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2062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生儿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生儿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生儿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生儿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生儿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文档格式.docx

《新生儿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生儿儿科一般护理常规文档格式.docx

不易引起腹胀,发生残余奶、消化道出血和腹泻症状的频率明显少于间歇鼻饲法。

根据早产儿耐受力而定,以不发生胃储留及呕吐为原则。

3、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等。

4、监测体重定时、固定测量工具。

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密切观察呼吸、体温、脉搏、进食情况、精神状态、皮肤颜色、肢端循环、大小便等,加强补液管理,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2、勤巡视做好各种记录,及时处理危急情况。

高危儿病情变化者应及时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进行监护。

六、预防感染

1、严格执行新生儿中心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患儿前必须洗手戴口罩。

2、保持皮肤清洁。

根据患儿病情每日沐浴一次,保持颈部、腋下、腹股沟、后颈部等皮肤皱褶处清洁干燥;

便后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温水擦洗臀部,局部涂以皮肤保护剂;

脐带未脱者,保持干燥,防止感染,每日遵医嘱给予脐部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每日遵医嘱口腔护理。

七、确保安全

1、及时修剪患儿指甲及医护人员指甲,避免划伤患儿皮肤。

2、及时关好暖箱、蓝光箱及辐射台侧门,避免让新生儿处于危险环境。

八、运用“发展性照顾”模式,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发展。

1、用棉布和棉花制作鸟巢,铺垫在暖箱内,模拟子宫环境,使患儿有边际感。

必要时给予抚触训练。

2、保持病区安静,减少刺激。

3、在暖箱上覆盖遮光布,减少灯光刺激。

九、健康教育

1、促进母婴情感建立,有条件者提供母乳喂养区,指导母乳喂养。

2、宣讲育儿保健知识。

3、家庭心理支持,耐心进行出入院宣教。

4、知道完善新生儿筛查。

早产儿护理常规

1、执行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

2、保暖

(1)维持室内温度24—26℃,环境相对湿度55%—65%,维持患儿适中温度。

(2)对体温不升或体温较低者,应缓慢复温,根据胎龄、日龄、出生体重选择暖箱或辐射台保暖。

3、喂养

(1)喂养开始时间:

目前多主张早起、足量喂养。

体重在1500g以上,无青紫、窒息及呕吐症状者,于生后2小时开始试喂养等渗(5%)糖水,无呛吐者可开始喂奶;

危重,异常分娩,呼吸<35次/分或>60次/分,体重在1500g以下,有青紫症状者可适当延缓喂奶时间,由静脉补充营养。

如有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者应禁食。

产伤患儿延迟3天开奶,待生理盐水洗胃清亮,大便隐血转阴后酌情开奶。

(2)喂奶间隔时间:

出生体重<1000g者,每小时喂奶一次;

1000-1500g者,每1.5小时喂奶一次;

2000g以上者,每3小时喂奶一次。

(3)喂养方法:

首选母乳,若无母乳,应选用早产儿配方奶粉。

1)吸吮及吞咽反射良好者可直接喂母乳或奶瓶喂养。

2)有吞咽能力但吸吮力弱者,可用滴管滴喂。

3)若吸吮及吞咽反射差,但胃肠功能正常者,可采用鼻饲喂养,注奶前须回抽胃内容物,了解胃排空情况,酌情调整注入奶量。

鼻饲喂养是否耐受应遵循以下原则:

a观察胃残留量:

正常残留量0-2ml/kg,超过正常值应减量或停喂一次;

胃残留量大于正常值或大于喂养量的50%,或合并腹胀,是监测喂养不耐受的重要指标。

b观察腹胀:

间断监测腹围,固定测量部位、时间,腹围增加1.5cm,应减量或停喂一次。

C呕吐、腹胀、胃残余量增加、血便或大便隐血阳性提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应暂时停止喂养。

4)极低体重儿胃排空时间长,管饲喂奶后出现气急等症状可采用空肠喂养法。

4、维持正常呼吸

(1)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头偏向一侧或采用仰卧位,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防止呕吐窒息;

有窒息者立即用气管插管或导管吸出黏液及羊水,并及时吸氧。

(2)给氧:

勿常规使用,仅在患儿出现青紫及呼吸困难症状时才吸氧,不宜长期持续使用,监测吸入氧浓度。

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2%之间。

(3)患儿发生呼吸暂停时,应先弹足底、拍背或刺激呼吸,立即给予吸氧或用面罩加压给氧,使其恢复自主呼吸,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5、预防感染是早产儿护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必须做好早产儿室的日常清洁消毒工作。

(1)环境要求:

病区独立,室内应湿式清扫,每日动态消毒机循环空气消毒,监测空气培养。

禁止探望,定时通风。

(2)工作人员: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护理前后严格洗手,接触患儿前须洗手、戴手套、戴口罩;

每日更换吸痰装置;

每日用1:

80的84消毒液擦拭使用中的仪器;

护理人员定期做鼻咽拭子培养;

感染带菌者应调离早产儿室工作。

(3)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尤其注意腋下、颈部、耳后、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

每日行脐部护理、口腔护理、臀部护理等;

勤翻身更换体位;

体重在2000g以下者,每日用温水床上擦浴;

2000g以上者若病情允许,可每日行温水浴;

注意观察有无眼分泌物,有无鹅口疮、皮疹、脐炎及黄疸等。

及时修剪指甲,保护四肢,防止抓伤。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遵医嘱按时完成补液量,并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2)勤巡视:

每30分钟巡视患儿一次,及时发现并处理呼吸暂停、呕吐及窒息等症状;

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并设定报警参数及有效报警提示音;

根据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情况调节氧流量,改变用氧方式。

(3)预防出血:

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

观察脐部、口腔黏膜及皮肤有无出血点;

如有颅内出血者应减少搬动,动作轻柔。

(4)预防高胆红素血症:

避免缺氧、酸中毒、低血糖、低蛋白血症、感染及药物等诱因,定期检测胆红素;

及时给与光疗、酶诱导剂、白蛋白等防止胆红素脑病;

黄疸较重可发展为胆红素脑病者应进行换血治疗。

(5)每日测体重:

观察患儿生长及营养情况;

如有水肿应严格控制液体量,并监测心率、呼吸及肝脏情况,防止发生心衰及肺水肿;

对体重持续不增或减轻者应寻找原因,检查有无感染并调整营养。

7、运用“发展性照顾”模式,促进患儿身心健康发展。

(1)用棉布和棉花制作鸟巢,铺垫在暖箱内,模拟子宫环境,使患儿有边际感。

(2)保持病区安静,减少刺激。

(3)在暖箱上覆盖遮光布,减少灯光刺激。

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2、遵医嘱采取相应血标本及时送检。

3、蓝光治疗,注意保护眼睛、会阴部皮肤,充分暴露皮肤,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发热、腹泻、皮疹、抽搐等副作用。

注意蓝光灯管的亮度,及时更换灯管;

维持稳定适宜的箱温。

4、观察眉间、腹股沟区等遮盖部位皮肤黄染程度,监测胆红素,评估黄疸消退情况。

5、补液及营养:

严格按医嘱给予补充液体及药物,注意黄疸患儿输注药物的顺序,黄疸患儿应先碱化血液再输入白蛋白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并及时报告医师;

耐心喂养,保证营养供给,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喂水。

6、重度黄疸,随时做好换血疗法的准备,并协助进行。

7、严格观察体温、脉搏、呼吸、黄疸、水肿、嗜睡、拒乳等情况,有心衰、呼衰或惊厥时,分别按有关护理常规护理。

8、加强基础护理:

及时更换尿布,做好臀部护理;

及时清理呕吐物,汗渍等,保持患儿清洁舒适;

脐带未脱落者做好脐部护理;

做好眼部护理;

每2小时翻身一次,避免发生压疮;

剪指甲,保护四肢肢端,防止抓伤。

9、每日做好蓝光箱的清洁消毒工作,出蓝光箱后,做好终末处理,加强洗手。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常规

2、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清理呼吸道,维持有效呼吸并吸氧,严重者行气管插管,使用人工呼吸机。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护理记录

(1)意识状态,有无意识障碍,反应差,各种反射不能引出或出现过度兴奋、激惹、肌张力增高或降低、前囟张力是否正常及有无惊厥发生。

(2)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正常,有无呕吐及脑性尖叫。

(3)监测血糖,维持血糖在正常高限。

(4)观察输液局部情况,防止液体外渗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

4、保持静脉通道通畅,遵医嘱准确使用镇静剂、脱水剂、脑活素、止血药物、碳酸氢钠等,保证脑的血流灌注及能量代谢需要。

5、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及液体量,不能进食者采用鼻饲喂养。

6、加强保暖,使体温维持在36—37℃之间,尽量减少氧耗,体温低者入暖箱。

7、早起康复干预患儿病情稳定,无活动性颅内出血后尽早进行婴儿脑功能训练及高压氧治疗等。

教会家长抚触功能训练,并嘱咐其坚持定期随访,足月儿在生后12—14天,早产儿在胎龄42周进行神经行为测定(NBNA)。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2、加强基础护理:

及时更换尿布及呕吐、出汗所湿衣被;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护理前后洗手戴口罩,防止交叉感染。

3、卧位:

根据病情采取头高足低位或半卧位,喂奶后右侧卧位,每2小时更换体位和翻身拍背一次。

4、给氧:

呼吸困难,学氧分压<50mmhg时,给予氧疗。

一般头罩给氧,保持鼻腔清洁,气道通畅,保证氧气供给,氧流量不宜过大,一般头罩为5L/min.持续心电监护,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5%,用氧时间不宜过长,缺氧好转后停止吸氧,以防氧中毒。

5、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痰动作轻柔,负压50—80mmhg,最大量不超过100mmhg,吸痰时间为5—10s,每次小于10s,避免损伤黏膜。

吸痰管插入深度适宜,约5cm,避免损伤声带或导致吞咽反射。

6、痰多粘稠者行高频雾化吸入治疗,雾化前先吸痰,雾化后翻身拍背并再次吸引。

7、加强胸部物理治疗:

每日定时翻身,拍背,必要时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照射治疗。

8、供给足够的营养及液体:

喂奶以少量多次为宜,奶孔小;

发干明显者喂奶前后给氧,有呛咳者采用抱起喂奶或鼻饲。

保证静脉输液通畅,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防止心衰和肺水肿发生。

9、严格按无菌操作准确收集痰及血培养标本,根据培养结果遵医嘱及时应用敏感有效的抗生素,并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

10、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保持病室安静,光线不宜过强。

烦躁者,遵医嘱适当应用镇静剂(尤其肺炎合并先心者),对哭闹患儿进行安抚并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注意患儿神志、面色、呼吸快慢、深浅度及节律、缺氧情况等。

如有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等征象时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

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

定时通风,但应避免直接对流,以免患儿受凉,室温以18—20℃为宜,湿度以50%—60%为宜。

每日空气消毒1—2次。

2、患儿入院后及时安排床位,通知主管医生。

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住院患儿,防止交叉感染。

危重患儿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

3、向患儿和家长进行入院宣教,责任护士做自我介绍。

4、未经入院卫生处置者,若病情许可应补做。

如更衣、测体重、体温,灭虱、剪指甲等。

5、督促患儿按时休息,保证足够睡眠时间。

病情危重和发热患儿应卧床休息,注意更换体位。

一般患儿可适当活动,对年长儿应注意保护性治疗。

6、按医嘱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队友饮食限制的患儿,凡自备的食物须经医务人员同意,方可食用。

并对患儿家长进行必要的饮食指导。

7、一般患儿入院后即时测量体温一次,以后每日15:

00测量体温一次,发热者根据体温的变化决定测量体温的次数。

体温37.5℃以上,每4小时测量一次并记录与体温单上,38℃以下,23:

00和03:

00可免测。

根据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半小时后复测体温并记录。

体温正常后再连测3次,以后改为每日测一次。

体温36℃及36℃以下者应注意保暖。

8、每周测量体重一次,并记录于体温单上。

年龄≥4岁,每日测脉搏呼吸,≥7岁应测血压,并记录与体温单上。

每日记录大小便次数一次。

9、每周剪指甲一次,按季节定时给患儿洗澡理发。

10、向患儿及家属做好卫生宣教及心理护理,教育患儿羊肠良好的卫生习惯。

1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与医生联系,积极配合抢救。

做好各种护理记录并认真做好书面和床旁交班。

12、患儿出院时向家属做好出院指导。

13、患儿出院后所有物品需分别清洁消毒。

床桌凳用1:

500的84消毒液擦拭,被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执行儿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发热时应卧床休息,集中护理,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3、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4、鼻塞的护理鼻塞严重时应清除鼻腔分泌物,然后用5%麻黄碱液滴鼻,使鼻腔通畅。

5、咽部护理咽部不适可给予雾化吸入,年长儿可给予润喉片并做好口腔护理。

避免进食干燥辛辣及过咸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咽部疼痛。

6、高热护理观察体温的变化,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如有高热惊厥史者,患儿体温在38℃即给予降温措施,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以免发生惊厥。

7、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儿有无口腔粘膜斑和皮疹,注意咳嗽性质及神经系统症状,以便早期发现某些急性传染病。

8、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鼓励患儿多饮水,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9、健康教育指导家长平时加强患儿营养,多做户外活动,进行体育锻炼。

婴幼儿应少到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有流行趋势应及早隔离患儿。

急性感染性喉炎

2、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湿润,以减少对咽喉部的刺激,减轻呼吸困难。

3、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应缓慢进食,避免呛咳,并补充足量的水分。

4、遵医嘱应用地塞米松超声雾化吸入或普米克令舒空气压缩泵雾化,消除喉头水肿。

一般情况下不主张吸痰。

5、保持患儿安静,避免哭闹,减少活动,尽可能将检查及治疗集中进行。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是喉梗阻情况,一般在缺氧严重或出现

度喉梗阻者,应做好气管切开术的准备,并采取其他抢救措施。

7、气管切开者,应按气管切开术进行护理。

8、健康教育保持室内环境空气流通,每日至少通风半小时;

感冒的家长不要亲密接触患儿;

家长应加强宝宝的营养,积极预防营养缺乏性疾病;

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对易患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在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定期健康检查,按时预防接种,增强机体免疫力。

毛细支气管炎

2、帮助患儿取合适体位或抱起患儿,以减少肺部淤血。

治疗护理集中进行,便于患儿休息。

3、保持呼吸道通畅,准确给予高渗盐水、受体激动剂或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时应及时吸痰。

每天人工拍背或机械振动排痰1—2次。

4、氧气疗法气促发绀者应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呼吸衰竭者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仍不能纠正低氧血症时,应考虑给予机械通气。

5、供给足够的营养及液体给予易消化富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影响呼吸;

喂哺时应有耐心,防止呛咳引起窒息;

重症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营养。

保证静脉通道通畅,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防止心衰、肺水肿的发生。

6、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呼吸喘憋及缺氧情况,如出现梗阻性肺气阻,面色苍白及发绀加重者应警惕发生呼吸衰竭。

7、健康教育指导家长加强患儿营养,多做户外活动。

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教会家长一般呼吸道感染的处理方法,使患儿在疾病早期能得到控制。

小儿肺炎

2、呼吸道隔离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应安排单间。

3、休息发热或重症者应卧床休息,治疗护理集中进行,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4、高热护理观察体温变化,必要时采取降温措施。

5、氧气疗法气促发绀的患儿应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呼吸衰竭者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仍不能纠正低氧血症时,应考虑给予机械通气。

6、保持呼吸道通畅帮助患儿取合适的体位,雾化吸入后拍背1—2次/天,指导和鼓励年长儿进行有效的咳嗽,以促进排痰。

必要时吸痰。

7、观察病情变化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发现呼吸困难及发绀加重、烦躁、心率增快、肝脏在短时间内增大,提示心力衰竭;

若出现双吸气、呼吸暂停,提示呼吸衰竭;

出现嗜睡、惊厥或昏迷提示中毒性疾病,应及时通知医生。

8、饮食给予高热量、高丹被、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给婴儿喂奶时应抬高头部,防止呛咳引起窒息,严重呼吸困难者禁食。

9、输液速度应根据小儿年龄及病情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加重心脏负荷。

10健康教育指导家长平时加强患儿营养、增强体质的知识,多做户外活动,进行体育锻炼。

婴幼儿应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支气管哮喘

2、环境环境应整洁安静,室内空气流通。

保持室内合适的温湿度,室内布局力求简单,避免摆放花草及刺激性气味的物体。

3、体位哮喘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或坐位。

4、氧气疗法发作时应给予氧气吸入,氧浓度以不超过40%为宜,并监测氧饱和度的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氧流量。

5、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准确地给予受体激动剂吸入,以解除支气管痉挛,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时应及时吸痰。

6、注意观察发作的前驱症状流涕、鼻塞、打喷嚏、鼻痒、咽喉部痒痛、咳嗽、发热等。

7、注意观察患儿全身状态和呼吸的变化有无缺氧、烦躁、呼吸困难加重和神志改变及脱水征等,以防发生哮喘持续状态。

8、心理护理用亲切的语言及爱抚给予患儿安慰、鼓励以减轻患儿的不安和痛苦。

9、健康教育教会家属和患儿掌握哮喘的本质,发病机制,诱发因素;

哮喘发作时的家庭疗法;

哮喘症状加剧时的表现。

指导家属和患儿应用气雾剂,储雾罐,峰流速仪的方法及记录哮喘日记的方法。

讲解短期应用支扩剂和长期应用抗炎剂的区别及药物副作用。

10、随访计划急性发作期(住院或留院观察);

慢性(持续期一个月随访一次,检查指导用药);

缓解期(3个月随访1次,复查肺功能)。

脑炎脑膜炎

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

2、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瞳孔,前囟,生命体征,四肢肌力和肌张力的变化,有无头痛,呕吐发生,并做好记录。

若有异常表现,应立即通知医生

3、严格卧床休息,头肩30卧位,头偏向一侧。

4、保持病室清洁、安静、整齐、舒适、安全。

5、保证营养和水分供给,必要时给予鼻饲。

6、遵医嘱准确地给予药物治疗,并观察药物副作用。

7、根据病情需要,备好抢救药物和用物(止惊剂、氧气、吸痰器、开口器、舌钳、压舌板、口咽通道)

8、做好皮肤粘膜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和大小便通畅。

9、做好CT,MRA,MRI,脑电图,腰穿检查的宣教工作。

10、及时向家属反馈各种检查化验结果。

11、心理护理

(1)对家属或患儿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找出原因,给予疏导。

(2)对家属或患儿行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护理及预后宣教。

12、出院指导按医嘱规范服药。

定期神经内科专科门诊随访。

过敏性紫癜

1、执行出血性与肾小球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给优质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渣饮食,如有胃肠道大出血、腹痛明显应禁食、输血及时给与止血药。

禁食生、辛辣、冷硬食物及海鲜类食物。

3、急性期卧床休息,至症状消失(皮疹消退、无关节肿痛、无腹痛)后下床活动。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紫癜形态分布及消退情况,如有瘙痒时,剪短指甲,勿搔抓,遵医嘱使用止痒剂外涂(炉甘石擦剂)。

5、对腹型患者更应警惕肠穿孔和肠套叠的发生,注意腹痛性质,排便次数及有无血便,腹痛者遵医嘱给镇痛,解痉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并观察疗效。

禁食应静脉补充营养液。

关节肿痛患者抬高患肢,并保持关节的功能位。

对肾损害患者按肾炎护理常规进行。

6、筛出食物性过敏原。

半年内避免食用易致敏食物。

7、遵医嘱应用抗感染激素及抗组胺药物,并观察疗效及副作用。

8、消化道症状及皮疹明显,可遵医嘱予以血液灌流,执行血液透析后护理常规。

9、出院指导本病易复发或并发肾损害,应针对具体情况予以解释。

教会家长和患儿观察病情,合理调配饮食,1-3个月禁食鸡蛋,牛奶,辛辣食物及海鲜类食物,遵医嘱专科门诊随访半年或更长时间尿常规。

川崎病

1、执行儿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高热的护理高热时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头部枕冰袋,酒精擦浴或给予药物降温等。

3、口腔护理口唇干裂、口腔炎者,可用过氧化氢溶液清洁口腔或用3%硼酸溶液每日清洗2—3次,冲洗后外涂液状石蜡。

口腔溃疡者,局部涂溃疡散。

4、饮食护理高热时消化液分泌物减少,加上口腔炎症导致口腔不适或疼痛,患儿多有厌食,进食困难。

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以温凉为宜,切勿过热。

液也可在进食前涂抹1%普鲁卡因减轻疼痛。

5、注意皮肤护理每日晨晚间护理,勤换内衣,皮肤瘙痒时可涂抹樟脑霜。

臀部及肛周红斑脱屑时,便后用温水冲洗干净,外涂软膏。

剪短指甲,避免抓破皮肤。

指(趾)端脱屑时,不要人为撕拉,损伤皮肤的完整性,应让皮肤自行脱落。

6、病情观察如有冠状动脉受损者应按心脏病护理常规测脉搏,注意心率心律的改变,注意面色四肢末梢循环及神志尿量的改变,烦躁者给镇静剂。

抽血在远离心脏的四肢静脉进行。

勿在颈外静脉抽血。

7、大多数川崎病患儿血小板高,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而导致身体各部位栓塞,应嘱患儿多饮水稀释血液。

8、静脉丙种球蛋白的应用

(1)剂量为1—2g/kg,开始以10—20ml/h(3—6d/min)的速度输入,观察30分钟如无反应,将余量在10—12小时内平均输入。

(2)现配现用,室温下放置时间不超过4小时。

(3)使用过程中注意有无血清学反应(发热、寒战、皮疹、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等)。

如出现以上情况应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予非那根或地塞米松等处理,待患儿症状消失可继续输入。

9、做好出院指导

(1)应遵医嘱口服阿司匹林。

注意饭后服药减轻胃肠道反应,观察有无出血。

(2)疗程的2周、1个月、3个月、半年分别来院随访心电图及超声、血常规、血沉。

风湿热

2、病室阳光充足,避免风寒、潮湿。

3、饮食宜富营养易消化。

伴心功能不全者给予低盐饮食,限制入量。

4、关节炎者,使之呈弯曲舒适体位,减轻疼痛。

5、患儿衣着要暖和,汗多时用温水擦洗,经常更换内衣。

6、饭后服肠溶阿司匹林,观察有无呕吐、耳聋、头痛、眩晕、皮肤出血、皮肤及巩膜黄染等症状。

服用泼尼松的患儿要观察用药的效果,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7、有心功能不全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