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融危机的下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赵斯茗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4286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金融危机的下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赵斯茗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金融危机的下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赵斯茗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金融危机的下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赵斯茗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金融危机的下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赵斯茗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金融危机的下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赵斯茗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金融危机的下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赵斯茗Word下载.docx

《关于金融危机的下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赵斯茗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金融危机的下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赵斯茗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金融危机的下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对策赵斯茗Word下载.docx

在中国毕业生网发布的2007年和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

一、金融危机影响下,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新形势

由于全球世界经济化,所以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不仅影响到了中国的经济,还冲击到了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

当前,我国教育体制进入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阶段,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但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教学内容、方法、学生就业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与其需求还存在差距。

这次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挑战。

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保持工作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与市场能力,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技能与态度,专业知识知识中的关键是敬业精神、职业精神和操守等态度。

市场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向用人单位展示专业能力的方式以及他们寻找工作的特定环境。

而技能这一环节正正是大学生缺乏的。

这次金融危机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学校而言,名牌重点大学相对高职院校,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影响小一些,就专业而言,财经类、国际金融与贸易和工商管理类的毕业生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大一些。

据新闻媒体报道: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对外贸易大学等著名院校,往年毕业生招聘会上门庭若市,而在金融危机下受到了“冷落”,“皇帝的女儿”也愁嫁了。

二、金融危机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具体分析

(一)各地需求不平衡。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毕业生就业的地域范围,呈现出沿海发达城市多,内陆省份少的的特点,比如西北地区就很少毕业生愿意去工作,相反地像珠三角这些地区就挤满了毕业生。

  

(二)会计类毕业生多。

近几年来一些文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纷纷开设会计类专业,还有社会上开设了会计培训班及会计技校,使会计专业毕业生日益增多。

就以我自己为例子吧,我朋友圈里面,5个同学有4个都是读会计这方面的专业。

  (三)工资逐年降低。

市场只给1000元,关于会计类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会计类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实习期工资在1500以上,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的显示水准,连我们高职学生希望自己的实习期工资也在1200以上。

 (四)社会要求逐年提高。

目前会计类毕业生形成了“买方市场”,就业竞争愈显。

何为买方市场,买方市场—卖方市场的对称,是指供给大于需求、商品价格有下降趋势,买方在交易上处于有利地位的市场趋势。

换句话说,也就是求职者多于用人单位的需求量,用人单位处于有利地位。

而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文凭要求越来越硬,致使我们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能做的事情也没有得到合适的机会来做。

  (五)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毕业生的数量增多,就业压力增大,会计类专业是大学生热门专业之一,就业竞争更为激烈。

金融危机可能给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影响,目前很难预测,根据数据统计,09年大学生,将达到611万人,加上历年待业的大学生100多万,09年总共有700多万大学生需就业,此外,09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还要考虑到08因金融危机失业的人员、其他新增的需就业人员、毕竟08年的金融危机,已经让很多人失业了,这些人都要同09届应届毕业生去抢夺那数量不多的工作岗位。

(六)高校人才培养结构的不合理。

高校专业设置调整滞后,脱离市场需求。

一些高校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没有根据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是因人设专业,有什么老师设什么专业,专业和课程设置盲目,专业相似现象严重,与实际需求相背离,而社会紧缺、急需的一些生物、机械等专业却设置很少,造成供给结构严重失衡,结果出现一边是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一边是招不到合适人才的企业。

(七)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目前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忽视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只管招进来,不管学生出去时能学会些什么,忽视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动手能力也不强,简直就是纸上谈兵,四肢不勤五谷不分。

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后显得茫然,更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八)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而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

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系统不畅通。

所有这些,使得我国的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突出、繁重和紧迫。

(九)大学生怕苦怕累。

当今社会基本上都存在这这样一种情况“有工作没人做,有人没工作做”。

那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归根到底,就是现今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吃过苦,所以很多工作都不愿意去做,就导致了这种现场的出现。

三、金融危机下,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国家方面

1.优化经济结构,创造就业岗位

大学生就业问题,与我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很大关系。

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开辟新的就业途径,继续实行分配倾斜政策。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中小城镇建设,扩大城乡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空间,促进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全面提高对高素质大学生的吸纳能力,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根本。

金融危机爆发冲击了我国的实体经济,原有的产业结构使大学生有限的就业岗位受到严重的挤压。

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扩大就业总量,增加就业岗位。

这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国现在要做的是,在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同时,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产业链要向研发和销售等知识密集的各个环节延伸,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的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开放民间投资领域。

这样的产业结构才能既需要大量的蓝领工人,又需要很多的高端专业人才,才可能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

2.解决就业难,教育体制改革是根本

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问题是教育本身。

很多高校办学没了自身的特色,但是市场需求是多方面的。

近年来,就业市场上的“冷热不调”现象引发了社会的思考与议论。

大学生就业市场化与教育体制改革滞后的矛盾、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是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教育体制改革是根本。

各高校要结合自身历史传统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客观实际,以劳动力市场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专业结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等改革,提高师资水平,加强学校的配套发展,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改变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办学专业设置趋同、学生品质趋低的现象。

3.政府加大优惠政策,营造就业环境

政府要充分重视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要实施就业政策,加大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制度的改革力度,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加大优惠政策,以营造其就业的良好外部环境。

鼓励大学毕业生抓住西部大开发、城镇和城市社区建设、老工业基地改造、产业结构调整等契机,到西部就业,到中小城市和社区就业,到中小企业就业,到老工业基地就业。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提供保障。

 

(二)企业方面

4.制定合理的用人政策。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就业环境。

5.公平对待大学生,降低大学生就业的门槛。

企业不要抱着性别歧视这种想法去看待大学生。

人人平等,应该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求职者,不要先入为主。

(三)学校方面

6.学校要将实践性课程融入到理论教学当中。

针对实践性课程开设滞后的状况,高职院校可在专业课程开设的同时融入实践操作环节。

如在基础会计学习阶段加强凭证填制、记账处理的操作练习,使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及时有机链接起来。

在大三学期再进行系统训练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7.完善校内手工模拟实训环境。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每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内容,应该针对本门课程所讲述的主要内容为学生开设模拟实训。

为了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在模拟实训开设前,教师应进行大量的调研和取证工作,模拟真实企业的情况,为学生事先准备好实训资料,事先复印出所有的模拟材料。

还可以在课堂上征集学生的意见,看谁愿意主动去找资料,组成一个小组,这样做一方面既可以锻炼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学到团体精神的重要性。

实训不要求数据材料一定是真实的,但为了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应尽量采用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的材料进行实训,从而以逼真的实训资料进行教学模拟,使学生在模拟过程中,如同置身于某一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中,从而达到实训目的。

(四)学生自身方面

8.学生正视危机,积极就业

针对以上提到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而对越演越烈的金融危机,毕业生和各大院校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来调整就业心态,正视金融危机,坚信“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满怀信心,积极就业。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得去了解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通过对金融危机的了解和中国经济现状的认识,确立自身的就业方向、择业观,树立起自信心,积极找工作。

9.适应市场变化,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必须转变就业观念,而且要全社会一起转变,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单薄的,只有众志成城,才会取得成功。

要树立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观念,这种观念就是一种在市场中、在社会中不断奋斗、自我发展的观念。

国家在发展中优化产业结构,开辟新的就业途径,拓宽就业眼界,实行面向国际市场的政策,社会在发展中完善就业机制,大学生以发展的眼光选择就业方向,齐心协力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另外,大学生要放下好高骛远的心态,放下到大中城市工作、拥有较高薪酬和发展空间、工作稳定、环境宽松等就业条件,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在就业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根据时势变化,树立自主和多元化的与时俱进的就业观。

10.拓宽就业渠道,改变就业观念

当今学生就业信息获取的渠道比较单一。

基本上通过父母和朋友的关系或者人才市场获得就业信息。

毕业生往往侧重于等待或者观望,缺乏主动性。

所以必须拓宽就业渠道,不要局限于某个点上。

此外,还要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开拓新的就业局面。

而且高职学生除了进企业,也可以选择自主创业,特别是在网络时代的今天,微商是一个很好的就业方向。

11.制定合理的用人政策。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就业环境

12.毕业生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树立自主择业观。

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决定干什么。

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调动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

13.毕业生要树立竞争就业观。

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来实现自主择业。

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14.毕业生要树立平等就业观。

各种正当职业劳动者,都是创造社会财富所必需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就能有所作为。

15.毕业生要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如自由职业、弹性工作日、临时工等就业方式不断增加,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

人们还可以通过职业介绍所、媒体广告、网上人才市场、招聘会等选择职业,实现就业。

结论

金融危机不可怕,于我们而言,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凡事都有两面性。

是机遇还是挑战,那就要看你如何去面对了。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光荣属于劳动者。

一个国家要富强,离不开劳动力。

因为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起的,就业问题也不是一天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改革,也离不开国家的支持。

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冉建平.论我院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对策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

[2]李红英.提高职业素质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

【附加公文一篇,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

关于进一步加快精准扶贫工作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扶贫工作文件精神,根据《关于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情况,经乡党委、政府研究确定,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

“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从今年起决战三年,实现全乡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全面脱贫、无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全面保障,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总体要求:

贫困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遏制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和贫困代际传递;

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县平均水平;

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即:

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年度任务:

2015-2017年全乡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4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

二、精准识别

(一)核准对象。

对已经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以收入为依据再一次进行核实,逐村逐户摸底排查和精确复核,核实后的名单要进行张榜公示,对不符合政策条件的坚决予以排除,确保扶贫对象的真实性、精准度。

建立精准识别责任承诺制,上报立卡的贫困户登记表必须经村小组长、挂组村干部、挂点乡干部、乡领导签字确认,并作出承诺,如扶贫对象不符合政策条件愿承担行政和法律责任,确保贫困户识别精准。

(二)分类扶持。

通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分为黄卡户、红卡户和蓝卡户三类,第一类为黄卡户,是指有劳动能力,家庭经济收入在贫困线边缘的贫困户;

第二类为红卡户,是指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家庭贫困程度比较深的贫困户;

第三类为蓝卡户,是指年老体弱或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和五保户。

优先扶持黄卡户,集中攻坚扶持红卡户脱贫,对蓝卡户则通过保障扶贫来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挂图作业。

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三年制定脱贫规划。

乡里将根据各村情况对每年精准脱贫任务落实到户到人,建立台账,并用图表标注清楚,挂图作业,脱贫一户销号一户,做到“贫困在库,脱贫出库”。

三、精准施策

针对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清类别,分类施策,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各项扶贫政策落实到实处。

在抓好贫困村公共设施和服务方面的建设同时要抓好对贫困户的帮扶,做到精准施策。

(一)推进基础设施扶贫

1.对“十三五”扶持贫困村25户以上的所有自然村,由规划所牵头负责进行村庄建设规划。

2.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最需要、最期盼的交通、电力、水利、就医就学等方面“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贫困群众享受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到2015年完成2个贫困村25户以上自然村水泥路建设,确保到2016年底新一轮贫困村中25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

在调查摸底和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保到2016底全面完成农村贫困户土坯房和危旧住房的改造任务;

灌溉渠系建设和小山塘除险加固改造主要倾向贫困村,提高灌溉能力,到2017底基本解决贫困村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和生产用水困难问题;

每年安排贫困村至少一个“一事一议”项目,以帮助解决路、桥、水等问题。

(二)推进产业扶贫

1.培育壮大特色富民产业。

大力发展高产油茶、白莲、等特色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鼓励支持贫困户依据当地资源禀赋发展“一村一品”富民特色产业。

为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优先立项和优先提供苗木和种苗。

每年通过产业扶持贫困户50户以上,到2020年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都有一个长效增收的主业。

乡财政筹集资金,重点打造空坑——XX扶贫产业带,带动全乡贫困群众发展扶贫产业。

2.筹集精准扶贫到户资金。

县乡筹集精准帮扶到户资金,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给予奖补,或提供小额贷款担保、贴息、补助农业保险,以及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等。

县财政每年从产业扶贫资金中,切出一半以上用于精准扶贫到户,发展了扶贫产业的贫困户,经验收合格后每户获得一次性扶持资金5000元,按规划分批实施,5年内全覆盖;

另外切除部分资金,用于贫困户精准扶贫发展产业贷款贴息。

3.积极探索“四位一体”的产业扶贫新模式。

指导贫困村选择一个适合当地发展的高效产业;

组建一个支撑有力的合作组织;

设立一个产业贷款风险补偿金,为条件成熟的贫困村安排20万元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作为贫困户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由合作商业银行按1:

8放贷;

创建一个部门配合的帮扶机制,县委农工部、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蔬菜局等相关部门在贫困村产业选择、合作社组建、技术培训推广、市场开发等方面会给予大力支持,共同推进。

4.创新产业发展服务体系。

鼓励贫困农户以土(林)地经营权作价入股方式,参与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农场和联户经营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对贫困户创办的家庭农场和有贫困户参与的合作社,县财政将重点给予资金扶持。

广泛推行“千村万户老乡工程”,力争2-3年覆盖黄卡、红卡贫困户,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三)推进搬迁扶贫

1.正确引导。

对地处边远、生存和发展条件较差、就地扶贫难以奏效的贫困户,坚持群众自愿、规模适度、梯度安置的原则,稳步推进贫困人口向县城工业园、县城次中心、中心圩镇或中心村有序搬迁转移。

2.整合资源。

积极整合资源支持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的道路、通水、通电、学校、幼儿园、卫生所、文化等公共设施。

3.扶持政策叠加。

搬迁移民户可同时享受搬迁移民扶贫补助和农村危旧房、土坯房改造补助,对特别困难的搬迁户,进一步提高建房补助标准,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一对一”帮扶;

搬迁移民户除享受移民安置各项扶持政策外,迁出地的土地、山林、水面等承包经营权不变;

帮助其解决后续发展问题,实现稳得住、奔小康能致富。

(四)落实智力扶贫政策

1.优先支持贫困村发展教育。

加强贫困村学校规划,优先立项解决贫困村薄弱学校改造,同步实现标准化和现代远程教育,新招聘的老师优先安排到贫困村小学任教,每年安排优秀小学教师到贫困村小学轮流支教,让贫困村的小学生能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优先支持贫困村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公办幼儿园、村小增设附属幼儿班、学前教育巡回支教点项目。

2.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

落实好现有国家济困助学政策,逐步提高贫困生资助标准。

公办幼儿园、村小附属幼儿班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前教育的保教费减半;

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在上级规定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500元;

择优录取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到县属中学上学,除享受国家规定的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和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外,每人每学年再给予1000元的生活补助,并免除学杂费、住宿费;

对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每人一次性补助8000元;

为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办理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3.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

继续实施“雨露计划”,支持职业学历教育,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参加中、高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在校期间每人每年给予2000元的补助;

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参加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部门颁发职业技能证书的扶贫对象,给予每人1000元培训补助;

为贫困户免费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此项工作由县扶贫和移民办组织实施。

面向农村贫困家庭定向培养人才,今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报考“三定向”的加20分录取;

从2016年起,县里将切出20%的“三定向”招生指标,专门用于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并根据当年招生考试情况确定具体加分标准。

(五)推进劳务扶贫

1.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户就业。

2.鼓励能人创业扶贫。

凡通过创业带领贫困户家庭成员就业,经当地就业部门审核符合相关规定的,优先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

3.解决贫困户进企业务工。

积极帮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农民工进企业务工,解决贫困家庭收入来源问题。

(六)推进保障扶贫

1.落实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逐步提高低保、“五保”补助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做到“应保尽保”。

2.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全面推进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让其享受基本养老金保障。

3.健全医疗保障制度。

对所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县内住院给予特殊政策倾斜。

4.完善临时救助制度。

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等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困难,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临时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七)推进社会扶贫

县工业园管委会将牵头联合县工信委、县扶贫和移民办在企业界开展主题为“全民扶贫,邀您同行”结对帮扶活动,积极组织工业企业自愿参与到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激励和引导“爱心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争取社会各界参与结对帮扶等扶贫攻坚工作。

四、精准帮扶

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机制,搭好精准扶贫的平台,实现扶贫方式由过去大水“漫灌式”向精准“滴灌式”转变,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突出抓好“七个到村到户”:

(一)产业到村到户。

每个贫困村都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围绕富民产业,选择一个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引导贫困户通过参与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

(二)项目到村到户。

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脱贫项目,找准脱贫路子,做到能种则种,能养则养,能外出务工则外出务工。

贫困村要根据当地产业特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服务。

(三)柚苗到村到户。

县委农工部将安排专项资金、县农业局负责购买调运柚苗,给每户贫困户免费发放20株以上柚苗,扶持贫困户种好“摇钱树”。

(四)资金到村到户。

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逐户制定发展目标、落实脱贫项目和帮扶资金,做到专项扶贫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