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大班教案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30030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大镜大班教案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放大镜大班教案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放大镜大班教案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放大镜大班教案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放大镜大班教案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放大镜大班教案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放大镜大班教案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大镜大班教案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放大镜大班教案5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这是我在设计之初聚焦的问题。

  用放大镜看物体,除了“放大”还会有什么奇妙的发现?

这个问题能够萌发幼儿对生活中放大现象的好奇和猜想,而“好奇”正是引导幼儿喜欢探究的最佳途径。

因此,我决定活动中要放大的是“放大镜看物体后的奇妙现象”,激活中班幼儿的好奇心、探索心。

  从功用来看,“放大镜”是用来“看”的,所以,我顺理成章地将活动目标设计为引导幼儿建构“观察的经验”,拓展他们的观察视角。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想象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视觉效果。

  2.尝试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

  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探究”部分,可以发现探究的目标有三个维度:

情感态度——喜欢探究是前提;

方法能力——探究,是关键性目标;

在探究中,周围事物和现象是载体目标。

本活动的环节设计紧扣这三个维度,用想象激活幼儿的好奇;

用使用工具、尝试操作、积累探索能力之一的“观察”经验,伴随前两个环节和第三个环节,让幼儿对周围事物和对放大镜等有了新的经验。

应该说,这也是我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一种解读和表达。

  活动准备

  1.幼儿有正确使用放大镜的经验。

  2.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3.欣赏用的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和猜想

  关键提问:

  1.看,想象一下,这像什么?

  它是一种动物所拥有的,猜想一下,可能是谁拥有的呢?

  【设计意图:

先观察然后想象,想象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再次观察,而且能够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放大镜下物体的奇妙视觉效果。

  总结要素:

  *教师肯定幼儿的想象,如:

这像某某,某某很漂亮,它是蝴蝶的翅膀。

  *引出产生奇妙视觉效果的工具:

放大镜。

如:

这是高倍放大镜,它能放大蝴蝶美丽的翅膀,让人看得更清晰。

  2.听,这是谁的声音?

(先放一段鸟鸣声)

  想象一下,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会是怎样的呢?

设计先听后想象有两个作用:

其一,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多种感官的运用;

其二,幼儿这一次的想象基于上一次奇妙视觉效果,幼儿会更加期待看到放大后的效果,对放大镜放大物体后的现象有更深的印象。

  *再次引出放大镜。

小鸟的羽毛在高倍放大镜下看上去轻轻的、柔柔的,像某某,像某某。

  二、想象和比较

  1.再看看,这像什么?

比较,让观察更具有目的性。

随着环节的展开,幼儿的观察从无意观察慢慢向有目的的观察前行,当然,比较也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到了放大镜带来的奇妙感受。

  辅助猜谜语:

不是冰块,不是宝石,味道很甜,不酸不成,蚂蚁爱吃,我也喜欢。

  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肯定并归纳幼儿在比较中的发现。

  *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

这就是能让物品看起来变得清晰的放大镜。

使用放大镜的时候,不用太靠近眼晴,也不用太靠近物品,只要对准物品,调整最佳距离就行了。

在前面奇妙视觉感受的铺垫下,出示放大镜,让幼儿对使用放大镜产生期待,并且通过语言帮助幼儿再现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为后续使用做准备。

  3.接下去展示的图片和我们的身体有关,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

(给每位幼儿发一个放大镜,同时出示两张图片)

这个部分承上启下。

既延续了上个环节的想象、猜想和比较,又让幼儿在期待中拿着放大镜观察。

  辅助提问:

  *找到了吗?

观察一下,再比比图片。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

  *(出示照片)出示舌头的全貌,总结幼儿的发现。

舌头上的小泡泡能帮我们分辨酸甜苦辣。

  *了解和肯定幼儿使用放大镜后的发现:

用了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

(幼儿:

看得晕晕的,放得好大等)

  三、使用放大镜

  1.请你用放大镜看一看,图片上是谁?

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

4号手里拿着什么?

(让幼儿的观察有非常具体明确的目的,让幼儿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

引导幼儿从无目的观察到借助放大镜,通过倾听,尝试带着目的去观察,进一步积累有意观察的经验。

  2.操作

  观察要素:

  *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3.讨论:

  *谁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

请上台。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

大家用手势回答!

  *4号手里拿着什么?

一起回答——放大镜。

通过点击上的放大功能,验证幼儿的观察,这也是对幼儿的观察行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四、拓展和延伸

  孩子们,请看——放大镜放大东西后,也会有丑丑的感觉。

这是一个引起世界轰动的科学实验,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做了这样的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比放大镜更清晰的显微镜下,水分子形成了丑陋的结晶。

请看——

尝试把科学探究和真善美链接,并且拓展放大镜的另一个种类——显微镜。

  当对着水表达不同的`爱和感谢时,水结晶就会显得美丽异常。

  五、结束

  孩子们,我们也来做放大镜,把微笑和友好传给一个人、两个人、传给全班,原本小小的微笑和爱就会越放越大,世界也会越来越美好。

(播放图片的同时插入音乐)

放大镜大班教案3<

  幼儿的世界,就是一张白纸。

幼儿认识东西比较直接。

亲眼所见的物体,就有了直观的认识。

可是今天物体为啥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变化呢?

原来这是一个有关放大镜的探索游戏。

放大镜是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是科学探索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

  一面普通的小镜子,究竟有什么样的功能,透过这面镜子观察物体,物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激发幼儿对这面镜子的好奇与探索的兴趣。

,而"

好奇"

正是引导幼儿喜欢探究的最佳途径。

因此,我决定活动中让幼儿自主观擦放大镜看物体后的奇妙现象"

  从功能来看,"

放大镜是用来观察物体的。

所以,我将活动目标设计为引导幼儿建构"

观察的经验"

,拓展他们的观察视角。

  1、观察、比较,常见物体在放大镜下奇妙的变化。

  2、尝试使用放大镜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

  3、培养幼儿根据观察结论想象熟悉的物品在放大镜下的变化。

  1、欣赏有关放大镜观察物体的视频。

  2、放大镜每小组一个、幼儿熟悉的物品每小组一个。

  3、每人一份观察用的图片。

  一、情景引入

  1、观看视频小白兔拔萝卜,第一图和第二图对比,同一张图片,为何第一图没有镜子就小一些,而第二图有了一个小镜子图上的物体就变大了?

引入孩子们对放大镜的认识。

先观看然后引入,即让幼儿对自己所不熟悉的放大镜有一定的了解,又能通过物体的变化激发幼儿对放大镜的好奇。

  教师肯定幼儿的观察结论如:

第一幅图小,而第二幅图大了许多。

从而引入对放大镜的奇妙现象的认识,原来放大镜可以将物体变大,这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

  二、使用放大镜

  1、出示放大镜,简单介绍:

  2、请你用放大镜看一看,图片上是谁?

能学做一下1号的动作吗?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

4号手里拿着什么?

【设计意图:

  3、操作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鼓励专注观察的幼儿。

  4、讨论:

  谁愿意回答第一个问题?

  2号的方向是怎么样的?

大家用手势回答!

  4号手里拿着什么?

通过点击电脑上的放大功能,验证幼儿的观察,这也是对幼儿的观察行为的一种肯定和鼓励。

  三、想象和比较

  1、再看看,这像什么?

  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白砂糖,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3、接下去展示的图片和我们的身体有关,找到了吗?

仔细观察,再认真找找,它放大了我们身上的哪一部分?

(给每位幼儿发一个放大镜,同时出示两张图片)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使用放大镜的方法是否正确,及时指导。

  了解和肯定幼儿使用放大镜后的发现:

用了放大镜,你有什么发现?

看得晕晕的,放得好大等)(出示照片)出示舌头的全貌,总结幼儿的发现。

舌头上的小泡泡能帮我们分辨酸甜苦辣【设计意图:

  四、拓展和延伸孩子们,请看——放大镜放大东西后,也会有丑丑的感觉。

这是一个引起世界轰动的科学实验,当人们对着水,说难听和凶狠的粗话,在比放大镜更清晰的显微镜下,水分子形成了丑陋的结晶。

所以,小朋友们不能说不礼貌的话,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尝试把科学探究和真善要并且拓展放大镜的另一个种类——显微镜。

  活动反思

  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放大镜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结合生活经验,感受人们是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放大镜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激发幼儿继续关注生活中各种小工具的欲望。

放大镜大班教案4<

  1、了解放大镜的作用,知道放大镜可以放大观察物体。

  2、利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感受其中的变化。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Bigeyesmalleye活动纸放大镜(可以放大看吗?

  活动内容

  【导入】

  1.观看动画片【放大镜】,说说放大镜的作用并找找我们周围和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体。

  用放大镜可以干什么?

  小的字可以放大,小的昆虫也可以放大观察。

  还可以干什么呢?

  找找我们周围和放大镜作用相似的物品,都有什么呢?

  利用放大镜来观察物体。

  【展开】

  2.观看视频【放大镜】,了解实验的目标,备品和实验顺序。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用放大镜怎样观察植物呢?

  看一看实验顺序。

  1)用眼睛观察植物的叶子。

  2)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

  【活动1:

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3.利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叶子。

  让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植物怎么样?

  我们来观察植物的叶子吧,植物的叶子上有怎样的花纹呢?

  【结束】

  4.实验结束后,Bigeyesmalleye活动纸放大镜(可以放大)写出实验结果。

  扩展活动

  阳光明媚,无风的时候,带幼儿们到外边用放大镜来聚光。

  注意事项

  用正确的方法使用放大镜,不是把放大镜放在眼睛前而是把放大镜放在物体的前面。

  活动评价

  对于是否理解放大镜的性质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放大镜上有凸透镜,阳光照射在放大镜上,阳光通过凸透镜聚集的点就叫做焦点。

这样通过放大镜的阳光聚合在一点上就可以把纸点燃了。

放大镜大班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和平面镜比较,初次玩,感知放大镜的神奇。

  2、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能说出生活中一些与凸透镜原理有关的物品。

  3、利用焦点燃烧纸板、纸片,使幼儿体验科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放大镜,一面小镜子。

若干纸片、纸板。

手电筒一个。

  活动过程:

  一、请小朋友把你们带的小镜子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二、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东西(出示)认识吗?

叫什么?

(放大镜)

  1、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说一说和平面镜对比后你有什么发现?

  2、再到自己、伙伴的身上,周围的物体上用放大镜观察一下,说说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小结:

"

摸起来镜面是突出来的,当你仔细看放大镜上的你的时候变成了哈哈镜;

而当你把镜子拿到一定距离的时候,再仔细看镜子里的你时发现和本人很清楚。

  3、师:

当你把放大镜远距离对准报纸看字的时候,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

用放大镜看物体,离物体不能太远;

否则,从放大镜上看的物体会变得更小。

其实,放大镜是一面凸透镜。

  三、师:

请小朋友说说在生活中,利用凸透镜原理制成的像放大镜这样的物品都有哪些?

(显微镜、老花镜、照相机、猫眼、投影仪、汽车前后尾灯等)

  四、小朋友猜猜看,老师把手电筒灯光对准放大镜后,后面的报纸上会出现什么?

(老师启发引导幼儿说。

)时间长了,那个亮点又会有什么变化?

你们想试一试吗?

没有手电筒,我们就利用太阳光来照,看看你的报纸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告诉老师。

  幼儿实验,老师指导。

  五、师:

这个亮点就是凸透镜在光源的照射下形成的焦点,等你们上了初中学了物理知识以后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小朋友记住,无论到哪里,千万不能像今天这样拿着放大镜对准光随便照哪个物体,以免发生火灾。

  六、活动结束,整理物品回教室。

  活动反思:

  放大镜是六年级《微小世界》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

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

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

  对于已经很熟悉的观察工具来说,怎样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识放大镜的相关知识,本单元安排了8课时的内容。

这8个单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放大镜下的发现。

二是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

要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很重要。

我对这课是这样设计的:

活动一、让学生说说对放大镜已有的认识;

活动二、先用肉眼观察宣纸、作业纸、撕开的报纸,再用放大镜观察刚才没有发现的;

活动三、怎样制造一个放大镜。

学生都知道放大镜有放大的作用和聚焦的作用,但究竟使用了放大镜和用肉眼有什么区别,在学生活动后大家都有体会:

放大镜观察得更细、更清晰。

对比过玻璃和放大镜学生发现放大镜比较厚,并且凸出来,那究竟是放大镜厚起到放大的作用还是凸起来起到放大的作用,放手让学生来讨论,想方法来使玻璃有放大作用。

学生说倒水,让学生做实验后发现:

水倒多了扩散开来起不到放大作用,反而仅滴一滴水就能起到放大作用。

经过这样的讨论、实验、分析,学生对放大镜是凸透镜,有放大作用便有了深刻认识。

  小百科:

放大镜定义:

放大镜(英文名称:

magnifier):

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是焦距比眼的明视距离小得多的会聚透镜。

物体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正比于物对眼所张的角(视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