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7879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文档格式.docx

6.在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情况下,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12:

3:

1,Fl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

A.1:

3B.3:

1C.2:

1:

1D.1:

7.假定等位基因A和a、B和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亲本AaBb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比例是()

A.3/8B.5/8C.1/16D.7/16

8.下列不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区别的是()

A.是否发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B.是否含有染色单体

C.是否发生基因重组D.是否有染色体数目减半

9.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所有细胞的细胞质都是不均等分裂

B.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方的部分多于来自父方的部分

C.精巢内精原细胞既进行有丝分裂,又进行减数分裂

D.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

10.已知A和a、B和b、C和c为三对同深染色体,下列由同一切级精母细胞形成的四个精子类型为(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A.Abc、AbC、abC、aBcB.aBC、AbC、ABC、abc

C.Abc、aBC、aBc、ABcD.AbC、AbC、aBc、aBc

11.关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C.艾弗里实验思路是将蛋白质和DNA等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D.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2.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9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清液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离心后10%的细菌没有沉降下去

B.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可直接培养T2噬菌体

C.培养时间过长,部分被侵染的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D.合成子代噬菌体需要亲代噬菌体为其提供模板和原料

13.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

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DNA分子中碱基的数目关系为A+G=T+C

B.复制过程需要2.4×

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条数之比为1:

7

D.DNA分子中G/C碱基对比例越高,分子越稳定

14.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基因中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体现了基因的特异性

B.人类白化病的根本原因是患者体内的黑色素合成受阻

C.基因与性状呈现为一一对应关系,即一个基因控制一种性状

D.基因控制性状的过程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15.关于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叙述错误的是()

A.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双螺旋模型是物理模型

B.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观点

C.赫尔希和蔡斯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孟德尔和摩尔根在各自研究过程中均用到了假说-演绎法

16.有关“低温诱导植物熟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低温处理和秋水仙素诱导均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卡诺氏液的浸泡目的是为了固定细胞形态

C.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的作用是使染色体着色

D.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视野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占多数

17.有关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

A.mRNA上的密码子均有对应的tRNA

B.真核细胞中基因转录的场所为细胞核

C.RNA聚合酶与mRNA结合进行蛋白质的合成

D.mRNA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8.下图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代表mRNA,其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B.②③④⑤代表多肽链,合成以后它们的结构相同

C.⑥代表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左向右

D.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19.下图表示某动物染色体DNA上基因I和基因Ⅱ的相对位置,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体现了基因是DNA的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基因I和基因Ⅱ互为对等位基因

C.基因I和基因Ⅱ转录的模板链一定在同一条DNA链上

D.基因I和基因Ⅱ不能同时决定同一生物性状

20.图有关中心法则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和③都需要解旋酶

B.过程②和④都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C.胰岛B细胞能进行过程①③⑤

D.过程①②③④⑤均遵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1.在DNA复制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ATP的水解D.氢键的断开

22.雌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中一对碱基发生了替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雌果蝇性状不一定发生变化

B.形成的卵细胞可能含有该染色体

C.该基因编码的多肽链一定不会变短

D.该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不改变

23.下列有关染色体组叙述错误的是()

A.体细胞只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信体

B.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时,有4个染色体组

C.体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

D.一个染色体组无等位基因

24.蜜蜂(2n=32)的孤雌生殖是指卵细胞未经受精直接发育为雄蜂。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雌蜂和雄峰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32和16

B.雄蜂是单倍体,雌蜂是二倍体

C.蜜蜂的性别可能与染色体数目有关

D.雄峰和雌蜂精卵结合形成的受精卵染色体数目为24

25.下列有关四个家系遗传系谱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B.乙中若父亲携带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丙中的父亲不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D.丁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女儿,正常的几率为1/8

26.某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联会时出现异常情况(如图),若凸出来的部分是正常染色体,则这种现象最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

A.倒位B.重复C.缺失D.易位

27.血友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B.有一个患病女儿的正常女性,其儿子患病的概率为1/2

C.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儿子都患病,女儿都正常

D.表现正常的夫妇,不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

28.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偶然出现染色体为XXY的个体,其异常原因不可能为()

A.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B.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C.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D.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29.下列关于遗传咨询和优生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用显微镜检测胎儿是否患21-三体综合征

B.各种遗传病都是由一种或多种致病基因引起的

C.胎儿是否患病与孕妇的遗传物质、饮食、心态等多方面有关

D.如果一对正常的夫妇第一胎生了患血友病的儿子,则建议第二胎时做产前诊断

30.有关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B.人类基因组计划要测定24条染色体上的核苷酸顺序

C.由于X、Y染色体之间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对其分别测定

D.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二、综合题

31.图甲、乙为某二倍体雄性个体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丙为该个体细胞分裂各时期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曲线,据图回答:

(1)据图可知,该生物属于____________(填“动物”或“植物”)。

(2)图甲中有_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所处时期对应图丙的段_____(填字母),图丙DE段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____________。

(3)图乙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请画出形成图乙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分裂模式图_______。

32.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有红色、白色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花瓣性状由基因B、b控制,且基因型BB、Bb和bb分别表现为大花瓣、小花瓣和无花瓣。

据以下两组杂交实验图解,回答问题:

(1)花色性状中红花对白花为____________性,花色和花瓣这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孟德尔____________定律。

(2)第1组中亲本红色大花瓣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F1红色小花瓣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F2无花瓣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其中纯合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3)欲确定F2中红色大花瓣的基因型,采用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则其基因型为AaBB。

33.下图为某家族患神经性耳聋(显、隐性基因分别用D、d表示)和血友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H、h表示)的遗传系谱。

请回答:

(1)依据图中Ⅱ-3、Ⅱ-4和Ⅲ-10个体性状,可判断神经性耳聋为____________(“显性”或“隐性”)遗传;

依据Ⅰ-1和第Ⅱ代中的____________(填数字)号个体,可判断其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2)Ⅲ-8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其血友病基因来自于第I代____________(填数字)号个体。

(3)若Ⅲ-9和Ⅲ-12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_,所以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

在进行产前诊断时,可通过____________这种检测手段来确定胎儿是否患病。

34.可遗传变异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及染色体变异等。

请根据题意回答:

(1)利用太空辐射能使相关基因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替换和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经辐射后的种子中只有极少数个体发生变化,有的变得品质好产量高,有的变得品质差产量低,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2)某动物的基因型为Bb,图甲所示为该个体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图乙表示两种类型的变异,其中属于基因重组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4)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使患者体内合成了异常血红蛋白,这说明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是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35.DNA的结构和复制对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图甲是图乙中某一片段放大图,请据图回答(其中l内填数字):

(1)图甲中[7]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DNA分子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在内侧。

(2)图乙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A能断开图甲中[9],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链,则A是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

(3)据图乙可得出,DNA复制过程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复制时,____________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通过____________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地进行。

参考答案

1.C

【分析】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

【详解】

A、果蝇的黑身和白眼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犀牛的有角和黄牛的无角符合“同一性状”,但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水稻的抗病和感病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

D、棉花的粗绒和短绒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C。

【点睛】

2.D

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①鉴别一株小麦是否为纯合子可用自交的方法,观察是否出现性状分离;

②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体区分出显隐性用杂交,子一代显示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③鉴定一只小鼠是否纯种,可以测交法,若为纯种,则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

即D正确。

故选D。

3.A

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

(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

(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

(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A、豌豆虽然是闭花受粉植物,去雄后仍需套袋处理,A错误;

B、豌豆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这是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正确;

C、豌豆后代较多,容易进行统计学分析,这是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C正确;

D、豌豆花比较大,容易进行人工传粉操作,这是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D正确。

故选A。

4.B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A、F2的性状分离比为3:

1,属于表现型的比例,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

B、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

1,说明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

1,因而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正确;

C、F2遗传因子组成类型的比为1:

1只能体现子二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错误;

D、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

1是性状分离比,说明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

1,D错误。

故选B。

5.D

1、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

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

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

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

隐性=3:

1。

2、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小球模拟雌雄配子,随机抓取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正确。

6.C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12:

1”是“9:

1”的变式,说明F1是双显性杂合子,F2中含双显性和某一单显性基因的表现为性状1,只含另一单显性基因的为性状2,含双隐性基因的为性状3。

根据题意,设F1为AaBb,且只要有A存在就表现为性状1,没有A存在但有B存在时表现为性状2,没有A、B存在时表现为性状3。

若F1测交,即AaBb×

aabb→AaBb(性状1)、Aabb(性状1)、aaBb(性状2)、aabb(性状3),所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2:

1,ABD项错误,C项正确。

7.D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题意分析,等位基因A和a,B和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说明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

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自交,其后代表现型比例为9∶3∶3∶1。

等位基因A和a,B和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因为A对a为显性,B对b为显性,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自交,后代表现型用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与亲代相同的个体A_B_占9/16,出现新性状组合的个体约占7/16。

8.B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

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③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④末期:

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

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A、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因此这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区别,A错误;

B、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中都含有染色单体,因此这不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区别,B正确;

C、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因此这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区别,C错误;

D、染色体数目减半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因此这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区别,D错误。

9.A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A、卵细胞产生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都是不均等分裂,但第一极体的细胞质是均等分裂,A错误;

B、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分为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其中细胞核中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因此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方的部分多于来自父方的部分,B正确;

C、巢精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增殖,也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子,C正确;

D、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D正确。

10.D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

由此可见,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

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而Abc、AbC、abC、aBc中有4种基因型,A错误

B、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而aBC、AbC、ABC、abc中有4种基因型,B错误;

C、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而Abc、aBC、aBc、ABc中有4种基因型,C错误;

D、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可能为AbC、AbC、aBc、aBc,D正确。

11.C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

B、格里菲思的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证明DNA是转化因子,B错误;

C、艾弗里实验思路是将蛋白质和DNA等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C正确;

D、艾弗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12.C

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

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2.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

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

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

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A、上清液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培养时间过长(细菌裂解,子代噬菌体释放)或培养时间过短(部分亲代噬菌体还未侵染细菌),A错误;

B、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B错误;

C、培养时间过长,部分被侵染的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导致上清液有少量的放射性,C正确;

D、合成子代噬菌体需要亲代噬菌体为其提供模板,而原料由大肠杆菌提供,D错误。

13.B

题意分析,该DNA分子含有5000个碱基对,A占20%,因此A=T=10000×

20%=2000个,C=G=3000个,DNA分子复制2次形成4个DNA分子,DNA分子复制3次形成了8个DNA分子;

DNA分子的复制是边解旋边复制、且是半保留复制的过程。

A、双链DNA分子中G与C配对、A与T配对,所以该DNA分子中碱基的数目关系为A+G=T+C,A正确;

B、复制过程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3000×

(8-1)=2.1×

104个,B错误;

C、由题意知被32P标记的DNA单链是2条,含有31P的单链是2×

8-2=14条,因此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