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9278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爱因斯坦。

2、按时间顺序指导读文,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

1.出示爱因斯坦画像,简介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的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一个是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一个是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让我们来读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吧。

(板书:

5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2.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要求掌握的:

蓄裹啥

二会字:

撮趿踱

(2)读准字音。

(3)联系上下文,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懂了?

蓄:

留着而不剃掉;

裹:

(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

(4)字形分析重点:

蓄(中间部分是“玄”字);

裹(“衣”拆开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中间加“果”字,表音);

3.理清文章层次。

(1)各自轻声读课文。

画出文中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交往的起止。

(第一次:

第1—3自然段;

第二次:

第4、5自然段;

第三次:

第6自然段)

(2)最后两个自然段写的什么?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互相帮助,成了好朋友)

(3)填空练习。

第一段是()自然段,写

第二段是()自然段,写

第三段是()自然段,写

第四段是()自然段,写

在课本上做段落划分记号。

4.指名四人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三、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实践作业:

找资料,写一段介绍爱因斯坦的话

第二课时

1.继续学文,抓住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几次相遇的不同体会.

2.自由讨论,各抒己见,谈谈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读拼音,写词语。

xǜ()胡子guǒ()被子

2.提问:

爱因斯坦是怎样的人?

二、精读训练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2)提问:

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3)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样子: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衣着:

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着重抓住头发“蓬乱’’穿的衣服“又肥又长”脚下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

(4)什么叫“纳闷”?

(因为疑惑而发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是一个反问句。

你能把它换一个说法吗?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分角色即兴表演这一段的情景。

(由三名同学分别饰)

(6)小结:

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2.阅读第二段。

(1)过渡:

上面一段写的是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巧遇上了。

(2)读课文中两个“仍是”的句子。

请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

(他穿的衣服……拖鞋)“仍:

—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

(3)体会“一边……一边……,(一面……一面……在运用时的规律。

(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口头练习用“一面…一面……”造句。

(4)分角色读第二段,大家从这一段文章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

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5)小结:

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3.理解第三段。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

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

(乱或糟到不可收拾)工作室内:

样乱?

4.以上三段,分别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几次交往?

说说这几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5.最后一段概写两人的交往。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为什么?

(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3、实践作业;

与人合作,写成课本剧并进行角色表演。

板书设计:

5、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潜心科学

关爱孩子伟大

不拘小节——平凡

教后笔记:

主备教师:

李苗苗备课时间:

6、船长

1、学会课文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沉着果敢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3、了解文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叙事写人的写作方法。

品味文字,感悟哈尔威船长在指挥救援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临危不惧、沉着果敢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懂得从人物语言动作来体会人物的品质,并学会用这种方法。

投影、录音、录象多媒体

2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激趣引题,交流信息

背景:

媒体出示:

英雄

1、师述:

“英雄”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每个人的心中会有自己崇拜的英雄,谁来说说你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2、学生交流(抽2—3名)

3、师小结:

“英雄”壮举不胜枚举,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外国的英雄。

4、出示课题,齐读 

二、就题质疑

见到这个课题后想知道哪些问题

三、初读指导

自由读课文,带着同学刚才自己提出的问题,并划出有关语句。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三、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指名朗读,师随机正音

械(xiè

) 

梭(suō) 

勒(lè

2、指名朗读课文

你觉得哪一段写得最生动?

读给同学们听。

(师根据情况适时指点,同时出示一些重点句读正确、读通顺)

(1)船长哈威尔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

(2)顷刻间,所有的人都……

3、了解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情况:

哭泣:

小声的哭。

(同义词:

抽泣 

呜咽…)

肇祸:

闯祸。

井然有序:

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也不紊乱。

这里指在船长的指导下,乘客们都很自觉。

调遣:

调派,差遣。

4、师生共同交流讨论课始提出的问题。

四、指导书写钢笔字。

1、认读,提示学生注意结构特点,观察各部分所占比例。

2、师范写“械”,注意右边的笔顺:

3、生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钢笔字,抄写生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2、背诵课文最后六个自然段。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录象导入。

1、我们先来观看一段沉船时的录象。

(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片段,最好配上课文录音)

2、同学们,“诺曼底”号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的猛烈撞击,情况危急吗?

请你们打开课本将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二、自学课文。

1、在这危急的情况下,哈尔威船长怎样指挥自救呢?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3到28自然段,要求:

①哈尔威船长指挥自救时下达了哪些命令?

请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②从这些命令中,你知道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请在课本上写上批注。

(要求在投影片上出示,指名学生朗读要求。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交流感悟。

1、命令一(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

把救生艇放下去。

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

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①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名朗读,评价(重点突出哈尔威船长的大声吼道),再指名朗读,最后齐读。

②感悟。

从这条有力的命令中,你看出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让学生各抒己见:

沉着镇定、临危不惧、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引读课文第5自然段,船长的第2条命令是什么?

2、命令二(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①齐读。

②播放泰坦尼克号船长开枪的片段。

③感悟。

从这里你又看到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临危不乱、在死亡面前,想的是别人,保护弱小者,将妇女、儿童摆在首位……)

联系第3条命令:

“快救克莱芒!

”(出示)

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如泰坦尼克号、悲壮的一幕……)

④哈尔威船长的言行感染着人们。

这时候——(引读第22自然段,并出示)

⑤教师小结:

哈尔威船长在马上要沉船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地维持秩序,心里想的是60位乘客的安全,而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这样一位灵魂高尚的船长,谁会违抗他的意志呢?

你会吗?

同学们,你们会违抗他的意志吗?

引读第24自然段。

3、感情朗读6到21自然段。

①课文中还有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反映了船长在危险面前沉着镇定,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②听课文录音。

③学生自己练习。

④指名分角色朗读,分组分角色朗读。

四、感情升华。

1、引读过渡

20分钟到了,60名船员全部被救出,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很快(船尾也浸没了。

2、出示课文,同时播放录音。

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3、这段话,同学们在预习时,疑问最大,52位同学至少有40位同学提出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不逃生呢?

为什么选择和船一起沉入海底呢?

学到这里,你现在明白了吗?

(学生自由回答)

4、小练笔。

对,面对死亡,哈尔威船长作出了以身殉职的选择。

这时候,如果你也是60名乘客中的一员,你会在心里怎样对哈尔威船长说呢?

请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学生练笔)

5、交流(指名2到3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哈尔威船长就像一座雕像,就像一座丰碑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你明白为什么要用“船长”命题了吧?

让我们大家用无比崇敬的语气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让我们对哈尔威船长说(出示填空)

面对死亡,哈尔威船长你       !

六、课堂作业。

练笔(选择其中一题)

1、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眺望着远方,心里默默地说:

          。

2、我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海底,          。

板书设计:

船长

遇险临危不乱

自救忠于职守

牺牲舍己救人

教后笔记:

李苗苗备课时间:

7.飞向月球

1、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一个多音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1---4)小节,即“飞向月球”部分,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投影仪、录象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

前阶段,我国宇航事业中取得了一项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你知道是什么吗?

2、如果杨利伟来到课堂,你想对他说什么,你想问他什么问题?

二、学习课文,彰显个性

1、教师:

其实,早在1969年7月16日,美国三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飞向太空,并在月球上安全着陆,迈出了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步。

现在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出示课文)读到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课文,感悟语言材料。

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并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感受。

4、全班交流,指导朗读重点句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整体读课文,按书后提示理清课文段落。

2、小组讨论交流。

3、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搜集有关人类登陆月球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7、飞向月球

知道了“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和柯林斯”他们……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消息,我们有机会加入“见习宇航员”的队伍,愿意的同学请举手。

3、那么,我们进行一个简短的入队仪式,全体起立,“欢迎大家加入见习宇航员的队伍,我们鼓掌表示通过”。

——请坐下。

4、现在就有一个飞行任务交给大家,跟着课文中的三名宇航员一起——飞向月球(生读课题)。

临行前,老师有个小小的愿望,你们能否把旅行中有趣的经历认真地记录下来,带回地球,跟我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

5、那我们准备出发吧,穿上价值三十万美元的宇航服,登上“阿波罗11号”飞船,准备发射,倒计时开始,10.9.8.7.6.5.4.3.2.1.升空!

(音乐起,学生开始自读课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有趣的见闻)。

二、精读体悟

1、现在,老师已收到部分队员发回的信号,请求飞回地球。

2、很高兴,大家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回到了地球,不知道你们带回了什么有趣的见闻,能否让老师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学生交流:

(说到哪儿讲到哪儿,作适当引导,避免先讲第六自然段后面的文章)

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交流后出示:

“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无法在座舱里站稳,稍一抬脚,就会跳起三四米高。

2、通过朗读表达你的体会。

3、那么,当你刚抬脚,就跳起三、四米高,你心里害不害怕?

能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吗?

4、还有哪些宇航员也认为这很有趣的,请你们一起通过朗读来表达你们的体会。

学习第三自然段

“因为失重的缘故,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所以,他们可以飘在空中睡,也可以头朝下、脚朝上悬着睡。

2、在空中睡觉你感觉如何呢?

(轻飘飘的,自由自在)请你读出这种感觉来。

3、谁还愿意来轻飘飘一回的?

4、指导朗读

5、交流出示:

“吃的‘饭’是特制的。

吃的时候,先要把食品放在塑料袋里,再灌进水,把食品捏成糊,然后像挤牙膏似的把食物挤进嘴里。

如果是吃花生米一类的硬颗粒状食物,就要让它们漂浮到空中,然后像鱼儿觅食一样在空中捕捉。

6、请你通过朗读来感受吃饭的特别。

7、指导朗读:

个读——小组读——齐读

学习第六自然段(提前要求阅读飞向月球助读第141——143页)

1、交流出示:

“月球上没有宫殿,也没有嫦娥和玉兔,只能看到广袤的荒原上高山耸立,巨石嶙峋。

2、当你登上月球时看到高山耸立,巨石嶙峋时,你有什么感受?

3、指导朗读

4、“随着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的表面呈现出各种奇异的色彩,有时是灰色的,有时是棕色的,有时是黄色的。

5、抓住三个“有时”来指导朗读。

6、“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是地球,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芒,漂浮在茫茫的宇宙中”。

7、景色的确太美了,棕黄色的陆地镶嵌在蔚蓝色的海洋中,还不时有几朵美丽的云彩在上面飘荡,在月球上看地球真是太美了,真是令人——百看不厌。

来,你来读好它,感受一下它的美。

8、美吗?

谁再来?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令人百看不厌的美景。

师:

我们都觉得这次旅行非常有趣,也看到了与众不同的景色,那么大家是否留意过身边的三名宇航员,他们在干什么呢?

1、“他们在座舱里飘来飘去,仔细地检查一个个开关,还不时地和地面指

挥中心联络着……”

A、你亲眼目睹了他们工作的情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B、老师听了也非常的佩服,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赞一赞他们吗?

C、指名读

D、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几位工作认真的宇航员。

2、“舱门打开了。

阿姆斯特朗小心翼翼地沿着等月舱的扶梯下来,在月球表面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指导读好“小心翼翼”这个词语,再指导读好句子。

3、“宇航员们在月球上采集了不少土壤和岩石标本,拍摄了许多照片,带回了地球。

”    

a、经科学家研究分析――接读课文至结束

b:

大家查找过资料,具体是哪种元素呢?

(铝、钙、碳、硅、钛、镁、钾等66种元素)

c:

这些元素就是我们地球上所缺乏的资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资源将会被充分利用起来,月球也将成为我们人类另一个家园。

三、拓展

1、各位见习宇航员,请问我们现在能否到月球上居住?

能说说原因吗?

2、那你想为月球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园做些什么?

3、除了66种元素,你还有本课相关的哪些资料推荐给大家共享?

4、课外收集资料,以“神奇的宇宙”为题,写一份板报稿。

5、听了大家的设想,老师信心倍增,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之下,不久的将来月球一定能成为我们人类的另一个家园,一起努力吧!

飞向月球

登上月球探索宇宙

极具开发价值

教后笔记:

练习2

   

1.用钢笔描红。

2.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3.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4.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并背诵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7.听教师介绍简易洒水壶的发明,抓住要点转述给同学们听。

8.学写毛笔字。

修改病句、读读背背、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

教具学具:

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指导学生用钢笔描红,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要求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

  (3)这些字你认为哪些书写时应引起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带有连笔的字“履”、“用”的写法,并复习“生”字改变笔顺的写法。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1)教师口述:

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看港台影视片时,或在阅读一些书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