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专题04 希罗文明欧美代议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567859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专题04 希罗文明欧美代议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解析专题04 希罗文明欧美代议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解析专题04 希罗文明欧美代议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解析专题04 希罗文明欧美代议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解析专题04 希罗文明欧美代议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专题04 希罗文明欧美代议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docx

《解析专题04 希罗文明欧美代议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专题04 希罗文明欧美代议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专题04 希罗文明欧美代议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docx

解析专题04希罗文明欧美代议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历史分项版汇编

考点一:

雅典民主政治

0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0)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

A.皇帝制度B.司法陪审制C.完备法典D.陶片放逐法

【答案】B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罗马政治制度·雅典、罗马政治制度的共同点

【名师点睛】雅典是希腊文明的摇篮,也曾经是希腊文明的中心。

雅典(或希腊)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罗马是欧洲古代文明的继承者、发扬者。

陪审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与案件审判的一种司法制度。

它的雏形最早出现于奴隶制的雅典和罗马时代,古罗马的陪审团制度类似于雅典。

02.(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

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B.政治生活缺乏法治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答案】D

【解析】由于未经正当选举上台,尽管僭主们“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下场往往非常悲惨,说明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不是经过民主程序上台的领导人不能得到拥护。

故答案为D项。

“僭主”本身就是贵族,从其下场来看,不能反映贵族垄断国家政权,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实际上未经正当选举上台、尽管政绩斐然也遭到惩罚是法治程序正当性的体现;C项不符合史实,且从材料中的“重视平民利益”来看,平民是享有政治权利的。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僭主”政治

【名师点睛】“僭主”政治是指古希腊历史上以非法手段取得政权者(僭主)建立的独裁统治。

僭主政治对于肃清古希腊氏族制度的残余曾起积极作用,打击了贵族的势力,为民主政体的建立扫清了道路。

它促进了希腊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希腊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但由于雅典民主政治崇尚法律至上,“僭主”未经正当选举上台始终不能具有合法性和正当性,导致材料反映的最终下场大多较为悲惨的结果。

03.(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32)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平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A.限制权利滥用B.防止官员腐败

C.培育权利观念D.增强责任意识

【答案】B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内容并筛选正确信息的能力。

干扰题的干扰程度很强,学生很多会选择A项。

初读材料感觉题目并不难,但本题不能用排除法来完成,时间这个关键的信息作用不大,完全依赖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来解题。

它也与以往的考查点也有所不同,它不是简单的以雅典民主制度的相关内容为切入点,它设置了新的材料情境,这个情境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学生需要正确的理解AD两项的内含才能答对。

04.(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4)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单位(当时称部落)投票预选出各官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

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为1:

3。

这一选举法

A.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B.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

C.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D.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

【答案】D

【解析】材料着重论述的并不是雅典实行抽签选举,而是在抽签选举之前实行差额选举,这一举措明显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故D项正确。

材料中所述选举措施,体现不出对贵族统治地位的维护,排除A项;权力的运行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不是着重讲选举中的财产资格限制,C与题意不符。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梭伦改革

【名师点睛】本单元复习要旨:

(1)形成一个观点: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古罗马的法律制度,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但也有其不足,都具有阶级性和时代性,是一定历史条件和具体国情的产物。

(2)理清两条线索:

一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二是罗马法的制定与演变。

(3)抓住三个重点:

一是希腊城邦制度,二是雅典的民主制度,三是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05.(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4)公元前427年,希腊小城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

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

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

据此可知,在古代

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

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

【答案】B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和罗马••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雅典公民大会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力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

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

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平等享有立法权、选举权、监督权。

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

这种简朴的参政方式鲜明地表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直接性。

但是雅典的直接民主具有明显的弊端,本题就是体现出雅典直接民主下决策的随意性。

考点二:

罗马法

0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0)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

A.皇帝制度B.司法陪审制C.完备法典D.陶片放逐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雅典是民主政治制度,A错误。

陪审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与案件审判的一种司法制度。

它的雏形最早出现于奴隶制的雅典和罗马时代,古罗马的陪审团制度类似于雅典,B正确。

罗马才有完备的法典,C错误。

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D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罗马政治制度·雅典、罗马政治制度的共同点

【名师点睛】雅典是希腊文明的摇篮,也曾经是希腊文明的中心。

雅典(或希腊)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发源地,罗马是欧洲古代文明的继承者、发扬者。

陪审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与案件审判的一种司法制度。

它的雏形最早出现于奴隶制的雅典和罗马时代,古罗马的陪审团制度类似于雅典。

02.(贵州省遵义航天中学2017届高三第十二次模拟(压轴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

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B.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

C.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D.罗马公民法已发展为万民法

【答案】B

03.(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7届高三高考考前热身考历史试卷)《十二铜表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并且在第九表第二条:

“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

”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公正至上B.充分保护平民的权益

C.确保私产不受侵犯D.限制公共权力的滥用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的权力。

”可以得出对人的生命和自由的判决是要求严格的,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意志而做出决定,要集体裁决。

这是通过限制公众权利的滥用来保护民权,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材料没有突出表现法律的作用;C选项与材料无关;B选项没有说到实质问题。

04.(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7届高三6月高考热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英国法学史专家梅因曾论述道:

“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将外国人完全排斥在法律的保护之外……在罗马史中从来未有一个时期忽略过对外贸易。

”这一论述

A.指出了习惯法的弊端和缺陷B.说明了成文法诞生的必要性

C.揭示了万民法产生的必然性D.表明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利益

【答案】C

考点三: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01.(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6)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

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答案】C

【解析】“反对派议员……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说明在1832年议会改革方案讨论中,保守派最终做出了让步,故C项正确。

此时的英国国王已经是“统而不治”,故A项错误;英国上院是贵族院,没有实权,故B项错误;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

【名师点睛】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及军权,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后来,随着责任制内阁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02.(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6)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

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天赋人权B.民主共和C.君主立宪D.权力制衡

【答案】C

【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扩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本题考查到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天赋人权和权力制衡等名词的概念,考查的是教材基本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的重要概念一定要掌握清楚,学会区分。

03.(苏州市2017届高三调研模拟测试历史试题)1832年,英国改革方案通过,它提出取消一大批衰败选邑的选区资格,把议席重新分配给人口众多的城镇,主要是工业城镇。

它还提出扩大选举权,实行财产资格制,在原有的选民之外,农村增加年收入10镑以上的公薄持有农和50镑以上的租地农;城镇则统一标准,实行10镑房产持有人选择权。

材料表明英国这次改革不正确的是:

A.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贵族的政治权力B.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C.工人阶级被排除在改革成果之外D.选举制度存在财产歧视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把议席重新分配给人口众多的城镇,主要是工业城镇,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贵族的政治权力,故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增加了议会席位,参与了政权,不是掌握政权,故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工人阶级由于贫穷的原因,被财产资格制排除在改革之外,故C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扩大选举权,实行财产资格制,说明选举制度存在财产歧视,故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04.(湖南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卷(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詹宁斯描述某国体制:

“……首先是作为特别措施召集的,然后发展为一般惯例,最后变成了一种义务。

它起初是辅佐性的,后来僵持不下,经过两次革命之后,最终赢得了最高地位。

大臣在开始是作为书记官或秘书辅佐国王的,然后是以国王的名义作为国王的代表行事,最后则是代表自己行事,在必要时才向国王请示。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描述的是德国近代政治体制B.走了条疾风暴雨的变革之路

C.尊重传统与适时变革相结合D.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答案】C

05.(山东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

文官不包括内阁成员,而仅指“事务官”,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

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

这种文官制度

A.改变了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B.强化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C.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D.推动了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文官制度建立的初衷在于保持政府运作的稳定性,不受政党政治轮替所带来的冲击。

因此它的作用主要在于推动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故D项正确;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是在《权利法案》等一系列法律制度的基础之上,材料中并未体现法制的变革,故A项错误;材料明确提出“文官不包括内阁成员”,所以并不能强化责任内阁制,所以B项错误;与政党政治也没有关系,所以C项错误。

考点四: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01.(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34)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

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

亚当斯此举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总统作为政府首脑有权任免内阁成员,因此材料中的事件只是总统行使职权的表现,C项正确。

材料所述亚当斯将皮克林免职是行使总统根据宪法享有的权力,不能反映联邦政府行政权力的加强,排除A项;根据宪法,总统有权任命政府高级官员包括内阁成员,内阁是总统的下属和辅助机构,权限明确,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皮克林是其他党派,也未反映出其是因党派之争导致被免职,排除D项。

【考点定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总统的权力

【名师点睛】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三权分立的体制,总统掌握行政大权,与国会和最高法院互相制约。

美国宪法没有规定内阁的必然存在,但从政治实践来看,总统领导内阁,人员任命由总统决定;内阁只对总统负责,无需对国会负责,因为总统根据宪法规定是政府首脑。

总统掌握行政权,作为总统下属机构的内阁,其成员由总统决定去留是总统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的表现。

02.(贵州省遵义航天中学2017届高三第十二次模拟(压轴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总统、副总统及合众国的一切文职官员,因为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或轻罪,被弹劾并被定罪的,应予免职。

这规定主要体现了

A.联邦制原则B.议会至上原则

C.共和制原则D.分权制衡原则

【答案】D

点睛:

这一题需要考生学会区别联邦制、共和制、三权分立和分权制衡等概念,否则这一题就不容易做对,这几个概念也是美国1787年宪法这一考点的主干知识。

03.(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7届高三5月全程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当时,美国各州之间关税壁垒的存在阻碍着经济发展,如果某州为了维护自己的政府和资源而征收关税,它的邻近州就有许多诱惑去采取自由贸易制度,将更大份额的国内外贸易吸引到自己那里去。

这种状况表明当时美国

A.邦联政府软弱无力B.采取了贸易保护政策

C.具有浓厚的重商主义思想D.尚未完成国家的统一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美国各州之间关税壁垒的存在阻碍着经济发展,根源在于邦联政府软弱无力,故选A;材料中体现了自由贸易的信息,排除B;材料体现的自由主义思想,排除C;由“美国各州”,可知美国实现了统一,排除D。

04.(广东省揭阳一中、潮州金中2017届高三两校三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约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

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

”这些宪法条文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确保美国国家机构的权威和职能的行使

B.确保美国国会在国家权力结构中的核心地位

C.美国的民主具有虚伪性

D.保证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机制的有效运转

【答案】A

05.(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2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效”。

根据这些理论,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命令是否符合宪法。

但是,1787年美国宪法没有相关规定,即未建立起司法审查制度。

在初期美国政府中,既无财权、军权又无民意基础的最高法院的地位明显低于总统和国会。

——摘编自(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二1803年,最高法院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做出判决:

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

该判例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从而使最高法院足以与国会或总统相制衡。

——摘编自(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创立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

(7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影响。

(8分)

【答案】

(1)人民主权和三权制衡;人民和“人民代表”的区别;宪法高于国会普遍立法。

(7分)

(2)最高法院获得了宪法终极解释权;确立了司法审查制度;宪法的至上权威效力获得切实保障;完善了三权分立与制衡制度(7分)

【考点定位】近代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是新课标高考五大核心素养的基础,是指导新课标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因此考生对唯物史观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

唯物史观主要包括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C.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

D.社会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E.继承和发展:

批判地继承,在继承中发展。

F.原因和结果:

一因多果、一果多因、互为因果。

G.现象和本质H.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I.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本题考查的是唯物史观中的继承与发展,美国的民主制度在继承中发展完善。

考点五: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01.(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33)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三权分立B.君主立宪C.人民主权D.法律至上

【答案】C

【解析】1793年后的法国废除了君主制,材料“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说明人民掌握权力,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故C项正确。

法国没有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故A项错误。

B项是1789—1792年法国的政体,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

【考点定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法国民主政体的确立·法国民主政体的特点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突破点是材料时间“1793年”,同时正确理解“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的含义。

02.(四川省树德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19世纪70年代,法国农民反对君主派搞政变,工人群众对于共和制的态度更为鲜明。

君主派中比较清醒的人则曾无可奈何地说:

“我们是君主派,但法国不是”。

这反映了

A.君主派已经完全放弃君主政体B.共和派与君主派达成妥协

C.共和制度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D.共和派与君主派长期斗争

【答案】C

【解析】由“君主派中比较清醒的人也是能认识到的”可知“完全放弃专制政体”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对待共和的态度,法国农民是反对君主派搞政变,工人是更为鲜明,部分君主派是无可奈何,可知民主共和逐渐深入人心,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故C项正确;B、D不符合材料主旨。

03.(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美国学者菲利普这样评价一部宪法:

“这部宪法可谓应时而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的立法机构的自由主义国家,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

对这部宪法描述正确的是

A.总统任命内阁须经参议院同意B.内阁和总统须对议会负责

C.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与平衡D.利用内阁限制袁世凯专权

【答案】B

【名师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判断是议会制共和体制即可。

04.(江西省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综历史试题)有学者评价近代法国政治体制时指出:

“如果议会(众议院)解散政府,政府也可以解散议会作为回敬,这就使内阁能够避免完全屈从于议会。

而使两个相互反对的力量旗鼓相当,这才会造成两者之间可能和必要的合作,保持政局稳定。

”该学者旨在说明

A.议会与内阁实力均衡B.权力机构协作

C.法国代议制缺少制衡D.法律至高无上

【答案】C

点睛:

西方政体中往往强调分权与制衡的关系,尤其是司法权、行政权和立法权的问题,这种制衡使代议制政体权力分配更加合理,各部门之间彼此牵制,有助于政权的稳定。

这对于民主制度是十分重要的。

考点六: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01.(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7)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

“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

”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

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答案】D

【解析】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老鞋匠,打扮成少尉,打着皇帝的旗号迫使财务官员交出钱财,这说明了当时德国军国主义色彩极为浓厚,故D正确;统一后的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秩序较为稳定,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皇权至上,因此专制体制极盛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政府官员的纪律松弛与否,故C错误。

【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扩展••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军国主义色彩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德国君主立宪制的认识和理解,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是新课标高考的高频考点,其特点有,①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②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③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

④君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军队在国家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02.(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训练

(二)历史试题)从1878年起,德意志帝国在各邦普遍实行工厂视察员制度,以保证劳动过程中侵害工人劳保条件的现象及时得以纠正。

19世纪80年代以后,德意志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