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工资待遇水平问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32245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工资待遇水平问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研究生工资待遇水平问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研究生工资待遇水平问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研究生工资待遇水平问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研究生工资待遇水平问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生工资待遇水平问题Word格式.docx

《研究生工资待遇水平问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工资待遇水平问题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生工资待遇水平问题Word格式.docx

2007年10月26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刘芳)《深圳07年工资指导价:

高级技师月薪高于硕士生》:

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近日公布了深圳2007年度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在今年的工资指导价位中记者还发现,尽管硕士的最高月薪为29864元,较高级技师的26706元高近3000元,但其平均月薪却低于高级技师,硕士及以上学历者的平均月薪为4812元,而高级技师的平均月薪则高达6622元,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资福利处有关负责人认为这体现了深圳市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仍很大。

2007年12月2日,江南时报(作者:

张文璟)《研究生就业面临危机遭遇就业率学历倒挂怪圈》:

师范大学就业指导办公室的周玮老师说,扩招使研究生数量激增,不像从前“矜贵”。

加上扩招带来的生源质量下降、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研究生的素质也大不如前。

市场上对研究生的需求量没有显着增加,而研究生的人数却大幅提高,导致的结果是研究生和本科生“抢饭碗”。

就此,我想谈中国研究生工资待遇问题。

一、中国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中国努力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

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在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发展研究生教育事业。

《200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全国招收研究生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

其中博士生万人,硕士生万人。

在学研究生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

《200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全国招收研究生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

《200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全国招收研究生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

《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全国招收研究生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

《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国招收研究生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

其中博士生万人,硕士生31万人。

在学研究生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

《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全国招收研究生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

2006年12月13日,新华网(记者原春琳)《07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有万人报名》:

记者12月12日从教育部获悉,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达万人,与2006年相比,增加万人。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应届本科毕业生依然是考研的主力,共有万人报名参加考试,占报名总人数的%。

2007年8月27日,中广网(记者李仁主实习记者李晓梅)《今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近610万研究生逾42万》:

记者23日从教育部获悉: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567万人,比2006年增长5%;

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万人,比2006年增长6%。

2006年4月5日,新华网《2010年高校在校生将达到3000万》: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谢焕忠日前在透露,根据规划,到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25%,在校生达到3000万人。

谢焕忠介绍,根据规划,到2010年,各高校研究生培养规模继续扩大,在校研究生将达140万人,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也将大幅上升。

以上可以看出,中国研究生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2006年全国招收研究生万人,是2001年全国招收研究生万人的倍。

2006年全国在学研究生万人,是2001年全国在学研究生万人的倍。

2008年1月16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5次会议1月14日在京召开,国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陈至立出席并讲话。

陈至立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9年来,累计授予博士学位24万人、硕士学位180万人。

二、中国研究生是高端稀有人才

众所周知,研究生只能在本科毕业生中产生。

而国家控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的本专科比例。

本科少于专科。

2008年1月16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原春琳)《2008年高校招生计划确定》:

来自日前在京召开的2008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工作会议的消息说,今年的高校招生计划已经确定。

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599万人,其中普通本科生300万人,高职生299万人。

本专科比例约为1:

1。

2008年1月10日,商报《安徽省属高校今年拟招万人比上年增%》:

记者昨天从安徽省有关部门获悉,2007年,安徽省属高校共安排招生计划万人,其中:

本科计划为万人,高职(专科)计划为13万人。

本专科比例为1:

安徽省2008年初步安排省属高校招生计划万人。

其中本科计划招生万人;

高职(专科)计划招生万人。

2008年4月25日,青年报(记者王丽媛)《全国高校在冀招生计划确定共招万人》:

日前,教育部下达了全国普通高校2008年在河北省的招生计划。

除部队院校外,今年全国共有1564所高校在河北省安排了本、专科招生计划313031人。

其中,本科计划135078人,专科计划177953人。

2008年4月30日,海峡都市报(记者叶琦)《省今年高招拟扩招近万人本科扩招一成》:

福建省高招办昨日称,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我省今年高招拟招174591人,其中:

本科87601人,专科86990人。

并非多由本科生都能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

目前,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本科生都能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

2008年1月18日,新京报(记者郭少峰)《2001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首次下降》:

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20万,比去年的万减少万,这是2001年以来报考人数首次下降。

虽然报考人数下降,但考虑到今年教育部计划招生硕士研究生39万,今年的研究生录取率高达%,比去年不足29%的录取率有明显提高。

2005年4月12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03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12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12万人,本科毕业生92万人,高职高专毕业生108万人。

2003年全国招收研究生万人,;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

2003年全国本科毕业生与招收硕士生的比例为:

92万人÷

万人=:

1

2003年全国本科毕业生的%被录取为硕士生。

2004年全国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80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16万人,本科毕业生124万人,高职高专毕业生140万人。

全国招收研究生万人;

2004年全国本科毕业生与招收硕士生的比例为:

124万人÷

2004年全国本科毕业生的%被录取为硕士生。

以上说明,全国本科毕业生录取为硕士生约为22%。

即平均每5个本科毕业生只有1人被录取为硕士生。

2007年11月24日,报(记者:

陈霄飞)《中国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增速趋缓》:

我国报考的人数呈上升态势,但增速趋缓,2004年至2007年报考人数增长率分别为%、%、%、%,这是部学生司研究生招生处处长陈瑞武在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2007年年会上透露的。

2006年3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

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人口为676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人口为15083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6735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40706万人。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2193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974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746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4485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人口为6764万人,那么,有多少研究生呢?

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

6764万人÷

130628万人=%

研究生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呢?

《199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研究生教育继续实行按需招生的原则,控制总规模。

没有披露全国毕业研究生数据。

《199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没有披露全国毕业研究生数据。

《199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992年全国毕业研究生万人。

《199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没有披露全国毕业研究生数据。

《199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1994年全国毕业研究生万人。

《199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1995年全国毕业研究生万人。

《199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1996年全国毕业研究生万人。

《199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1997年全国毕业研究生万人。

《199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1998年全国毕业研究生47077人。

《199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1999年全国毕业研究生万人。

《200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全国毕业研究生万人。

2001年全国毕业研究生万人;

2002年全国毕业研究生万人;

2003年全国毕业研究生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

2004年全国毕业研究生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

2005年全国毕业研究生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

2006年全国毕业研究生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

以上,1994年---2006年全国毕业研究生万人。

《中华人民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1448万人。

1994年---2006年全国毕业研究生万人,占2006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1448万人的比例为:

万人÷

131448万人=万

全国研究生仅占总人口的千分之一,是高端稀有人才。

2008年1月13日,劳动报(作者:

名泽)《知识能用“性价比”衡量?

研究生教育应回归本位》: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研究生还远没有过剩。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近3000万人,研究型人才总体上依然十分缺乏。

2008年2月5日,日报(椿桦)《“硕士求职难”无关扩招?

》:

中国的研究生到底多了还是少了?

我们不能以研究生总数来衡量,而应代之以人口比例。

数据显示,全国目前研究生总数仅占人口的万分之三,研究生培养的数量、质量和速度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远远落后于国家发展的需要。

眼下,我国还远没有达到研究生过剩、让他们成天在职场上四处碰壁的地步。

硕士研究生受到全社会的厚爱,博士生更是受到全社会的厚爱。

2001年7月24日,晨报(记者张皓、通讯员曹俊华)《因材施教寓玩于学一武汉家庭培养出三个女博士》:

卫生学校教师陈克正(早年毕业于)和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妻子罗秀珍用心培养三个女儿。

三个女伢都成了“金”:

大女儿陈淑华(原名陈中原),高考是全县理科状元,进入武大学习病毒学,毕业后攻读武汉生物所硕士,去年元月,被录取为大学生化博士生。

二女儿陈中静1992年考入工学院,后来考取北京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去年10月,到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攻读有机化学博士学位。

三女儿陈中州,1994年考入工学院与环境工程系。

前年,她刚分配到水利委员会工作,就和8名工程技术人员一道,用测大坝电阻的办法,查出了水库存在渗漏的方位。

去年她又以高出录取线18分的成绩,成为中科院物理所的硕博连读生。

2007年6月24日新闻网(记者刘娜筱)《“博士之父”蔡笑晚开博畅谈“养儿经”》:

温州市瑞安一位66岁的乡村老医生蔡笑晚是“5博士1硕士之父”。

2蔡天文,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36岁即成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次子蔡天武,14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5岁获得美国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最大的金融公司高盛公司的副总裁;

三子蔡天师,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曾被美国大学录取为博士生,现在经营实业;

四子蔡天润,医科大学毕业,曾被美国州立大学录取为博士生,现在创办私立医院;

五子蔡天君,中国科技大学硕士,中国建设银行大客户部经理;

女儿蔡天西,18岁考上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28岁担任最年轻的副教授。

2006年11月27日,广州日报(陈君南)《硕士和本科生“抢饭碗”用人单位招人“恐高”》:

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有关人士指出,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还是比较大,远没达到过剩的地步,但研究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确实已经越来越突出。

他说:

“工科类的研究生就业基本没有问题,大文科的中文、历史、哲学,还有法律、经济等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就要差些。

三、中国研究生的工资待遇水平

1993年12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办发〔1993〕85号)直接从各类学校毕业生中录用人员的定级。

初中、高中及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定为十五级;

大学专科毕业生,定为十四级;

大学本科毕业生、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定为十三级;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定为十二级;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定为十一级。

1999年8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财政部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和增加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三个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78号):

在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标准的同时,适当提高机关新录用人员试用期的工资待遇。

提高后的试用期工资待遇标准为:

初中毕业生每280元;

高中、中专毕业生每月295元;

大学专科毕业生每月315元;

大学本科毕业生每月330元;

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每月350元;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每月375元;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每月415元。

2001年9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财政部关于从2001年10月1日起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和增加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三个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1〕70号):

适当提高机关新录用人员试用期的工资待遇。

初中毕业生每月400元;

高中、中专毕业生每月418元;

大学专科毕业生每月433元;

大学本科毕业生每月465元;

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每月493元;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每月530元;

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每月590元。

2006年6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国发[2006]号):

《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已经党、国务院批准,自2006年7月1日起实施,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

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直接关系广大机关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影响地区、部门和单位等社会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切实负起责任。

要坚持国家政策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严格执行政策,不得擅自出台和变通工资政策。

2006年,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58号):

新参加工作的各类学校毕业生见习期工资标准分别为:

初中毕业生570元,高中、中专毕业生590元,大学专科毕业生655元,大学本科毕业生685元,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710元。

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和获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不实行见习期。

在明确岗位前,执行初期工资。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初期工资标准为770元,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初期工资标准为845元。

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初期工资标准为770元,比大学本科毕业生685元高85元,高%;

比大学专科毕业生655元高115元,高%。

2006年8月9日,中国新闻网《广州近半本科毕业生薪金底线1500四成想进机关》:

据信息时报报道,记者8日从零点调查获悉,在本次调查中,广州应届毕业生对自己能够接受的第一份工作的最低薪水也进行了估计。

%的硕士研究生能够接受2001元~4000元的最低薪金范围,%的本科生能够接受1501元~2000元的最低薪金范围,而%的大专生能够接受1001元~1500元的最低薪金。

2007年11月14日,网(杨扬)《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指中国博士生待遇过低》:

11月14日下午,2007中国工博会科技论坛院士圆桌会议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

新民网获悉,国务院学位办主任、中科院院士杨玉良在会上提出,当前我国博士生的生活过得“不体面”,他提倡提高博士生的生活待遇。

据杨玉良院士介绍,中国博士生的月收入大约在1000元至1200元左右,与的每人每月800欧元、德国的每人每月1200欧元差距很远,这样的局面直接导致众多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优秀学生不得不在硕士毕业后及早就业,或申请奖学金出国留学。

2007年11月16日,新民网-新民晚报(作者:

邵宁)《沪企业人力资源调查:

本科生研究生起薪差距拉大》:

调查显示,2007年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的平均起薪分别是1910元、2600元、4500、7092元/月,大专和本科生与前几年相比,涨幅不明显,而硕士和博士则有一定程度的跳跃,可见企业薪资政策向高端人才倾斜。

2007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记者孔祥武)《就业率与学历“倒挂”,为什么?

》:

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郑志宏分析说,研究生、本科生的就业期望值与社会实际需求难以有效对接,是导致他们就业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说,无论是精力还是经费,研究生都比本科生、专科生投入得多,因而对工作有着更高的期望。

研究生希望找到薪水更高、待遇更好、工作更轻松的职位。

不少研究生对3000元以下的薪资不予考虑;

大多数研究生扎堆在人才资源丰富的中心城市,而不愿意去有大量需求的边远地区。

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郑志宏分析说,研究生、本科生的就业期望值与社会实际需求难以有效对接,是导致他们就业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7年12月6日,新华网(记者李丽静)《省规定:

博士到基层就业可享受副县级待遇》:

记者从河南省教育厅获悉,河南省近期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县、乡党政机关在编制限额内接收全日制博士、硕士,依据德才条件,可分别享受副县级和正科级工资、福利待遇。

2007年12月7日,中国青年报(唐勇林)《学历与就业“倒挂”?

高学历者“找好工作”优势依旧》:

上海市人事局最近在该市组织的一次调查显示,今年大专、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分别是每月1910元、2600元、4500元、7092元。

其中大专和本科生与前几年相比,涨幅不明显,而硕士和博士则有一定程度的跳跃,企业薪资呈现向高端人才倾斜态势。

至少上海的起薪数据显示,高学历者的优势依然明显,而且可能还在加大。

2008年1月3日,人民日报(记者倪光辉整理)《任继愈:

研究生不要只想个人前途》:

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在研究生教育90周年庆典上的讲话时说,研究生要有志气,不要只想着个人前途。

要想着为国争光,这是个动力,不能把增加工资作为你的动力。

以工资作动力,那就是谁给我钱多我就给谁干,这样子没法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

以上,可以看出,社会公认学历与收入成正比,而不是相反。

高端人才必然高薪酬。

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综上所述,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发展教育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