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9236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格式.docx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Word格式.docx

科学上把某物质有气体状态直接变成固体状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五、拓展训练

在生活中,我们还见到过其他物质是否存在升华和宁化的现象吗?

第二课:

神奇的力量

轻物体吊起重物体的原理。

解释生活中人们利用轻物体吊起重物体的原理。

乒乓球、广口瓶,两张一定距离的桌子。

一、谈话导入

乒乓球被一个广口瓶罩在桌上。

不准把瓶翻过来,更不能用手接触乒乓球,你能把乒乓球从这张桌子移到1米远的另一张桌上吗?

你会使用什么方法?

 

二、动手做

把乒乓球放在桌上,上面倒扣一个广口瓶。

握住瓶子贴着桌面做快速饶圈运动,带动乒乓球沿着瓶子内壁做旋转运动。

在乒乓球不段旋转的同时,提起瓶子移到另一张桌子,乒乓球也被带过来了。

在乒乓球沿着瓶子内壁旋转时,手有什么感觉?

如果你用空瓶子做饶圈运动

时,手有这种感觉吗?

三、研究研究

我们准备下面的材料,做一个轻物吊起重物的实验。

一块橡皮(中间打孔)、一根牢固的绳子,一个线轴、一枝钢笔(或其他重物)。

用绳子穿过线轴的孔眼。

将橡皮和钢笔分别系在细绳的两端(橡皮在上端,钢笔在下端)。

一只手握住线轴,另一只手握住底下的绳子。

然后开始在头顶上旋转线轴,旋转时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使上面的橡皮也旋转起来。

(注意安全,千万别伤着别人和自己!

观察下面吊起的钢笔有什么现象?

试一试,用橡皮旋转产生的力量最大可以吊起多重的物体?

四、知道吗?

乒乓球在瓶内进行旋转运动时,瓶壁对它施加了摩擦力。

当摩擦力大小等于乒乓球重力大小时,乒乓球就不会从瓶口掉下来,而可以被瓶带到任何地方。

在线轴带动橡皮做旋转运动时,细绳中的拉力悬吊起钢笔等重物。

当橡皮旋转速度减慢时,拉力变小,钢笔因为受到地球引力而向下运动

第三课:

滚回来的乒乓球

1、使学生了解乒乓球滚回来的原因。

2、使学生明白乒乓球滚回来受到的两种力。

乒乓球滚回来的原理。

教具:

乒乓球、呼啦圈、铁环、圆形瓶盖、足球。

一、导入新课:

平常,我们用力向前推某种物体时,被推动的物体会向前运动,运动的方向和作用力的方向总是保持一致。

可是乒乓球不一定听“使唤”,它滚出去后还能自己滚回来。

你相信吗?

将乒乓求放在平整的地面,用手沿着它的边缘向下猛压。

猜一猜:

乒乓球会怎样运动?

试一试:

乒乓球是怎样运动的?

乒乓球朝前滚了一段距离后,却自动地滚回来。

难道乒乓球不受力的控制了吗?

我们换一些方法把乒乓球弹出去,乒乓球自己会滚回来吗?

a)这是不是乒乓球的特性呢?

别的物体也能这样滚回来吗?

用呼啦圈、铁环、瓶盖、足球、篮球等物体试一试。

想一想:

怎样用力的?

做一做:

这样用力,它们滚回来了吗?

思考: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你认为还有哪些物体能这样做?

b)你能不能让乒乓球向后运动一段距离后,又沿原路返回呢?

乒乓球真的不受力的控制吗?

原因在于我们对乒乓球的用力方式。

当我们沿着乒乓球的边缘向下猛压时,使乒乓球受到了两个力:

一是向前运动的力,二是向后滚动的力。

乒乓球开始运动时,向前运动的力大于向后滚动的力,所以球向前滚动。

在向前滚动的路程中,向前运动的力逐渐与接触面的摩擦力相抵消,力量逐渐减小。

等到向前运动的力小于向后滚动的力时,乒乓球就会向后滚回来。

第四课感受二氧化碳气体

1、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2、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

小苏打水、醋、勺、玻璃瓶、图钉、一根约50厘米的木条,两个同样的塑料袋。

一、导入新课

二氧化碳气体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可我们却看不见它,摸不着它。

让我们用一些小实验来感受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在木条的两端分别挂上一个塑料袋,把木条的中点架在图钉的钉尖上,借助桌子边角,组成一个简易小天平,并调整它的平衡。

把一勺小苏打放进玻璃瓶,再倒一些醋,瓶中立即出现泡沫,说明有气体产生这就是二氧化碳。

把瓶子向其中一只塑料袋中慢慢倾斜(别让瓶中的液体流进塑料袋),观察天平有什么现象?

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

在3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中,分别按照水和雪碧的不同比例盛上等量的混合液。

然后在各个杯中同时放入1颗葡萄,观察杯中的葡萄分别出现什么现象?

为什么?

当瓶子里产生二氧化碳后,将瓶子往塑料袋慢慢倾斜时,瓶子里的二氧化碳像倒水一样被倒入了塑料袋中。

由于同体积的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天平失去平衡,向倒入了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袋一端倾斜。

在平时喝的雪碧、芬达等一些碳酸饮料中,充入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把葡萄放入含有二氧化碳的汽水时,二氧化碳气泡便附着在葡萄的表面,气泡附的多的葡萄,浮力增大,就浮上来了。

葡萄浮到水面后,二氧化碳气泡消失,浮力减小,所以葡萄就再次沉下去,等到蓄积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泡,它又会浮上来,如果不挪动它,这样的沉浮现象可持续一天左右。

第五课:

舌的分工

1、了解舌的不同部位的味觉的敏感性

2、了解舌哪些部感觉最敏捷。

测试舌的不同部位感觉程度。

浓糖水、浓盐水、浓咖啡、醋各1小杯,冷开水2杯,干净毛笔1支(或筷子1根)

一、提问引入

人的舌可以品尝食物中的各种味道。

舌的各处所尝的味道都一样吗?

舌是不是也需要“分工合作”呢?

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仔细感觉吧!

把毛笔浸湿,蘸取浓糖水去碰舌尖、舌的边缘和舌的根部。

1、你认为舌哪个部位对甜味感觉最灵敏?

2、开水涑涑口,在另一杯冷开水中洗净毛笔,再蘸点盐水去碰舌的各个部位。

3、分别用浓咖啡和醋重复以上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你知道了什么?

三、知道吗?

经科学观察,人的舌头上有四种基本味觉:

甜、咸、酸和苦。

在舌头品尝食物中的各种味道后,它要负责把味觉的信号传给味觉神经,再传给大脑。

分管这四种味道的味蕾,分布在舌头表面,但并不均匀。

分管甜味的味蕾主要分布在舌尖部位,而分管苦味的味蕾主要分布在舌根部位,所以我们舌尖对甜味很敏感,对苦味却并不敏感,舌根部位则对苦味更敏感些。

分管咸味的味蕾遍布舌面各处,而分管酸味的味蕾主要集中在舌的边缘。

第六课:

跳狮

1、用易拉罐学做一只会跳动的狮子。

2、学会制作的方法和原理。

制作的方法和原理。

易拉罐2只、木筷1根、铁丝、橡皮筋、剪刀、尖嘴钳等。

狮子号称百兽之王,也是需要重点保护的动物,利用废旧的易拉罐,我们就可以做成一只威武的雄狮。

这节课我们就来制作一只会跳动的狮子。

1、截取易拉罐的三分之二段,在其正上方剪出一条10毫米宽的连接架,其余部分分别剪成3毫米宽的窄条。

2、用铅笔分别将剪成的窄条卷成上下间隔的卷毛状作为狮子的头。

再在罐顶靠近中心的拉口两侧各扎一个小孔,孔距约为20毫米,作为狮子的眼睛。

3、将易拉罐余下的部分按图分别剪、折成狮腿,狮尾和螺旋桨。

4、用尖嘴钳将铁丝弯成一个“凸”形结构,将下面的方框固定在木筷的一端作为螺旋桨支架。

用铁丝将螺旋桨安装在支架上,为了转动灵活,还可以在螺旋桨与支架之间装一个小垫圈。

木筷的另一端装上尾钩,然后套上橡皮筋,做成动力部分。

5、取另1只易拉罐,在罐上相应位置分别切出安装狮头、尾、腿的刀口。

在罐底中心处挖一个与木筷截面相当的方孔,用来固定动力部分,然后在方孔下开一条供铁丝转动的小槽。

6、拆开螺旋桨,将木筷从拉口处穿入,木筷尾端插入罐底的方孔内固定。

然后把螺旋桨上好。

将狮头、狮尾及狮腿分别插入相应的刀口里,让螺旋桨稍长于后腿,这样,一只玩具“跳狮”就做成了。

三、试一试

将玩具“跳狮”的橡皮筋饶紧,放在桌子上,让螺旋桨转动起来,因为螺旋桨长于狮子的后腿,当螺旋桨转过桌面时,“狮子”就会不断地跳跃起来。

第七课:

投篮器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怎样才能使投篮的命中率高。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提高投篮的准确度,可以采用的方法。

易拉罐4-5只、弹性钢丝1根、瓶盖1个、瓦楞纸、海绵双面胶、小刀、小锉刀,胶带等。

一、动手做

1、裁一块长60厘米,宽30厘米的瓦楞纸作篮板。

把投篮板下端折出翻脚,并沾合好,以形成三角形支撑架,使篮板能够平稳地立在台上。

2、把易拉罐从中间切成两截,用小锉刀把切口修光,再沿切口包一圈胶布,以防割伤手指。

做成接球容器。

3、将做好的接球容器用海绵双面胶分别固定在篮板不同的部位。

再根据接球难易程度,在每个接球器下方标上不等的分值。

4、把弹性钢丝弯折后用塑料胶带纸固定在易拉罐身上,在它的前端用海绵双面胶固定一瓶盖,做射球器。

5、用泡沫塑料割成直径大约3厘米的塑料圆球5-6个。

二、试一试

先把射球器放在篮板的正前方,再将小球放在发射器的容器里,把弹性钢丝拉向后面,然后快速松手向篮板上的接球器方向弹出小球,你投中了多少分?

第八课琥珀标本的制作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制作各种形状的琥珀标本。

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玻璃棒,镊子,白松香,凡士林,装有酒精的半截易拉罐,挂历纸,蟑螂。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

你知道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吗?

昆虫被松树流出的新鲜树脂包住后,因某种原因埋入地下,经过千万年的演变,最后形成琥珀。

利用一些常见的材料,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做一块琥珀。

1、裁一张9厘米×

11厘米的长方形挂历纸,做成一个5厘米×

3厘米×

3厘米的纸盒。

2、在盒子内壁涂一层薄薄的凡士林或食用油。

把事先处理好的蟑螂或鞘翅目昆虫固定在盒子正中。

3、截取一段易拉罐作容器,放入松香,并加上少量酒精。

把容器放在酒精灯上慢慢加热,加热时,用玻璃棒不断搅动,直到松香熔化。

待容器中的酒精蒸发完后,取下容器稍稍冷却。

4、把松香慢慢地浇入事先放好昆虫的纸盒内。

浇制应该一次性完成,才不会产生层次交界的痕迹。

5、当松香凝结变硬后,小心去掉纸盒,用快刀削去标本四周的多余松香。

这时,琥珀标本仅上面一个面是光滑透明的,其余五个面均呈半透明状。

用手指蘸少许酒精快速地把五个面分别摩擦到透明为止。

制作其他各种形状的琥珀标本。

第九课、带“锁”的衣架

1、了解带“锁”的衣架功能原理和结构;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创造科学的科学世界观。

带“锁”的衣架的功能原理、结构与制作。

普通衣架1个、铁丝、废圆珠笔筒1个、钳子、直尺、小刀等。

一、导入

晾过衣服的同学都知道,当用普通晾衣架晒衣服时,遇上大风,衣服往往会连同衣架一起被吹落。

怎么办呢?

如果能给衣架安上一把“锁”,将它牢牢“锁”在竹竿上,那该多好啊!

一起来试试吧。

1、取一个普通衣架,先用钳子把它的挂钩拉直,变成如图1所示的形状。

2.用小刀从1支废圆珠笔筒上截取35毫米长的一段,作为滑动的套管(见图2)。

3.如图3所示,在滑动套管的两头,各固定一根相同长度的铁丝作为横杆,再将两根铁丝的另一头各弯成一个小圆圈。

调整铁丝,使两个小圈在一条直线上,上下相对。

4.把滑动套管穿入衣架拉直的铁丝中,并将铁丝加工成如图4所示的形状。

其中一个圈套在衣架的开口铁丝上。

另一个圈置于第一个圈的正下方。

晒衣服时,竹竿从两根铁丝横杆间穿过,在上面的铁丝横杆会通过滑动套管带动下面的横杆向上运动,将挂钩开口处封闭。

这样竹竿被“锁”在挂钩内,衣架就不会被风吹落了(见下图左)。

收衣服时,只需将衣架往上一推,下面的铁丝横杆会滑下,开口打开,衣架便可以取下了(见下图右)。

你还能有什么办法让衣架防风吗?

还有一种情况,刮大风时,晾在竹竿上的衣服往往被吹得紧贴在一起,很难干透,你有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吗?

第十课、转基因技术

1、初步了解转基因技术的科学知识;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创造科学的科学世界观。

了解转基因技术的科学知识。

相关知识的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有没有见过衣服褪色的现象?

一件大红的棉布衣服洗一次就褪一点色,慢慢地就几乎变成了白色。

因为棉花和用棉花织成的布都是白色的,红色是染出来的,如果地里能生长出红色的棉花,那么加工出来的衣服会不会越洗越红呢?

如果能根据需要让棉花有多种颜色不更方便么别笑我,这不是幻想,运用转基因技术是可以实现的。

二、知道吗

基因存在于DNA上,是能够影响遗传的物质,你能长多高、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都是由基因决定的。

基因很小,用显微镜也无法看到。

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让科学家能对基因进行各种各样的操作,比如说观察它各个部分的排列顺序,对基因进行切割、复制,等等。

科学家还发现一种基因进入另一种生物体中,也有可能正常发挥它的功能。

有些植物是有特殊优点的:

如不怕冷、不怕虫……我们可以用转基因技术把需要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植物中,从而改变它的遗传情况,使它更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像这样体内含有其他生物基因的植物,就叫转基因植物。

用转基因技术把能呈现红色的基因转移到棉花中,就可能长出红色棉花来。

在美国有55%的大豆作物是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过的,这种大豆生长速度快、产量高,还可以减少杂草、减少杀虫剂的使用,这种大豆产品的用途也更为广泛。

还可以把动物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内,比如说把萤火虫能发出荧光的基因转移给某种植物。

这种植物也可能发出好看的荧光。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从地里长出“塑料”来、种植比玉米还高的水稻、栽种可以储藏主长时间的方形的西瓜……都有可能在我们的身出现。

也许你会着急地问,为什么人们还不能随心所欲地种植转基因植物呢?

有一种原因是:

人们还担心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食品会产生新的问题。

用转基因技术也可以改良动物,并且人们已经用各种转基因动物解决了许多困难问题,尤其在医学上。

有人预言,在今后的一二十年中,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让牛长得同大象一般大,体重超过4000千克。

如果用转基因技术让猪产生人所需要的血液,那么人们就不会因为血源不足而着急了。

当然,我们希望科学家认真研究,在早日实现这些愿望的同时,保证这些技术不会给人类带来新的问题。

2009年1月9日,首例经遗传筛选而不带有乳腺癌基因的婴儿在伦敦降生,经基因筛选后的小女婴,不再携带父系家族中遗传的乳腺癌基因,减少了患这种病的风险。

三、拓展训练

想一想

知道有转基因这种技术后,你有什么想法吗?

比如说想用这种技术改良某一种植物……

第十一课、人造种子

1、初步了解人工制作种子的科学知识;

了解人工制作种子的科学知识。

植物的种子是从哪儿来的呢?

对了,是在植物结的果实里找到的。

如果说有些种子是人造的,你相信吗?

植物的身体是由许多细胞组成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这种植物所有的遗传信息。

在合适条件下,一个细胞可以发展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

生物家利用植物细胞的这个特点,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这种工作是在细胞上进行加工完成的,人们把它称为“细胞工程”。

利用细胞工程,可以把植物的一片叶子、一个根尖、一个茎尖培育成一株完整的植物。

植物生长时期,细胞中的基因(能够影响遗传的物质)完成相应的工作,比如说:

叶细胞中的基因负责长叶子,使每一片叶子都长得像它母亲身上的叶子;

根细胞中的基因就负责根的生长……细胞中其他的基因功能都“沉睡”着,如果在植物身上取出一小块组织,在植物体外进行培养,细胞中所有基因的功能都会被“唤醒”。

也就是说一个细胞中既有基因负责叶的生长,也有基因负责根的生长……使这个细胞变成一个新的生命体。

人造种子有许多优点,它可以保证播种的种子出芽的棵数比天然的多,可以更好地培养优良品种……

在你见过的植物中,哪种植物产生的种子最多,大概能产生多少粒种子?

现在有许多农作物的种子是需要占用专门的农田育种的,人们需要的种子越多,占用的农田也就越多。

如果使用人造种子,一株植物就可以制造出几百万粒种子,可以节约许多的农田。

有许多花卉是很名贵的,用传统的方法很难使它们大量繁殖,如果通过细胞工程,生产人造种子,培养繁殖的数量和速度可就大不一样了。

更神奇的是,还可以采集两种植物的细胞,比如说一个番茄的细胞、一个马铃薯的细胞,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细胞,用它制造出来的种子长成植物后可以地上长番茄、地下结马铃薯,我们把它叫做番茄薯。

第十二课、天文望远镜

1、初步了解科学仪器----天文望远镜。

了解科学仪器----天文望远镜。

相关知识的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听过张衡数星星的故事吗?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2500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能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很难想像,凭着在地面上用肉眼观察,加上缜密的分析,张衡能在天文学上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跟张衡相比,现代天文学家利用天文望远镜,可以获得更多的天文学信息,有人说:

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

随着望远镜各方面性能的改选和提高,天文学也正经历着巨大的飞跃,迅速推进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伽利略制作了一架口径4.2厘米,长约1.2米的望远镜。

他是用平凸透镜作为物镜,凹透镜作为目镜,这种光学系统称为伽利略式望远镜。

伽利略用这架望远镜指向天空,得到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天文学从此进入了望远镜时代。

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两片双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使放大倍数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后人们将这种光学系统称为开普勒式望远镜。

伽利略式望远镜和开普勒式望远镜都属于折射式望远镜。

此后,不断有科学家研制出新型望远镜,有反射式望远镜、折射式望远镜、现代大型光学望远镜,等等。

2009年6月4日,距离北京城东约170千米的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口径最大的大视场光学望远镜----“大天区面积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英文简称LAMOST)通过国家验收。

1997年4月,由原国家计委批准了LAMOST的项目建议书,并于2001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

LAMOST凝聚着我国老中青三代天文学家的期望与心血、智慧与汗水,国家投资2.35亿元,设计、研制周期长达16年。

LAMOST望远镜最突出的特点是大口径(4米)兼大视场(5度——相近口径的常规天文望远镜视场不超过1度),以及4000根光纤组成的超大规模光谱观测系统。

LAMOST被国际上誉为“建造地面高效率的大口径望远镜最好的方案”,建成后使我国的大规模天文光谱观测研究工作跃居国际领先地位,为我国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等研究领域中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奠定了基础。

三、做一做

了解还有哪些类型的天文望远镜。

第十三课、反过来想

1、初步认识“逆向思维”的思维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正向、反向思维能力。

认识“逆向思维”的思维方法。

多媒体课件。

世界上的许多问题,不可能都用一种思路去解决。

有的时候要反过来想,反过来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法叫“逆向思维”。

实例1倒走迷宫

实例2吸尘器吹变吸

实例3穿针器穿针变接线

实例4无跟袜不分脚掌脚背的袜子

二、说一说、做一做

(1)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给你的启示。

(2)戴眼镜一般是镜框搁在鼻梁上,眼镜腿勾住耳朵。

请你用反过来想的思维方法,对这种眼镜进行改造,设计出一种新式眼镜。

第十四课、“自动化”发明法

1、初步了解“自动化”发明的原因;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创造科学的科学世界观。

了解“自动化”发明的原因。

一、想省力时是创造的开端

用手推动石头太费力——发明了杠杆。

往楼顶搬东西太费力——发明了起重机。

爬楼费力——发明了电梯。

与外国人说话费力——发明了通用译话机。

人们进行发明创造,就是为了图省力、图方便。

现代社会,各种门类的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更给人们省力、方便创造了有利条件。

如:

一吹口哨收音机就会自动打开播报新闻;

穿起皮鞋往踏板上一踩,就会自动擦鞋;

走进办公室,只要迈上台阶,大门就会自动打开;

当你坐在办公桌前的时候,电脑会主动向你报告发生的一切事情;

看电视抓住遥控器可以任选频道。

这就是我们说的自动化!

提起自动化,人们总以为这是现代技术发展的结果,其实不然,自动化的发明,古已有之。

实例浑天仪

浑天仪是一种专门用于观测星星等天体方位的仪器。

三、自动化的目的

人们进行自动化的发明,有着许多目的,下面介绍四种。

(1)使用方便——手工机械化

①肉类切片机②电烙铁③电推子④电动剃须刀

(2)控制精确——程序自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