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第八单元第27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9202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 第八单元第27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 第八单元第27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 第八单元第27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 第八单元第27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 第八单元第27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 第八单元第27讲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生物 第八单元第27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 第八单元第27讲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 第八单元第27讲Word文档格式.docx

内环境中不发生的过程

①③④

3.内环境的作用:

通过各系统协作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

内环境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多种多样的酶促反应要求有最合适的温度、pH等,要求有一定的离子浓度、底物浓度等。

[思维诊断]

(1)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 √ )

(2)膀胱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壁、血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生活的直接内环境分别是尿液和组织液、血液和组织液、细胞液和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

 )

(3)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2014·

新课标Ⅱ,3C)( √ )

(4)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2013·

海南,20B)( √ )

(5)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2012·

江苏,3A)( √ )

(6)与血浆和淋巴相比较,组织液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 ×

(7)人体剧烈运动后,厌氧呼吸产生乳酸发生在内环境中,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

题组一 图析体液种类及其关系

1.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内部环境,包含甲、乙、丙

B.乙表示细胞内液

C.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液中

D.丁液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

答案 C

解析 只有双向箭头指向的丁为细胞内液,有双向箭头指向并有单向箭头指入的乙为血浆,甲表示组织液,丙表示淋巴,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外部环境,是机体的内部环境,包含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主要存在于淋巴中;

大多数情况下细胞内液中的O2浓度低于组织液中的O2浓度。

2.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b、c三种液体分别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B.a、b、c三种液体中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是c

C.细胞1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D.细胞3的种类最多

答案 D

解析 根据三种液体之间的关系可判断a是淋巴,b是血浆,c是组织液,A错误。

三种细胞外液中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最多,B错误。

淋巴中无红细胞,C错误。

大部分组织细胞存在于组织液中,所以细胞3的种类最多,D正确。

据图识别四种体液的方法

四种体液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先找不与双向箭头相连的体液即丁,它一定是淋巴,淋巴起源于组织液流回血浆,所以乙为组织液,丙为血浆,最后剩余的体液甲就是细胞内液。

 

题组二 内环境的成分的判断

3.下列物质,在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有(  )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血浆蛋白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蛋白酶、钙离子、油脂、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

答案 A

解析 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二糖,蛋白酶在细胞内或消化道内,呼吸酶在细胞内,载体位于细胞膜上,上述物质均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故选A项。

4.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成分

(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140

10.35

25

47

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D.由于多种因素的调控,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稳定不变的

解析 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高很多。

因此可以判断②和③属于细胞外液,②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属于血浆。

④含有较多的K+,并且含有较多蛋白质,因此属于细胞内液。

根据成分判断体液种类的方法

(1)根据K+和Na+的多少判断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中K+浓度远大于细胞外液,而Na+正好相反,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远大于细胞内液。

(2)根据蛋白质含量判断血浆:

血浆中含蛋白质较多,所以蛋白质含量较多的细胞外液为血浆。

考点二 稳态

1.含义:

通过调节反应形成的动物机体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叫做稳态。

2.稳态的内容

(1)体温恒定。

(2)气体平衡:

维持O2和CO2的平衡。

(3)血糖平衡:

保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能量的供给。

3.内环境稳态的实质

(1)内环境的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4.稳态调节

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实现内环境稳态。

5.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1)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稳态被破坏,细胞代谢将出现紊乱。

①血糖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

②温度、pH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2)几种失调情况

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

②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等。

③渗透压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④温度失调——发热、中暑等。

(1)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

(2)内环境保持稳态,人体一定健康( ×

(3)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如有可能导致代谢速率上升)( ×

题组一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

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解析 肌细胞浸泡在组织液中,与其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图中X是组织液,与组织液进行“双向”物质交换的是血浆Y,则Z是淋巴。

若饮食过咸,则血浆中渗透压会升高,A项正确;

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如部分蛋白质)可通过淋巴进入血浆,B项正确;

肌细胞厌氧呼吸的代谢产物是乳酸,可导致组织液的pH略降低,C项正确;

内环境稳态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D项错误。

2.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

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

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厌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可知,选项A中呼吸频率加快是为了获取更多的O2;

选项C中人体无论在O2充足还是在高原缺O2的条件下,细胞都以需氧呼吸为主;

选项D中进入血液的乳酸,被缓冲物质(NaHCO3)转化为其他物质(CO2)。

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机制、基础及相对稳定状态的含义

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协调活动

主要是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排泄系统

相对稳定状态

是指内环境的各项指标处于一种可变的却又相对稳定的状态

题组二 内环境稳态失衡分析

3.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大量饮水,尿量增加

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解析 大量饮水,尿量增加以排出多余的水分,不能引起组织水肿,所以答案选C。

4.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

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

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

解析 机体的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下得以维持的。

剧烈运动中产生的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

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

佝偻病是机体缺少钙盐引起的;

人体的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1.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包括2大层面5项原因,如图所示:

2.稳态失调与相关疾病的归纳

病状名称

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

症状

尿毒病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积累

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

糖尿病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多食、多饮、多尿、饥饿感强烈,身体消瘦

高原反应

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发烧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网络构建

要语强记

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即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只有通过细致的生理协调过程,才能维持动物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1.(2014·

新课标Ⅰ,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解析 A项,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项,酶促反应需要酶,酶的活性又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

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内环境稳定),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C项,神经细胞兴奋的产生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关,静息电位的维持和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神经细胞内外Na+、K+的浓度有关,因此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项,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

2.(2013·

海南,17)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抗体B.糖元

C.胰岛素D.氨基酸

解析 内环境是身体内、细胞外的液体,所以需要区分细胞内的液体(细胞溶胶等)和身体外的液体(尿液、唾液等)。

A错误,抗体是由细胞产生,既可存在于细胞内,也可存在于内环境的一种蛋白质。

B正确,糖元存在于细胞内,须分解为单糖才可进入内环境;

而身体外的糖元被摄入后须被分解为单糖才能被吸收进入内环境,故内环境中无糖元。

C错误,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存在于细胞内和内环境中。

D错误,氨基酸可以通过胃被吸收进入血浆(内环境)。

3.(2011·

江苏,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化学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解析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清中,其液体部分属于内环境,A项正确;

血浆中含有CO2、尿素等物质,组织液中含有化学递质等物质,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内环境,B项正确;

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很大,但组织液渗回淋巴的量较少,C项正确;

内环境的稳态不仅仅是血浆化学成分的稳定,还包括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D项错误。

4.(2012·

江苏,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再次接触同种致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解析 淋巴管阻塞会使组织液增多,从而导致组织水肿,A项正确;

血液中缺乏钙盐会引起机体抽搐,而血液中钙盐过多则会引起肌无力,B项正确;

过敏反应是由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受到同种致敏原的刺激时引起的,C项正确;

腹泻可引起机体体液中水和盐分的大量丢失,但不会引起体液中蛋白质的大量丢失,D项错误。

5.(2013·

海南,20)关于淋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属于细胞外液

B.淋巴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C.淋巴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D.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解析 淋巴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血浆在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时,血浆形成组织液的量稍多。

较多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最终在腔静脉汇入心脏,重新形成血浆,保证了内环境的循环。

A正确,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

B正确,B淋巴细胞广泛存在于内环境中。

C正确,淋巴最终在腔静脉汇入心脏,重新形成血浆。

D错误,蛋白质一般不能进入淋巴管内,故而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高。

练出高分

1.下图为人体体液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①A、B、C、D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②化学递质可以存在于C中 ③A中的脂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 ④DNA解旋酶可以存在于B内

A.②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 体液可以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称做内环境,其包括:

组织液、血浆、淋巴。

从图中分析可知:

A、B、C、D依次为淋巴、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所以①不正确;

化学递质从轴突末梢释放出来后可以存在于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的液体属于C组织液,②正确;

淋巴中的脂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③正确;

DNA解旋酶是胞内酶,存在于B细胞内液中,④正确,故选D。

2.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人体与生态系统中,稳态的维持都以正反馈调节为基础

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③④中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

C.①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④中的,其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组织水肿

D.若②为脑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

若②为肌肉细胞,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

解析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A错误。

内环境包括血浆④、组织液③和淋巴①,内环境的稳态即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B不全面,错误。

血浆④中蛋白质含量较多,而组织液③和淋巴①中较少,C错误。

若②为脑细胞,其内可以进行需氧呼吸,血液流经脑细胞时,氧气进入脑细胞中,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

若②为肌肉细胞,血液流经肌肉细胞时,葡萄糖进入肌肉细胞中,进行需氧呼吸,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D正确。

3.(2014·

新课标Ⅱ,3)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解析 A项,在毛细血管的动脉端,血液运输的氧气经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在毛细血管的静脉端,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组织液进入血液被运输到肺经呼吸排出体外,因此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大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两者氧气的含量不相等。

B项,血浆可以形成组织液,组织液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也可以回渗到血浆,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浆,因此组织液处于不断生成与回流之中,并保持着动态平衡。

C项,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D项,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吸收进入血浆。

4.下图是人体肝脏细胞及其所处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主要组成在图中均有显示

B.③④过程中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相同

C.胰岛素浓度升高可以抑制③②过程

D.A可表示由许多C6H12O6连接的物质

解析 内环境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在图中没有显示淋巴,A错;

③过程中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是主动转运,④过程中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是扩散,B错;

胰岛素浓度升高可以促进③②过程,C错;

A可表示由许多C6H12O6连接的物质即肝糖元,D正确。

5.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

解析 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都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因此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故A正确;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故B正确;

血浆中含有多种物质如水分、血浆蛋白、无机盐等,其中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的含量是决定血浆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故C正确;

人体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乳酸,但在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作用下,血浆pH维持在7.35~7.45,不会出现显著下降,故D错误。

6.下列关于内环境各成分之间转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浆中的许多物质都能渗出毛细血管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中的代谢产物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的组成成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就成为组织液

解析 淋巴不能渗出毛细淋巴管成为组织液。

7.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

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解析 根据题干及图示可以判断出:

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了内环境;

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为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在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及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单向的。

8.下列有关血红蛋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正常合成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血红蛋白含量直接相关

C.血红蛋白发生变性后,其运输氧的能力不受影响

D.形成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的含量不足

解析 铁是血红蛋白合成所必需的,人体缺铁就不能正常合成血红蛋白,A正确;

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会直接影响血浆渗透压,直接影响血浆渗透压的是血浆蛋白,B错误;

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血红蛋白变性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影响其运输氧的能力,C错误;

形成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D错误。

9.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10.当内环境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

A.细胞代谢紊乱B.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C.体温升高D.血糖浓度降低

解析 内环境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紊乱。

11.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

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

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

解析 血液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但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差异,另一方面,同一个体内环境的稳态也是动态的、相对的;

血检指标的正常值的变化范围反映的是群体内环境的状态,与化验结果的误差无关。

12.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环境条件一定时,不断改变海水浓度,测得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浓度约为0.5mol/L)。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在较低浓度的海水中才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是甲 ②无法判断甲、乙、丙调节内环境稳定能力的强弱 ③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乙 ④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强的是丙

A.①③④B.①③C.③④D.②

解析 乙种海蟹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血液浓度呈直线上升,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最弱;

甲种海蟹在海水浓度较低时还能维持血液浓度,但海水浓度稍微高一点就不能调节血液相对稳定了,故调节能力中等;

丙种海蟹在海水浓度低于正常海水浓度时,基本维持平衡,高于正常海水浓度时,也能调节血液浓度的相对平衡,说明丙调节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最强。

13.人体血液中的O2与血红蛋白(Hb)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

大部分CO2在血浆中以HCO

的方式运输,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血浆中CO2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