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铁杵成针教案完美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3783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四年级下铁杵成针教案完美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铁杵成针教案完美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铁杵成针教案完美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铁杵成针教案完美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四年级下铁杵成针教案完美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四年级下铁杵成针教案完美版Word下载.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下铁杵成针教案完美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下铁杵成针教案完美版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四年级下铁杵成针教案完美版Word下载.docx

/卒(zú

 

)业。

读完故事我们知道了,故事的主人翁就是李白和老婆婆,是老奶奶要把铁杵磨成针。

请大家注意以下几个读音。

三、品词读句,赏经典。

1.读读词语,重点正音。

(1)出示词语,指名朗读下面词语:

铁杵磨针溪弃去老媪

欲作针还卒业曰

(2)学生齐读,读得整齐,读得响亮。

2.看看偏旁,猜猜字义。

老媪(看“媪”字的组成,女+昷(繁体昷同温)指温顺温柔的女人,联系前面的“老” 

,可以想到“老媪” 

指的就是慈祥善良的老奶奶或老婆婆。

3.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字形,说说“曰”的意思。

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3)读读带有“日”的语句。

4、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

找一找。

(李太白\太白)

(2)为什么不都称呼李太白?

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

对,(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

(3)读读带有上面人称的语句。

5.联系语句,猜猜"

其"

字。

(1)太白感其意。

(2)“其”是其中、其他的意思吗?

不是,在这里是指示代词,是(老媪、老奶奶,)

太白感受到了谁话中的意思?

(3)读读带有“其”字的语句。

6.听老师讲述,把字组成词语,体会古文用词特点。

在四川眉州这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

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

磨针溪这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听出来了吗?

这里的“世”就是?

对,世间、世上:

“传” 

呢?

对,传说。

你们发现了吧,古文中的一个字,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

你们来看看,“过小溪"

的“过"

, 

组个词,“路过”可以,“经过”也很好,“跃过”也可以,”趟过”,这个词最好了古时一个字,现在-一个词。

太白/感其意,还(huá

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了,回去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说古文语言简洁、凝练。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四、上面我们从6个方面分析理解了文言文词语的简洁、精炼,现在来看看文言文句式的特点。

1.出示"

之"

字句,“问之”问谁?

问什么呢?

李白问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一字一句,多么的精简呀!

(2)读读“之”字句。

2.出示“是”字句

(1)“是”是指示代词,是这条(小溪)的意思

(2)读读“是”字句

3.调调顺序,感受句式

(1)看,下面这三句话,读读,说一说,意思相同吗?

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意思一样,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句强调的是"

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感觉是大白话,语言不简练了。

(2)读读书中的语句

五、尝试背诵

我们分析了小古文词语、句式,反复诵读了小古文的句子,感觉到了什么?

(字词句精致典雅)下面我们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1.自由背诵

2.看着填空,尝试背诵。

磨针溪,在()。

世传(),未成,().过(),逢老媪(),问之,日:

”()。

”白()。

老妪日:

"

太白(),还()。

3.自由背诵,抽背(同学们真棒,才读两遍就能背出来了)

五、拓展延伸

1.“铁杵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连李白这样有天分的人都需要勤奋与毅力,我们普通人更应该加倍努力,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2.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一句谚语: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3.齐声诵读。

小结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小古文。

初步学尝试了断句诵读,如何理解字、词、句,体会到了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原大家多多诵读小古文,喜欢上小古文!

四年级上册

统编版

铁杵成针

文言文的翻译,以及蕴含的道理

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所以关于文体等都不太熟悉,不知道其意思,以及蕴含的意义。

学生为少数民族,国语水平能力很弱,无法理解

1.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对于文中的故事有个大概的了解

2.通过自己上台展示模拟情节,体验当时主人公的精神

1.教师谈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文言文的成语故事,出示实物,铁棒,针。

(板书课题:

铁杵成针)齐读课题。

  

2.释题:

“铁杵”是什么意思?

“铁杵成针”又是什么意思呢?

(“铁杵”,是“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的意思。

“铁杵成针”就是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意思。

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

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1.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

一是读的速度要慢。

二是停顿要得当。

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可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2.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

(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4.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课件出示】

李太白就是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出示:

【课件出示】  

(1)是谁把铁棒磨成针?

(2)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3)粗粗的铁棒磨成细细的针容易吗?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

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

如“弃”是“放弃”的意思,“之”在文中指“老婆婆”;

“还”是回去,到学校去的意思。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出示课文大意:

磨针溪,坐落在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

“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板书:

李太白放弃学业老婆婆铁杵成针)  

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上台演示铁杵磨针,并谈谈磨针容易吗?

(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

(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就会成功。

)(板书:

不轻言放弃,坚持就会成功)

3.“铁杵磨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出示课件】

(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

(2)无论做什么事请,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因为工夫不负有心人。

重视生活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

世界上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关键在于你的心态。

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2.指导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诗仙李白上学时的故事,已经老婆婆教会我们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让我们再来一起齐读一遍课文

四年级下册

部编版

第七单元23.《文言文二则》之《铁杵成针》

借助注释,理解《铁杵成针》中每句话的意思,初步体会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文言文的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文言文中的有大量表意丰富的单音节词,意思表达有跳跃性,文中往往还有不少虚词,让小学生读起来生涩,理解起来也很困难。

四年级学生刚接触文言文不久,对古文字词的理解能力还很弱,对文言文中的实词与虚词还没什么分辨能力,很难理解文言文表达的意思。

3.通过讲授法,推理法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的理解方法,理解文中句子意思。

4.通过讲练结合法,巩固文言文的理解方法,体会文言文的精致。

1.初读了《铁杵成针》这则文言文,你知道了关于李白的什么事呢?

(自由表达)

2.文中哪句话写了李白逃学这件事,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3.把你找出来的句子,读一读,结合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①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文言文的?

方法:

看课后注释;

抓关键词,用组词法;

联系上下文。

②引导理解句中“世、传、弃、去”的意思,进而联合理解整句话意思: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小结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方法。

4.李白逃学的路上遇到了谁?

在干什么?

(用文中句子回答)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引导抓住句中重点词“过、是、逢、老媪、方”理解,串连理解句意思:

(他)经过这条小溪时,见到一位老婆婆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

5.李白看到这一幕,“问之”,他问的是谁?

(老婆婆)所以“之”在这里指代的是?

问之,曰:

学习“之”在文言文中的常用法。

“之”在古文里常用作代词,指代前面所提的人、事或物;

用作助词,表“的”的

意思。

例:

看路边李树多子折树,诸儿竞走取之。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如果你是李白,你会怎么问?

(老婆婆,你在干什么呢?

老婆婆又是怎么答的?

(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于是)就问老婆婆在干什么,老婆婆说:

“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6.听了老婆婆的话,你觉得此时的李白心里怎么想的?

后来又是怎么做的?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联系注释,理解句意:

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对比这句话与上文“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两句话中对李白的称呼有何不同?

为什么?

7.引导理解“磨针溪”名字的由来及地理位置。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8.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只要有恒心,肯下功夫,多难的事都能成功。

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一句俗语:

下面这段文言文,用短短的几十个字讲述了今年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你知道是什么吗?

己亥末,庚子春,大疫,染者数万,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不出,街无往车,无常岁之盛,万巷空寂。

国士南山,坐荆州,以白衣者抗。

医无私,警无畏,商慷慨输,以众心,数月,终胜,疫除……

文言文中的很多字词意思跟现代文相同,有些文言词语意思在古文中也是相通的,联系我们刚才学到的理解方法,多思考,相信你一定能读懂这则现代版的文言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故事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故事的内容。

2.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初识文意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等几篇文言文,知道了学习文言文主要用各种读得方法:

(课件出示:

1、断句读;

2结合注释理解读;

3、品读感悟读。

)我们今天继续用这种读的方式来学习《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则《铁杵成针》,你知道这个故事是讲了关于谁的故事吗?

(出示课件,简介李白)

2.引伸学习:

李白小时候《铁杵成针》的故事我们都知道,现在,故事浓成了很短的文言文,让我们一起穿越到李白的幼年时代,看看你能不能准确地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含义呢?

二、断句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原文)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停顿,用铅笔在课文中用“/”划出朗读节奏。

并用小窗发语音。

(检查纠正读音。

注意“还”的读音。

2、课件出示断句,学生对照。

3、谁来读读试试?

(指名朗读,把握节奏)。

读文言文,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要读出停顿;

没有标点符号的,根据意思也需要适当读出停顿,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4、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

发语音。

5、我们接力来读读试试吧?

看谁读音准确,读得流利,朗读过程中注意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降低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难度,同时,故事内容就是文言文的基本大意,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借助注释,借助故事内容,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达成本课的训练目标。

借助注释,理解内容。

三、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1.文章的节奏感读好了,下面请你借助注释读一读,看看能理解课文吗?

2.请同学们小组群内互相交流一下,看看你从文中理解了什么?

有什么地方不理解?

(可以说文章的出处,或者词语的意思)小窗发语音到群交流。

3.活动检测自学效果。

活动1.下面老师出一个词,你会解释吗?

(出示课件词语解释,提问:

你是怎样知道它的意思?

借以总结理解文言文词语方法:

借助注释;

组成词语;

借助经验)

活动2、你能理解这句的意思吗?

发语音解释一下吧?

(课件出示句子)

活动3.下面请大家互相考核,一人读原文,请另外一个人说出自己的理解。

预设

铁杵:

用来捣米或者捣衣的铁棒。

大家看图片,“杵”,本来是舂米或者捣衣的铁棒,要把它磨成缝衣服的针,得需要多长时间?

多大的耐心啊,作者正是借用此意,来激励人们做事情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是:

这,它和现代文中的“是”意思一样吗?

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个词?

方:

正在,也和现代文意思有较大差别。

感其意:

被她的意志感动。

感:

被感动。

媪:

妇女的统称,这个我们在第一课《清平乐.村居》一文学过。

我们可以借助经验理解

弃:

放弃(从“弃”字你读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李白不能坚持学习的做法)

卒业:

完成学业。

指导书写“卒”

4.通过这的故事,我们可以提炼一个词语:

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检测的方式。

激发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同时积素词语,溶实本课朗读课文,表达感悟。

】 

四、指导朗读,加深感悟

1.请大家再次带着感悟去朗读课文,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道理)

2.谁来朗读一下?

大家评一评,他读的怎样?

3.你还想试试吗?

(展示朗读。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意,通过朗读表达文意,同时积累语言关联文本,拓展提升。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谈话引入:

像“铁杵成针”这样告诉我们要刻苦学习、持之以恒的故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再看篇《司马光好学》这则文言文故事,用我们学到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3、品读感悟读,自己读明白这则文言文。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

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①患:

担心。

②若:

如。

③游息:

玩耍休息。

④迨:

至,到。

⑤倍诵:

“倍”通“背”,“背诵”的意思

⑥乃:

才。

⑦尝:

曾经。

⑧或:

有时

⑨咏:

吟咏。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及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

(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

“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所收获就多了!

六、分层布置作业

A.读熟课文《铁杵成针》,并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B.诗仙“李白”一生诗作颇丰,请搜集其中一首,进行诗配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