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2454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docx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docx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岳麓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4-

[第1课时]-4-

[第2课时]-5-

[第3课时]-7-

[第5课时]-9-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0-

[第6课时]-10-

[第8课时]-14-

第7课 全国大动乱-14-

[第9课时]-16-

[第10课时]-17-

[第11课时]-18-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8-

[第12课时]-18-

[第14课时]-22-

[第15课时]-24-

[第16课时]-25-

[第17课时]-27-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27-

[第18课时]-27-

[第19课时]-29-

[第20课时]-30-

[第21课时]-30-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31-

[第22课时]-31-

[第23课时]-32-

[第24课时]-34-

第六单元 现代文化和社会生活-36-

[第26课时]-36-

[第27课时]-37-

[第28课时]-38-

[第29课时]-40-

[第30课时]-40-

[第31课时]-41-

[第32课时]-41-

[第33课时]-42-

[第34课时]-42-

[第35课时]-43-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时]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课标内容]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及所附图表,探讨课中思考题,让学生感知开国大典的动人场面,加深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理解。

 

(2)组织观看《开国大典》等影片,走访经历过新中国成立时代的老人,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名言的深刻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也是20世纪世界伟大的事件之一,以此培养学生热爱新中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和西藏农奴主势力的控制和掠夺,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这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伟大成果。

 [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

西藏和平解放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导学、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同学们能概括一下建国前夕解放战争的形势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指出: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4月,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渡江战役的胜利,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到9月,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中国人民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导入新课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会议的召开

 提问: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

出席会议的有哪些方面的代表?

这体现了会议的什么特点?

 学生阅读课文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适当补充一些相关资料,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待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进行讲评和点拨。

 2、会议的主要内容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会议的几项主要内容:

(1)讨论通过了《共同纲领》;

(2)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主席和副主席;(3)决定了共和国的首都、纪年法、国歌和国旗;(4)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问题一:

《共同纲领》有哪些主要内容?

为什么说它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问题二:

你能说说国旗的寓意有哪些吗?

 教师适当补充一引起资料,供学生讨论上述两个问题时参考。

 3、会议的意义

 提问: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有何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结合会议召开的背景和会议的主要内容分析以上问题。

待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讲解:

人民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全国人大召开以前,它代行人大的职权,由它制定的《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政协会议还确定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歌、国旗和纪年法。

所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的准备。

 二、开国大典

 问题一:

看了开国大典的几幅插图,联想到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你有何感想?

 问题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文,观看相关影视资料片段,然后展开讨论。

教师适应提示和点拨。

 三、西藏和平解放

 提问:

西藏是怎样实现和平解放的?

西藏和平解放有何重大意义?

 学生阅读课文和相关历史资料,然后分组展开讨论。

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结合重点难点分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

 [小结]

 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

 问题一: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主要内容有哪些?

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问题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问题三:

西藏是怎样实现和平解放的?

其意义是什么?

 [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第2课时]

第2课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课标内容]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的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及观看影片片段,归纳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2)组织学生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英雄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观看有关图片、录像资料,并组织学生对相关问题展开辩论,让学生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必要性。

 

(2)组织学生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志愿军英雄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志愿军战士这种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3)通过让学生回顾中国近代百余年来的屈辱及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任务,使学生深刻理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原因,培养学生不畏强权、敢于挺身与侵略者斗争的优秀品质。

 

(2)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的英雄事迹,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

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难点:

面对朝鲜半岛燃起的战火,中国要不要出兵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故事讲述,教师点评归纳法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帝国主义是不是因此而放弃了对中国的侵略野心呢?

教师明确指出:

美国利用朝鲜战争之机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

在这严峻考验面前,年轻的共和国政府毅然决定: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导入新课

 一、朝鲜战争爆发

 情景体验:

多媒体显示《朝鲜半岛形势图》、《中国辽宁安东遭美军轰炸后的民房》图,并放映有关朝鲜战争的历史影视资料片段,使学生置身于当年的战争环境中。

 问题探究:

(1)三八线是怎么回事?

三八线的划分给朝鲜事带来了什么后果?

(2)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有何反应?

这种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3)金日成首相为什么要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4)中国政府应不应该派兵入朝援助?

如果不派志愿军入朝作战,可能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

 通过提问、讨论、回答、小结几个环节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政府派兵援朝的必要性、正确性,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全局观念。

 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情景体验:

教师放映有关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上甘岭战役等历史影片资料片段,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英雄赞歌》,并展示《彭德怀在朝鲜前线视察》图、《黄继光》

、《邱少云》图像等,让学生置身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氛围之中,全身感受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问题探究:

(1)抗美援朝战争什么时候开始?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是谁?

入朝的中国军队为什么叫中国人民志愿军而不叫中国人民解放军?

(2)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遇到了哪些困难?

(3)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4)为什么说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发扬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情景体验:

继续播放有关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后期战况,签订《朝鲜停战协定》,美国陆军上将、“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讲话,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的讲话,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受到热烈欢迎情景的历史影视资料片段,让学生感受志愿军浴血奋战的感人场景和抗美援朝战争后的喜悦。

 问题探究:

(1)美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同中、朝代表签订《朝鲜停战协定》的?

(2)新中国刚成立,贫穷落后;美国在二战后是世界最强大最富有的资本主义国家。

但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却以弱胜强,这是为什么?

(3)彭德怀说:

“西方侵略者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结合你所学过的中国近代史,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

(4)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后为什么会受到热烈欢迎?

 通过提问、讨论、回答、归纳几个环节解决问题。

 [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抗美援朝战争这一重大的历史活动。

为了保爱卫国,年轻的共和国以落后的武器、简陋的条件与世界一流强国美国对抗,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赞美!

 [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第3课时]

第3课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课标内容]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步骤及顺利完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学生归纳中国历史上有关土地问题的史实,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要求学生走访当地老人,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培养学生调查、搜集、整理和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组织学生讨论,激励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让学生在感知、思考和探索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能力。

 

(2)要求学生整理出知识要点,巩固本课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对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通过引导学生对土地改革中有关政策的理解,使学生初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的重要性,明确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

 [重点和难点]

 重点:

土地改革运动。

 难点: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恢复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