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7360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品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品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品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品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

《精品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Word文件下载.docx

(2)表现

①商品________迅速增加。

②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__”。

③________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6.元朝

________发达。

__________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7.明清

征收沉重的商税,施行压制政策。

①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②出现________和________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即“商帮”。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1)宋朝以前____________以上的城市,一般在特定的位置设______,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________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________。

(2)宋朝

①____和市的界限被打破,“________”更加普遍,出现汉口镇、____________、景德镇、__________等商业名镇。

②________限制被打破,早市、________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再受________的直接监管。

2.城市的发展

______________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逐渐________。

①古代的________、__________、开封、临安、________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概况

(1)西汉:

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

________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有__________,专管对外贸易。

(3)两宋:

______________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

________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5)明清

①统治者实行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渐趋萎缩。

②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特许“__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特点

(1)官府控制。

政治目的大于经济效益。

(2)朝贡贸易占重要地位。

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知识点一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下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

这说明(  )

買(买)  貯(贮) 貸(贷) 寶(宝)

A.贝用于占卜B.贝用于祭祀

C.贝是装饰品D.贝是货币

2.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

A.由官府控制B.不受官府的干预

C.存在官营和民营的区别D.以民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3.史书记载,秦汉至隋唐,“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这表明中国古代商业(  )

A.长期停滞不前

B.虽受官府压制但仍有发展

C.一直非常发达

D.基本不受政府政策的影响

4.“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

”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是(  )

A.白银大量使用B.榷场贸易繁盛

C.工商业繁荣D.交子的使用

5.明清时期,在京杭运河沿岸出现了许多山陕会馆,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山东聊城山陕会馆

A.会馆是政府设立的管理商业贸易的场所

B.会馆的出现是各地政府重视商业贸易的体现

C.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交际的重要场所

D.只有在运河沿岸政府才准许设立这样的会馆

6.明清时期的“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这一说法中的“富室”是(  )

A.地主B.资本家C.商帮D.官僚

知识点二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7.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

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实际上它反映了(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统治阶级的重视

C.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D.重农抑商的政策

8.明代冯梦龙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讲述了湖广襄阳府枣阳商人蒋兴哥,从广东贩卖珍珠、玳瑁、苏木、沉香等到苏州枫桥,巧遇同乡米商陈大郎贩米到苏州。

故事中可以看出(  )

A.湖广襄阳商品经济发达B.“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D.湖广主产珍珠、苏木等

9.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商业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②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③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 ④集镇和夜市的兴盛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

知识点三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0.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外贸的绝唱。

郑和下西洋是典型的朝贡贸易,这种贸易形式(  )

A.通过商品平等交换完成交易

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体现

C.以政治目的为主

D.以经济目的为主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识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明朝徽州人汪道昆在《太函集》中说:

“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许多山西商人原本贫寒,硬是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白手起家而成大业……他们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中国全史·

商贾史》

《南都繁会图》(局部)

材料二 《南都繁会图》生动地描绘了明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的盛况。

画卷中街市纵横,店铺林立,车马行人摩肩接踵,标牌广告林林总总……茶庄、金银店、药店、浴室,乃至鸡鸭行、猪行、羊行、粮油谷行,应有尽有。

河中运粮船、龙舟、渔船往来穿梭,还有从内秦淮河拐出的唱戏的小船。

材料三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兴起了一大批商业市镇,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材料二、三均据《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代普通民众的经济观念,并说明晋商生意兴隆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归纳明朝时期南京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3)联系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商业市镇的主要特点及其兴起原因。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是北宋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局部)

材料二 “杭州(南宋都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

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

”——《中国商业简史》

材料三

图二

 图二描绘的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情景。

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

画面的右上方绘着一座观音庙和一栋五层的镇海楼。

(1)材料一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从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3)材料三中所示的十三行在当时行使怎样的职能?

它实质上是哪一政策的产物?

(4)根据所学知识,从政府管理商贸活动的角度,分析宋、清时期的不同,这对海外贸易产生了什么影响?

从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答案解析】

知识清单

一、1.

(1)经商

2.

(1)商品市场 

(2)商人

3.

(1)重农抑商 地点 

(2)艰难 不高

4.

(1)农业 大运河 

(2)都市商业 柜坊 飞钱

5.

(1)空前繁荣 

(2)①种类 ②交子 ③商税

6.

(1)交通 

(2)大都

7.

(2)②晋商 徽商

二、1.

(1)县治 市 市长 闭市 

(2)①坊 草市佛山镇 朱仙镇 ②时间 夜市 官府

2.

(1)丝绸之路 南移 

(2)①长安 洛阳 大都②扬州 成都

三、1.

(2)广州 市舶使 (3)海外贸易 (4)泉州(5)①海禁 闭关锁国 中国对外贸易 ②十三行

对点训练

1.D [“买”“贮”“贷”“宝”这些古代带“贝”的文字,其含义都与商品贸易有关。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贝在当时就是货币。

据研究,商代后期,作为交换媒介物的货币已广泛流通,有海贝、骨贝、玉石贝和铜贝等。

]

2.A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工商食官”的含义。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将手工业者和商人们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他们提供衣食,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

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3.B [“法律贱商人”是抑商,而“商人已富贵矣”则反映了商业有顽强的生命力,虽受压制,但仍发展了。

4.D

5.C [从明代开始,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开始出现会馆,这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和交际的场所。

6.C [“新安”在安徽、“山右”则指代山西,由此判断与C项中的商帮有关。

7.A [在西汉和唐朝的都城中,“市”有固定的东市和西市,可以看出当时对“市”的管理很严格,而北宋都城中,“市”的地点不再那么固定,从晓市、夜市看,营业时间已放开。

8.C [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众多商人把商品贩卖到苏州,表明了苏州成为当时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9.D [①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②发生在西汉时期,③出现在明清时期,④发生在宋朝以后,故正确的顺序是①②④③。

10.C [朝贡贸易是在开放的政策下以赏赐朝贡的方式进行的,突出了对国威的炫耀,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

综合运用

11.

(1)经济观念:

重视商业经济;

推崇商人地位。

主要原因: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

(2)水上商运发达;

街市店铺繁华;

商品种类丰富;

商业广告繁多;

商业设施齐全;

从商人员众多;

生活设施齐全。

(3)主要特点:

经营专业性强;

经济功能加强。

兴起原因:

交通条件的优越;

农耕经济的发达;

商业经济的繁荣;

手工业不断进步;

人口数量的增加。

(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

解析 第

(1)问中的“观念”可结合材料一中“喜厚利而薄名高”等信息进行归纳,“原因”可联系材料一中“信誉第一条”等信息进行分析;

(2)问可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中“街市纵横,店铺林立”等信息,从商业店铺、广告宣传、从商人员等方面进行概括;

第(3)问中的“主要特点”可结合材料三中“棉纺业发达的松江”等信息进行思考,“兴起原因”可依据材料三中“舟楫塞港”等信息进行说明。

12.

(1)当时商品经济繁荣;

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发展迅速。

(2)城市商业繁荣;

交易无时空限制;

早市、夜市相连。

(3)是由政府特许的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

实质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

(4)宋朝的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对外贸易兴盛;

清朝时政府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这使中外贸易渐趋萎缩。

教训:

要坚持对外开放,采取有利于商贸发展的政策。

教材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请思考:

柜坊和飞钱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方法点拨 柜坊类似于今天的银行,飞钱类似于今天的汇票,它们的出现,使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

答案要点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便于商人筹措资金。

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

总之,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何特点?

方法点拨 回答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可以从商业发展的历程,对内、对外贸易的发展,政府的政策等方面回答。

答案要点 我国商业兴起较早。

中国古代商业是在历代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取得发展和繁荣的;

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类似银行的柜枋,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

商业受官府控制色彩较浓;

城镇商业繁荣程度高;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

二、学习延伸

按顾炎武的看法,徽商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请说说你的看法。

方法点拨 认真阅读材料,从徽州人本身的传统习惯和特性上找原因,注意归纳总结。

答案要点 顾炎武认为徽商发达的主要原因是勤俭诚信和谦虚朴实。

顾炎武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面。

徽商发达的原因还包括他们精于经营之道,注重了解市场抓住时机,并有果敢决断的胆识;

再者他们的成功,与相关社会因素也是分不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