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四则运算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0639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数的四则运算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分数的四则运算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分数的四则运算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分数的四则运算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分数的四则运算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数的四则运算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

《分数的四则运算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数的四则运算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数的四则运算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Word下载.docx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按照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一步一步算出结果。

2.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看一看,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回答,并在小黑板上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出来。

追问:

这样计算简便一些吗?

为什么?

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里同样适用。

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讨论练习十六第2题。

现在请大家看练习十六第3题。

讨论一下,每道题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指名学生口答怎样算简便。

4.讨论练习十六第6题。

让学生讨论、填数。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怎样想的,有几种填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

你能把这些内容简要地概括一下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练习十六第3题右边四题,第4题下面三行,第5题。

家庭作业:

练习十六第2题,第3题前五题,第4题第一行。

设计理念:

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物体表现出来。

单位之间的进率也较复杂,因此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怎样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

然而对于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及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等知识点,在电脑动态的演示下,才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

因此,电脑课件,用直观演示来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2、学会看钟表,正确地读出钟面所示的时刻,并学会用两种方法写出来。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的认识和进率    

  教学难点:

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

钟面、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5分)

  现在是某时某某分,我们准时开始上课。

某时某某分)

  1、课件演示:

录像120急救车、119火警、110出警片段。

看了这个,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谈谈时间)

  2、今天张老师6:

00起床,你们呢?

你们一般是什么时候睡觉?

(3-4)

  3、你们是怎样知道这些时刻的?

(对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1-2)

  4、生活当中各种各样的钟表。

讲解:

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时间。

  5、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明他是如何利用时间的。

课件演示:

分别出示三副图,让学生试

  读。

小明他很会利用时间学习生活,希望小朋友们也能做一个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

  好孩子。

(出示文字“珍惜时间”) 

  6、老师刚才发现有些同学已经会认钟表,也有些同学还不会认。

但没有关系。

这节课我 

  们不仅要学会认钟表,还要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20分)

  

(一)认识钟表(钟面,大格,小格,时针,分针,数字)

  1、出示一个完整的钟面,提问:

你在钟上看见些什么?

  2、师:

对,钟面上较短的针是时针。

(闪烁)(板书:

时针)是用来表示几时的。

较长的

  针是分针。

分针)是用来表示几分的。

再以一儿歌的形式,将知识传

  授给学生。

(时针)我的名字叫时针,嘀哒嘀,嘀哒嘀。

我的个子比较矮,表示几时

  就是我。

(分针)我的名字叫分针,嘀哒嘀,嘀哒嘀。

我的个子比较高,表示几秒就

  是我。

  3、设疑:

你知道钟面上划分了多少大格和多少小格吗?

让我们来仔细的观察一下。

  

(二)认识大格和几时

  1、演示:

将钟面划分为12大格,让学生数一数。

(回答)  (教师板书:

12大格)

  2、演示:

为每一大格标注数字。

(1-12)

  3、演示:

时针从12到1,时针经过几大格,就是1时。

   (板书:

1时)

  4、时针从12到3,时针经过几大格,就是几时?

  5、时针从12回到12,时针经过几大格,时针经过多少时?

  6、小结:

时针是用来表示几时的。

时针转动的方向就是顺时针方向。

  (三)认识小格及几分

  1、提问:

请同学再仔细观察,每一大格又被平均分成了多少小格?

(放大让学生观察)并

  且回答。

恢复并出现数字“5”。

  3、2大格有多少小格?

3大格有多少小格?

怎样计算的?

9大格有多少小格?

  4、你知道钟面一圈有多少小格吗?

60小格)。

  5、演示:

分针每走一小格就是1分。

走一小格,1分)

  6、分针从12到3,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多少分?

分针从12到6,走了多少分?

分针从12

  到9,走了多少分?

  7、分针走一圈,走了多少分?

走一圈,60分)

  8、小结:

分针就是表示几分的,但在实际中时针和分针总是同时转动的。

  (四)时分单位的进率

(1)两针同指12,从12到1,让他们同时转动,同时停止。

  2、提问:

他们谁转的快,谁转的慢?

  3、提问:

请观察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了多少小格?

(60小格)到底是不是?

我再看一次

  检验结果。

  4、提问: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刚好走一圈,那么你认为60分和1时之间有什么关系。

  对60分=1时,也可以说1时=60分(板书1时=60分)

  (五)建立时间观念

  1、1分钟(听一分钟的音乐,同时显示自己1分钟能够做的事)

  2、1小时(1小时=     ;

一节课有    分钟,一个课间休息    分钟,再

  加   分钟就是1小时。

  (六)教学例1

  1、引入:

刚才大家认识了时间单位时分,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认钟表。

  2、出示钟面整时刻,让学生试读。

  (出示四副图,指明时刻除了用文字表示外,还可以用数字表示,例如:

1时。

  可以写成1:

00,时和分之间用两点隔开,两点的左边表示几时,右边表示几分。

  刚好是1时整,所以后面用两个0代替。

这种表示法,你还在哪儿看见过?

  3、看来这种表示法并不陌生。

其他两副图你会表示吗?

让学生自己写在本子上。

  4、你认为怎样读整时刻?

  5、小结:

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时。

  (七)教学例2

  1、看图,展示10:

00—10:

15的过程。

现在的时刻是多少?

你是怎样认出来的?

  2、师小结:

时针刚走过10,就是10时多,多多少要看分针从12开始走了多少分,走了15

  分,就是10时15分。

  3、认识图2,认识图3,4,独立写在本子上。

(注意:

1。

6:

05的写法)

  4、展示3:

55的形成过程。

差5分到4时。

你认为怎样认几时几分。

(出示小黑板,时针过几,几时多,多多少,看分针。

  三、巩固练习。

(13分)

  1、基础练习:

P72的1题,集体订正。

看谁看得有快有对。

  2、提高练习:

教师报时,学生拨钟面。

(学具)

  3、拓展延伸:

出示运动会比赛日程表。

做游戏,请同学们当裁判。

  (这是一张运动会比赛日程安排表,请同学自己先轻声的读一读,然后我再请一位声

  音响亮的学生当一次主持人,宣布各个项目的比赛时间。

)  

  课件展示:

在森林当中有一场有趣的长跑比赛,有很多参赛的队员他们都是从12:

00

  整开始出发,请同学记录每个队员的到达终点的时刻,然后再比一比。

第1号队员是

  猎人,第2号队员是乌龟,第3号队员是猎豹,第2号队员是鸟。

小朋友都是能干的

  好裁判。

  4、结合学生答案,分辨讲解时间点和时间段的区别,即“时”与“小时”。

  四、课堂小结(2分)

  1、这节课你学会什么(2人)

  2、师:

你们学会认识钟表,就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小主人。

  3、现在是什么时间?

出示时钟,学生辨认。

从开始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多少时间。

现在是

  某时某某分,我们准时下课。

  五、作业。

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58—59页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使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

的能力及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体会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

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位置关系。

学习难点:

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学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教学书、练习册、铅笔盒、像皮、动物图

片、胶水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说一个字,请小朋友说一个意思相反的字。

师:

大(小)、多(少)……上(下),激励:

小朋友们可真聪明,说得又对又快。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

揭示课题:

上下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小故事情境:

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小动物们都躲进屋里……它们就到大树爷爷那寻求帮助。

(2)课件出示小鸟和小白兔

谁愿意帮助小鸟来说一说它现在的位置?

学生1:

小鸟在上面。

学生2:

小鸟在小白兔的上面。

谁来说说小白兔的位置?

小白兔在下面。

小白兔在小鸟的下面。

(3)大树爷爷提建议:

小朋友在说上下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1、体验上下的相对性。

(1)课件出示小松鼠,在小鸟和小白兔的中间。

①谁来说说小松鼠的位置?

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白兔的上面。

②讨论:

为什么一定说小松鼠在上面?

一会又说它在下面呢?

③全班交流。

④小结。

激励:

你回答的太棒了,解释的这样清楚,老师一听就明白了,太感谢你了。

(2)课件出示:

小猴子在小松鼠和小白兔中间。

谁能说出小猴子的位置?

小猴子在小鸟的下面。

小猴子在小白兔的上面。

学生3:

小猴子在小松鼠的下面。

……

你真是一位善于观察、认真细心的孩子。

(3)给小动物分房子。

①四人小组活动。

②反馈不同分法的小组。

③说一说。

住在最下面,是第 

层;

住在最上面,是 

第2层住的是谁 

,它在 

的上面, 

的下面,第三层呢?

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你考虑的真周到,我替小动物谢谢你了。

三、感知生活中的上下

1、摆一摆,说一说。

(1)请小朋友拿出数学书,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把练习册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把橡皮放在铅笔盒的上面。

(2)课件出示摆放图:

你们同它摆的一样吗?

谁能说说数学书、铅笔盒的位置?

(3)随意调换学习用品的位置,同位互相说一说他们现在的位置。

2、说说身体上的上下问题。

(1)同位互相看一看,结合身体上的东西说说它们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2)组织交流。

3、说说教室里的上下问题。

(1)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上下来说一说。

4、出示小书架。

(1)提问:

书架有几层?

都摆了哪些东西?

(2)指名当小小解说员,介绍书架里面物品的摆放位置。

你的解说太精彩了,有机会老师推荐你到电视台当小小解说员,好吗?

四、拓展应用

1、课件出示P59t3图。

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说些什么?

2、课件出示P59t5图。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真得向你学习了,谢谢你给老师讲解的这样清楚。

五、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

说一说有哪些收获?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对老师满意吗?

为什么?

你的收获可真多,继续努力,相信你以后会对自己很满意,感谢你对老师的评价。

  比例尺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十二册《比例尺》第48、49页的内容。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两种形式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把线段比例转换成数值比例尺

  一、激发兴趣,引入比例尺

  脑筋急转弯

  师:

坐公共汽车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火车站,一共要用50分钟,但有只蚂蚁从沙市红星路爬到荆州火车站却只用了40秒钟。

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生猜:

蚂蚁可能在地图上爬。

对了。

蚂蚁爬的是从沙市红星路至荆州火车站的图上距离,而人们坐车所行的是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火车站的实际距离。

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

  1、操作计算。

你们喜欢画画吗?

那我们来个最简单的——画线段游戏。

我说物品的长度,你用线段画出它的长,行吗?

  ①橡皮长5厘米

  ②圆规长11厘米

  ③米尺长1米

咦?

怎么不画了?

  生:

画不下。

那怎么办呀?

快想想,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1米画到纸上去?

可以把1米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

这个办法不错。

就用这种方法画吧。

  学生画完,集体交流。

你是用图上几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1米的呢?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米就叫“实际距离”。

你能用比表示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吗?

  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计算过程。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1)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其实像这样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这幅图的比例尺。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板书课题及关系式)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板书)

下面每位同学算出自己的比例尺。

  (生独立计算后汇报结果,师板书)

同样是1米的米尺的线段图,为什么它的比例尺却不一样呢?

(缩小的倍数不同)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上课前所说的最后一道脑筋转弯的题目吗?

原来坐车是从沙市红星路到荆州的火车站实际距离约是18千米,而蚂蚁行的是30厘米的图上距离,怪不得只要3秒呢!

那么,你能求出这副地图的比例尺吗?

  (学生做前先交流)

大家交流一下,谁能告诉大家首先要做什么事情?

先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把千米化成厘米,也就是说我们在求比例尺的时候,首先写出比,再把单位统一起来,最后化简比。

(板书1.写出比。

2.单位统一。

3.化简比)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让能说说求一幅图的比例尺的方法是怎样的?

  对应练习:

完成课本第49页“做一做”

  

(2)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比例尺

你还在哪里见过比例尺?

  生1:

大型建筑。

  生2:

房屋装修。

根据这幅图的比例尺,你能用另一种说法说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吗?

  (让学生说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几倍?

  三、认真比较,深刻理解

  1、比较比例尺,揭示数值比例尺的意义。

像1:

1000000这样的比例尺是数值比例尺。

它也可以写成1/1000000你。

能说说比例尺1:

100000000所表示的意思吗?

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一百万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百万倍。

你还见过怎样的比例尺?

(出示中国地图)引出线段比例尺。

  2、认识线段比例尺。

把上面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1厘米:

60千米

  =1厘米:

6000000厘米

  =1:

6000000

  小结:

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是比例尺的两种基本形式。

它们之间可以进行转换。

把线段比例尺转换成数值比例尺只要把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简就可以了。

  3、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后的比例尺

  同学们,刚才我们把米尺的实际距离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我们还求出了它的比例尺是1:

100等,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要把实际距离放大后再画在图上的呢(有)

  (出示三年级科学书中蚂蚁图)

这是同学们三年级科学书中蚂蚁图,他是把蚂蚁放大后画在书上,图上蚂蚁长6厘米,而蚂蚁实际长6毫米。

你能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吗?

  (学生尝试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指名板演)

  出示一些精密零件的图和图纸,介绍把实际距离放大后的比例尺。

  纵观这节课所认识的比例尺,思考下列问题: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相同吗?

化简后的比例尺带不带单位?

  2、求比例尺时,通常要做什么?

  3、化简后的比例尺,它的前项和后项一般是什么形式?

  四、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1、小结看书。

  2、练习:

  

(一)填一填

  

(1)在比例尺是1:

2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2)在比例尺是1:

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3)出示一个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米,把这个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

  

(二)判断

  

(1)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2)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六、谈学后体会。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比例尺教学设计

(二)

  教学内容义务教学六年制小学比例尺(课本第5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

并能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通过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你们当回设计师,请大家将我们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白纸上。

(长8米、宽6米)

  2、请画好的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有不一样的请你贴上来。

  3、按大小分类。

(讨论后说明随意画的长方形不是教室的平面图)

  4、讨论:

将这么大的教室画到图上你采用了什么办法?

(缩小)。

为什么这些图有大有小呢?

  5、分别请同学说说自己画的设想。

  6、在同学们贴上的纸上介绍图上距离、(画在图上的8厘米、6厘米就是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同学们量出的教室的长8米,宽6米就是实际距离。

同学们缩小的倍数就是你这幅图的比例尺。

请你写上自己的比例尺。

  7、板书课题。

“认识比例尺”

  二、新课展开

  1、自学课文

  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第56页,初步接触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

  说明:

我们所缩小的倍数,一般取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为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

  改写自己所画的图的比例尺。

  2、出示中国地图(投影)

  找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1:

30000000

  讨论:

比例尺1:

30000000表示什么实际意义?

(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00000000厘米)。

  观察这幅图的比例尺你还发现了什么?

  (电脑演示放大效果)

  介绍线段比例尺。

你能看懂它的意思吗?

与数值比例尺比较。

(线段比例尺操作性强的,便于估计)。

  你能从地图上大致的估计上海到北京的距离吗?

小组讨论、反馈。

评价各种计算的方法。

板书: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同学们,阳春三月正是春游的好季节,假如我们602班准备两天的行程出去旅游,请你设计一条合适的路线。

(拿出自己准备的地图,四人小组讨论)

  小组反馈,评比优秀方案。

  3、再次认识比例尺

  出示一个手表的零件,这些零件如果要你画出来,你觉得有什么困难。

你有什么办法吗?

  电脑课件演示。

  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

说说与一般的地图上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根据讨论板书:

  比例尺 

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 

如1:

  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 

如200:

1

  引导讨论要将钢笔或杯子的设计图画出来,你选择怎么样的比例尺?

  补充板书:

  把实际距离按原来的大小画出来,比例尺就是1:

  三、练习

  1、(练习纸)课本p58.5

  2、(练习纸),电脑出示:

  上图是按1:

500画成的,先测出图上长度,再计算梯形的实际面积。

  四、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