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教案比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7491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教案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教案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教案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教案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教案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教案比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教案比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教案比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章教案比Word文档格式.docx

  (3)练习:

有5个红球和10个白球,求红球是白球的几分之几,怎么算?

也可以怎么说?

求白球是红球的几倍,怎么算?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

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可以用两个数相除的方法,有时也可以说成这两个数的比是几比几。

  2、出示例题(扩展比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1)求的是什么?

谁除以谁?

也就是谁和谁进行比较?

  

(2)汽车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表示什么?

  (3)思考:

单价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

  工作效率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

  商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

  (4)小结:

通过刚才的例子可以看出,用表示两种数量的数相除,可以得到新的量,这个新的量也可以用两个数的比来表示,我们就说这两个量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

  3、归纳总结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4、练习、

  

(1)学校里有10棵杨树,7棵柳树,杨树和柳树棵数的比是( 

),柳树和杨树棵树的比是( 

  

(2)小华用2分钟口算了50道题,小华口算的题量和所用时间的比是( 

)。

  (3)学校食堂买20千克青菜,用了10元钱;

买了30千克萝卜,用了42元钱;

买萝卜和青菜数量的比是( 

),青菜和萝卜单价的比是( 

(二)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演示课件“比的意义”)下载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说法变了,书写格式和名称也就变了。

  例如:

3比2 

记作:

3∶2

     2比3 

2∶3

     100比2 

100∶2

  “∶”叫做比号,读作比(比号在两个数中间,注意与语文中的冒号区别),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三)、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演示课件“比、除法、分数的异同”)下载

  提问: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和除法到底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板书,小组讨论。

  生:

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号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1)为什么要用“相当于”这个词?

能不能用“是”?

(比与除法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比则表示两个数之间相除的关系,所以只能用“相当于”这个词)

  

(2)在除法中,除数不能是零,那比的后项呢?

  师:

比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就是分数形式。

例如:

∶2可以写成

,仍读作“3比2”

     2 

∶3可以写成

,仍读作“2比3”

比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比号相当于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两辆汽车,甲车4小时行驶200千米,乙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

  甲车的速度可以说成( 

)和( 

)的比,是( 

)∶( 

),比值是( 

  乙车的速度可以说成( 

  甲、乙两车所行路程的比是( 

  甲、乙两车所用时间的比是( 

  甲、乙两车所行速度的比是( 

  2、选择

  

(1)大卡车载重量是5吨,小卡车载重量是2吨,大小卡车的载重量比是

( 

  

(2)如果a是b的3倍,那么a和b的比是1∶3。

  (3)小强的身高是1米,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小强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

  3、思考题:

  

(1)甲乙两队比赛结果是3 

∶2,是指这节课所学的比吗?

  

(2)根据男、女生人数的比是4∶5,你可以知道男女生的具体人数吗?

  4、一台机器上有大小两个齿轮,大齿轮有100个齿,每分钟25转;

小齿轮有40个齿,每分钟120转。

根据所给条件,你可以写出哪些比?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区别呢?

五、课后作业:

  练习十二、 

1、2、9

六、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商不变的性质

  谁能直接说出60÷

25的商?

  你是怎么想的?

〖60÷

25=(60×

4)÷

(25×

4)=240÷

100=2.4〗

  根据是什么?

(商不变的性质)内容是什么?

2、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约分:

  通分:

(分数的基本性质)内容是什么?

3、求比值

  3∶2 

8∶4 

7∶21 

27∶9

  5∶25 

16∶4 

24∶5 

2∶1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联想这两个性质,想一想:

在比中又有什么样的规律?

(一)比的基本性质

1、把练习3中8∶4和2∶1这两个比找出来

提问:

这两个比有什么共同点吗?

(比值都相等)

      这两个比有什么不同点吗?

(前项和后项都不同)

我们可以说8∶4和2∶1相等吗?

你是怎么想的?

  A:

根据比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的性质) 

    8∶4=8÷

4=(8÷

(4÷

4)=2÷

1=2∶1

  B:

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分数基本性质)

    8∶4=

=2∶1

2、学生尝试概括比的基本性质(演示课件“比的基本性质”)下载

板书: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强调:

“同时”“相同”“0除外”几个关键词

3、师:

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

(二)、化简比

1、练习引入

  学校有8个篮球,12个排球,篮球和排球个数的比是多少?

  

(1)篮球和排球的个数比是8∶12

  

(2)篮球和排球的个数比是2∶3

  讨论:

篮球和排球的个数比是写成8∶12好,还是写成2∶3好?

2、最简单的整数比

  想一想:

什么叫最简分数?

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如2∶3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3、化简比

  例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4∶21=(14÷

7)∶(21÷

7)=2∶3

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比的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直到前、后项互质为止)

  

(2)

=(

×

18)∶(

18)=3∶4

  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

分数比怎么化简?

为什么要乘上18?

乘上9可以吗?

(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上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可以把分数比转化为整数比)

  (3)1.25∶2=(1.25×

100)∶(2×

100)=125∶200=5∶8

    1.25∶2=(1.25×

4)∶(2×

4)=5∶8(更好)

怎样把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小结:

化简比的方法是

  

(1)都化成整数比

  

(2)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直到前、后项互质为止。

(三)、区别化简比和求比值

1、练习 

  讨论:

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是什么?

  (化简比的结果还是一个比,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

25∶100化简比的结果是

(读作:

1比4)

     求比值的结果是

四分之一)

1、化简比

  6∶10 

0.3∶0.4

  12∶21 

∶2 

0.25∶1

2、选择

  

(1)1千米∶20千米=( 

  ①1∶20 

②1000∶20 

③5∶1

  

(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①20∶21 

②21∶20 

③7∶10

3、思考:

  六一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2倍,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 

  男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女生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

怎样化简比?

五、课后作业

  练习十二 

10、15

六、板书设计

按比例分配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1、填空

  已知六年级1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3:

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2、口答应用题

六年级

(1)班和二年级

(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口答:

100÷

2=50(平方米)

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

(100平方米)

怎么分?

(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

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

分配)

1、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

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2、提问:

分谁?

(100平方米)怎么分?

(按3:

2分)

   求的是什么?

(求二年级1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六年级1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由“如果按3:

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

  

(1)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二年级的

  

(2)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六年级的

  (3)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4)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

  小组汇报结果

4、尝试解答:

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方法一、3+2=5 

100÷

5=20(平方米)

      20×

3=60(平方米) 

20×

2=40(平方米)

  方法二、3+2=5 

100×

=60(平方米)

      100×

=40(平方米)

  方法三、100÷

(1+

)=60(平方米)

      60×

=40(平方米)或100-60=40(平方米)

  方法四、100÷

)=40(平方米)

      40×

=60(平方米)或100-40=60(平方米)

5、比较思路:

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为什么?

  (第二种,思路简捷,计算简便)说说第二种方法的思路?

  ①求出总份数

  ②各部分数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

  ③按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解答。

6、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

我们怎么检验?

  ①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

  ②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

7、练习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

播种面积的比是3:

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演示课件“比的应用”)下载

8、教学例3 

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

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

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1)讨论:

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

分配什么?

按照什么来分?

怎样计算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2)学生独立解题

①三个班的总人数:

47+45+48=140(人)

②一班应栽的棵数:

280×

=94(棵)

③二班应栽的棵数:

=90(棵)

④三班应栽的棵数:

=96(棵)

答:

一班、二班、三班各应栽94棵、90棵、96棵。

9、小结:

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特点?

  (已知总数量、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

  怎么解答?

  (先求总份数,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

  我们把具备上述特点,用这种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板书(补充课题):

按比例分谁?

怎么分?

板书:

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1、六年级

(2)班共有42人,男、女人数的比是3:

4,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2、一个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比是3:

5:

4。

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

  

(1)还是按比例分配问题吗?

(2)如果是四个数的连比你还会解答吗?

  3、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7:

3,求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7+3=10 

=14(厘米)20×

=6(厘米)

   【错,要分的不是20厘米】

  4、思考:

平均分是不是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按照几比几分配的?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这种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应该怎样解答?

练习十三 

2、3、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