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颐和园.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3356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颐和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16颐和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16颐和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16颐和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16颐和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6颐和园.docx

《16颐和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颐和园.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6颐和园.docx

16颐和园

16、颐和园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了解课文中“金碧辉煌、琉璃瓦”等词语的意思,并体会“也”“几乎”的用法。

2、默读课文,根据过渡句,了解作者游览路线及写作方法。

3、正确的朗读课文,感受北京颐和园的美丽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学习课文介绍景点的方法,说或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景点。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过渡句,了解作者游览路线及写作方法。

学生准备:

搜集关于颐和园的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介“颐和园”

1、齐读课题,强调“颐”的字形。

师:

同学们,读了课题你们一定想知道“颐和园”在哪里?

这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请大家齐读下列句子。

2、齐读句子,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开头、结尾两句)

师:

通过以上句子,我们知道了北京的颐和园那里有说也说不尽的……(美丽景色)。

再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

3、指名读资料介绍

4、师过渡:

与其说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不如准确地称它为名胜古迹。

因为它杰出的园林艺术价值和重要的历史价值,使它成为中外最著名的游览胜地,被世人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1998年已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下面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座美丽的古典园林。

二、整体感知,理清顺序

1、播放课件,范读课文

要求:

边欣赏边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

2、指名找出:

表示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3、分组读,说说过渡句的作用。

(承上启下,使上下文连接紧凑)

4、明确写作景点。

(师板书游览路线)

5、师出示地图,小结写法

师:

过渡句使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游览顺序来介绍的,另外园内有亭台楼阁、宫殿、长廊、佛塔等100多处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典建筑,而作者只抓住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个主要的景点来描写,这采用了游记的通常写法,叫做(地点转换,抓住重点)

三、抓住特点,感受美丽

(一)长廊

过渡:

颐和园的景致每一处都精美绝伦,我们先去游览长廊,看它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

1、齐读

2、交流:

你体会到了长廊有什么特点?

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3、说说重点句“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的意思。

4、欣赏图片,体会长廊的“长”和“美”,启发想象说话。

师:

我们来欣赏这些色彩斑斓的画。

看,多美的长廊!

完全就是一条画廊,这里有8000多幅精美的彩画。

画师们不仅画上了山水风景、花鸟虫鱼,还把四大古典名著以及《封神演义》《聊斋》中的人物和故事浓缩在这长长的廊子上。

1990年这条长廊以建筑形式独特,绘画丰富多彩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如果你看到这些彩画,想说些什么呢?

想象说话:

看到横槛上几千幅五彩的画,我想说

5、指名有感情地读句子(赞美、自豪)

6、继续朗读你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过渡:

在长廊里漫步真是美不胜收。

那目不暇接的彩画、淡淡的花香和迎面吹来的微风使人心旷神怡。

下面就请同学们再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景点,默读课文,体会这个景点又美在哪里?

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

(二)品读交流“万寿山脚下”

1、交流:

你喜欢哪句话?

为什么?

抓住重点词“金光闪闪”“金碧辉煌”“耸立”“一排排”体会“佛香阁”“排云殿”的特点。

2、生介绍“佛香阁”“排云殿”,师板书

这巍峨壮观的佛香阁是颐和园标志性的建筑,是用来供奉佛像的,后面的就是宝云阁,专门烧香念经的地方,这气势恢弘的排云殿是园内最壮观的建筑群,每年皇太后慈禧的生日这一天,她就坐在殿内的九龙壁上接受朝贺。

3、男生有感情地齐读。

(读出气势)

(三)品读“登上万寿山”

1、师生接读。

2、指名找出描写最美的语句。

3、体会重点句:

昆明湖静得……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4、讨论交流“滑”能否换成“划”;“几乎”一词是否可以去掉。

5、积累词语:

登上万寿山,居高临下眼前所看到的美景谁能用四字词语来概括。

(四)品读“昆明湖”

1、这一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有什么特点?

(十七孔桥)

2、想象练说。

3、自由有感情地练读。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同欣赏了颐和园绚丽多姿的美景,深切感受了长廊的精美,万寿山、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美,昆明湖的秀美以及十七孔桥上小石狮子的形状美。

我们祖国能有这样秀丽的景色,瑰丽无比的历史文化,真让我们感到骄傲自豪。

五、拓展

2008年即将在我国的首都北京举办29届奥运会,作为东道主的我们除了向外国朋友介绍颐和园之外,你知道北京还有哪些名胜古迹吗?

(出示图片)

六、写作指导

按地点转换顺序的写景方法,以《美丽的校园》为题来介绍我们的学校。

七、板书设计

22、颐和园

长廊万寿山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边

(长、美)佛香阁(闪闪发光)昆明湖(静如明镜)十七孔桥

排云殿(金碧辉煌)(绿似碧玉)(姿态不一)

教学效果反馈:

整体感知通过精美课件演示,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对颐和园美丽的景致产生了浓厚的视觉享受,这对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整节课的教学围绕着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真切地感受祖国瑰丽无比的历史文化,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在知识点上,训练学生抓住2个句子,通过对重点词进行质疑。

在问题的提问上做到简练明确。

在写法上学习介绍景点的方法:

以地点转换为序,突出景物的特点。

此项目标通过:

边欣赏边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

这一问题的设计很好地达成了目标。

 

17、秦陵兵马俑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并理解“惟妙惟肖,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等词语,积累自己感兴趣的词句。

2、默读课文,体会用想象写出的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感受它的惟妙惟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用想象写出的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了解秦陵兵马俑的历史价值,感受它的惟妙惟肖。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课题质疑。

在中华大地的历史舞台上,上下五千年中走过了许多位风云人物,秦始皇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留下深深脚印的一位。

瞧,这气势磅礴的秦陵地下宫殿,见证着秦王朝昔日的辉煌。

1、出示课题:

秦陵兵马俑

(1)指导读音:

秦、陵。

指名读,齐读

(2)“俑”是什么意思?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自学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建议:

(1)自学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把课文读通顺。

(2)思考:

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秦陵兵马俑。

2、交流自学情况

(1)请你用一个词语形容秦陵兵马俑。

(2)指导读句。

举世无双的秦陵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

兵马俑规模宏大。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7000个。

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

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

三、深入学习,体验感悟。

1、学生分节朗读课文第3——10节,进一步体会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2、小组交流:

你对课文3——10节中哪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

为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重点:

(1)、第4节:

将军俑身材魁梧……

个别朗读。

想想模仿。

有感情地朗读第4节。

(2)、第10节: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一件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分句朗读,体会四种神态的俑。

体会省略号的含义。

体会句子:

走进他们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有感情地朗读第10节,指导背诵。

四、想像说话,总结全文。

1、画面提示,想想说话。

(任选一题)

(1)站在高处鸟瞰整个军阵——

(2)我走进兵马俑军阵之中,仔细端详——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1节。

2、师:

秦始皇——一个令人寻思的风云人物,他长眠于地下,一去不复返,但这秦陵兵马俑却见证着秦皇朝昔日的辉煌,留给我们后人强烈的震撼,珍贵的财富,无限的猜想,不解的秘密。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10节。

2、完成说写双通道:

介绍一个历史古迹。

板书设计:

举世无双规模宏大

秦陵兵马俑将军俑

享誉世界类型众多武士俑

骑兵俑个性鲜明,惟妙惟肖

车兵俑

弓弩俑

马俑

教学效果反馈: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特别是具体而细致地刻画了各种兵俑、马俑的姿态。

教学中对于这些内容不容忽视,要品词酌句地学习描写。

为了避免教学中逐一学习的单调方法,所以采用了让学生自选一种,结合文中语句进行介绍的方法,使得学习活动不显得枯燥。

本课四字词语较多,抓住契机鼓励学生进行人物动作、神态、外貌等词语的积累。

训练学生抓住句子进行提问的能力。

在问题的表达上还有待加强。

 

18、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通过比较,体会特区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到现代化新城的巨大变化。

2、质疑问难,理解课文,积累喜欢的词句。

教学重点:

在读正确和基本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社区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对“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一句的理解。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

收集深圳的图片、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歌颂的那位老人是谁吗?

这首歌唱的是哪里发生的巨大变化?

生交流,师补充介绍:

歌中的“那位老人”是指邓小平同志,是他想到了在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设置经济特区。

深圳,原来是广东省东南角宝安县境内的一座村庄。

“圳”字的本意是田野间的水沟,可见那儿原来是农田。

这首歌唱的就是深圳发生的巨大变化。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写的就是深圳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巨变。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自学诗歌,初步感知。

1、自学诗歌。

出示建议:

(1)轻声读诗歌,读正确,读通顺。

(2)把不认识的字找出来,查字典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3)深圳的昨天和今天各是什么样子?

从书中找出有关语句说一说。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组内交流。

3、自学反馈。

(1)指名分节朗读,检查是否正确、通顺。

(2)填空:

“昨天”指的是(),昨天的深圳是一座()。

“今天”指的是(),今天的深圳已变成了一座()。

三、通过比较,体会特区的巨大变化。

1、过去的深圳是一座怎样的村庄?

现在发生了哪些变化?

从诗中找出有关语句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图片和文字资料。

3、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组织讨论,理解比较难懂的句子。

如:

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渺茫。

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

4、进行形式多样的朗读。

四、了解产生变化的原因,揭示诗歌的主题。

1、深圳为什么会有这样巨大的变化?

轻声读读最后一节。

2、指导学生结合第八节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3、引导学生提提问题,展开讨论。

如: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给昔日的农民插上了翅膀?

4、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师板书:

改革开放政策好)

5、联系实际,说说改革开放以来,你的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

(住房、家用电器、文化生活等)

五、总结全文。

1、把整首诗歌连起来读,读出各部分内容表达的感情。

2、教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1、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板书设计:

18、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昨天贫穷落后

今天______焕然一新

教学效果反馈:

教学中通过新旧对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深圳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文本产生了共鸣。

改革开放不仅使深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使全国各地面貌一新,设计让学生说说、写写自己家里的变化,这一练习更拉近了学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