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本亚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3844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魏本亚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魏本亚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魏本亚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魏本亚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魏本亚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魏本亚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Word文件下载.docx

《魏本亚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本亚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Word文件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魏本亚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Word文件下载.docx

语文教育学大纲对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内容要求更具体,实践操作方面要实用。

(四)实践环节

语文教育学的实践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是一个多元方式组合的实践过程。

1、语文教育实践的类型

(1)五分钟课内教学训练。

不占用其他时间,让学生敢讲,突破学生怕讲课的心理障碍。

让学生对上课内容选择、方法的选择,表达形式的选择都有所体验。

(2)十分钟微格教学训练。

可用6—8课时,让学生认真设计教案,面对摄像镜头,从容上课。

体验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寻找自己的教学差距,以便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3)两到三次语文教学间习。

用4—6课时,到中学亲自考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对教师、学生、教师学生处理教材有一个明确认识,对教学过程有一个明确认识。

(4)七周语文教育实习。

这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过程,学生经过语文教育学的学习,对语文教育有了感性认识,通过教育实践,才有可能上升为理性认识。

学生通过教育实习,也能够较快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语文教育实践的基本要求。

语文教育实践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它对提升学生语文教育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要求上要从严,必须人人参与。

而在实践过程方面,组织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定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统筹安排,不能随意降低实践要求,也不允许随意拔高实践要求。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章节序号学教学分环节名称课堂讲授讨论实验其它课程设计小计

绪论绪论讲授2课时

一教师讲授讨论2课时

二学生讲授讨论2课时

三教材讲授讨论2课时

四教学设计讲授讨论设计6课时

五上课与说课讲授讨论设计10课时

六听课与评课讲授讨论设计10课时

七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讲授设计2课时

八阅读教学讲授讨论设计10课时

九写作教学讲授讨论设计4课时

十口语交际教学讲授讨论设计4课时

十一综合性学习讲授讨论设计4课时

十二语文教育媒体讲授实验设计4课时

十三语文教育的性质讲授2课时

十四语文学科教育目标讲授2课时

十五语文教学原则讲授2课时

十六语文教育评价讲授2课时

十七中国语文教育简史讲授4课时

十八语文教育研究讲授讨论设计6课时

总计80课时

说明:

1、教学间习:

2—3次,计6—8课时,另外计算。

2、教学实习:

6—7周,课时另外计算。

(六)考核方法与要求

1、平时成绩:

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讨论情况等。

按100分计算。

2、教学实践:

课内三分钟讲课、教案设计。

3、试卷成绩:

全面考查所学内容。

4、综合考核成绩: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教学实践占总成绩的20%,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70%。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魏本亚.语文教育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2、闫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

3、张鸿苓.语文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4、王文延.语文教育学教程.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5、王家政.中学语文学科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6、曹洪顺.语文教育漫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7、杨道麟.语文教育学导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

8、庄肃静.语文教育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二、教学内容纲要

绪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语文教育学的性质地位作用。

2.了解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

△3.了解语文教育学的四个发展阶段。

○4.了解语文教育学的几种主要理论框架。

5.认清学习语文教育学的实践价值。

二、教学内容

1.学科发展四阶段。

教授法阶段,教学法阶段,教学论阶段,教育学阶段

2.语文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饶杰腾体系,杨道麟体系,张鸿苓体系

曹明海体系,魏本亚体系

3.建构语文教育学体系的意义。

(1)这是适应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这是学科建设的必然要求。

(3)这是语文教育实践发展对理论研究的必然要求。

4.语文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1)实践性

(2)理论性

(3)人文性

△○5.学习语文教育学的意义。

(1)学习语文教育学是对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基本要求。

(2)学习语文教育学是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的立身之本。

(3)学习语文教育学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必然要求。

第一章教师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2.了解教师的基本心理特征

3.了解语文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第一节高尚的思想品德

1.热爱语文教育事业。

2.热爱关心学生。

△○第二节具有健康的教学心理

1.痛苦失落期

2.高原期;

3.自主期;

4.自由期

第三节渊博的学科知识

1.文学知识

2.历史知识

3.哲学知识

4.自然科学知识

第四节教师的能力结构

1.具有永恒价值的基础能力

△○2.具有发展价值的“扩展能力”

○3.具有高效价值的创新能力。

第五节教育科学研究基础

1.发现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2.用科学的方法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

△○3.撰写语文教研论文。

第二章学生

1.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

2.掌握并会指导学生选用学习方法。

3.了解语文学习的基本理论。

4.了解学生学习心理状况。

第一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地位

1.学生被动说

汉代学生从师学经只能是被动地接受,不允许也不可能对经师所传有任何异议。

汉代经师的教学方法对以后的语文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明清乃至近代,这种观点还很盛行。

解放以后,教师以讲代学,教师在课堂上包打天下的情况还比较普遍。

2.学生中心说

美国的杜威进行了大量的教育实践,认为教育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他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造”、“从做中学”等口号。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他又提出“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3.学生主体说

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大胆提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这个观点,他说:

“学生既有主动性的一面,又有受动性的一面,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决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从教学过程的整体看,学生始终是受教育者,是教师施教的对象,有着明显的受动性,因而是‘客体’;

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和发展,又是教师所无法代替的,学生又表现出充分的主动性,因而是‘主体’。

第二节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特征

1.学习的目标

(1)为父母学习

(2)为升学学习

(3)为提高语文修养而学习语文

2.学习语文的态度

(1)乐之者

(2)好之者

(3)厌之者

△○3.学习语文的非智力因素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

(2)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

(3)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意志。

(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个性。

第三节学生学习的基本理论

1.中国古代的语文学习理论。

(1)孔子的语文学习理论:

闻、见、学、思、问、习、行

(2)朱熹的语文学习理论:

学、问、思、辨、行

2.国外的学习理论

(1)桑代克的试误说

(2)皮亚杰与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

△○第三节学习方法

1.读书法

2.勾画圈点法

3.互助学习法

4.锥形学习法

5.结网学习法

第三章教材

1.了解教材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2.了解古代教材的变化及国外的教材情况。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语文教材

1.孔子与“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

这六部书也称“六经”、“六艺”

2.秦汉时的《急就篇》

3.魏晋时的《昭明文选》《千字文》

4.宋元时的“三”“百”“千”与《四书集注》

5.明清时的《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

第二节中国近现代的语文教材

1.《中学国文读本》这套教材由林纾编写,商务印书馆1908年5月出版。

这套教材是供四年制中学使用的,每学年总共两册,四年共八册。

教师按教材计划进行教学避免了盲目性;

教材编排由近及远进行,学生先读近代作品,再读中古作品,进而读古代作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编者在选文中适当加注,优美处划圈,顶部加批,给学生以启发,利于学生阅读。

2.《国文教科书》这套教科书是由吴曾祺编写的,商务印书馆1910年出版。

这是供五年制中学使用的,每学年一集,共五集。

编排体例与林纾本相同,第一集选清文,第二集选金元明文,第三集选五代文,第四集选晋唐文,第五集选周秦汉魏文。

此书只录散文,不选其他文体。

在助读方面,除沿用林纾圈点与顶批形式外,还在每篇之后增加了总评。

3.《国文教本评注》这套教材由谢无量编写,1915年中华书局出版。

全书共四册,每年一册。

编者打破传统的按年代编排体例,以题材编列大单元。

这种编排是一次重大的突破。

“评注”使此书更具特色,每篇选文之下都有题解,作者介绍,加评加注,顶批,黑圈白圈,总评。

这种编排体例与评注是一次大胆的改造。

4.《国文》1933年,傅东华编写了一部组合型的语文教科书,即复兴初、高中《国文》。

作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把文选与语文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

这套书初中六册,高中六册。

这套书使用了十余年,对中国语文教育产生过很大影响。

研究者认为此书最大的贡献就是在选文中穿插编排了“习作教材”,包括语法、文法、文章作法三项。

5.《开明国文百八课》1938年,叶圣陶与夏丏尊合编,开明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一部完整的单元型教材。

叶圣陶谈及此书的特点时说,编者试图“以一扫从来玄妙笼统的观念”,整治“杂乱地把文章选给学生读,不论目的何在是从来国文教学的大毛病”,“对于文章体制、文句格式,写作技巧,鉴赏方法等,讨究不厌详细”,“每课为一单元,有一定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

第三节中国当代的语文教材

△○1.大陆的教材

(1)人教社的合编型教材。

(2)人教社分编型教材。

2.香港、台湾地区的语文教材

(1)香港的语文教材

(2)台湾地区的语文教材

第四节外国的语文教材

1.美国的语文教材

2.英国的语文教材

3.日本的语文教材

 

第四章语文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1.了解教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3.熟练掌握教案设计的基本路径。

4.能够熟练地、独立地设计教案。

第一节语文教学方案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原则就是要按照语文教学规律办事。

语文教师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组织教学,这样的教学才符合科学性。

2.可操作性原则。

所谓可操作性原则是指语文课堂教学流程方案要具有可以操作的特征。

语文课堂教学流程设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设计者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角度不同,设计的方案就会有所不同;

设计者面临的学生语文水平不同,设计的方案也会不同;

设计者确立的研究角度不同,设计的研究方案也会不同。

但是,不论你作出何种选择,作出何种设计,你的设计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3.变通性原则。

所谓变通性原则是指语文教学设计要预留出一定的变化空间,以便随时应付教学的变化。

教学设计是个常量,教学过程是个变量。

以不变应付万变,往往会手脚无措;

以多变应付万变,就会左右逢源。

设计者要充分认识教学内容的复杂性,设计出不同的方案。

第二节语文教学方案设计的基本路径

△○1.目标与导语的设计。

(1)直截了当,

(2)对比法,(3)故异立虚法,

(4)图画导入法,(5)实物引导法,(6)音乐导入法

△○2.整体问题设计。

(1)从结构入手。

(2)从文体入手。

(3)从重点入手。

△○3.局部问题设计,

(1)语言问题设计。

(2)细节问题设计。

(3)思想底蕴问题设计

△○4.结束语设计,

(1)传统式设计。

(2)表格式设计。

△○5.板书设计,

(1)内容提要式。

(2)纲要信号式。

(3)对比式。

(4)完形式。

(5)图表式。

第五章上课与说课

1.了解上课与说课的基本要求。

2.了解上课与说课的区别。

3.熟练掌握上课与说课的一般技巧。

第一节上课

△1.中国的课堂教学模式

(1)孔子的“提问—讨论—作结”三环节

(2)汉儒的五步法:

自学、提问、讲解、讨论、练习

(3)朱熹的五步法:

自学、质疑、解疑、讨论、自悟

(4)明清的四步法:

教识字、教读书、讲解内容、记诵练习

(5)黎锦熙的“理解—练习—发展”三阶段。

(6)王森然的四阶段教程:

参考,简介作者和作品;

研究、分析课文作法和作者素养;

讨论,对课文内容和形式开展评论;

读后,抒发感想,读写余论。

(7)叶圣陶、朱自清的精读三阶段:

预习、课内讨论、练习;

略读四阶段:

读书前指导、组织学生阅读、课内讨论、考核成绩。

○2.外国的课堂教学模式

(1)凯洛夫六环节模式:

组织教学、检查预习、降解新旧课的联系、讲解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

(2)席勒与莱茵的五环节:

预备、提示、比较、总结、应用

(3)布鲁姆的“定向、自学、反馈、矫正、导学、达标”六步

第二节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

1.凯洛夫课堂时间分布:

组织课堂1-2分钟,查阅家庭作业3-8分钟,解题确立新课与旧课的关系5-10分钟,讲述新教材10-20分钟,巩固新教材10分钟,布置作业8分钟。

2.常见的时间模式:

介绍作者与课题3-5分钟,背景介绍3-5分钟,基础知识教学8-10分钟,课文内容25-30分钟,练习5分钟。

△○3.理想的时间模式:

初步感知课文5-8分钟,针对文本提问题3-5分钟,研讨解决问题25-30分钟。

课外延伸3-5分钟。

第三节说课

1.说课与上课的区别

(1)上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会学,说课的目的是让听者明白说课者的设计并认同这个设计。

(2)上课时,执教者可以运用多种方法。

而说课则不同,说课者运用的主要方法就是“说”。

(3)上课的对象是学生,师生可以进行必要的双边活动。

说课的对象是教师、研究人员、学校的领导,说课者无法安排双边活动。

(4)课堂教学,全国普遍采用40分钟或45分钟两种形式。

说课选用时间时灵活性较大,如10分钟、15分钟、20分钟、25分钟,很少用30分钟来说课。

△○2.说课的意义

(1)说课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语文教学的综合素养。

(2)有助于提高说课者的语文教学水平

(3)有助于推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3.说课的基本内容

(1)说教材。

(2)说学习目标。

(3)说学习过程。

(4)说学习方法。

(5)说学习的重点难点及突破的方法。

(6)说练习设计。

(7)说板书设计。

第六章听课与评课

1.了解听课与说课的基本要求。

2.了解评课的基本原则。

3.熟练掌握听课与评课的一般技巧。

第一节听课

1.听课的意义

(1)有助于了解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

(2)有助于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真实情况

(3)有助于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4)有助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2.听课的准备

(1)研究授课者的教学风格特点

(2)研究授课者研究的专题

(3)研究授课教材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

3.听课的要求

△○4.听课的方法

(1)听。

听执教者教学思路、听执教者教学语言、听学生学习思路、听学生学习语言

(2)看。

看学生学习气氛、看学生学习态度、看学生学习智慧、看学生学习效果

(3)记。

记教学思路、记学生的闪光点、记教学时间、记板书、记不足。

(4)思。

思考课堂教学是否有新意、思考学生发言是否有创意、思考语文训练是否科学、思考课堂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节评课

1.评课的依据

(1)促进学生个性全面自由的发展理论

(2)素质教育理论。

(3)互动教育理论。

△○2.评课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公正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目标性原则

3.评课的基本方法

(1)小组评价法

(2)专家诊断性评价法

(3)对话式评价法

第七章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确立基础知识的依据。

2.了解基础知识内容的变化。

3.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教学方法。

第一节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地位及作用

1.“双基”的由来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专家们提出了语文教学的“双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进而又提出了“双基”的内容,基础知识指“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基本技能有“听、说、读、写”。

2.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地位。

(1)由“主角”逐渐变为“配角”。

(2)“配角”也要有相对独立的“个性”。

(3)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为提升语文能力服务

3.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作用。

(1)有助于学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

(2)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有助于学生掌握学语文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语文基础知识的范畴

1.确立基础知识的依据

(1)依据新大纲、新课标进行界定。

(2)依据学生学习语文的新现实进行界定

△○2.基础知识包含的内容:

汉字、词语、短语、句子、语感、修辞、标点、文学文化知识、文章学知识、写作学知识

第三节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要求与方法

1.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要求

(1)精要是对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最基本要求

(2)好懂是要求教师的讲解要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3)有用是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目的

△○2.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方法

(1)讲解法

(2)讨论法

(3)调查法。

(4)实践法

(5)前后勾联法

第八章阅读教学

1.了解阅读教学的性质。

2.了解阅读教学的地位及作用。

3.了解阅读教学的类型与方法。

第一节阅读教学的性质及作用

1.阅读的性质

(1)刘勰指出: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读文解情是阅读的基本要求。

(2)叶圣陶先生在1937年1月的《文艺作品的鉴赏》中说:

“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会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3)于漪老师认为:

阅读教学之功在于有计划有目的地促使学生产生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语文的愿望,主动积极地运用眼睛和大脑感知文字材料,理解文中各种语言的构造与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探求思想内及其社会意义,对各种文体的作品有一定的鉴常与评价的能力。

(4)日本教育科学研究会上的学者认为:

阅读是人类的认识活动,是通过认知和理解用优美的日本语创作的语言作品,去提高认识;

阅读活动并非为了读懂语言本身,而是为了理解包含在语言中的思想感情。

(5)欧美的学者认为:

阅读不只限于领会作者的思想,涵泳文字作品的情思;

阅读应该适应生活、形成功能。

(6)哲学家德里达指出:

读者和作品者不是僵死被动的,读者可以对作品重新塑造(就像人们常说的,一百个读者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而作品亦可以“制造”不同的读者。

一切都不是僵死不变的

(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

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阅读的作用

(1)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2)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提供写作的示范。

(5)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6)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第二节阅读教学的地位与要求

1.阅读的地位

(1)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础。

(2)阅读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

(3)阅读已成为社会对人们的必然要求。

2.阅读的基本类型与要求

第三节阅读教学的类型与方法

1.阅读的类型

(1)文本阅读型。

(2)影视阅读型。

(3)网络阅读型。

△○2.阅读的方法

(1)精读法。

(2)略读法。

(3)“有疑无疑法”。

(4)记诵法。

第四节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1.认读能力

2.理解能力

3.鉴赏文本能力

4.批判文本能力

5.搜集信息能力

第五节几种常见文体的阅读教学

1.记叙文阅读教学

2.说明文阅读教学

3.议论文阅读教学

4.文言文阅读教学

第六节文学作品阅读教学

1.诗歌阅读教学

2.散文阅读教学

3.小说阅读教学

4.戏剧阅读教学

第九章写作

1.了解写作的性质。

2.了解写作教学的作用。

3.了解写作能力的构成要素。

4.了解作文的类型

5.熟练掌握写作训练的方法与技巧

第一节写作的本质与要求

1.写作的本质:

新课标提出: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