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3518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84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名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地名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地名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地名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地名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名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地名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名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名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地名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地名文化广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印象泉城”地名文化广场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49年,占地面积480亩,座落在##英雄山风景区,园内群山含翠、松涛逐浪,自然景观得天独厚。

1952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在山东省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陪同下,来到四里山向黄祖炎烈士致哀,悼念为中国革命献身的革命烈士。

毛泽东看着众多革命烈士安葬于此,感慨地说:

真是青山处处埋忠骨啊!

有这么多的英烈长眠在这里,四里山就成英雄山了。

由此,英雄山就成了御赐正名,成了##革命烈士陵园的同义词。

陵园北部山巅矗立着革命烈士纪念塔,通高34.64米,平面呈长方形,为乳白色花岗石砌成,碑塔南北,镌刻毛泽东题"革命烈士纪念塔"七字。

陵园东部建有革命烈士纪念馆,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馆内陈列着山东省22万多位革命烈士名录和80位著名烈士遗像,以图表、照片、实物等资料介绍了王尽美、邓恩铭、刘谦初等烈士的事迹,以及##战役中荣获中央军委命名的"##第一团"、"##第二团"的英雄业绩。

南部为烈士墓地,在苍松翠柏掩映下,安葬着1502名革命烈士,其中有中国共产党山东早期负责人王尽美、鲁伯峻、刘谦初等。

还有##战役中牺牲的有名烈士786人、无名烈士716人。

陵园紧邻市内主干道英雄山路,北接经十路,南通外环高速,与趵突泉、千佛山、泉城广场等旅游景点呈三角状分布,区位和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目前已被列为全国首批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也成为山东省红色旅游发精品线路的最重要环节。

##革命烈士陵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先进单位”、“全国行风建设先进单位”,也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烈士陵园之一。

##革命烈士陵园以其丰富的陈列展示内容、多样的教育活动形式和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每年吸引省内外瞻仰游览群众300万人次以上,同时也成为了服务广大##市民的健身休闲文化场所。

##革命烈士陵园属##市民政局直属全额拨款的正县级事业单位,2003年增挂“##战役纪念馆”牌子。

编制60人,内设办公室、宣传科、保卫科、园容科、骨灰管理科、陈列科。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3、国务院《革命烈士褒扬条例》1980年4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

4、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对全国烈士纪念物加强管理保护的通知民[1986]优33号;

5、民政部《革命烈士纪念物管理保护办法》民政部2号令,1995.7.20;

6、《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7、国务院颁发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8、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9、《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0、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本报告通过对拟建项目的背景、意义、必要性、可行性、项目建设条件、项目建设技术方案、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组织和项目社会效益分析等进行研究,为项目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1.2项目概况

1.2.1建设地点

项目位于山东省##市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内蓝天舞池片区以南,悼念广场以北,包括原有停车场和未开发过的自然林区。

1.2.2建设期限

预计工期90天

1.2.3建设规模及目标

1.2.3.1、建设规模:

拟建地名文化广场位于蓝天舞池片区以南,悼念广场以北,包括原有停车场和未开发过的自然林区,面积约3.3万平方米,树林茂密,保护的比较完整,自然条件好。

原有建筑物1500平方米左右,破损严重,需将其拆除,并拟在此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建成后用做地名文化展览厅,建筑面积约2200平方米。

广场、道路铺装约15000平方米,挖建中心湖372立方米,修建地下蓄水池1800立方米。

保留现有树木,不大动土方修建广场,在林间空地营造幽静曲折的园路、绿树成荫和鸟语花香的空间氛围。

以“印”和“象”的形式展示##的地名文化和英雄思想。

此外,还需要配备绿化喷灌、排水、配电等系统。

 

本案在陵园内区位图

 

1.2.3.2、建设目标:

##人喝泉水长大,从儿时就听奶奶、爷爷讲“舜井锁蛟”的传说,“三山不见”的神奇,趵突泉三股水的故事,红军的歌谣,毛主席的诗词……老##的“印象”已经在他们的身体里生根发芽,而年青一代对老##印象却早已日渐模糊,外来游客也无法领略独特的老##韵味。

“印象泉城”希望承接过去与现在,将老##以空间与时间结合的立体形式呈现给人民群众,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建成具有浓郁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凝聚革命红色精神的全国第一个地名文化广场,提高人民群众精神层面的追求,新的“印象”之花在心中绽放。

历山环抱七二泉,

大小双河烟九点,

四面荷花三面柳,

##潇洒似江南。

1.2.4建设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土建施工总造价约950万元(含招标代理费用),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及不可预见费等约150万元,总计1100万元(详见投资概算表,项目实际投资以最终审计决算额为准)。

拟从本单位管理维护经费中开支200万元用于项目建设,向上级相关单位申请专项资金900万。

 

投资概算表

项目

单位

数量

概算指标

概算投资

(万元)

1、广场、道路铺装

m2

15000

350元/平米

525

2、中心湖

m2

372

300元/立方

11

3、地下蓄水池

m2

1800

300元/立方

54

4、文化园展厅建筑(含拆除及翻新等)

300

5、绿化、假山造景等

30

6、绿化喷灌、排水、配电等系统

30

施工部分小计

设计费监理费勘察费等

10%

100

其他不可预见费

5%

50

总计

1100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理由和必要性

2.1项目提出的理由

2.1.1建设背景

近几年来,##革命烈士陵园以“贴心民政,服务百姓”为指导思想,以“褒扬先烈,教育后人,服务群众”为宗旨,在维护好原有纪念建筑及景观的前提下,积极筹措资金,精心统一规划,对园区环境进行修整提升,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外地游客和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为更好的提升景区文化底蕴,展示##地名文化及红色文化,以高标准迎接“十艺节”盛会,市民政局决定进行“印象泉城”之##地名文化广场建设。

2.1.2项目提出的理由

1、现有自然林区破败不堪的面貌与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庄严肃穆的形象极不协调,严重影响革命烈士陵园的整体形象,为了提升园区整体品位,这一片区必修进行整改扩建。

2、2013年10月,“十艺节”盛会将在##隆重举行,届时将会有大批外地艺术家及游客前来##,势必会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

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作为全国首批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是山东省红色旅游发精品线路的最重要环节,而现有的自然林区又位于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核心位置,因此,会严重影响陵园乃至##市在外地游客心目中的形象。

3、目前全国尚未有以地名命名的广场,此次我们拟改建的“印象泉城”之##地名文化广场尚属全国第一家以地名命名的广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弘扬了革命传统精神,同时也体现了##市政府的创新精神。

4、目前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内已有赤霞广场、悼念广场、蓝天舞池、##战役纪念馆等几个片区,此次对自然林区的改扩建新增了故事汇、杏坛讲学、不朽的人民英雄三个板块,同时新建展览馆一座,用以展示##地方民族文化特色,极大的丰富了园区内容,完善了功能结构。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国家、地方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项目的建设同时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鼓励类第十九条“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中第11款“城镇园林绿化及生态小区建设”和第二十五条“其他服务业”中第16款“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大众文化、科普、体育设施建设及产业化运营”的规定。

同时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和山东省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的要求:

“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指出:

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纲要》中指出“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公共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鼓励扶持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注重满足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和改造文化服务网络;完善城市社区文化设施,促进基层文化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设,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运用、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传播能力;加强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保护,拓展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依法推进语言文字工作;建立国家文化艺术荣誉制度。

同时根据中央关于大力推进红色旅游发展的批示精神,国家旅游局在《关于推进发展红色旅游工作意见的报告》中,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以10大“红色旅游基地”、20个“红色旅游名城”、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为主体的红色旅游骨干体系。

此项工作已得到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作。

山东省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指出: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以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增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公共服务城乡统筹、普遍均等原则,按照设区的市有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县(市、区)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有综合文化基础设施,行政村、城市社区有文化大院或文化活动室的要求,建成省、市、县、乡、村设施配套、上下联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7个设区的市,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建设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和地志性综合博物馆。

2.2.2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

##是山东省省会,总面积8227平方公里,人口681.4万,其中市区人口390万,是我国环渤海地区南翼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国家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软件名城、国家创新型城市之一。

##是山东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旅游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北连京津,南接沪宁,东西连通山东半岛与华中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发展轴上的重要交汇点,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是中华文明中闻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

2011年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0.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4331元,增长8.9%,折合9960美元。

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人口的聚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文化却日渐消逝,迫切需要保护。

同时,##悠久的革命历史文化传统也急需得到传承和发扬。

所以,我们将此广场的设计理念定位为“印象泉城”,即通过“印”之##老街巷和“象”之不朽的英雄两个鲜明主题充分展现##的地方文化特色,弘扬光辉革命传统。

2.2.3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

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