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资产减值及核算优化最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4750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9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资产减值及核算优化最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浅论资产减值及核算优化最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浅论资产减值及核算优化最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浅论资产减值及核算优化最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浅论资产减值及核算优化最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论资产减值及核算优化最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浅论资产减值及核算优化最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论资产减值及核算优化最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论资产减值及核算优化最终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KEYWORDS:

ImpairmentofAssets,Accounting,Analysis,Comparison,Countermeasures

目录

1绪论1

1.1研究的背景1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

1.3研究的方法和本文的见解2

1.4研究思路与结构2

2国内外有关资产减值与核算研究的理论综述4

2.1国外有关资产减值与核算研究的理论综述4

2.2国内有关资产减值与核算研究的理论综述4

3资产减值与核算的理论分析8

3.1资产减值的概念界定8

3.2资产减值的认定分析8

3.3资产减值的范围分析9

3.4单项资产减值的核算分析10

3.5资产组减值的核算分析14

3.6总部资产减值的核算分析14

3.7商誉减值的核算分析16

4我国资产减值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和对企业的影响分析17

4.1资产减值计量的复杂性17

4.2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存在很大的随意性17

4.3资产减值的确认方式多样,易造成虚假会计信息17

4.4信息披露过于简单,与国际要求差距较大18

5完善我国资产减值核算的方法与建议19

5.1建立完善的企业效绩考评体系19

5.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资产减值准备的内部控制制度19

5.3加强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19

5.4健全和发展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20

5.5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20

6结论21

致谢22

参考文献23

外文参考原文及译文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在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所面临的产品市场、技术市场和金融市场日新月异,企业的经营前景充斥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企业的盈利能力失去了其在工业时代所具有的稳定性,所以会计也必须及时反映这种盈利能力的变化。

近些年来,资产减值问题已经引起各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重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对资产减值的会计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先后出台了资产减值的会计准则,更好的规范了其实务界的行为并且有效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有效性。

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虽然发起较晚,之前并没有完善的准则出现,但是其具体应用已经渗透在我国的会计实务里面,伴随着1993年以来的国内会计改革的进程,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同时也不可否认我国的这些会计规范存在的问题,以及实务界执行情况和管理情况的混乱。

近年来,通过在深入研究探讨发达国家会计准则如美国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及适应未来的情况,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执行。

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主要规范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该准则是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中与国际准则存在实质性差异的两个准则之一,因此受到会计理论界和会计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针对我国企业在资产减值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对资产减值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我国资产减值会计核算的对策。

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解决资产减值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方面,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因为正确的理论来源于实践,正确的理论又可以很好地指导实践,这符合企业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方面,通过对资产减值及其核算的深入研究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探讨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帮助企业的会计人员和投资者对其了解和掌握,在实际工作中及时应用,同时提出优化资产减值核算的对策与建议,提高企业资产的质量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企业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

1.3研究的方法和本文的见解

本文运用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将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有机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突出实证研究的作用。

运用多种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针对我国企业在资产减值核算方面存在的资产减值计量的复杂性、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存在的随意性、资产减值的确认方式多样易造成虚假会计信息、信息披露过于简单与国际要求差距较大等问题,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方面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建立完善我国企业效绩考评体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资产减值准备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健全和发展不完善的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不断提高我国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等优化资产减值会计核算的对策与建议,对当前资产减值会计核算在我国得到更好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1.4研究思路与结构

本文在吸取国内外有关资产减值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资产减值进行分析研究,并针对我国企业在资产减值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外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方面的对比分析,提出优化我国资产减值会计核算的对策与建议。

本文结构见图1-1:

图1-1论文组织结构图

2国内外有关资产减值与核算研究的理论综述

2.1国外有关资产减值与核算研究的理论综述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投资、国际贸易日益重要,资本市场日益壮大,资本流通速度日益加大,这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在这种情况下,对资产减值会计进行国际规范成为必然。

1996年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委员会做出了制定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决定。

因为在此之前,国际会计准则中有关资产减值的规定都散布于存货、固定资产、投资等具体的准则中,没有统一的规范,影响会计核算的一致性。

另外,原规定对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和计量没有具体的规定。

例如,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应该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而折现与否在计量结果有重大差异,严重影响着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又如,原准则中规定无形资产和商誉的摊销期不得超过20年,但理事会于1996年3月决定重新考虑,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如果对无形资产和商誉实施充分、可靠的减值测定,其摊销期是否可以超过20年。

这些在客观上要求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委员会就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做出系统明确的规定。

1998年4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会议正式批准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ImpairmentofAssets,IAS36),并于同年6月发布。

此项准则的发布实施对于完善现行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规范资产减值的会计实务,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2004年IASB修订了IASNO.36,变化主要发生在与商誉有关的减值测试部分。

2.2国内有关资产减值与核算研究的理论综述

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较短,但发展速度很快。

总体说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初始阶段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会计制度改革时的“两则两制”,基于当时经济发展的条件,会计制度仅要求企业对应收账款计提一项减值准备——坏账准备,从而确立了应收账款应反映其可变现净值的理念。

四项准备阶段1998年开始执行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第一次对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以及在境内发行外资股公司的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四项资产的减值处理做出了具体的规范。

但对其他上市公

司(即仅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除规定必须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外,对存货跌价损失、短期投资跌价损失和长期投资减值损失这三项准备是否确认,并未做出强制性的要求,由公司自行确定。

虽然该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正确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准备,但由于其强制执行面较窄,所以作用十分有限。

八项准备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

我国2001年末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提出了资产减值的概念,并且将原有的四项减值准备规范扩大到计提包括应收账款、存货、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委托贷款、在建工程等在内的八项减值准备。

2006新准则的颁布虽然2001《企业会计制度》已经再次扩大了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但是相关具体规范仍然散见在不同的准则条款之中,对于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转回缺少统一的规范,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新准则应时而生,大大改善了现行资产减值制度,增强了会计准则的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考虑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际会计准则,对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和转回重新进行了统一规定,其中变化最大的包括提出现金产生单元的概念以及商誉的减值处理,并且规定了计提减值准备以后会计期间不可以再转回等等。

目前,国家财政部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考虑了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台了新的会计准则,因此我国对资产减值的规定在形式上基本与国际保持一致,但在实际核算过程中,仍与国际存在着一些差异。

我国的新会计准则(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在资产减值的减值测试时间、比较基础、减值转回处理、商誉减值、减值披露等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2.2.1减值测试时间的差异

我国目前会计准则规定计提资产减值的时间与国际会计准则相一致,为每一个资产负债表日。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区别在于: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因合并所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都应当进行减值测试;

而国际会计准则将商誉并入所属的现金产出单元一起于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减值测试。

2.2.2比较基础的差异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应当按照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

资产组确定的核心是以该资产组的现金流入是否能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依据。

但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我国会计准则没有引用“现金产出单元”的概念。

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如果不可能估计单个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企业应确定资产所属的现金产出单元的可收回金额。

国际会计准则将现金产出单元定义为从持续使用中产生现金流入的最小的可辨认资产组合,该资产组合的持续使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合。

而“现金产出单元”评估的方法正好弥补了我国测定中的不足。

2.2.3减值转回处理的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允许对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转回。

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我国会计准则最大的特点就是除特殊资产项目(如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等)外,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这是针对目前我国不少上市公司以盈余操纵为目的,随意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粉饰报表而修订的。

2.2.4商誉减值的差异

对于商誉减值的处理,我国会计准则采用了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相同的方法。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不再摊销,且商誉还应当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通过比较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的大小来确认企业减值损失。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最大区别在于:

国际会计准则以商誉所属的现金产出单元作为比较基础,而我国会计准则以商誉相关的资产组作比较基础。

我国会计准则对重组合并形成商誉的企业当期利润产生较大影响,资产优良的企业,商誉减值较少,小于以前按直线法摊销的金额,当期利润将增加;

资产运作差的企业,商誉减值较大,超过以前按直线法摊销的金额,当期利润将减少。

2.2.5减值披露的差异比较

我国会计准则详细规定了企业应当披露与资产减值有关的信息内容,主要包括:

资产组的基本情况;

资产组所包括的各项资产当期确认的减值损失金额;

在资产可收回金额中是选用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还是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情况;

公允价值及处置费用的估计基础;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确定中所用折现率。

我国会计准则补充和完善了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有利于投资者及时了解企业资产的真实状况,做出正确地投资决策。

国际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披露的内容更为详实,不仅包括我国会计准则中要求披露的内容,还包括导致确认或转回减值损失的事件和环境等内容,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读性、可理解性和相关性,进一步杜绝人为操作利润的可能。

3资产减值与核算的理论分析

3.1资产减值的概念界定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它必须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如果资产不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者带来的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那么该资产就不能再予确认,或者不能再以原账面价值予以确认,否则将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也无法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

其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虚增和利益虚增。

因此,当企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既表明资产发生了减值,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并把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

3.2资产减值的认定分析

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收回金额,则资产已经减值,在资产负债表日需要重新确定其价值。

针对每一项资产都重新确定可收回金额,再与账面价值对比确定是否减值是最好的方法,但相对比较工作量大。

从成本效益方面考虑,首先界定资产减值的认定标准,如果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再进一步计算减值的金额,并且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

资产减值的认定标准从理论上讲主要有三种:

3.2.1永久性标准

永久性标准认为,只有永久性的资产减值损失才能予以确认。

所谓永久性的资产减值,即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恢复的资产减值。

支持这种标准的主要理由是可以避免确认暂时性减值损失。

但反对者认为要分清什么是暂时性减值,什么是永久性减值比较困难,这种标准的主观性极强,在实务中运用起来比较困难,很有可能促使管理当局故意延迟减值损失的确认。

3.2.2可能性标准

可能性标准是指对可能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认定。

在可能性标准下,资产减值的确认被分为三类:

第一账面价值“很可能”不能全部收回;

第二,账面“可能”不能全部收回;

第三,账面价值“极小可能”不能全部收回。

第一种情况确认,第二种情况应当披露,第三种情况既不确认,也不披露。

可能性标准的特点是,其确认和计量的基础不同。

确认时以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作为基础,而计量时采用公允价值。

如果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大于账面价值,那么即便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也不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3.2.3经济性标准

经济性标准是指只要资产发生减值,就应当予以确认。

在经济性标准下,资产被定义为“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具有可定义性;

可收回金额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用以计量减值损失,具有可计量性和可靠性;

另外还能提供相关的信息,具有相关性。

由于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会计造成的影响,专业人员很难判断哪些是永久性的资产减值,哪些是可能性的资产减值。

采用永久性标准可能导致管理层拖延减值损失的确认;

采用可能性标准又会导致确认与计量基础不同的资产高估,所以不宜采用永久性和可能性确认标准。

经济性标准可以减少确认时的主观判断和人为操纵,在务实中更具可操作性,并且在经济性标准下确认和计量基础一致,克服了可能性标准的缺点。

我国对于资产减值的认定标准是以经济性标准为主的综合考虑。

3.3资产减值的范围分析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对资产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分类,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规定对除货币资金以外的全部资产全面计提减值准备,对各类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涉及的会计准则共有9个,不同准则的适用范围如表3-1所示。

表3-1资产——准则对照表

存货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应收款项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交易性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力在重大影响以下,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

长期股权投资(对子公司、联营、合营企业)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

投资性房地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