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鹏内科经验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7097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62 大小:19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云鹏内科经验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张云鹏内科经验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张云鹏内科经验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2页
张云鹏内科经验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2页
张云鹏内科经验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云鹏内科经验集Word文件下载.docx

《张云鹏内科经验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云鹏内科经验集Word文件下载.docx(1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云鹏内科经验集Word文件下载.docx

章节37感染性休克病案

章节38右下肺炎病案

章节39支气管肺炎病案

章节40肺炎并发中毒性肠麻痹病案

章节4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案

章节4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案

章节4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病案

章节4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抑郁症病案

章节4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置入支架后病案

章节4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牲心脏病治则研究与辨证论治

章节47心律失常病案

章节48阵发性房颤病案

章节49对“不整脉”的探讨

章节50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病案

章节5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案

章节52肺源性心脏病慢性心衰病案

章节53风湿性心脏病心衰并发肾衰病案

章节54风湿性心脏病手术心肺复苏后病案

章节55高血压病病案

章节56高血压病垂体瘤手术后病

章节57高血压病辨治刍议

章节58心源性瘀血肝腹水病案

章节59低血压病案

章节60直立性低血压病案

章节6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案

章节62持续15年黄疸病案

章节63胆囊切除术后胆红素持续升高病案

章节64先天性胆红素增高症病案

章节65慢性胃炎病案

章节66急性胰腺炎病案

章节67肠梗阻病案

章节68慢性结肠炎病案

章节69脂肪肝病案

章节70脂肪肝伴肝囊肿病案

章节71脂肪肝炎症反应期病案

章节72脂肪性肝炎病案

章节73脂肪性肝炎病案

章节74脂肪肝证治研究

章节75肝硬化黄疸病案

章节76肝纤维化病案

章节77乙型肝炎肝硬化病案

章节78结节性肝硬化病案

章节79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病案

章节80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病案

章节81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病案

章节82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病案

章节83乙肝肝硬化腹水病案

章节84肝硬化腹水病案

章节85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病案

章节86肝硬化临床辨治经验

章节87原发性肝癌术后病案

章节88先天性低蛋白血症伴肝功能异常病案

章节89肠粘连病案

章节90阑尾包块病案

章节91肝脓肿病案

章节92神经系统疾病:

原发性脑出血病案

章节93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病案

章节94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病案

章节95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病案

章节96中风分期治疗经验简述

章节97小脑萎缩病案

章节98血管性头痛病案

章节99头痛伴高脂血症病案

章节100偏头痛病案

章节101脊髓血管病病案

章节102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案

章节103多囊肾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案

章节104血尿病案

章节105尿崩症病案

章节106特发性水肿病案

章节107风湿性关节炎病案

章节108类风湿关节炎病案

章节109骨关节炎病案

章节110粒细胞缺乏症病案

章节111酒精依赖病案

章节112神经衰弱病案

章节113神经衰弱病案

章节114神经衷弱不寐治疗十五法

章节115脑外伤后膏方医案

章节116心肌缺血膏方医案

章节117心肌炎后膏方医案

章节118高血压病青方医案

章节119冠心病膏方医案

章节120脑供血不足膏方医案

章节121出血性中风后膏方医案

章节122中风先兆膏方医案

章节123神经衰弱膏方医案

章节124高血压病膏方医案

章节125低血压膏方医案

章节126硬皮病膏方医案

章节127脱发膏方医案

章节128疲劳综合征医案

章节129白细胞减少膏方医案

章节130不寐膏方医案

章节131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术后膏方医案

章节132高血压性心脏病膏方医案

章节133慢性胃炎合更年期综合征膏方医案

章节134高血压病膏方医案

章节135膏方约言

章节136降压饮1号方主治原发性高血压病早期

章节137抗偏瘫方主治出血性中风或缺血性中风出现偏瘫

章节138冠心病方主治冠心病心绞痛轻型者

章节139加味麻附细辛汤主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章节140养阴复脉汤主治快速型心律失常

章节141温阳复脉汤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

章节142心衰合剂主治心力衰竭

章节143加味生脉饮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

章节144泻肺解毒方主治慢性肺心病急性感染

章节145肺心方主治慢性肺心病稳定期

章节146安心方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

章节147清解活血方治甲型病毒性肝炎

章节148解毒调控免疫方治乙型病毒性肝炎

章节149软坚护肝方主治肝纤维化、肝硬化

章节150扶正逐水方主治肝硬化腹水

章节151降脂理肝汤治脂肪肝、高脂血症

章节152清肝消肿汤治细菌性肝脓肿急性期

章节153解毒护肝汤治疗细菌性肝脓肿吸收期

章节154清胆汤治疗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

章节155舒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

章节156桂枝----张云鹏用药心得

章节157附子----张云鹏用药心得

章节158人参----张云鹏用药心得

章节159黄芪----张云鹏用药心得

章节160肉苁蓉----张云鹏用药心得

章节161大黄----张云鹏用药心得

章节162石膏----张云鹏用药心得

章节163葶苈子----张云鹏用药心得

章节1辨明寒厥与热厥

《伤寒论》的厥阴病,是历代医家争论最多的一篇,列为千古疑案之一。

余从临床实践观察中认为:

厥阴病并不少见。

特别是在危重病人临终前有厥阴病的厥证表现。

兹就厥阴病的本质,探讨其危重性,分清寒厥与热厥在临床上的重要性。

1.对厥阴病危重性的认识《伤寒论》六经辨证,有其脏腑经络的物质基础,但又常以正与邪的斗争和阴阳相互的消长来说明急性热病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论中有不少条文是论述危重病的救治,可从死证条文的多寡,看病情危笃的程度。

论中明确断为死证的条文共22条。

太阳病篇178条,死证3条,占1.6%;

阳明病篇84条,死证4条,占5.9%;

少阴病篇45条,死证6条,占13.3%;

厥阴病篇56条,死证9条,占16.3%。

这一分布情况,正好表明外感病邪,由表人里,由浅人深的发展,邪热逐渐鸱张,正气不断耗伤,病情日趋危笃。

厥阴为六经的终极,邪盛正去则亡,正复邪去则生,属于正邪相争的最后阶段。

有人认为:

厥阴为阖,病情较少阴为轻,应列在少阴之前,太阴之后,其实不然。

少阴牵涉心肾阴阳二气,病情危重,治疗时应把住这个关键,不使病转入厥阴。

厥阴病病情错杂,厥证的危重,实为患者出生入死危急存亡的关头,阴阳气血混乱之际,正邪斗争终极之时,辨证复杂,治疗困难,预后死证为多。

可见厥阴病列在《伤寒论》六经之末是正确的。

2.厥的病机与由来

厥阴包括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并与少阳相表里,秉风木而寄相火,下连寒水为乙癸同源,上接心火成子母相应。

它本身具有阴尽阳生的特性,所以邪人厥阴,有从阳化,有从阴化,出现阴阳交错,寒热混淆的局面。

《伤寒论》(337)条指出:

“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本条高度概括了厥阴病的共性,总的病机为阴阳气不相顺接,总的证候为厥。

“厥”是阴阳之气能上不能下,能下不能上,外者不能内,内者不能外,阴不合阳,阳不合阴,相互格拒,互不通达,故手足厥冷为厥证之重要表现。

厥证的由来,一是素体阳虚,复感外邪,误汗亡阳而厥,或汗吐下后,亡津液,亦使阳气欲脱而致手足厥冷;

二是急性热性病过程中,开始有发热而后出现厥逆下利,或开始发热下利,以后出现厥逆,也有一开始即现厥逆,后出现发热下利。

或开始厥逆,后有发热,前者说明病由阳经而来,后者说明外邪直中厥阴而病。

3.时刻抓住寒厥的治疗

寒厥证,乃阴寒内盛、阳气衰微、不能达于四肢所致。

阳衰则阳气不足,外邪侵入易为寒化,由于火衰失固,故出现下利厥逆而恶寒或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寒厥之证,非用大温之剂,不能还阴阳之气于顷刻,故《伤寒论》(330)条提出:

“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

”治疗寒厥的代表方,首推四逆汤,目前临床上用于阳气欲脱者,心肾俱脱者,以及麻疹逆证正不胜邪者,均有较好的疗效。

如余治曾某,男,55岁,住院号9232。

咳喘5年。

前数日下利,日有4~5次,心慌有汗,喘息浮肿,四肢清冷,脉细数不匀间有促象,舌质紫苔薄白。

此正不胜邪,阳气欲脱。

中西医共同抢救,中药予回阳救逆、益气固脱,遣方:

制附子30g、干姜lOg、茯苓30g、党参30g、白术10g、代赭石15g。

服药6剂而脱险境。

特别重视热厥的辨证与急救热厥证乃热邪深伏于里,阳气被阻,为真热假寒之病,临床以热、厥、利并见为多。

热厥的临床表现是:

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

有人认为:

热深厥深,不仅四肢厥冷,并且神志昏迷,所谓‘‘内陷”、“内闭”之类。

《伤寒论》(350)条:

“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本条是概括了多种急性热病,如暑温、风温、春温、温毒等证。

又如(335)条:

“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这种厥,多是急性热病的危重期,其来势较急。

必发热,是说热厥必由发热而来,尤其是多由高热变化而来,指出热厥应用承气汤之类攻下通里,是仲景在抢救重危急症的临床经验结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余曾治热厥邪盛之证,袁姓男,38岁,住院号1733。

患者于1973年11月2513突然右上腹疼痛,放射至右肩部,阵发性加剧,发热,巩膜黄染,白细胞28.8×

109/L,中性95%,血压60/50mmHg。

西医诊断: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伴中毒性休克。

中西医共同抢救。

诊得:

神志尚清,黄疸,胁痛,四肢清冷,腹胀痛,小溲黄赤,大便5日未行。

舌质红,苔焦黄而腻,脉弦细带数。

病为肝胆热毒,腑气痞塞。

即仲景所说:

“前热者,后必厥……厥应下之。

”之例,投以大承气汤加清热解毒之品,处方:

生大黄30g(后下)、枳实15g、厚朴15g、元明粉15g(冲服)、金银花30g、连翘30g、郁金30g、木香18g、黄芩15g、山栀15g、金钱草30g、茵陈60g、赤芍10g。

1剂药后,大便2次,色黑,右上腹拒按减轻,血压与血象逐渐恢复正常,热厥亦除。

治疗热厥,要及时识别热邪内伏的病机,不为假象所惑,急以清热或攻下,使热毒有出路,尚可自愈。

如果误用温补,则邪热益炽,病更危笃。

当然,热厥亦可演变为寒厥,可遵循辨证论治原则救治。

在厥阴病的危重急症中,有里真寒外假热之象,又有里真热外假寒之候,这就增加了认识疾病本质的困难。

因此,全面分析病情,认真细致辨证,识别寒厥与热厥,特别是热厥病机与诊断,在抢救中是一个重要的关键。

 

章节2中医疫病证治通则初议

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席卷大江南北之际,余被邀参加并成为“上海市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专家咨询组”和“上海市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药科研协作组,,专家成员。

还亲临第一线,冒着被传染的危险,给病人切脉,并不顾周围人的劝阻,坚持要病人摘下面罩观看舌苔、痰涎,以第一手的资料,辨疾病的性质,辨证处方,得到好评。

2005年东南亚个别国家出现禽流感,上海邻近省又发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余反复思考“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从现代医学病原学的角度,其各有不同,但从中医角度,则统称为“疫病”。

因此可从证候学研究出发,探讨疾病的属性、病位、传变,进行辨证论治。

这些疫病的发生发展,是否存在共同性与规律性呢?

由此余遵循“天人合一,整体观念,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精神,应用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方法,明确疫病、疠气所包括的热、毒、湿的共性,依据疫病的传变规律及预后,提出“中医疫病证治通则”,这是余从事热病研究的延续。

现分为18个基本证候及基本治法阐述如下:

1.疫毒犯卫

症状:

发热或发热微恶寒,头痛,关节肌肉酸痛,口微渴或干咳少痰,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

疏散时邪,清热解毒。

处方:

如银翘散(《温病条辨》)加减或桑菊饮(《温病条辨》)加减。

2.疫毒夹寒

发热恶寒,鼻塞流涕,无汗头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

解表散寒,驱邪外出。

如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加减。

3.疫毒夹湿

发热,头身困重,胸闷思睡,咽痒,渴不引饮,间有咳嗽,溲黄,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数。

解表化浊,渗湿祛邪。

如藿朴夏苓汤(《医原》)加减。

4.疫及表里

发热,表里大热及头痛眩晕,骨节酸痛,胸膈胀闷,心腹疼痛,其证不可名状者,舌质红,苔黄腻,脉浮洪或弦数。

升清降浊,消解疫毒。

如升降散(《伤寒温疫条辨》)加减。

5.疫伏膜原

先憎寒而后发热,继之但热而不憎寒,头痛身痛,或胁痛耳聋,或腰背项痛,舌质淡红,苔自如积粉,脉数。

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如达原饮(《温疫论》)加减。

6.疫毒壅肺

高热,烦渴引饮,咳嗽,胸满气急,痰粘不爽,舌质红,苔黄,脉数或滑数。

泻肺清热,化痰解毒。

如麻杏石甘汤(《伤寒论》)加减或桑白皮汤(《景岳全书》)加减。

7.肺毒移肠

身热咳嗽,心烦口渴,下利色黄热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苦寒清热,解毒止利。

如葛根芩连汤(《伤寒论》)加减。

8.肺热腑实

痰涎壅滞,喘促不宁,潮热便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滑,脉右寸实大。

宣肺化痰,泄热通腑。

如宣白承气汤(《温病条辨》)加减。

9.疫漫三焦

发热烦躁,头痛不已,口燥咽干,或吐衄,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

清热解毒,泄三焦之火。

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加减。

10.疫人气分

大热,汗大出,口大渴,喜冷饮,口干舌燥,头痛面赤,舌苔黄而燥,脉洪大。

大清气热,甘寒生津。

如白虎汤(《伤寒论》)加减。

11.疫毒迫血

头痛项强,身体灼热,烦躁不安,皮肤发斑或吐血,鼻出血,舌质红绛,脉数。

凉血散血,清热解毒。

如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加减。

12.疫扰气血

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神昏谵语,四肢抽搐,舌质绛唇焦,脉沉数或沉伏细数。

清热解毒,清气凉血。

如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加减。

13.疫传阳明

高热神昏,手足抽搐,胸腹胀满,大便秘结,或头痛,角弓反张,舌质红,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峻下热结,釜底抽薪。

如大承气汤(《伤寒论》)加减。

14.疫陷心包

身灼热,肢厥,神昏谵语,舌謇,舌绛红而干,脉细数。

清心解毒,芳香开窍。

如清宫汤(《温病条辨》)加减,送服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

15.疫盛动风

身热头痛,手足躁扰,神昏,甚则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舌干绛,脉弦数。

凉肝熄风,清热开窍。

如羚羊钩藤汤(《通俗伤寒论》)、紫雪丹(《温病条辨》)加减。

16.疫闭外脱

身体灼热,神昏谵语,或汗多气短,脉细无力,或面色苍白,汗出淋漓,脉微细欲绝。

芳香开窍,扶正固脱。

①选用安宫牛黄(《温病条辨》)或苏合香丸(《太平惠民合剂局方》);

②参附汤(《妇人良方大全》)。

17.气阴两伤

低热或身热已退,口干或干咳不已,舌红少苔,脉细。

甘寒生津,滋养肺胃。

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加减。

18.肺脾两虚

面色萎黄,四肢无力,饮食不化,胸闷嗳气,苔薄白腻,脉缓。

益气健脾,培土生金。

如香砂六君子汤(《医方集解》)加减。

说明:

中医疫病证治通则,适用于现代医学“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的辨证论治原则。

当然,具体应用时,还应注意因地制宜,进行个体化治疗,辨证加减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主持,开始了系统工程的研究。

80年代,余有幸与钱学森博士会见,对钱氏渊博的学识非常敬仰。

余非常重视系统科学的发展及其与中医学理论的相关性。

认为:

系统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整体性”、“巨系统”、“母系统”、“子系统”、“多层次观念”、“加和性与非加和性”、“综合性原则”等,在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天人相应”、“三因论”、“藏象论”、“元气学说”、“辨证论治”等中,几乎都可以找到某种原始思想。

中医把人、病、证,视为一个整体,把人体与环境视为一个整体,把疾病看作病因作用于人体的整体反应。

这些都包含了系统论的等级秩序原则。

再如“元气学说”提出“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人之所生,全赖此气”。

气的升降出入,决定着生命机体的正常活动。

这和贝塔朗菲“有机论”中的“这个有机整体具有一种新质——系统质”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早在20世纪80年代,余就应“光明日报”之约,撰写一篇“中医学理论与现代科学发展总趋势相适应”的文章,并得到北京有关人士的好评。

系统观念也包括生物圈的概念,医学气象学研究的兴起,使天人相应的观点得到重视。

余20世纪80年代与上海中医学院有关专家合作,进行了日全食对人体有无影响的观察研究,主要负责观察日全食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电图、血压、症状的影响,客观地揭示了天人相应观点的正确性。

此项研究,获得了,科研奖。

现代医学已从分析时代逐渐转向“系统中心论”如神经内分泌学说、稳态学说、应激学说、免疫学说、受体学说等。

从不同方面揭示出人体的统一性与集成功能,思维的特点。

开始从细胞、分子等“实物”转移到微观与宏观、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运动、人体与环境等种种“关系’’上来,医学已走向“辨证综合阶段”。

余从系统观念出发主张多元辨证,提出从多层次、多侧面、多因素、多变量、多方位考虑疾病的始因与变化,运用系统观念的“关系”,辨人、辨时、辨地、辨病位、辨病因、辨病态、辨病机等等,对疾病的认识不但要看到现在症状,还要了解过去症状,同时要预测未来的症状。

就辨证而言,中医有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七情辨证等。

医者,必须整体出发,全面审察,统筹考虑,优化选择,不能执一而论,失之偏颇。

在多项式的辨证过程中,必然运用综合调节原则。

疾病是复杂多变的,证候的显现有真象也有假象,故有“舍脉从症”和“舍症从脉”的理论。

还有,在治症、治病、治人上,何者为先,何者为急,都必须在系统整体观念上,采用综合的原则去认识疾病、分析疾病、处理疾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治病必求其本”,这个“本”是指一切造成疾病的因素的综合性名称,治其本也就是综合调节,使生命回复到一定的轨道上。

余对疑难杂病尤宗综合调节,从本施治的方法。

如曾治风湿性心脏病伴心肾衰竭,见全身浮肿,心悸气促,腹胀难忍,不能平卧,小便五日不利,舌质暗红,苔少,脉沉细而散。

中医辨证心肾阳虚,水湿泛滥,气机升降失常,脉络瘀阻,阳气欲绝。

属绝病类的心绝、肾绝。

急予扶正与祛邪相兼,理气与化瘀并举,药用附子、肉桂、葶苈子、黑白丑、茯苓、木香、丹参等药综合调节,挽生命于顷刻。

药后患者解出小便200~300ml,效不更法,后水肿退,脱离危险出院。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各自不同的功能在生理上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

如一旦外感六淫之邪,上受时行疫疠,或内伤七情郁结或气化功能障碍,产牛痰、饮、水、湿、浊、瘀等病理产物(也可称为内毒之邪),导致脏腑、三焦、气血、经络功能失调,则疾病应变而生。

疾病是逐渐向愈,还是日趋严重,取决于医者是否洞察人体的邪正变化态势,正确掌握驱邪与扶正的关系。

余认为:

“邪去则正乃安”。

驱邪者如解表、清暑、清热、解毒、化湿、辟秽、清气、凉血、祛痰、化饮、攻下通腑、活血化瘀等法。

非常赞同张从正在《儒门事亲.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中“良工之治病,先治其实,后治其虚”、“无积无邪之人,始可议补”之说,以及在《儒门事亲.凡在下者皆可下式》中特别提出:

“陈莝去而肠胃洁,瘕瘕尽而营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的观点。

如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急,来势凶,有强烈的传染性,是感受时行疫疠之邪,具有外感热病中瘟疫病的特征。

肝胆湿热、热毒内盛是甲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机,因此治疗着眼于消除疫毒、疏理肝胆。

急性期以祛邪泄热为主,稳定期以调整机体为主。

祛邪不要太猛,扶正不宜蛮补,理气防止过分香燥,疏肝注意耗伤阴液。

用上述方法治疗甲型病毒性肝炎240例,临床治愈率达96.7%。

乙型肝炎余亦主张解毒驱邪为先,对脂肪性肝炎提出从毒论治为兵要。

对肝脏疾病,凡临床具有血热征象者,不论乙肝病毒DNA阳性、病毒复制,还是肝昏迷、急性黄色肝萎缩、肝癌均可用犀角地黄汤辨证应用。

余对攻下法临床应用略有经验,归纳有清热攻下法、开窍攻下法、理气攻下法、活血攻下法、凉血攻下法、化痰攻下法、逐水攻下法、解毒攻下法、泻肺攻下法、利胆攻下法、温阳攻下法等十一法。

大凡温病、温疫多为时行疫毒、温热、湿浊,或痰瘀互阻,或脏腑壅塞,先期亟予驱邪,遵循吴又可“急症急攻”的主张,大胆地采取“数日之法,一日行之”的紧急措施。

吴又可在《温疫论·

注意逐邪易拘结粪》中说:

“客邪贵乎早逐”,“早拔去病根为要耳”,确是经验之谈。

清·

徐玉台在《医学举要·

治法合论》中说:

“治实证者,当直去其邪,邪去则身安”。

亦有见地。

“驱邪为先”、“先治其实”,并不意味着不要扶正。

如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