家长的时候,家长不能及时应答,孩子很快就学会了。

于是,当家长喊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不能及时应答家长。

其实,孩子的不良习惯是跟家长学的,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5.重视“第一次”不应答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

家长控制住孩子第一次的不良做法,烦恼就会减少。

小孩子做错事,往往是因为是非判断力差,不知道这是错事。

稍大的孩子,是因为对错误的警惕性不高,不认为这么做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

  当第一次发生孩子不应答父母的时候,父母要在第一时间制止他。

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说:

“妈妈喊你,你不答应,是不对的!

这样妈妈会生气!

”“小孩子要尊重大人,当大人喊的时候,要及时应答!

”“你不应答妈妈,是在伤害妈妈的感情!

”这样,孩子就会重视应答这回事。

  6.告诉孩子怎么应答

  当孩子做某些事情,在生活中找不到范本的时候,他有可能不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

为了防止孩子不知道怎么应答,家长有必要详细地告诉孩子,当父母以及家里的其..它长辈喊他的时候,他要放下手上的事情,迅速走过去,站到对方面前,声音洪亮地问:

“您找我有什么事?

”如果距离较远,可以一边答应一边走过来。

  养成习惯后,即使同学、朋友喊他,他也会表现得很有礼貌。

无论是谁,一旦感受到孩子对他的重视,就会更加尊重孩子。

第3节:

从小事起,教孩子做个勤奋人

(1)

  智慧2

  从小事起,教孩子做个勤奋人

  《弟子规》曰:

父母命,行勿懒。

  《弟子规》说,父母交代的事情,赶紧去做,不要偷懒。

这是古人对孩子的基本要求,希望孩子具有孝顺的德行。

到了今天,似乎已经没有哪个家长把这当成一回事了。

  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吓着!

家长哪还舍得让孩子洗衣、做饭、收拾房间呢?

只要学习好,有才艺,父母就感天谢地了。

  孩子如父母所愿地读了重点高中,上了重点大学。

那么大学毕业后又如何呢?

就能自如地生活吗?

就能开创一番事业吗?

  《现代快报》10月3日载:

南京某高校80后博士生黄某因为不做家务,与当大学教师的妻子屡屡发生矛盾,最后起诉离婚,直接导火索是妻子逼迫他饭后刷碗。

  湖南一部属高校里,来自襄樊的一位母亲,因为女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在28岁的女儿考上硕士后,就办理了病退,去女儿学校陪读。

  2010年7月14日,一篇题为《中国政法大学应届生因求职失败流浪街头》的新闻,称中国政法大学的应届毕业生黄某买错车票,流浪南昌街头。

  不知道当今的家长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孩子大学毕业后,一旦陷入这样的窘境,将会是怎样一幅欲哭无泪的情景!

  如果家长对孩子包办过多,孩子的大脑、身体没有得到充分锻炼,既影响智力发展,也影响孩子的做事能力。

孩子不会做事,或者很懒不愿意做事,就会缺少生活体验,不能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遇到一点困难就束手无策、消极沉沦,难以获得幸福人生。

  我们养育孩子,不能只顾孩子的学习、才艺,而要让孩子全方位地体验生活,掌握生活技能,这样,才不会使得孩子身体变懒、精神变懒!

  1.认清懒惰的危害

  懒惰是一切坏习惯滋生的温床。

懒惰的孩子不愿意做事,不能孝敬父母;懒惰的孩子不讲卫生;懒惰的孩子,在学习上用功不够,无法取得好成绩;懒惰的孩子不爱劳动,容易好逸恶劳……懒惰不但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还限制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所以说,懒惰的孩子肯定没出息。

  很多孩子胸无大志,原因在于思想懒惰,不去想自己的未来,自己的人生目标。

孩子出现这种现象,家长需要负很大的责任。

家长只知道让孩子学习,不让孩子做事,更不让孩子承担责任,孩子体会不到做事的乐趣,不知道哪些事情是自己感兴趣的,理想也就无从产生。

  即便孩子在书本的影响下产生了要做一名科学家的想法,那么这个孩子也会因为缺乏动手能力,不能做到用科学技术解决现实问题,而成为只会钻研书本不能出成就的纸上谈兵者。

  2.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无数事实证明,父母做得越少,孩子会的就越多。

做父母的不妨懒惰一点,当孩子能够自己做事的时候,就根据孩子的年龄,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第4节:

从小事起,教孩子做个勤奋人

(2)

  渴了,自己倒水喝;冷了,自己加衣服;自己安排自己的作业时间、玩耍时间;自己的房间自己收拾;经常帮助父母分担家务,掌握家里常用工具的使用。

  有位小女孩,上学后妈妈就告诉她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她很快就能自己洗红领巾、洗袜子了。

无意中,小女孩听说,热水能洗得更干净。

于是,她迫不及待地就这么去做了。

她用热水泡上红领巾后,又撒上了洗衣粉。

等水凉后,小女孩开始洗。

可是,晾干了的红领巾出现了一块块掉色的地方,看着红领巾变得花花道道的,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