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3248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版.docx

《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版.docx

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版

课题

1。

混合身边的物质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沙和豆子的混合与分离活动,知道物质混合后有

的不发生变化;

能力目标

教育学生要学会和同伴合作,保证本组每个同学都有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

情感目标

指导学生学习按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基本方法进行观察;

教学

重点

学习观察物质混合与分离的方法和程序,

教学难点

学习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有变化。

教学

用具

挂图、投影仪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讲授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观察

2探究

观察活动:

沙和豆子

预测:

沙和豆子混合后会

怎样

探究:

混合、搅拌|观察:

发生变

化了吗?

学生主要学习活动(自主、

合作、探究)设计

通过沙和豆子的混合与分离活动,知道物质混合后有的不发生变化;

3整合

分离:

用筛子分离沙和豆

子。

观察比较:

分离后与混合

同样方法学习油和水的混合

3整合:

知道混合物及它

的特性

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有变化。

板书设计:

沙豆子

混合]保持它们的特性

分离丿

教学反思:

1教学的成败得失:

2、学生的信息反馈:

3、今后的教学建议:

课题

课题:

混合身边的物质

(二)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参加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知道物质混合后发生了变化。

能力目标

了解存在于我造各种混合物

討们周围的物质大都使是混合物,人们根据需要制

情感目标

会判断物质混合后是没有变化的,还是发生了变化。

教学

重点

混合小苏打和白醋,观察混合以后发生的现象。

教学难点

研究混合以后发生的现象,根据科学事实做出判断.

教学

用具

挂图、投影仪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讲授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流、导入

――探究活

学生对简单的混合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2、猜测: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怎样呢?

3、混合小苏打和白醋,观察混合以后发生的现象。

学生主要学习活动(自主

合作、探究)设计

探究活动:

小苏打和白

醋的混合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比较沙、豆子的混合和小苏打、白醋的混合一—总结

4、研究小苏打和白醋混

合以后的现象。

5、根据观察到的科学事实做出判断一一混合后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气体。

板书设计:

混合身边的物质

(二)

混合后的情况

沙和豆子

小苏打和白醋

教学反思:

1教学的成败得失:

2、学生的信息反馈:

3、今后的教学建议: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

比较沙、豆子的混合和小苏打、白醋的混合一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有些物质混合后不发生变化。

特点

 

课题

分离混合物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用多种方法正确操作粳米和面粉的分离,并能想办法分离生

活中的其它混合物;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思维的意识;

情感目标

经历分离混合物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

教学

重点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分离物质的方法,

教学难点

知道粳米、面粉、铁钉、木屑等物质的一些知识

教学

用具

挂图、投影仪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讲授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看图交流,谈话引入

二、组织探究活动

1、分离粳米和面粉

(1)讨论还有哪些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2)分组讨论用什么方法、工具分离粳米和面粉

(3)记录、交流分离的方法和过程

1、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2、组织讨论:

如果让你分离粳米和面粉,你认为可以用什么办法?

3、分组讨论采用分离粳米和面粉的方法、所需的工具、并分组操作。

4、记录、交流

促成学生回顾自己的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进一步深化认识。

练习与延

伸设计

2、分离细铁钉和木屑

(1)分组讨论并交流分离细铁钉和木屑的方法

(2)分组操作并记录

3、分离黑墨水或绿墨

5、引导思考:

怎样分离细铁钉和木屑?

6填写评价中的表格,写出分离的方法和过程

7、组织交流,并说说你是怎样想到这个办法的

8、分组操作,通过实践判断设想是否可行

板书设计:

分离混合物

用筛子筛用磁铁吸

用漏勺捞用嘴吹

用手敲打盒子用火烧

用水浸用手拣

用风吹……

教学反思:

1教学的成败得失:

2、学生的信息反馈:

3、今后的教学建议:

课题

研究土壤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应用所学到的知识研究土壤,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并研究

出土壤的一些成分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设计探究方案并实践的研究过程,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情感目标

思维活动在前,实践活动在后,用思维的成果指导实践活动。

教学

重点

思维活动,是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计划。

教学难点

思维活动在前,实践活动在后,用思维的成果指导实践活动。

教学

用具

挂图、投影仪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讲授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探究

二、分组设计研究计划

、你打算怎样证明自己的

猜测?

2、分组讨论设计研究计戈V,并个别汇报、评议

学生主要学习活动(自主、

合作、探究)设计

思维活动在前,实践活动在后,用思维的成果指导实践活动。

三、分组实验

并记录

四、分组汇报交流,综合得出结论

练习与延

伸设计

3、阅读“王康这一组的研究方法”,分组讨论修改

4、分组按计划研究土壤并做好记录

5、综合得出结论

看“阅读与拓展”部分,

自制几种饮料

分组交流汇报

板书设计:

研究土壤

问题T猜测T研究计划T结论

土壤是混合物吗?

小石子、植物的根、动物

土壤是由什么混合成的?

空气、沙、粘土、水……

教学反思:

1教学的成败得失:

2、学生的信息反馈:

3、今后的教学建议:

课题

被压缩的空气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拍足球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空气可以被压缩,初

步感受压缩空气有弹力;

能力目标

引领学生借助注射器,初步认识到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力。

情感目标

引领学生充分展开猜想的活动,进而引导他们通过实验,验证他们的猜想,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

教学重点

实验中观察注射器中空气体积的变化,注意体会手的感觉。

教学难点

引领学生充分展开猜想的活动,

教学用具

挂图、投影仪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讲授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一、引入。

上节课上,我们做了给一满瓶空气继续打人一些空气的实验,结果怎样?

课后大家又去玩了足球和篮球,大家又有些什么发现呢?

足球、篮球里的气不足的时候都要往里面再打人一些空气,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的轮胎里的气少了也要再往里面打人一些空气。

这是为什么呢?

探究注射器里的空气

1、做用注射器压缩空气的

实验。

引导他们通过实验,验证他们的猜想,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

二、探究打足气的足球

三、作业

1、关于踢足球的讨论。

我们都喜欢看足球赛,也都喜欢踢足球,运动员或我们自己用力踢球时,会看到球怎么样?

如果是踢一块石头会怎样?

大家说说,为什么运动员的脚不会受伤?

足球为什么能飞得那么远?

2、拍足球比赛。

我们来做拍足球比赛的游戏。

注意观察会发现什么现象。

4、验证假设。

我们把足球里的气打足,再比一比,看看我们的解释是不是正确。

通过这个游戏,我们能得出什么?

2、交流实验收获,得出结论。

3、研究空气枪。

注意观察,哪里还有压缩空气?

那里的压缩空气有什么用?

哪里还有压缩空气?

那里的压缩空气有什么用?

交流自己的研究结果。

板书设计:

被压缩的空气

空气可以被压缩

压缩空气有弹力

教学反思:

1教学的成败得失:

2、学生的信息反馈:

3、今后的教学建议:

课题

流动的空气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在研究风的活动经历中感知风的运动情况。

能力目标

学生在风的研究中学习一种新的探究方法。

情感目标

在交流汇报的过程当中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教学

重点

对风的一系列研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探究的兴趣。

教学难点

把看不见的风变成可以闻到和看到的,旨在让学生学习一种学习的方法。

教学

用具

挂图、投影仪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讲授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谁闻到

了香味

二.烟带来

的消息

1.做游戏,比赛谁的鼻子最灵敏。

2.画出香味在教室里飘散的路线图。

1.烟的实验。

(指导学生做)

2.让学生注意观察烟飘散的方向。

3.想象空气的流动。

1.根据

说香味散的?

2.讨1

你的鼻

1、画出路线图

2、根扌向和自室里的的。

居自己画的路线图说

{是怎样在教室里飘

仑:

谁把香味带到了

「子里?

七教室里空气流动的

1。

居所观察到的飘散方

1己画的图,想象教的空气是怎样流动

把看不见的风变成可以闻到和看到的,旨在让学生学习一种学习的方法。

三.大自然中

的风

1、思考:

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的?

我们从哪些方面能知道正在刮风?

2、大自然中都有哪些类型的风,我们是怎样判断的?

我们也能能制造风

1•用扇子制造风。

2.还能怎样制造风?

培养学生比较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板书设计:

流动的空气

谁闻到了香味

烟带来的消息

我们也能制造风

教学反思:

1教学的成败得失:

2、学生的信息反馈:

3、今后的教学建议:

课题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研究空气与我们的关系知道空气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在交流汇报的过程当中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研究不断形成学习科学的方法和培养科学习惯。

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

重点

了解生命与空气的关系,空气是生命之源。

教学

难点

研究科学现象的经验、方法

教学

用具

挂图、投影仪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讲授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我们离

不开空气

二运用所收集的资料,讨论动物、植物和空气的关

1。

看看我们的呼吸有什么

规律?

2.做憋气比赛游戏。

1•漫画告诉我们什么?

2.讨论生活在水中的动

物是怎样呼吸空气的。

讨论对我们的启发。

讨论植物、昆虫、土壤里的小动物是怎样呼吸空气的。

结合学生自己的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