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专题练特殊句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994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专题练特殊句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文言文专题练特殊句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文言文专题练特殊句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文言文专题练特殊句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文言文专题练特殊句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专题练特殊句式.docx

《高考文言文专题练特殊句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文专题练特殊句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言文专题练特殊句式.docx

高考文言文专题练特殊句式

2019年高考文言文专题练特殊句式

知识点: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被动句式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谯国夫人者,高凉冼氏之女也。

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

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行军用师,压服诸越。

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

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

至是,夫人诚约本宗,使从民礼。

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

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高州刺史李迁仕据大皋口,遣召宝。

宝欲往,夫人止之曰:

“刺史无故不合召太守,必欲诈君共为反耳。

”宝曰:

“何以知之?

”夫人曰:

“刺史被召援台【注】,乃称有疾,铸兵聚众,而后唤君。

今者若往,必留质,愿且无行,以观其势。

”数日,迁仕果反。

夫人曰:

“若君自往,必有战斗。

宜遣使诈之,卑辞厚礼,我将千余人,步担杂物,得至栅下,贼必可图。

”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

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

高祖遣总管韦洸安抚岭外。

初,夫人以扶南犀杖献于陈主,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夫人见杖,尽日恸哭。

遣其孙魂帅众迎洸,岭南悉定。

追赠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夫人为谯国夫人。

皇后以首饰及宴服一袭赐之,夫人并盛于金箧,并梁、陈赐物各藏于一库。

每岁时大会,皆陈于庭,以示子孙,曰:

“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

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

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仁寿初,卒,赙物一千段,谥为诚敬夫人。

(摘自《隋书·谯国夫人传》)

【注】台:

台城,此处指朝廷所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

B.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

C.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

D.宝从之/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符,又称虎符,是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所用的凭证,制成两半,右半留存于国君,左半交予统帅,验合后方能生效。

B.岭南,五岭以南地区的简称,在两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苏轼就曾在此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

C.册,册立、册封,指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等。

D.谥,指历史上地位较高的人死后,给他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

称呼皇帝可用谥号,如隋炀帝、汉武帝,也可用年号,如唐高祖、乾隆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谯国夫人贤明能干,大公无私。

在父母家时,能行军用师,管理诸越;出嫁后,能参决辞讼,亲族犯法亦不徇私情,使当地政令有序。

B.谯国夫人智勇双全,巧避祸端。

刺史李迁仕想使诡计诱骗冯宝与之一起谋反,被谯国夫人识破,并用计攻破李迁仕营寨,大胜而还。

C.谯国夫人深明大义,平定岭南。

谯国夫人看到晋王杨广送来的信及信物,知晓陈已灭亡后,立即率领众人归化隋朝,岭南地区才得以平定。

D.谯国夫人忠心为国,忠孝传家。

谯国夫人历经三朝,一心为国,皆受到当朝皇帝的认可和赏赐,亦以此教育子孙,以赤心对天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

(2)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

【答案】10.D11.D12.C

13.

(1)冯融本是北燕的后代,三代都担任州郡长官,客居在异乡,政令得不到施行。

(2)每次与冯宝共同参与判决诉讼,有犯法的首领,即使是亲族,也没有宽纵饶恕的。

【解析】

10.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析客观型试题,可以先观察选项之间的差异再作比较,这样可以更高效地点断。

首先了解大意:

“冯宝听从了夫人的意见。

迁仕果然大喜,看到夫人和众人都挑着货物,不设防备,夫人攻击,大胜,迁仕于是逃跑,在宁都以求自保。

”然后用排除法做题,“觇夫人众皆担物”中动词“觇”的宾语内容可以从“皆”判断是““夫人众皆担物””,排除BC,“不设备”的主语是“迁仕”,要断开,验证一下,排除A,所以选D项,原文标点:

宝从之。

迁仕果大喜,觇夫人众皆担物,不设备,夫人击之,大捷,迁仕遂走,保于宁都。

11.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

D项,唐高祖是庙号,而非年号。

称呼皇帝谥号、庙号、年号均可。

12.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通读全文,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

C项,“信和信物”是陈后主的,不是晋王的。

“立即归化隋朝”亦错,原文“夫人见杖,尽日恸哭”,然后归化。

点睛:

解答这类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题型时,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

总体把握文意。

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

13.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

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

得分点:

(1)“苗裔”:

后代子孙;“为”:

担任;“守牧”:

州郡长官;“羁旅”:

指的是长久寄居他乡;“不行”:

古今异义,得不到施行;

(2)“决”:

判决;“辞讼”:

诉讼;“虽”:

即使;“舍纵”:

宽纵饶恕;“首领有犯法者”定语后置句式。

参考译文:

谯国夫人是高凉冼氏的女儿。

世代都是南越的首领,占据山洞,部属有十余万家。

夫人幼时就很贤明,有很多谋略,在父母家时,能够安抚部众,行军用兵,压服南越各部落。

梁朝大同初年,罗州刺史冯融听说夫人有志向德行,为他的儿子高凉太守冯宝娉为妻子。

冯融本是北燕的后代,三代都担任州郡长官,客居在异乡,政令得不到施行。

到了这时,夫人约束本族,让他们依从民礼。

每次与冯宝共同参与判决诉讼,有犯法的首领,即使是亲族,也没有宽纵饶恕的。

从此以后,政令有序,人们不敢违抗。

高州刺史李迁仕占领大皋口,派人召冯宝。

冯宝想去,夫人阻止他说:

“刺史无故不应当召太守,肯定想骗你去一同谋反。

”冯宝问:

“你凭什么知道?

”夫人说:

“刺史被召援助朝廷,竟然称有病不去,铸造兵器,聚集部众,然后召唤您。

现在假如您去了,肯定会被留作人质,希望你暂时不要去,先观察一下势态的发展。

”几天后,李迁仕果然谋反。

夫人说:

“如果您亲自去,一定有战斗。

应派使者去骗他,说谦卑的话,送上厚礼,我带领千余人,步行挑着货物,能够到军营前,贼人一定可以消灭。

”冯宝听从了夫人的意见。

迁仕果然大喜,看到夫人和众人都挑着货物,不设防备,夫人攻击,大胜,迁仕于是逃跑,在宁都以求自保。

等到冯宝死了,岭南一带大乱,夫人安抚百越,几个州都很太平。

隋高祖派总管韦洸安抚岭外。

当初,夫人把扶南产的犀杖献给陈后主,晋王杨广让陈后主给夫人写信,告诉她陈国灭亡了,让她归服,并且用犀杖和兵符作为凭证,夫人看见犀杖,整天痛哭。

派她的孙子冯魂领着众人迎接韦洸,岭南全部平定。

追赠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封夫人为谯国夫人。

皇后把首饰和宴服一套赐给夫人,夫人一同装在金箧里,同梁国、陈国赏赐的物品各藏在一个仓库里。

每年大集会,都陈列在庭上,用来给子孙看,她说:

“你们应该忠心对待天子。

我侍奉三代皇帝,只用一片诚心。

现在赏赐的东西都在,这是忠孝的报答,希望你们心里都记着这点。

”仁寿初年,夫人逝世,赐丝织物一千段,谥号为诚敬夫人。

张孔孙,字梦符,其先出辽之乌若部,为金人所并,遂迁隆安。

父之纯,为东平万户府参议,夜梦谒孔子庙,得赐嘉果,已而孔孙生,因丐名于衍圣公,遂名今名。

廉希宪居政府,辟为掾。

及安童为相,尤礼重之,授户部员外郎,出为南京总管府判官。

时方议下襄樊,朝廷急用兵,孔孙谓:

“今以越境私贩坐罪者,动以千数,宜开自新之条,俾得效战赎死。

”朝论采之。

佥四川道提刑按察司事,寻升湖北道提刑按察副使。

行部巴陵,有囚三百人将死,因怒龚乙建言兴银利,发其坟墓而烧其家,烧死者三人。

有司以真图财杀人坐之,孔孙原其情,减罪。

迁浙西提刑按察副使,改同知保定路总管府事,俄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

至元二十二年,安童复入相,言于帝曰:

“阿合马专政十年亲故迎合者往往骤进据显位独刘宣张孔孙二人恬守故常终始如一”乃除宣吏部尚书,孔孙礼部侍郎。

寻升孔孙礼部尚书,擢燕南提刑按察使。

二十八年,提刑按察司改肃政廉访司,仍为使,莅治于大名,一以所没赃籴粟五千斛赈饥民。

拜佥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事。

亡何,除大名路总管,兼府尹,大兴学校。

有献故河堤三百余里于太后者,即上章,谓宜悉还细民,从之。

召还,拜集贤大学士、中奉大夫,商议中书省事。

会地震,诏间弭灾之道,孔孙条对八事,其略曰:

蛮夷诸国,不可穷兵远讨;滥官放谴,不可复加任用;赏善罚恶,不可数赐赦宥;献鬻宝货,不可不为禁绝;供佛无益,不可虚费财用;上下豪侈,不可不从俭约;官冗吏繁,不可不为裁减;太庙神主,不可不备祭享。

帝悉嘉纳之,赐钞五千贯。

又累疏言:

“凡七十致仕者,宜加一官;丁忧服阕者,宜待起复;宿卫之冒滥者,必当革;州郡之职,必当遴选,久任达鲁花赤,宜量加迁转;又宜增给官吏俸禄;修建京师庙学,设国子生徒,给赐曲阜孔庙洒扫户;相位宜参用儒臣,不可专任文吏;故相安童、伯颜、和礼霍孙与廉希宪等,各宜赠谥。

”久之,请老还家,拜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致仕,集贤大学士如故。

大德十一年卒,年七十有五。

(节选自《元史》,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阿合马专政/十年亲故迎合者/往往骤进/据显位/独刘宣张孔孙二人/恬守故常/终始如一/

B.阿合马专政十年/亲故迎合者/往往骤进/据显位/独刘宣张孔孙二人恬守/故常终始如一/

C.阿合马专政十年/亲故迎合者/往往骤进/据显位/独刘宣张孔孙二人/恬守故常/终始如一/

D.阿合马专政十年/亲故迎合者往往/骤进据显位独/刘宣张孔孙二人恬守/故常终始如一/

11.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中国古代官署。

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

长官为礼部尚书。

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B.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

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享太庙。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相同的词语还有解褐、解官、请致、致政等。

D.服阕,古人在朝为官,若父母去世,一般应该回家守孝服丧三年,称为“丁忧”;待守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重新出来做官,叫做“服阕”。

1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孔孙执法有度,能根据案情酌情处理。

有三百人因为对龚乙提出开银矿的事情不满,挖了龚家的祖坟,烧了龚家房屋,烧死三人而被判处了死刑,张孔孙认为这些人犯法有特殊原因,减了他们的罪。

B.张孔孙关爱百姓,对百姓有怜悯之心。

当时他在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处事时,将所没收赃款买粟五千斛,用来赈济饥民。

C.张孔孙关心国事,提出多项军事策略。

比如在朝廷计划攻襄阳的时候急需兵源之时,他提出让走私犯罪的人在战场上效力,后来发生了地震时,他又提出不可派兵去蛮夷诸国远征。

D.张孔孙重视教育。

他在大名大兴学校,修建京师庙学,设国子生徒,对孔庙的洒扫户给予赏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以越境私贩坐罪者,动以千数,宜开自新之条,俾得效战赎死。

(2)有献故河堤三百余里于太后者,即上章,谓宜悉还细民,从之。

【答案】10.C11.C12.B

13.

(1)如今因为越境走私而判罪的人,动不动就用千计算,应该给他们一条改过自新的路,让他在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