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复习检测卷五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17544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复习检测卷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复习检测卷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复习检测卷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复习检测卷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生物复习检测卷五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复习检测卷五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三生物复习检测卷五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复习检测卷五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复习检测卷五Word文档格式.docx

C.二倍体植物经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形成四倍体植物

D.测定四倍体植物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时只需测4条染色体

4.图1表示神经纤维上某点受到刺激后对膜外电位的测量,图2表示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在图示部位给予一刺激后,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

B.将图1电流计电极一个置于膜内,一个置于膜外,不给予刺激时指针也能偏转

C.图1中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电流计测得的电位为图2中的A点所示的电位即-60mV

D.图2的C处为动作电位,此时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这是Na+内流所致

5.如图表示培育新品种(或新物种)的不同育种方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⑥过程是动物育种则可用射线处理幼年动物

B.①、②、③育种过程中加速农作物进化,但不产生新物种

C.⑤过程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种子获得纯合品种

D.若⑦过程采用低温处理,低温可抑制着丝点的分裂导致染色体加倍

6.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B的精细胞,则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  )

A.aB,B,BB.aB,aB,B

C.AB,aB,BD.AAaB,B,B

分卷II

二、必考题部分(共4小题,共39分)

7.用2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浴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原生质体体积在A→B段的变化说明:

在该段时间内水分从原生质体________,细胞液水势________。

(2)在1分钟后,处于2mol/L蔗糖溶液中的细胞,其细胞液水势将________,此时,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了__________________。

要使该细胞复原,应将其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3)在1分钟后,处于2mol/L乙二醇溶液中的细胞,其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是由于________逐渐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液水势________。

(4)并不是该植物的所有活细胞均可发生质壁分离,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还必须具有________。

8.下图表示“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

请据图回答:

(1)步骤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丙处理的时间不能太长,防止____________。

(3)在步骤丁的操作过程中,将酥软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后,还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手指按压。

(4)显微观察发现处于________(时期)的细胞数量最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学校不同班级学生在同一天不同时间进行了上述实验,结果发现实验效果有明显差异。

为了探究该实验取材的最佳时间,请你简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图表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刺激―→

―→效应过程―→结果

(1)当机体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这种电位变化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2)突触主要存在于________(填序号)内,反射活动通过的突触数目越多,完成反射需要的时间________。

(3)炎热刺激时,皮肤内发生的效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炎热时失水过多,引发机体主动饮水这一调节过程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

(4)神经递质是信息分子,有关神经末梢可释放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以调节免疫功能,这表明免疫细胞的膜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内的信息分子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

10.图为真核细胞结构及细胞内物质转运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细胞中的⑤,制作的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随时保持______状态;

观察④,需用______染液作为专一性染料。

除④⑤外,图中双层膜包被的结构还有______(填序号)。

(2)若该细胞为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则细胞中不应该具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图示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

若该细胞为人体的唾液腺细胞,细胞核内转录产生的mRNA经一系列加工后穿过______转运到细胞质中,唾液淀粉酶初步合成经内质网加工后,通过______运输到______中进一步加工成熟。

(3)多数生物的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图所示的某mRNA部分序列中,若下划线“0”表示的是一个决定谷氨酸的密码子,则该mRNA的起始密码子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4)如果控制某肽链合成的基因中失去了一段碱基序列,结果控制合成的肽链反而变长了,其原因可能是该基因转录的mRNA上______。

3、选做题部分(共2小题,考生任意选择一题作答即可)

【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11.蓝色牛仔裤常选用质地较粗的棉布料,为了美观和穿着舒适,以往采用“石洗”法,把成捆的布料和浮石放在机器中翻滚,使它变得柔软。

现在改用“生物石洗”法,用含有纤维素酶和蓝靛染料的溶液水洗布料,当达到一定柔软度时,冲洗掉纤维素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纤维素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

它是________的基本组成成分。

纤维素酶能使布料柔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为了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利用下列材料和用具进行了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提示:

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在含有刚果红和纤维素的培养基上形成有透明圈的菌落。

材料用具:

采集的土样,研钵,配制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的各种原料,琼脂,纤维素粉,刚果红溶液,培养箱,无菌水。

实验步骤:

①利用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的各种原料、琼脂及________________配制固体培养基,灭菌。

②将采集的土壤样品在研钵中研碎后________,制成土壤匀浆。

③利用无菌操作方法把土壤匀浆________到培养基上,放在培养箱内培养一段时间。

④用显微镜观察纤维素分解菌时,要从____________挑取材料制成临时装片。

(3)在用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法对纤维素分解菌数目进行统计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________,应该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变(至少答两项)。

【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生物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在使用不当时给人类带来灾难。

例如用克隆技术制造出克隆人,用转基因技术制造生物武器等。

面对生物技术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公众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疑虑。

近年来,生物技术引发的社会争论涉及面越来越广。

(1)目前我国是种植转基因作物较多的国家之一,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争论也越来越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主要涉及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试管婴儿技术诞生后,继而出现了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二者在对人类作用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技术手段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克隆人需要用到下列哪些技术?

________。

(填序号)

①体外培养 ②体外受精 ③胚胎移植 ④核移植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是部分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

蓝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是没有叶绿体,B错误;

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因此核糖体丰富的细胞中蛋白质合成一般旺盛,C正确;

高尔基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D错误。

2.【答案】C

【解析】该实验重点探讨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a与b对照说明有无光照不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

b与c对照说明琼脂切块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

而c与d对照说明单侧光照射能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3.【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失败既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也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A错误;

二倍体植物与四倍体植物杂交后代为三倍体,三倍体联会紊乱不可育,二者间存在生殖隔离现象,B正确;

二倍体植物染色体加倍才能形成四倍体植物,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C错误;

测定四倍体植物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时只需测定2条染色体,D错误。

4.【答案】C

【解析】图1中电流计的两电极均位于膜外,在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电流计的两电极处都为正电位,指针不偏转,不能测到电位变化,C错误。

5.【答案】B

【解析】动物诱变育种一般处理生殖细胞,例如用一定剂量X射线处理精巢可获得大量变异个体,而不是幼年动物,A错误。

①②③为杂交育种,通过杂交育种的人工选择,能够加速生物进化,但是新品种仍能和原品种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属于同一物种,B正确。

⑤过程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的茎尖,单倍体一般高度不育没有种子,C错误。

低温能够破坏纺锤体,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不能抑制着丝点的分裂,着丝点可以在某些机制下自动分开,D错误。

6.【答案】A

【解析】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应形成AB、AB、aB、aB共4个精细胞。

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B的精细胞,说明等位基因A、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没有分离,所以含有基因A、a和基因B的染色体移向一极,进入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aaBB),而含有基因B的染色体移向另一极,进入另一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BB)。

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基因型为AAaaBB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基因A的两条染色体又与含有基因a和基因B的染色体移向一极,进入一个精细胞(基因型为AAaB),而含有基因a和基因B的染色体移向另一极,进入另一精细胞(基因型为aB)。

而基因型为BB的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产生基因型为B的两个精细胞。

因此,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aB、B、B。

7.【答案】

(1)渗出 变大 

(2)不变 2mol·

L-1蔗糖溶液 清水或低于细胞液浓度的其他溶液中 (3)乙二醇 变大 (4)大液泡

【解析】

(1)坐标曲线图中0~60s之间,两条曲线均下降,说明2mol/L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的蔗糖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引起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而原生质体体积减小,细胞液水势变大。

(2)2mol/L的蔗糖溶液的坐标曲线,在60s以后保持不变,且一直小于初始状态时的体积,说明细胞的失水达到最大限度,细胞一直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膜,则在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充满了2mol·

L-蔗糖溶液;

将其置于清水或低于细胞液浓度的其他溶液中,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3)2mol/L的乙二醇溶液的坐标曲线,在60s以后的变化为:

原生质体体积不断增大,最后恢复原状,说明60s以后,乙二醇溶液进入细胞,细胞液水势变大,细胞开始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4)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应具备的条件:

1、是植物细胞;

2、是活细胞;

3、具有大液泡。

8.【答案】

(1)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 

(2)染色过度(整个细胞都染上颜色) (3)再加盖一片载玻片 (4)间期 间期持续的时间最长 (5)在不同的时间取材后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对比实验效果

(1)甲表示解离,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离。

(2)步骤丙为染色,常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丙处理的时间不能太长,防止染色过度。

(3)步骤丁为制片,该操作过程中,将酥软的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后,再加盖载玻片后用拇指轻轻按压,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

(4)由于有丝分裂间期时间最长,占整个细胞周期的90%以上,所以观察时大多数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

(5)为了探究该实验取材的最佳时间,可在不同的时间取材后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对比实验效果,进而得出实验取材的最佳时间。

9.【答案】

(1)内正外负 Na+内流 

(2)② 越长 (3)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加强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大脑皮层 (4)识别递质的受体 激素、淋巴因子(任选一个)

(1)神经纤维兴奋时,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的原因是Na+内流。

(2)突触主要存在于神经中枢内,即②内。

反射活动通过的突触数目越多,完成反射需要的时间越长。

(3)在炎热条件下,皮肤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加强。

①是感受器,机体缺水,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引发机体主动饮水。

(4)细胞膜上有特异性受体,可识别信息分子,信息分子包括神经递质、激素、淋巴因子等。

10.【答案】

(1)有水健那绿 ⑥ 

(2)叶绿体 分裂间期 核孔 囊泡 高尔基体 (3)2 (4)终止密码子延后出现

(1)观察细胞中的⑤叶绿体,制作的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以保证叶绿体正常的形态,观察④线粒体,需用健那绿染液作为专一性染料。

除④⑤外,图中双层膜包被的结构还有细胞核。

(2)若该细胞为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则细胞中不应该具有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图示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细胞核内转录产生的mRNA经一系列加工后穿过核孔转运到细胞质中,唾液淀粉酶初步合成经内质网加工后,通过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成熟。

(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题干(4)中的某mRNA部分序列,结合核糖体在该mRNA上的移动方向,若下划线“0”表示的是一个决定谷氨酸的密码子,则依此向前每3个相邻碱基为一个密码子,所以该mRNA的起始密码子是“2”GUG。

(4)根据题意分析可能是该基因转录的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延后出现,导致翻译出来的肽链变长了。

11.【答案】

(1)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转化而来 植物细胞壁 纤维素酶水解棉布中的一些纤维素

(2)①纤维素粉和刚果红溶液 ②加入无菌水 ③接种

④周围有透明圈的菌落

(3)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菌连在一起时,平板上只能观察到一个菌落

(4)温度 纤维素的量与纤维素酶的浓度、反应时间、pH

【解析】纤维素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其根本来源仍然是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经进一步转化产生的,它是构成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可被纤维素酶分解;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是用刚果红染色法进行的,需要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培养基上就会出现透明圈,这样就可鉴别出纤维素分解菌。

12.【答案】

(1)食物安全 生物安全 环境安全

(2)前者主要用于治疗不孕夫妇的不孕症,后者可以用于治疗需要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的疾病 后者胚胎在移植前需要进行遗传学诊断

(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主要表现在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等方面。

(2)“试管婴儿”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人类的某些不孕问题,而“设计试管婴儿”的特殊目的则是治疗疾病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