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宣武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3014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宣武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宣武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宣武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宣武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宣武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宣武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北京宣武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宣武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宣武区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BCD

8.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A.最外层电子数B.核外电子总数C.中子数D.质子数

9.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木炭是黑色固体B.碳酸钠粉末易溶于水

C.镁条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D.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10.森林中设置隔离带的主要原因是

A.隔绝空气B.隔离可燃物C.铺设公路D.美化环境

11.下列符号既可表示一个原子,又可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MgB.NC.O2D.H

12.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氢分子和氧原子B.氢原子C.氢、氧元素D.水分子

1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4P+5O2

2P2O5     B.CH4+2O2=CO2+2H2O

C.Zn+CuSO4=ZnSO4+CuD.CaCO3+2HCl=CaCl2+CO2↑+H2O

1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情况下,都易溶于水   B.都能供给呼吸

C.通常情况下,都比空气的密度大    D.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15.从右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38

C.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92%

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其原子核外有92个电子

16.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B.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防腐

D.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

17.除去硫酸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氢氧化钠,最好选用的试剂是

A.氢氧化钙溶液B.盐酸C.硫酸D.二氧化碳

18.下列做法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是

A.食用含碘的食盐

B.饮用消毒处理后的水

C.胃酸过多的病人应少喝汽水

D.香烟的过滤嘴可滤除CO等有害物质,故吸烟对身体无害

19.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括号中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水和醋(闻气味)B.碳酸钙和高锰酸钾(观察颜色)

C.盐酸溶液和氯化钠溶液(酚酞试液)D.澄清石灰水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

MnO2

20.取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和氯酸钾(2KClO3

2KCl+3O2↑)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反应结束后,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比反应前

A.变小B.变大C.不变D.无法确定

21.下列对物质的归纳、分类正确的是

A.生石灰、纯碱、熟石灰是常见的碱

B.不锈钢、青铜、生铁是常见的合金

C.汽油、煤、石油是常见的化石燃料

D.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是常见的大气污染物

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B.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23.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前后不会改变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C.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D.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24.下列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

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25.把一定质量的纯净物E和40g的纯净物F,按下图进行反应。

反应结束后,可生成44gG物质和9gH物质。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H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克B.E为含氧化合物

C.G和H的分子个数比为1:

2D.E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1:

1

第II卷(非机读卷共55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30分)

26.(6分)2010年5月1日,世博会在上海开幕。

⑴世博会馆备受世人瞩目。

下列介绍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字母)。

C

瑞士馆主要是由大豆纤

维制成

B

世界气象馆使用了大量

的塑料膜材料

A

中国馆使用大量的铝合板

⑵1915年在巴拿马举办的世博会成就了中国的张裕葡萄酒和茅台酒。

其中白酒中的主要溶质是。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⑶传统的燃油车多使用汽油等燃料,汽油主要从化石燃料-中提炼出来。

世博园区用电动车取代这种燃油车,此做法的目的是。

⑷在能源的选择上世博园除使用电能、氢能外,还使用了太阳能和风能等。

选择太阳能和风能的原因是(填字母)。

A.取之不尽B.清洁能源C.可转变成电能、热能

27.(5分)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

(1)某矿泉水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及含量如下表:

成分

Ca

K

Zn

F

含量(mg/L)

20

3

0.06

0.02

这里Ca、K、Zn、F是指(填“元素、原子、单质或离子”)。

(2)要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需取水mL。

(已知水的密度为1g/cm3)

(3)随着水资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请参与讨论下列有关问题:

①自来水、蒸馏水、海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②若要测定井水的酸碱度,可选用来测定。

③能确认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实验是(填字母)。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B.水的蒸发C.水的电解D.水的净化

28.(7分)金属与人类生活、生产密不可分。

⑴某小组设计右图装置来观察铁制品锈蚀的原因。

①铁生锈的条件是;

写出一条防止课桌腿生锈的方法。

②一段时间后,右图中可观察到处锈蚀最严重和的现象。

⑵锰为不锈钢主要的添加元素。

锰的氧化物是不锈钢的保护膜,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

①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锰、镁、铜三种金属片,分别投入足量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中锰的化合价为+2价),现象如下:

金属种类

锰(Mn)

与盐酸反应

略慢

无明显现象

上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写出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金属与酸的反应存在某种规律,请你分析下表中的数据,找到对应关系。

等质量的金属(a克)与足量盐酸反应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24

56

55

产生氢气的质量(g)

a/12

a/28

a/27.5

找到的规律

29.(6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⑴10℃时,在“图一”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填a、b和c)。

在t℃时,m点代表的含义是。

⑵室温时,在“图二”中可能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烧杯”、“试管1”或“试管2”)。

⑶把“图二”中室温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液升温到80℃时,发现烧杯中甲物质没有明显变化,乙物质全部溶解,试管2中有丙物质析出。

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①在“图一”中能表示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选填“a”、“b”或“c”)。

②若乙物质的溶液中溶有少量的甲物质,提纯乙的方法是___。

③若把试管1从烧杯中取出、冷却至室温后,从溶液中析出的固体质量为_______g。

(析出的物质不含结晶水)

30.(6分)以下为初中常见的十二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反应③和④属于两种不同的基本反应类型。

其中B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⑴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      ;

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⑵写出物质C的名称    ;

物质E的俗称   。

⑶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9分)

31.(6分)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实验A中的实验现象是;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⑵实验B的结论除说明气体的密度外,还可说明该气体的性质有、。

⑶实验C中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

32.(7分)老师按下图所示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

打开K,向装置A中滴加适量的溶液甲,有气体逸出,黑色粉末不减少。

一段时间后,装置B、C中均出现白色浑浊。

反应结束后,关闭K,向装置C中加入大量的水,装置C中的白色浑浊不消失。

根据上述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B中能与水反应的白色固体是。

⑵补全装置B中的实验现象。

⑶装置B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

⑷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1装置B、C中白色浑浊均是碳酸钙

2装置B可以起到贮存气体的作用

3

反应前后装置B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33.(6分)某同学从物质类别的角度构建了如“图一”所示的

知识网络图,借助网络图回答:

⑴写出用酸和碱生成氯化钠的化学方程式。

⑵请把图中①处补充完整,要求不能与图中已有信息重复。

①是。

⑶某小组尝试做了“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实验(实验装置见图二)。

图一

【实验现象】气球膨胀。

【实验验证】为了进一步验证有无新物质生成,甲和丙两位同学分别取少量的“图二”中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并按各自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1甲同学向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成红色,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是。

2乙同学提出新的验证方案,请你帮助乙同学完成验证报告。

步骤

现象

结论

向甲同学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有气体逸出、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③丙同学向另一只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发现白色沉淀生成,证明生成了新物质。

④丙同学将反应后的滤液倒入乙同学的废液中,充分混合后无明显现象。

混合后的溶液中除含有酚酞外,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ANaCl;

BNaCl和CaCl2;

C;

D。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6分)(计算结果均保留一位小数)。

34.(3分)某同学为补充维生素,服用XX牌多维生素片,该药品标签如图所示。

请计算:

⑴按标签所示方法服用该药片,则每天服用的维生B2的质量

为mg。

⑵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其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比为。

35.(3分)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使反应容易进行,氢氧化钠本身并不被分解。

现将加有氢氧化钠的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氢元素的质量减少了1g,其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也由4.8%变为5%。

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

(2)电解后剩余水的质量。

宣武区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二模质量检测

九年级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

考生答案如与本答案不同,若答的合理,可酌情给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题号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D

A

C

B

D

D

16

17

18

19

21

22

23

25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30分)

26.(每空1分,共6分)

⑴B⑵酒精;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⑶石油;

减少空气污染⑷ABC

27.(每空1分,共5分)

⑴元素⑵47.5⑶①蒸馏水②pH试纸③AC

28.(每空1分,共7分)

⑴①氧气和水;

刷漆(合理答案给分)

②a处;

软塑料瓶会变瘪

⑵①铜、锰、镁;

Mn+2HCl=MnCl2+H2↑

②等质量相同价态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完全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小),产生的氢气的质量越少(多)

29.(每空1分,共6分)

⑴b;

在t℃时,a、b的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⑵试管2

⑶①C;

②降温结晶;

③1

30.(每空1分,共6分)(答案合理给分)

⑴氧化铁;

3CO+Fe2O3

3CO2+2Fe 

⑵铁;

火碱(烧碱或苛性钠)

⑶Na2CO3+Ca(OH)2=CaCO3↓+2NaOH;

复分解反应

31.(每空1分,共6分)

⑴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物质生成;

3Fe+2O2

Fe3O4;

化合反应

⑵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也不燃烧

⑶1:

32.(除(4)为2分外,其余每空1分,共7分)

⑴2H2O2

2H2O+O2↑;

氧化钙

⑵U形管内右侧的液面升高,管内液体流向装置C(答对两个给分)

⑶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放热,温度升高使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降低,部分氢氧化钙固体析出;

氧化钙与水反应,水被消耗,部分氢氧化钙析出(合理给分)

⑷②③

33.(每空1分,共6分)

⑴NaOH+HCl=NaCl+H2O

⑵金属和盐

⑶①过量的氢氧化钠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②溶液红色褪色

④CNaCl和HCl;

DNaCl、HCl和CaCl2

34.(3分)

⑴5.0⑵176;

1:

35.(3分)

通电

(1)解:

设氧气的质量为X。

2H2O=2H2↑+O2↑---------------------1分

232

1gX

X=8g------------------1分

⑵设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Y,则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5%。

4.8%=

Y=216.0g

电解后剩余的水的质量=(216.0-216.0*5%)g=205.2g---------------1分

答:

氧气的质量为8克;

电解后剩余水的质量为205.2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