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内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3168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内容.docx

《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内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内容.docx

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内容

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内容

  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哪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

  国内动态2012年8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下达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

文件指出:

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随着“创业基础”课纳入本科必修,创新创业教育再一次成为教育研究的关注点。

随后,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中国示范项目平台开通创新创业系统,也标志着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大力开展是与世界接轨。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91年东京创业教育国际会议上指出:

“任何敢于面对决策的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成为一个创业者并具有创业精神。

创业是一种行为,而不是个人性格特征。

”这也就是说,创新创业人才并非天生的,而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的。

  中美人才培养机制比较

  美国是较早在学校中进行创业教育的国家,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阶段,都普遍开设就业与创业教育课程。

在过去35年中,创业学成为美国商学院和工程学院中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

1977年,50~70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与创业有关的课程。

到1999年,大约有1,100所学院和大学开设了这一领域的课程,其中许多学院和大学还开设了创业学或创业研究专业。

同年,美国国家创业教学基金成立。

  美国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聚焦式和辐射式两种基本组织模型。

聚焦式培养在商学院和管理学院进行,培养专业化的创业人才,如哈佛商学院的班,对学生有严格要求。

辐射式培养则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为学生从事各种职业打下基础。

  美国的创业教育还延伸到中学阶段。

一项对全美高中生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70%的学生希望拥有自己的企业,86%的学生希望知道更多创业方面的知识。

  相比之下,在中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属于新兴事物,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尚未形成合力,在培养机制上,存在脱节现象。

因此,出现了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找不到人才、高校找不到感觉的局面。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张来武曾表示,中国人不是没有能力搞科研,要让中国的科学家做一个题目能做得很好,但问题是没有一个创新的体系。

创新是一个市场行为,是一个经济行为,是一个企业家行为,没有这样一个体系,科学家的研究就失去了方向,科学家的研究就失去了动力,科学家的研究就失去了接力棒。

  从美国和中国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比较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经验:

  注重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的培养

  我们必须加强对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的纵深培养,既要提升人群覆盖率,又要推动创业的动机提纯和创业层次的提升。

  加强多方合作,实现资源整合

  我们必须加强学校、政府、企业的多方联动,邀请企业一线人员上讲台,才能真正帮助创业者。

  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创业中心

  我们应该在组织上强化保障,建立创业中心,重点注重校友网络的人才和资金保障。

  引入风险投资,实现全程孵化

  我们应该引入风险投资,实现从意识培养、技能训练、团队孵化、市场对接、转售上市的全程孵化。

  人才培养金字塔模型

  根据上述分析和总结,我们建立了中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金字塔模型。

最底层是创新创业人格的培养,即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等方面。

在中国传统的家长思想和教育体制下,让创业者拥有完全独立的人格,是必须解决的基础问题。

中间层是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需要激发人才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新创业的兴趣,促进他们萌发和把握创新创业动机。

最顶层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培养人才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计算风险的能力等。

  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金字塔模型中,政府、媒体、学校、企业、家庭均扮演了重要角色。

家庭和学校对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格至关重要;政府、媒体、学校和企业可推动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而学校和企业又是创新创业能力培训的真正土壤。

  如果能实现校企政家四方互动,则实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可以实现。

  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作者:

李震东教授:

伯马创业研究院院长、全国就业指导专家、中国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高峰讲坛秘书长,曾受到中央电视台等全国100多家新闻传媒报道,曾在南开大学等全国31个省讲座800多场,是专门、专业和专心从事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事业讲演第一人。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意义与方法

  概要:

在近几年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成为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就此提出相关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认识师资建设实践活动社会保障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2007年毕业生的总数是495万,2008年大概达到540万左右,而在2009年则超过600万。

在国家增长8%~10%左右的时候,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大概900多万个,毕业生占到新增就业岗位的一多半。

现有的企业和机构,能够提供的新的就业岗位十分有限,尤其是技术进步使一些企业的岗位在减少。

而随着高校连续大规模的扩招使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高等教育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战略转移的过渡时期,就业更强调数量扩张后的质量建设。

  在此社会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以创业促进大学生就业,将是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各高校面临的重要机遇。

中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意识比较低。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校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创新创业意识,是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推动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它支配着创新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具有很强的选择和能动性,是创新创业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培养、熏陶和积淀。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认识高度,营造整体创新创业环境氛围

  注重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将创业精神提升到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做贡献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高度。

其次要从观念上改变单纯为准备创业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只对少数人进行创业教育的做法,真正把创业教育作为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助推器,从而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贯穿到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去。

再次要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师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热情。

  具体途径有:

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成功企业家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事迹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开展各种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搭造舞台;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一己之长的事业;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或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在具体实践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使其形成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服务,重视相关师资建设

  从目前环境看,除几个学校试点外,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普遍存在师资环境差、学生有想法却苦于缺乏针对性科学指导、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的社会舞台等现象。

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创业品质的前题,优秀的导师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

所以在不断加强和改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新创业思想与实践平台,创新教育模式,有计划分期分批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培养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培养出具有敢于探索、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具体途径有:

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以结对的形式进行导师与学生的定期交流;校方提供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并由导师带领学生走进企业,体验企业创新创业文化内核,感悟成功人士心得,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教学客体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实践主体,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和学有所用。

  三、积极搭建平台,重视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际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包括让大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技能、具备职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等。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是关键。

只有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文化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得以提高。

学校应积极搭建实践活动平台,合理增加实验和实践的时间,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创建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

另一方面,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加入到校办企业中去,使学生得到市场磨炼。

  具体途径有:

组织开展社会实践竞赛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去认真思考创新与创业,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践,推出创新实验室,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强化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和提高综合能力;组织大学生加入到校办企业中去,建立孵化器,从资金上支持学生创业,学用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亲身参加创业实践的各种机会,通过不断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最终实现真正的创新创业。

  四、从政策上鼓励、支持和扶助大学生创新创业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校行为,而且还是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共同行为,它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

因此,在强化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学校、政府、社会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政府与社会应当从各种政策和规定上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法律保障和社会支持,真正建构起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

  关于创新创业问题,哈佛商学院教授斯蒂文先生总结得非常好,他说:

“创新创业是不拘泥于资源约束的前提下把握机会,整合资源。

课堂教学和课外培养双环节都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必不可少的环节。

要想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期的大学生,必须从教育、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培养,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

”此语诚然,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能力、富有创业精神和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这种培养目标的达成除依靠高校的力量外,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协作,并建立一个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的、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以优化创业环境,保障创业活动顺利开展与实施。

作为以培养社会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等学校必须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转变教育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创业型的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只有这样。

高等学校才能抢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才能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的认识

  一、目的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大学生进一步深造和将来的就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一直从事相关问题的研究,并在教学中一直注重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现在已对这一问题形成了一些比较系统全面的认识。

  为了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