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高校毕业生创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4011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地区高校毕业生创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地区高校毕业生创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东地区高校毕业生创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东地区高校毕业生创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东地区高校毕业生创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地区高校毕业生创业.docx

《广东地区高校毕业生创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地区高校毕业生创业.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地区高校毕业生创业.docx

广东地区高校毕业生创业

广东地区高校“毕业生创业、创业教育”

专题调研报告

为贯彻中组部等14部门《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6]8号)中“切实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扶持力度”的精神,进一步制订相关政策和推动毕业生自主创业,教育部学生司于近期开展了对高校毕业生创业与创业教育的专题研究工作。

此次专题研究工作采用问卷调查、报告调查以及重点省市实地调研相结合的形式。

其中,广东省被列为调研的重点省份之一。

广东调研组由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曹殊处长带队,成员包括广东、浙江、内蒙教育厅及高校的就业指导专家。

在广东省教育厅的协助下,调研组收集了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普通本科),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普通专科),广东白云学院、广东培正学院(民办本科),私立华联学院以及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民办专科)共八所院校的调查报告和调查表;2007年1月8日至12日,调研组又先后赴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白云学院、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大学生创业孵化(海珠)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召集与毕业生创业相关的省级政府职能部门(包括省教育厅、人事厅、劳动厅、财政厅、发改委、工商局、税务局等)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和沟通。

通过高校提交的自查报告,通过对高校的实地考察,通过与校领导、创业教育负责老师、已创业毕业生、拟创业在校生、企业老总以及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的座谈交流,调研组大致了解了广东地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作用及不足,基本掌握了现有的毕业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困难与前景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于创业教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的来临,一个职业者、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有创新意识。

大学生是最具知识与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造的冲动和欲望,不仅仅不利于个体职业生涯的成功,也不利于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

因此,在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战略意义。

目前,创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通过本次调研可以发现,广东地区大部分高校对创业教育已有一定的认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有很多有益的尝试,收获了不少经验。

当然,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妨碍了创业教育在高校的推进和深入。

一、广东高校在创业教育中的一些特色

广东目前有120余所普通高校,分布在省内各地。

省内既有美丽富饶的珠三角,也有东西两翼大量欠发达的贫困山区。

地区发展的不平衡,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差别,以及高校自身培养目标的差异,导致各校在创业教育中有着不同的观念、态度与操作模式。

在本次调研中,广东白云学院(地处广州市)、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地处佛山市)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地处中山市)给调研组留下了比较深刻印象。

因此,现根据调研的对象与结果,以院校及其所在地作为类别,对广东高校创业教育的一些特点进行简单的归纳小结。

1.普通模式:

将创业教育纳入就业指导体系,以创业设计大赛为切入点,通过各种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技能。

广东地区的高校多采用此模式,其中,广东白云学院比较具代表性,而且做得比较全面、细致。

虽然在某些细节方面有所不同,但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在许多环节上有着大致相同的特点。

(1)课程:

绝大多数高校没有单独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而是将创业教育作为其中一个部分纳入整个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课时量不多。

(2)教材:

基本没有独立教材,将创业教育内容直接植入就业指导教材中。

如广东白云学院将《创业基础知识》、《创业精神》编入《职业指导教程》中;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自编就业指导教材名称即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编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中,专门有一章为“大学生创业”。

(3)教学手段:

在进行创业教育时,除了基本理论的授课外,更多的以案例教育模式为主。

例如,几乎所有的高校都会邀请知名的企业人士或成功创业的校友,通过讲座的形式,为在校生讲授创业经历与心得,培养他们的创业热情,提请他们注意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风险。

(4)实践活动:

一方面,众多高校会组织校内“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从中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省级、国家级的比赛,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挖掘潜在的创业项目和机会;另一方面,通过院系或学生社团开展各种商业活动,在实战中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

如,广东白云学院建立了学生创业实践基地——QQ商社,每年举办一次为期1周的“模拟市场”创业活动。

(5)其他亮点:

●设立创业基金。

例如,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20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基金,支持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时均可申请;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每年提供10万元创业基金,支持学生的创业活动。

●成立创业协会。

如,广东白云学院成立了学生创业协会,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鼓励学生筹划、尝试创业活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成立了创业者协会,成功开展了多次市场调查,并与深圳大学科技创业者协会、信息创业者协会共同组建了深圳高校创业联盟。

●实施“一对一”创业扶持。

如,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对有意向创业的学生实施个别辅导与跟进,寻找合适的成功校友进行项目扶持。

●开拓实习创业基地。

如,广东白云学院计算机系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创业基地,把实习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在实习中,从企业接受项目(软件开发)开始到课题完成结束,学生一直全程跟进,并接受高级工程师的详细指导,交收后还会有相应的项目提成。

2.纺院模式:

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开展学术性研究,通过课程建设、创新教学夯实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

作为一所纺织类的高职院校,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而佛山的服装、纺织业发达,纺院的毕业生在环境、家庭的熏陶下,很多人走上了开公司(厂)做老板的道路。

因此,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很早便意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广东纺院1998年便开始引入创业教育,其中很多做法颇具特点和创新,值得同类院校学习和探讨。

(1)构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

一是创业教育计划模式,包括启动创业教育、建立创业数据库、组建创业教育团队等;二是创业教育课程设立模式,包括成功创业第一课、核心课程、创业计划书等;三是创业教育运作模式,包括创业教育领导机构及其工作、创业教育的外延拓展、学生创业活动的实习环境等。

(2)明确创业教育的目标。

即:

培养创业精神,丰富创业知识,健全创业心理,提高创业能力,树立创新意识。

(3)具有时代职教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2001年起,创业教育课程正式纳入学院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计划,并形成集理论、实践、实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2004年,广东纺院的创业教育课程分别被评为国家及广东省的精品课程。

教材采用主讲教师自编并正式出版的教材和测试手册,包括:

《创业教育》、《小老板能力培养》、《成功创办小企业》等。

其中,《创业教育》已作为广东省高职和职业技术学校使用教材的指定书目。

教学方法上采用交互式因素集成法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发挥,将教学过程的诸因素进行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模拟创业三部分进行;教学形式以电化教学、专题讨论为主,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热情和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方面包括教学参观、专家讲坛、现身说法、政策导向、心理品质测试和模拟创业六个方面。

教学环境方面,开通了网络教学,在学院网站设置主页、开设论坛,将教学计划、教案、测试题及案例等上传供学生自学,学生可发布创业计划书与同学、校友、老师、企业人士交流。

(4)组建学术性研究团体。

2005年11月,学院在经济管理系成立了“创业教育与研究中心”,负责对创业教育课程进行系统规划与研究,并开展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服务与工作。

(5)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团体——创业园。

创业园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创业融资,提供实习、工作环境,辅导创业活动,指导撰写创业计划书,跟踪创业过程,搭建实训平台。

创业园的特色活动包括:

创业设计大赛、创业培训班、商业一条街等等。

通过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创新教学的实践,广东纺院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首先,有效提升了学生就业观念,学生普遍意识到从业的始点也是创业的起点;其次,夯实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尤其表现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核心竞争力加强;另外,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纺院近两年的总体就业率均在99.4%以上),毕业生的表现也为学校赢得良好的口碑。

3.中山模式:

依托政府新策与社会环境,借助企业资源力量,推动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大力发展。

中山市地处珠三角中南部,是著名的侨乡。

改革开放后,中山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0多家在本市落户。

在“十一五”规划中,中山市明确提出要把本市建设成为“两个适宜(适宜居住、适宜创业)”的美好家园。

创业,在中山市具有优良的传统,市民创业的氛围较浓,创业的成果也令人振奋。

在这种环境的直接熏陶和冲击下,中山的年轻一代普遍具有创业的潜意识与冲动性,尤其是能够与大企业近距离接触的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大学生们。

中山学院对本次调研非常重视。

为了协助做好调研工作,并借此机会与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建立沟通与联系,中山学院专门通过市政府发文,邀请到市人才交流中心、劳动局、发改委、科技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调研活动的座谈会。

此外,中山学院还邀请了本地两家知名民营企业的老总参加座谈。

在创业教育中,中山学院主要通过“系列指导+讲座+协会+比赛+实习”的形式来开展,其中特别重视加强校企间的合作。

在具体做法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1)成立“大学生企业创业联盟”。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供必要的创业指引服务,降低学生创业的风险,并为学生发掘具有发展前景的创业项目。

联盟还聘请本地知名企业的老总担任顾问,传授创业经验,指导大学生的创业学习与实践。

(2)设立“创业基金”。

2006年学院划拨10万元,扶持、奖励大学生的创业与科技活动。

(3)设立专员负责创业服务。

在就业指导办中有专门人员跟进与指导大学生创业,为创业者提供必要的手续办理(如工商执照、小额贷款联系等),并为学院的创业基金筹集经费来源。

(4)组建“创业实习实践基地”。

与企业联合组建基地,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创业的过程,了解创业的程序。

(5)举办创业讲座。

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回校开办讲座,现身说法介绍经验体会,并提请大学生关注实际创业可能会遇到的困难。

中山学院的创业教育模式,值得环境相似、条件许可的其他高校学习和借鉴。

二、广东高校在创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不足

虽然有的高校(如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体系,但绝大多数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非常的不系统,甚至是空白。

其中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滞后使得创业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在严峻的形势与压力面前,许多高校已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绝大多数高校、特别是本科院校,对其中的创业教育仍认识不足、观念狭隘。

因此,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场地等方面均远远不足,也没有将创业教育纳入系统的学习与课程体系中。

观念的滞后、校领导的不重视,是高校创业教育不深入、不细致、不顺畅的根本原因。

2.教材缺乏导致创业教育课程难以系统开展。

除了少数高校外,基本上没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专用教材,更谈不上自行开发的、针对本校学生特点的教材。

这是个全国性的问题。

国外已有不少很受学生欢迎的创业教育教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标准,但这在我国几乎还是空白,使得高校在选择教材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无法系统、深入地开展创业教育。

3.专业师资匮乏影响创业教育的效果与质量。

即使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授课的老师也以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甚至是院系的辅导员为主。

虽然有的是经管系的专业教师,但他们在创业教育方面多是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培训。

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与质量大打折扣。

4.内容与模式单一令创业教育更多地流于形式。

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大多仅简单地涵盖于就业指导课的内容中,或是请成功创业的校友、企业家回校举办若干场讲座,时间短、内容少,缺乏系统性。

在创业活动方面,很多高校虽然组织了创业计划大赛,但参赛学生多只是为赛而赛,纸上谈兵者众,付诸实施者少之又少,学校也缺乏资源和能力将这些技术转化成生产力;此外,不少高校举办了类似“商业一条街”的校内活动,将其归于创业教育的一个内容。

其实,这种活动更多地体现为商业交易行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活动,对大学生的创业、尤其是机会型创业并无太多实际性的帮助。

三、对今后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若干建议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进一步发展,高校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是势在必行。

目前创业教育在高校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要改变这种窘境,首先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在高校内部形成对创业教育重要性的统一认识。

在调研过程中,有不少高校将创业教育狭隘地理解成为大学生“实际创业”提供教育与指导,并认为绝大多数学生创业时机不成熟、条件不具备,因此没有把创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其实,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素质,并非鼓励大学生毕业后马上都去创办自己的公司或经营自己的店铺。

只有明晰创业的概念,理解创业教育的意义,把握创业教育的内涵与外延,高校的创业教育才能真正步入正轨。

2.加强对高校创业教育的系统化科学研究。

高校的创业教育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牵涉面广,包括课程建设、教材编撰、师资选择、实践安排、过程指导、项目孵化、融资协助及后续服务等,需要深入研究,形成科学的、规范的、有效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

广东纺院的类似做法值得推广并完善。

3.丰富高校创业教育的指导手段。

创业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几场讲座的简单层面,在理论教学中,可以考虑引入创业有成的校外人士作为特聘讲师进入学堂。

另外,创业教育与指导的对象也需细分为两个层次:

一个层次是大众化的,即面向所有在校生,通过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实践锻炼,培养每个人的创新意识和素质;另一个层次是个性化的,对部分确有创业愿望并具备相应条件的,给予个别的指导和服务,让他们在创业初期能做好准备、少走弯路,逐步迈向成功。

关于毕业生创业

自主创业,是毕业生就业的一条途径。

创业成功,不仅能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也能创造一些新的岗位,解决他人的就业困难。

为了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委及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不少文件,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并制订了一些优惠政策扶持毕业生的创业活动。

广东得改革风气之先,经济一直持续快速发展,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广东高校大学生在这种大环境的熏陶下,对自主创业的观念易于接受,而且也有部分学生勇敢地迈出了实践的第一步。

一、广东高校毕业生创业的特点

总体来说,近几年广东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人数并不多,而且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专科生创业人数比本科生多。

根据调查表回收统计的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广东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人群当中,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比本科生要多。

所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中,毕业生创业人数超过600人;所调查的4所本科院校中,毕业生创业人数不足200人。

2.民办院校创业人数普遍比公办院校多。

民办院校学生的创业积极性普遍比公办院校高。

4所民办院校2000年以来创业的毕业生将近300人;而4所公办院校中,除了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500人外,其他三所加起来仅20余人。

3.既有机会型创业,也有生存型创业。

虽然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在调查了解中,可以看到近年来创业的毕业生多数选择的是机会型创业,尤其是软件开发、电子商务、艺术设计等专业的毕业生。

4.高职类毕业生更多选择先就业后创业。

有部分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在毕业时即选择了创业。

比如,华南师范大学的刁德康同学,参加挑战杯比赛时开发了一套公交手机查询系统,顺利吸引到100万的投资资金,毕业后开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并接纳师弟师妹前来实习;

更有部分学生在校便已经开始创业起步或筹备,等毕业时顺利过渡到真正创业。

如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一位06届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在校便尝试创业,毕业后创办了公司,并回母校招聘毕业生;

而很多毕业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更多的是先出来学习实际操作经验、积累人脉关系,然后再开办公司或工厂。

如,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几位创业比较成功的毕业生,毕业后均在国企、私企工作了4~8年,从最基本的技术如印染打小样等学起,夯实基础后才出来自己创业。

二、广东在高校毕业生创业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

虽然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也很高,但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目前大学生毕业后真正走上创业道路的人数仍然极少。

其中,以下几个问题是制约毕业生创业的主要瓶颈:

1.创业教育远远不足。

如前所述,高校的创业教育尚未系统开展,囿于经验的欠缺,教师给予大学生的创业指导十分有限;此外,社会办的创业培训与咨询机构数量也不足,即使有也收费偏高,令学生望而却步。

2.政府部门服务不到位。

目前,社会上还没有形成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氛围,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没有专门针对毕业生创业的政策。

虽然国家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包括自主创业),各级政府也出台了一些包含毕业生创业扶持内容的优惠政策,但专门面向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扶持政策一直没有单列出来,更多的只是与下岗人员创业待遇相同。

(2)优惠的幅度极为有限。

比如,在工商证照办理方面的优惠仅区区80元,没有任何的吸引力;税务政策的制定权在国家一级不在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不可能对毕业生创业另定优惠政策。

(3)缺乏实操性。

很多政策过于笼统,即使毕业生了解了有关政策,但办理起来也诸多困难。

例如,毕业生创业享受小额贷款的政策难以落实到实处等。

(4)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据已经创业的毕业生反映,政府职能部门在解释和落实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时,往往互相推诿,甚至背道而驰,毕业生无奈之下大多选择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利。

3.资金成为毕业生创业的最大瓶颈。

资金缺乏是大学生创业者遇到的第一道难题,尤其是对家境贫困的学生来说。

大学生的融资能力较差,高校、政府、社会在这方面的帮助有限,致使许多有创业热情的大学生最终打消了毕业出来自主创业的念头。

4.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有待提高。

除了资金方面,大学生自身的素质也成为影响其创业成功的一个主要内因,其中包括心态、知识、技能、准备等方面。

大学生心态普遍比较浮躁,缺乏对创业困难的充分认识和准备,缺乏风险意识,缺乏对市场的足够了解,缺乏财务分析、管理和资金运作的能力,缺乏创新意识等等,也使得很多毕业生盲目创业后只能咽下失败的苦果。

三、关于毕业生创业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毕业生创业的意义勿庸置疑。

为了保护毕业生的创业热情,使更多有条件的毕业生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从而实现富国强民的终极目标,除了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要加强指导外,国家及地方政府在制度的制定和政策的执行方面,也有必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1.建立大学生创业“绿色通道”。

各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紧密联系与协作,建立规范制度和有效机构,专门统筹大学生(不仅仅是毕业生)创业的有关事宜。

包括工商登记、证照办理、税费减免、小额贷款、融资帮助等等,为大学生提供“一条龙”服务,将政策落实到实处。

2.加大优惠的范围与力度。

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制订相关的优惠政策,并为毕业生创业提供更多更实惠的扶持。

此外,政策不应仅仅针对应届毕业生,优惠的范围可以延长至毕业生毕业五年内,毕业五年内创业的可以享受应届毕业生创业的同等待遇,以减少毕业生创业的盲目性和失败率。

因为鼓励应届毕业生出来创业、提高眼前的就业率不是最终目的,提升国民(尤其是知识青年)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发展壮大民族品牌、提高广大群众的工作质量与生活质量,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关于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本次调研中,各位专家还对中国大学生创业园(海珠园区)暨广东大学生创业孵化(海珠)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2006年底,共青团广东省委与广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广州市海珠区科技产业合作,在原有的中国大学生创业园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第一个广东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基地开辟了约12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专用实践场地,划分为三个功能区:

公共服务区、孵化区及培训交流区。

大学本科毕业四年以内、硕士生以上毕业三年以内的创业者,拥有成熟项目的大专毕业五年以内的毕业生,拥有较好创业项目的在校大学生,均可提出入园申请;符合条件且其创业计划经过专家组审核,便可进入园区进行孵化。

基地要求创业项目入园三个月内必须成立经营实体,其法人必须是符合入驻资格的大学生创业者。

基地拟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

免费提供办公场地与基本办公设备(如桌椅、电话等);提供工商、税务等证照办理服务;进行创业辅导培训,帮助策划市场信息;项目申报、投融资服务、项目对接等。

目前,基地第一期建设已经完成,10个大学生创业项目从入围的3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首批入驻园区的幸运儿。

在与入园的大学生创业者的座谈和接触中,调研组了解到,这些入园者非常感谢基地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除了硬件上的帮助外,更多更重要的是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关系。

这个基地的建成,对广东扶持大学生创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不过,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目前基地的规模还不大,提供的服务还比较单一,仅仅属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离真正的孵化基地还有一定的距离,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广东地区调研组

组长:

曹殊(全国高校毕业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

副组长:

陈大尧(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组员:

崔成栋(内蒙古教育厅)

苗建华(浙江省教育厅学生处)

李晶(内蒙古工业大学学生处)

李永才(内蒙古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

徐颖云(浙江理工大学学生处)

陈韩冬(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向丹阳(广东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二00七年三月五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