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教研论文集.docx
《教改教研论文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改教研论文集.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改教研论文集
东区银江校区
教改、教研论文集
(一)
银江校区教科室
二00一年四月
目录
1.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创一流农村特色学校实验方案……………课题组(3)
2.不断拓展教师结构是搞好农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黄兴华(7)
3.管理及教育兴衰之动力……………………………………………王忠文(8)
4.创建农村一流特色文化学校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旃伟琼(9)
5.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如何提高银江校区教学质量…………王学文(10)
6.家——校——社三结合创办农村一流学校……………………佘亮晶(10)
7.加强村小体育教学是进一步发展体育工作的关键………………谭洪海(11)
8.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特色…………………柴世芳(12)
9.创农村一流学校之我见……………………………………………舒畅(13)
10.我心目中的学校……………………………………………………胡臻(14)
1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刘吉莲(14)
12.如何把学校办成特色学校…………………………………………李光菊(15)
13.加强教师电教意识为创一流农村学校奠定基础………………祝艳(16)
14.创办本校(坝塘小学)特色的点滴看法…………………………赵仁兴(17)
1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陈玉琼(17)
16.创建农村一流的特色文化学校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王世菊(18)
17.以西部大开发为动力努力把我校办成一流的农村学校………黄永东(18)
18.我校将要办成什么样的学校………………………………………倪学美(19)
19.我们学校的发展方向………………………………………………王庭才(19)
20.竞争中求发展创一流农村学校…………………………………倪志书(20)
21.创农村特色学校……………………………………………………周萍(21)
22.创建农村一流特色文化学校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杨春燕(21)
23.把我校创办成农村一流学校………………………………………陈金友(22)
24.把学校办成一流的农村学校的看法………………………………罗世湘(22)
25.浅谈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倪志珍(23)
26.在西部开发的新形势下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特色……………尹跃芳(24)
27.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刘筱玉(24)
28.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如何提高银江校区教学质量……………龙月华(25)
29.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环境…………………………………………李阳鹏(25)
30.怎样把我校建为一流的农村学校…………………………………廖敏(26)
31.挖掘优势立足实际将农村少先队工作发展得有声有色……赵娜(27)
32.怎样创办一流特色学校……………………………………………刘从军(28)
3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余德富(29)
34.如何把我校办为具有特色的农村学校……………………………白敏(29)
35.数学教学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蒲玉泉(30)
36.加强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伍字宇(32)
37.提高体育课堂效益之我见…………………………………………张佳(33)
38.农村教育改革之我见………………………………………………张中荣(33)
39.我们学校应该办成什么样的学校…………………………………黄启发(34)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创一流农村特色学校
实验方案
—东区银江校区《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创一流农村特色学校》
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形势发展之必然。
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国防实力的竞争,还是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和知识的竞争。
早在一九八三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给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一九八五年邓小平同志又指出:
“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沉重的人口负担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而,巨大的人力资源则可以成为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优势。
是人力资源还是人口负担,关键取决于人口的素质,要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途径就是教育。
江泽民同志说:
“特别要高度重视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我国十二亿人口中,九亿在农村,广大农村人口能否接受良好教育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农村实现小康和现代化的大问题。
”就我国国情而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农村小学。
2.政策、法规之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党的政策、法律法规明确要求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体学生素质。
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出农村特色。
3.客观现实之需要。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发展人的个性,增强人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
这些年来,银江校区全面启动素质教育,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比如,制定了一系列常规管理办法,使学校管理趋于规范。
但是,我校区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仍然不高,教学质量与城区学校相比差距较大。
其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校点分散,不便于管理,部分村小教师对工作不负责任,得过且过现象严重;二是我校区小学教师的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目前,我们校区共有在职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75人,其中取得专科以上学历的有15人,占校区在职专任教师的23.5%;正在就读的有22人,占校区在职专任教师的35%;其余教师均达中师学历。
我校区有一个中心完小,下属五所村小(包括一个完全村小)和一个教学点,均处城乡结合部,共有学生628人(含学前班),中心校六个教学班,有学生250人左右,完全村小有六个教学班(含学前班),有学生130人左右,其余村小学生人数都在100人以下,红旗坡、弄弄沟两所村小学生人数仅仅只有四五十人。
从上面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校区各学校生源逐年减少,教师数量逐年增加,“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创一流农村特色学校”迫在眉睫,不千方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生源,我们的教师必将面临失业的危险。
4.基础条件之具备。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艺术水平和自身的基础素质水平,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着直接作用。
所以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争创一流农村特色学校的关键在教师。
为了提高全体农村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局领导为我们村小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再学习机会,新推出的为农村小学素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和课堂教学服务的重大举措:
就是把市区城市学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下派到所辖的几所村小指导村小教学常规管理和课堂教学工作;安排村小教师到城区小学学习城区学校先进的教学常规管理经验和课堂教学方法。
其目的正是为了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农村学校城市化管理,大力宏扬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迈出了新的步伐。
同时也为《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创一流农村特色学校实验方案》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校区新分来的教师中大部分属音、体、美等艺体专业教师,这也给方案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政府在资金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已投入大量资金新建或改扩建了各校校舍,为中心校配备了较为完善的微机室和实验室,改造了教师住房,改善了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为村小配备了自然实验室、图书室,丰富了农村小学生的文化生活,为把学校办成少年儿童学习、生活的乐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物质条件。
所以说《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创一流农村特色学校实验方案》是可行的。
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有利于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5.教改要求之紧迫。
校区1996年“普九”验收合格,最近几年,新的问题又摆在了我们面前,部分地区的小学毕业生不愿意在中学就读,原因之一就是这部分学生的小学基础知识太差,不能适应中学学习的需要。
教育局规划,到2003年最迟不超过2005年银江镇将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
在巩固“普九”成果,推动农村“普高”的教改发展中,如何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将成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促使我们不得不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找出一条适合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子。
6.课题研究之不易。
要在我们新型的移民山区聚居着彝、汉等多种民族的攀枝花城郊创建一流农村特色学校并非易事。
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翻阅了众多资料,还没有见到有关符合本校区实际的教学改革研究成果。
比如,简阳市教委承担的《努力推广村小教改成果,大面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课题,主要以村小管理为先导,以师资培训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科学的评估手段为保证,研制了科学、实用、配套的四个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仁寿县教育局和教研室承担的《加强中心校对村小的教学辅导与管理,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素质》课题,主要以县教研室为龙头,以中心校为主体,以提高农村小学生素质为核心,以加强中心校对村小的教学辅导与管理为重点,形成了一系列符合农村小学教育的管理模式和有利于提高农村小学生素质的评价体系。
从以上研究成果和众多的涉及到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献中可以看出,各地农村小学教师特别是村小教师多数是“民转公”教师或代课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业务能力差。
我校区绝大多数教师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但政治思想素质有待有于进一步提高,需要树立起较强的责任心和对学生的爱心。
虽然大部分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师资紧张,生源众多,但是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和人们生育观念的不断转变,必将面临小学教师绝对过剩,生源严重不足的情况,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创一流农村特色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如果本课题研究成功,其研究成果既具有创新性,能够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又能够为将来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起指导作用。
二、实验目标
1.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争创一流农村特色学校。
2.进一步提高校区教师特别是村小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建设一支人人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的、有较高素质的研究型农村教师队伍。
3.逐步形成具有农村特色、比较系统、全面的农村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模式。
三、实验设计
(一)实验的终极成果形态预测
1.教育教学实践成果形态预测
(1)通过实验,使校区全体教师的教育思想得到根本性转变,政治、业务素质明显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创新性显著提高。
(2)校区各学校能按教育部颁发的课程计划开齐、开好课程,开足课时(重点放在开好课程上),为提高校区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3)使校区全体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语、数、外等基础学科的文化技能素质实现两个突破:
①村小语、数、外等基础学科的文化技能素质接近或超过中心校。
②中心校语、数、外等基础学科的文化技能素质接近或超过城区的几所学校。
(4)全面提高校区教育质量,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争创一流农村特色学校。
2.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成果预测
(1)探索总结校区对各专任教师政治、业务考核考评细则,进一步形成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学常规管理模式。
(2)探索总结符合校区实际的素质教育内容、途径和教学方法,形成理论体系。
(3)探索总结符合校区实际的,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争创一流农村特色学校的教学评价方法。
(4)形成《银江校区教育专题科研论文集》,为提高专任教师业务素质服务。
(5)形成《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创一流农村特色学校》成果专集。
(二)实验研究内容
本课题重点研究如何利用教师资源,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创一流农村特色学校,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任务中符合校区实际情况的急需解决的的几个根本问题。
1.如何有效地提高校区村小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2.如何因时、因地制宜,面向全体学生(重点放在“培优补差”工作上),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3.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如何利用现有教师资源,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开齐、开好(重点)、开足村小的艺体课。
(三)实验范围及周期
1.实验范围
银江中心校及其所属五所村小和一个教学点。
2.实验周期
本实验研究周期为五年,即2001年3月至2006年2月。
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见后)
(四)实验方法和原则
1.实验方法
(1)资料收集统计法:
将实验前、实验期间的的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装订成册,便于比较、分析、综合。
(2)分类指导学习法:
在充实中心校师资的前提下,实行“一帮一”导师制(重点放在语、数、外基础学科)。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
以东区教育局推出的“支教”、“学习”为先导,以银江校区针对农村学校实际,根据银江校区艺体教师的特点实行“走教”,形成制度,以制度管理人,以制度育人,校区领导班子及课题组成员分组进行督察,分工合作,各负其责,效果、质量与奖惩挂钩。
(具体方案另制)
(3)调查研究分析法:
随时调查研究《方案》实施情况,发现问题,认真、及时进行分析,找出原因,采取补救措施,确保《方案》实施,努力为课堂教学服务。
(4)实验经验总结法:
即每学期结束,组织全校区的专任教师及课题组主研人员以书面文稿的形式进行经验交流,进一步总结论证,形成经验论文,载入“成果专集”。
(5)系统文献借鉴法:
在研究过程中,采取实地考察,广泛借鉴和吸收有关“支教”、“走教”等方面做出成绩的农村学校的先进经验,确保本实验研究成功。
2.实验原则
(1)政策性原则:
本实验以党的教育方针、“十五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邓小平教育理论》等教育法律、法规为指导,坚持依法治教。
(2)整体性原则:
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入手,始终把学校作为一个系统整体,面向校区全体学生,加强农村小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
(4)科学性原则:
本实验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切实加强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切实加强对村小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帮扶;切实加强对各村小实施课题研究的全面指导。
一句话,课题的各种实施细则必须符合农村小学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5)创新性原则:
本实验必须本着“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大胆实践,从培养适应农村创新性人才出发,边实验,边研究,边总结,层层抓落实,分工合作,各负其责。
四、实验步骤(实验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3月至2001年7月)为准备阶段。
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课题申报,召开课题研究部署会,进行开题论证。
1.举办全校区“教育科研形势”专题报告会,学习省、市教科所及东区教研室有关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向全体教职工广泛宣传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2.通过宣传学习,使校区全体教师明确实施该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任务,以各村小学校为单位,广泛组织各校教师讨论后由村小负责人执笔写一篇适合校区教育科研的课题研究细则,提出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充分调动全体教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3.制定出银江校区《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创一流农村特色学校》课题实验方案。
4.利用教师家访、家校开放日或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学生家长、镇、村、社各级领导干部广泛宣传本实验的意义,力求得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5.在教育专家的帮助指导下,课题小组主研人员讨论、制定出“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课题的具体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2001年9月至2005年2月)为本课题研究方案具体实施阶段。
1.在《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创一流农村特色学校课题研究计划》指导下,教科室、德育处、各学校成立若干帮助指导小组,组织具体实施。
2.在边实验,边研究,边总结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修订、完善《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创一流农村特色学校课题研究方案》。
3.对实验过程、实验效果进行检查、督促。
在此过程中,认真收集有关数据资料,进行规范整理,与实验前同期各年级、各学科特别是语、数、外等基础学科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找到成功之处;进一步摸索和探讨除语、数、外以外的文字学科的教育教学考评办法。
4.每位教育科研参与人员(专任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总结报告或教育教学经验论文,由课题组收集整理载入《银江校区教育专题科研论文集》,力求在有关刊物上发表;三年级以上语文教师每学期负责推荐本班学生的优秀习作两篇(注明指导教师)交课题组收集整理载入《银江校区小学生优秀习作集》,并向有关教育刊物推荐,大力宣传我校区实施该课题研究的科研成果。
第三阶段(2005年3月至2006年2月)为本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1.将在第二阶段修订、完善的《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创一流农村特色学校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实施,提高其效益。
2.进一步论证本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形成专题性经验交流文章。
3.进一步修订完善研究成果,编写《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创一流农村特色学校课题研究成果专集》。
4.完成《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创一流农村特色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提出结题申请,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结题检查、验收、评审工作。
五、实验人员及分工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
胡继银
副组长:
朱坤华蒲玉泉
主要研究人员:
胡继银朱坤华
游元湘蒲玉泉
余建梅李光菊
王学文旃伟琼
丁红霞冉晓清
祝艳
参与研究人员:
银江校区全体教师
2.课题组研究人员分工:
组长:
①课题设计、管理;
②经费的筹集、人员的整体调配;
③课题涉及的政策研究及决策;
④部分成果总结、撰写;
⑤全面负责《方案》的实施指导;⑥课题的申报。
副组长:
①具体组织实施;
②课题组人员的安排、调配;
③部分成果的总结、撰写;
④负责《方案》在村小的具体实施指导;
⑤协助组长制定具体的有关考评细则(制度)。
课题组成员:
①收集整理《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点滴经验;
②协助组长和副组长的工作;
③指导《方案》在本校具体实施工作;
④将收集整理的资料(教师的教研论文)归类形成系统,交课题组组长和副组长审核;
⑤将审核后的资料打印成册、装订,并下发到每个教师手上,有利于经验交流。
六、实验条件
1.本实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实力很强的东区教研室、人民街小学教科室及诸位领导作指导,确保本实验操作成功。
2.我校区有一支思想觉悟较高、管理能力较强的领导班子,能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办事。
3.我校区有一部分思想觉悟较高、教学能力较强的专任骨干教师,艺体教师年轻,精力旺盛,积极性高,相信他们一定能为本实验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本实验有把握在预定的周期内完成各项研究任务。
七、经费预算(单位:
元)
日期
合计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36000
5000
6000
7000
8000
10000
执笔:
蒲玉泉
二000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拓展教师知识结构是搞好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银江中心校黄兴华
社会在不断变化,教育也在不断发展,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强化意识,狠抓教学常规管理。
教育管理学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各级各类教育行政机关和各级各类学校管理工作的科学理论和行动规律的科学。
有的人认为,教育管理的知识只是教育管理人员应该学习的知识,其实教师也应系统地学习,一方面,随着学校民主管理的推进,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很多。
特别是农村学校,远离各级主管部门,比如,一师一校,教师既要在那里教书传授知识,又要在那里管理学校,管好自己,没有管理知识,就无法行使其参与管理的权力;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一个称职的教师应该自觉运用管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因此,教育管理学的知识应成为教师知识结构的重要部分加以拓展。
从专业知识面上讲,教师首先要注意拓展专业前沿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的知识和发展有较明显的指向性和受控性,虽然不能说教师的专业学识高就一定能教好学生,但教师的专业学识对学生的发展却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因此,我们不仅要有所教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把握本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学科发展的前沿性问题。
同时,要拓展相关专业知识。
在科技日益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的今天,任何社会问题和技术问题的解决都要依靠多门学科、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
要求我们的教育,从学科为中心教育转向综合性、整体性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现在有一半的教师属于中年偏大,存在知识老化,理论水平不高的现象。
这就要求在强调进行全员培训的同时,加强自培自练。
争取尽快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科学技术。
不断更新教育理论,丰富教育理论知识,不断扩充和更新专业知识,调整知识结构,逐步使村小教学水平向中心校、中心校向城区学校靠拢。
管理及教育兴衰之动力
银江中心校王忠文
管理是指负责某项工作,使其顺利圆满地进行或完成。
精通而科学的管理是一个单位、一个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与动力。
近几年来银江校区通过不断加大管理力度,逐步完善管理机制,使一些学校和班级教学质量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
有的村小超过了中心校,有的班级接近了城区学校。
然而一些学校和班级的教学工作却停滞不前、面貌依旧,甚至是退步滑坡。
综上所述,究其原因,都与管理密切相关。
因此,管理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增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我认为学校制定的管理分类量化测查评比标准可分为四项29条。
一、学校管理
1.规章制度:
学校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职责制度。
2.校园环境:
校舍整洁。
环境优美。
3.精神文明:
师生友好,团结协作,校风校貌良好。
4.班级管理:
学校对班级有明确具体的各项指标要求。
5.设施管理:
学校对本校设施设备的利用维护良好。
6.教学质量:
学校对班级有激励措施,学习风气浓,质量优良。
7.激励办法:
以教学质量为中心,达标为良记4分,其他各项只需达标一项为优,记5分,全部达标为全优。
评记办法:
可采用主管上级部门、家长、教师测评,学校自评等方式进行。
每学期测评一次,根据达标情况设一、二、三等奖。
二、班级管理
1.文明礼貌:
“五讲四美”日常行为习惯。
2.公物管理:
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