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6546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国学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国学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国学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国学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学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

《国学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学讲义Word文件下载.docx

所谓“儒家文化与经济的复兴”:

《为儒家文化敬告世人宣言》

新儒家:

新教伦理……,儒教伦理……

文化的强势与弱势主要看经济

成功了都是优点,失败了都是缺点

3、“国学”的独特价值

国学的独特价值就在于他是“超时代”的、活跃的、是敏感的

时代越千年,但面对的问题都是相同的:

欲望的问题、人际关系、

高雅与低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文质彬彬、礼仪)

“钧是人也”——“文化重演律”

思维方式、价值判读、行为习惯——“文化内核”

救治—欧风美雨全球化(文化自觉):

文化软实力

——中医与西医:

针对活人与死人(解剖学)

关于国学学科的讨论:

内涵和边界的问题(一级学科的问题)

不拘一格选材——复旦

书院体制

博士官学——全民学英语的反思

二、国学知识的分类与构成

清代以来的分法:

义理、考据、词章——哲学、史学、文学——过于概括

明代方以智:

质测之学、通几之学、宰理之学——自然、哲学、社会政治

二者都有时代特征,较晚期的,那么早期的呢?

传统学术的分类,往往于典籍目录(所谓“目录学”)求之(图书分类)

《汉书·

艺文志》:

六艺(经学及小学)、诸子(哲学)、诗赋(文学)、兵书(中国特色,古代很重要,西方唯武器论)、数术、方技(实用知识与技能:

迷信与科学,考古发现很多,最广泛的知识基础)——“早期的”又不能概括“晚期的”

四库分类:

见幻灯1-4

内容很庞杂,课时的安排,拣拾长期一贯影响较著者,设计本课程之专题

1小学类:

最基本(初级:

识字——类型:

微观——门径:

学问)

文字(形体:

原始构形——真草隶篆金甲、本义的把握、繁简之争)、音韵(上古音、中古音: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上海话)、训诂(注疏、解释学:

折枝,古义的发掘)

2文献学:

汗牛充栋、学富五车、其书多方

文献之丰富、文献之重要、文献在国家生活中地位、文献组织原则均首屈一指——文献传统(焚书坑儒、八王之乱、文化厄史)

载体形态(简、帛、金石)与卷、篇、章(见幻灯:

《家语》照片5)——目录学与图书分类——版本学(善本)——类书与丛书——辑佚与辨伪(保存古籍原貌)——校仇学

3经学:

国学最核心内容、中国文化最核心内容

影响两千年,直到今天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理想人格、生活态度

孔子与中国——遍布世界的“孔子研究院”

孔子与经学开辟——经书系统的构成及演变(从五经到十三经:

西汉从五经到七经,唐初九经:

三礼、三传,后期十二经:

论、孝、雅,宋代十三经)——经学的问题与家法(今古文之争、汉宋之争:

正反合)——经学诠释与研读方法(注、疏、笺、释——知识考古学)(关于“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

经学中基本原典可以说都是经典:

诗、书、礼(3)、春秋(3)、易、论、孟

4诸子:

轴心时代的“中国气派”(关于轴心时代见幻灯6—7),哲学味最浓——中国哲学从他们开始讲(《易传》的问题)

百家争鸣——不可复制的繁荣(无一统、流动性、此地不留爷……)——道术将为天下裂——乱世与繁荣

王官与诸子——“百家争鸣”、“九流十家”(儒分为八,墨离为三)

《孟子·

滕文公》: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瞿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杨氏为我,是无君也;

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韩非子·

显学》:

“世之显学,儒、墨也。

儒之所至,孔丘也。

墨之所至,墨翟也。

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

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孔、墨不可复生,将谁使定世之学乎?

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

殷、周七百余岁,虞、夏二千余岁,而不能定儒、墨之真,今乃欲审尧、舜之道于三千岁之前,意者其不可必乎!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

故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非愚则诬也。

愚诬之学,杂反之行,明主弗受也”

——老庄与道家——、黄与老的合流

——申韩与法家

——兵家与中国的兵书系统

——饔飧而治与农家

——街谈巷议与小说家

——《吕览》与《淮南子》(总括子学与诸子余续)

子学与集权政治、子儒之间——清流

重点:

道家的庄子、兵家、墨家

5史学:

中国历时最久,最发达的学问,也最为制度化。

在世界文明中独树一帜,无与伦比。

连续性(BC841):

竹书纪年(早的和晚的)、云梦秦简《编年记》(编年史——王朝的日记)、清华简

二十四史的王朝史系统、多种体例的繁荣、制度化(史官与史馆)、当代史料的记录与整理(起居注、实录、会要)、史学批评(理论发展)、通鉴与“通鉴学”

6地理与方志:

国学中最具特色的内容。

“上下四方曰宇,往来古今曰宙”

国人的空间观念:

纵的历史与横的空间(禹贡九州,很早)

每一个王朝都和特定的地理空间相关联(领土观念: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禹迹”、“问鼎”、春秋史的主旋律——“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统治形式:

分封、郡县制,秦的遗产

特定问题:

华夷之辨(由民族性问题到地域性问题:

中原、中国)

“戎狄是膺……”

正统性问题(用夏变夷,以文化为取向)

九州系统、封邦建国、秦汉州郡形势、历代行政区划、从《山海经》到《水经注》、正史之地理志、“元和”与“太平”、郡国与方舆

7宋明理学

“新儒学”,有吸收、有开新,

周敦颐与邵雍、张载及二程、

朱熹的集大成、朱陆之辩、阳明之学、

“理”“气”“心”“物”、“格物”与“良知”、

“尊德性”与“道问学”、理学的经典系统。

8诗词歌赋(集部)

“诗”与“骚”、诸子散文的高峰——《庄子》与《孟子》、汉赋、乐府诗、“魏晋风度”与骈文、空前绝后的唐诗、兴盛的宋词与没落的宋诗、古文运动与唐宋八大家、明代的前后七子与文学复古、《文心雕龙》与文学批评

9佛学

白马驮经与佛教入华、庄老解佛与佛的中国化、佛经的翻译问题、传入中国的诸宗派、小乘与大乘、因明学、唯识论、佛学与儒道、禅宗的相关问题

10古器物学

器以藏礼——钟鸣鼎食、青铜时代(钟、鼎、容器、兵器与钱币)、秦砖汉瓦、碑刻、历代石经、宋代的金石学、汉晋简牍、殷墟与甲骨、马王堆与帛书、银雀山与《孙子兵法》、阜阳双古堆简牍、林林总总的“日书”、郭店楚简、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书、、“二重证据法”(考古不是挖宝,归根结底还是为研究找材料)

三、“国学”研习的基本方法

两种形态的国学研习:

初涉与研究

怎样贯彻“学”、“学理”:

“知识”与“学问”

所谓“回”字有四种写法是知识;

四种写法的联系和演变这就是学问

“还有哪些问题(真正的)”、学术规范(学术史的了解、基本方法的遵守、“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现阶段:

阅读原典(有计划、先易后难——经最后、版本的问题)

然后再涉猎一些研究著作(问题意识)

 

四、国学大师及国学经典

绝种,不可复制/受学环境不一样——新学与旧学

背书、读书——查书(“国学院”的双轨并行制)

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XX,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此第三境界也”(《人间词话》)

浙江海宁人,王静安,1911年之前,与罗振玉结识,影响一生。

学术活动主要在哲学、文学和美学。

1911年随罗东渡日本,5年后回国,转向史学,成绩斐然。

1922年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通讯导师,1923年入清宫任南书房行走,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导师(大批弟子),1927年自沉颐和园昆明湖。

史学

1914《流沙坠简》(与罗合作),鲁迅“要谈国学,那才可以算得一种研究国学的书”。

1917《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

其后,《殷周制度论》

汉魏石经的研究(经数、石数、字体特点)

敦煌学的开创者:

唐写本考证唐代史实(均田制、户籍)、

于阗国史、

唐韵

其著作在各个领域都是经典,“范式”的创造者,大师,开风气之先

文学艺术:

《宋元戏曲史》、艺术评论《人间词话》对境界的讨论

有造境(理想),有写境(写实)/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避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

“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

“不隔”:

推崇陶诗,“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人籁悉归天籁”

文学即人学(见幻灯):

反对“餔啜的文学”、“文绣的文学”、“模仿的文学”

虽主要是经学,其实是全方位的:

“六经皆史”,经史子集(版本学)皆纯熟

尤其是新材料的眼光(有一代之新材料,方有一代之新学问;

“二重证据”,甲骨、简牍、石经、敦煌学、等)

###近代化的风格,近代特征,转换意义(材料、做法、意识),当时看不清,长时段,“遥感”

不怎么争气的孩子:

王仲闻——“背书”功夫、钱仲书评其宋词著作为奇书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无锡钱氏),1912年辍学后自学(独具一格),任教于中小学。

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被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西南联合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齐鲁大学任教。

抗战胜利后,先后任昆明五华书院文史研究所所长、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历史系主任。

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任院长(中国特色)。

1967年移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历史所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

著作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凡甲、乙、丙三编,计56种54册,约1500万字。

代表作品:

1、《刘向歆父子年谱》是钱穆的成名作。

此书写于1929年,最初发表在1930年《燕京学报》第七期上。

钱穆根据《汉书·

儒林传》的史实,从西汉宣帝石渠阁议奏到东汉章帝白虎观议奏120年间的五经异同和诸博士的意见纷歧,源源本本地看出当时各家各派师承家法及经师论学的焦点所在。

钱氏梳理出两汉经学诸史实,逐年列出,进而指出康有为《新学伪经考》说刘歆伪造古文经之不通有二十八处。

《刘向歆父子年谱》根据的仅仅只是一部《汉书》。

《汉书》人人都可以读,未必人人都会读。

现代一般治经学的,通常不讲史学;

治史学的,通常不讲经学。

钱穆认为,经学上的问题,也即是史学上的问题。

《刘向歆父子年谱》不但结束了清代经学上的今古文之争,平息了经学家的门户之见,同时也洗清了刘歆伪造《左传》、《毛诗》、《古文尚书》、《逸礼》诸经的不白之冤。

自从此书问世以后,古文经学家如章太炎和今文经学家如康有为之间的鸿沟已不复存在,学术界已不再固执今古文谁是谁非的观念

2、《先秦诸子系年》是钱穆的代表作之一。

前人考证诸子年世,多依据《史记》中的《六国年表》,然《六国年表》颇多缺失。

钱穆通过研究得而复失的汲冢之《竹书纪年》,厘订其今传世本的错讹,然后以此来订正《史记》中的伪误和注释的抵牾,同时又遍考诸子之书,参证诸子之行谊及六国政事、年代、山川地理等,参伍以求,错综以验,定世排年,疏证细密。

本书原名《先秦诸子系年考辨》。

《考辨》四卷与《通表》四篇一一相应,第一卷考订孔子行迹与相关人物,第二卷考墨子、子思、吴起等,并辨老子其人其书,第三卷考晋、楚、魏、齐列国诸子,第四卷考春申、平原二君和荀子,至韩非、吕不韦。

作者依次将先秦学术思想发展分为“初萌”、“酝酿”、“磅礴”、“归宿”四期。

全书自孔子至吕氏,各家排比联络,一以贯之,对先秦诸子的生平事迹、学术渊源、各家思想流变辙迹一一加以考定,持论有据,资料翔实(资料太熟、顺手拈来——体大思精——致广大而尽精微)。

3、钱穆也非常推崇理学,称理学为“大我之寻证”。

认为宋明儒是平民儒,无论在师道、学术,还是在治平方面大有返回先秦儒的风格。

正如先秦儒融合诸子百家,扩大儒学一样,宋明理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以儒学为主干融合佛老,形成一代新儒学。

基于这一总体认识,他从史学角度贯通理学,揭示理学发展的渊源、发展与流变,泯合了所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绝对对立。

对朱熹学术思想的研究则是理学的重心。

他把朱熹与孔子并举,突出了朱熹在孔子以下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接着分别从学术、思想、治学方法等方面具体研究朱熹,揭示了朱熹作为一代通儒,以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的特征,体现了从朱子原书治朱子的精神。

钱穆还对王阳明学术进行探讨,肯定王阳明思想的价值就在于他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决宋代理学所留下来的问题,如朱陆的对立、儒佛的抵牾,在他那里基本得到解决。

4、钱穆于玄学、佛学也不乏特色。

他揭示玄学的精神为“个人自我之觉醒”,主要研究了王弼、何晏、嵇康、阮籍、向秀、郭象这三家六宗的思想,并由此追述了玄学的渊源、发展、流变。

他对佛学,并非一概加以拒斥,对佛籍、佛教在中国的传入与传播,以及发展与流变,都进行详细考证,指出佛学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历程,实际上是不断中国化的过程,突出中国文化的包容意识与较强的生命力。

郭沫若1928年流亡日本,十年积聚,四五十天把古器物古文字之类著作读破,不到一年写成《甲骨文字研究》

《中国古代社会》(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解释)

《卜辞通纂》(1933)(辞例,初学与高手)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结合器形、纹饰,不同传统金石学

《十批判书》(与钱穆的《诸子》并驾齐驱)

《甲申三百年祭》

《青铜时代》

诗文、剧作

参考书:

章太炎《国学讲演录》、《国故论衡》,钱穆《国学概论》

本学期拟讲:

《说文解字》《周易》《论语》《墨子》《孟子》《老子》

《庄子》《孙子兵法》三礼(仪礼、周礼、礼记)

第二讲:

字里乾坤:

《说文解字》与小学

一、文字演变概况

人生识字糊涂(忧患)始

独体为文、合体为字:

文是纹,字是孳(繁殖、生息、派生——重要方式)

甲骨、金文、籀文(大篆,是文字来源,不是字体)、小篆、蝌蚪文、古文、鸟虫书、石鼓文——(各种最好能有图)。

——隶古定

篆书的最后机会——隶变(第一次脱离):

隶变举例裘P82—83

与楷化(彻底)的影响——繁、简的影响(不伦不类):

双—只;

卫、个

文字演变的若干规律:

1、由俗到雅——农村包围城市

2、自发自然——约定俗成——秦“书同文”局限、汉代错字。

后来简化字强制推行

3、以讹传讹,将错就错,“谎言重复千遍,就成真的了”

二、关于字书

李斯《苍颉》、赵高《爰历》胡母敬《博学》

汉合三书为一,为新《苍颉》。

上个世纪多次出土

“苍颉作书、以教后嗣。

幼子承诏,谨慎敬戒。

……”——与三、百类

扬雄《训纂》司马相如《凡将》史游《急就》(速成、立等可取——因历代书法家经常临写,流传至今)——实际上类似童蒙读物,没有训释

《尔雅》——见四库(只是释义,没有字形、音读)

许慎《说文解字》:

古文经学大师,有感于今文经师的牵强附会、任意解说,是愤世嫉俗之作(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推求字之本义——

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完成,其子许冲于汉安帝建光元年(121)。

说文体例——始一终亥,以部首领字(抓住要害,今天还在用),解说——四库

说文影响——唐代法定《说文》是学者必修科目,开科取士,《说文》必考。

中唐李阳冰,“篆籀中兴”

大盛是在清代:

汉学兴起。

不懂《说文》为不入流。

凌驾于诸经典之上。

王鸣盛《说文解字正义序》:

“说文为天下第一种书,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

但能通说文,余书皆未读,不可谓非通儒也。

”——许——圣人

孙星衍评许“其功不在禹下”——淹没之古义:

“叜、廀”

说文的流行和得到重视是在千年之后。

“草蛇灰线,伏笔于千里之外”——谁耐得住千年的寂寞。

“赢得生前身后名”

许氏不为功利而做。

学者的良心,“铁肩担道义”,以天下国家为己任。

三、文字学的基本理论:

六书

汉字构形学。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构形的方法,也是派生的方法——“四体”与“二用”不是同类概念

象形:

文字都是抽象化、线条化、典型化、符号化了的——与图画不同

说文训“月”为“阙”,很准确的声训,月缺总是经常的。

再联系“刖”这个字:

音义俱佳

注意牛、羊二字的早期形体其就是箕的初形,看P25

齿,下部本为象形,再加声符止变为形声字了。

象形一般不能再分(独体),说文所谓“从……”,甚无谓。

很多全体象形。

(不能再分,也是区别于会意的重要一点)

例子:

泉、勾、骨、曲(抽象象形)舌(姚P72)、逆之所从(姚P72)、我(姚P85)、走(姚P71)

指事:

是抽象象形,是象事非象物,这是与象形的区别

既非独体,也非合体。

是一个独体加上一非独体的符号,这是与会意的区别。

指事字可猜(秀才识字读半边)

上、下、刃、甘、亦(腋)、寸(寸口)、本、州、1-10特殊的指事字(四、五、六、七、八、九、十)、言(姚P72)

会意:

两个或两个以上加在一起,表示一新的意思。

例子:

祭、祝、启、出、奔(走)、绝、引、射、至、莫、班、习

及(P32,追及,接力赛)、秉(P32)、取(姚P32)

叠体会意:

珏、森、茻、吅、品、四个为JI

形声:

关于孳乳(分化、派生):

太多的文字,掌握不便,词汇量大,必须有解决的办法。

形声是孳乳的很重要的方法。

甲骨文取妻,但今作娶,加女成形声。

英文中的前、后缀,词根。

今天仍在用:

化学元素

形体散裂之声:

衮、裹、黄(炗,就小篆形体言之,本来非形声)

简省之形声:

进(从走从蔺)、融(原来从蟲,虫读HUI)、秋(龝+火)见P29

特殊形声字:

半、正、颁

转注:

不是造新字。

凡属同义词,彼此可以相互注释的,都可以谓之转注:

老、考;

怨恨;

语、论、议。

实际上是一种互训。

假借:

也不是造新字,借已有之字。

如果说转注是同义字,则假借就是多义字

依声托事是假借的核心,其实是无中生有:

乌呼之乌,叹词,无形可象,无意可会,只能假乌鸦之乌为之,当然,后来干脆又造出来“呜”,作为专用字,这是说文所没有的。

再次说明:

很多字从产生来看是声在字先,往往在现实生活中先有字,再造字来表示他。

化学元素即属此类。

爰,P38本象两手援引,后来又专门造出“援”,三只手

壹、蜚与飞、像与相、孚(姚P74)、印与抑(姚P82)、韦与违

所有的方位词全都是假借字,甲骨文的字形均与方位无关,没法象,也没法会意

所有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只能用假借的办法

所有的否定词都是假借字:

不、否、莫、勿、弗、毋、无、靡、非(飞)、匪、微

所以说文解释:

P39不,为“鸟飞上翔,不下来”就很好笑。

所有的虚词,都是假借为之。

假借的重要:

郑樵“先儒所以颠沛沦没于经籍之中,如泛一苇于溟渤,靡所底止,皆为假借之所魅也。

规律:

久借不归

本字意义改变,新字成专用字,取而代之。

四、《说文解字》的得失评价

说文的长处:

1、字形方面保存大量的古体:

古文、籀文、或体,P64页“秋”字的演变

P65页“雹”字的来历

2、保存很多古义“自,鼻也,象鼻形”——卜辞“有疾自”,典籍此义淹没甚久。

自作为代词、介词、副词都是假借

3、存古音

4、规范文字秦代的书同文,其实只是针对官方文书,民间情况复杂得很;

汉代从出土文献看还很混乱。

唐代法定《说文》是学者必修科目,开科取士,《说文》必考。

与之相关的现象是,私定之体,再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了,不再如早期字书,武后造字多因没有什么群众基础而很多消失。

说文讲错的地方:

P71元:

始也,从一,从兀——其实本意是人首

P71示:

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其实是神主

P71王:

……——其实是斧钺

P71走:

……——其实初形是人走之形

P72舌:

……——其实是全体象形。

段氏解释从“干”:

“干,犯也;

言犯口而出之;

食犯口而入之”

P72干:

……——也是全体象形。

分辨:

牛、羊、干、屰的早期形体。

P72屰:

……——其实是人倒立。

P72讲席、宿二字的演变很是经典。

说文好像没有今“席”。

四库本好像也没有弼字中间(在注释文字中找)

P72言:

……——其实是舌加符号,为指事字

P74丞:

……——其实是两手拯救人出坑之会意,今之“拯”,三只手,后起字。

丞,反而专指其它了。

P74孚:

……——其实是俘之本字,后来俘字专用,又造出孵字。

P74为:

……——其实人以手持象,作为、役使之意(在四库注释中找)

P74装饰笔之“口”:

周、劦、商、启等

P74斗:

……——其实没有“兵杖在后”,而是徒手相搏。

P75搜:

……——其实是人持火把于屋内寻找。

P75役:

……——其实是象人持殳击人,有役使义。

P75隻:

……——鸟一枚也;

从又持隹。

本意其实是获取之意。

P76壴:

……——其实是全体象形,“鼓”。

从此之字:

彭、嘉、树等

P76GUI……——象簋中盛满物之形:

由象形而会意,由会意而形声。

P76即:

……——即食。

“既”,象人食毕反顾之形。

是两相关之字。

P77舛:

……——其实是两足相对,不是“对卧”。

P77舞:

……——很丰富。

P77东:

……——其实是囊,象无底之口袋。

徐复说“东”、“橐”一声之转

所有方位词都是假借。

P78出:

足自坎出。

P78南:

……——本来是乐器之象形,甲骨文甚至作“敲击”之形,《礼记·

文王世子》“胥鼓南”。

《诗经》中之“周南”、“召南”。

P78昔:

……——其实是往昔有水灾。

P79乘:

……——其实象人乘木上。

P79函:

……——其实象盛矢之形,引申为函容。

P79克:

……——其实象人肩负物,训为承担、能。

P80录:

……——其实象辘轳打水。

P80秦:

……——其实象持杆舂米,说文部分对。

P80臽:

……——其实象人陷坎中,区分:

蹈所从之形,捣。

P81保:

……——从人从子(并列);

育,型体相近,但不并列,一上一下。

而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