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完整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2848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概论完整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完整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完整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概论完整版.doc

《自然辩证法概论完整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概论完整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辩证法概论完整版.doc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中西方自然观差异【了解】

古代中国

古希腊

重关系

重实体

阴阳互补

重协同

对立统一

重冲突

自组织

他组织(外力推动)

天道与人道的统一

月上、月下世界的分离

具象思维

抽象思维

古代中国

古希腊

关于规律的可认识、可言说的性质

不可言说性强

可言说性强

把自然观作为认识自然的框架还是作为社会行为实用基础

以为社会服务的特征更强

以认识自然本身的特征更强

案例:

社会中自由与王权的关系在自然观中的反映差别——天文与人文的关系

中央集权的社会特征同样反映在天象的解释体系中,中央集权的秩序性特别强

结果在天象的解释方面,天文故事体现了自由城邦的社会性

自然的始基

比较无形,如气。

比较有形,如水,土,原子等。

比较抽象:

如数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集成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地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并以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为基础,形成的关于自然界极其人类的总的观点。

论述题1: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都是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系统自然观

1.概念:

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是在概括和总结现代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的认识。

2.特征:

提出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思想;强调了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简单性、生成性与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3.*意义:

(1)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理论方面的发展;(3)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4)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人工自然观

1.概念:

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而形成的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

2.特征:

注重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主张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3.*意义:

(1)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使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映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

1.概念:

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总的观点。

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果,对人类和自然界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2.现实根源问题:

人口、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

3.特征:

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4.*意义:

(1)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了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

(2)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确认人的主体地位,推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

1.都围绕着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与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在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各有侧重点:

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在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

系统自然观为人工自然管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

论述题2:

国外关于科学发展模式及动力的研究

一、欧美科学哲学关于科学发展模式及动力的研究

科学发展的线性积累模式:

逻辑实证主义按照证实原则建立了科学发展的线性积累模式,代表人物惠威尔。

优点:

有着前后一致的继承性。

局限性:

只能容纳极其有限的科学史事实。

科学发展的否证式发展观:

认为科学的发展就是否定旧的创造新的,代表人物波普尔。

优点:

不仅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分解表走婚,而且还是推进知识增长的重要手段。

局限性:

(1)强调否定,无视科学知识的继承的积累,否认量变渐进;

(2)强调猜想、灵感在科学假说中的作用,忽视逻辑思维在假说中的作用;(3)反归纳主义,推崇演绎法时,却片面否定归纳法的作用;(4)在证伪与证实的关系上,以证伪为绝对,忽视在实践检验中两者的对称性与复杂性。

科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观:

认为科学发展是以“范式”转化为枢纽、知识积累与创新相互更迭、具有动态结构的历史过程,代表人物库恩。

优点:

(1)主张科学发展是渐进与革命的统一;

(2)提出了新的科学观,认为科学是不断追求新知识,创造新理论的活动;(3)提出范式概念。

局限性:

(1)过分强调新旧范式间的差别;

(2)片面夸大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陷入非理性主义。

“科学研究纲领”之科学发展模式:

拉卡托斯从根本上修改了波普尔的否证主义,建立了精致否证主义,并针对库恩范式理论的相对主义特征和范式选择的非理性问题,提出了“科学研究纲领”,其包括硬核、保护带两个部分和正、反启发法两条规则。

VS波普尔:

科学是由硬核、保护带和启示法组成的整体,经验反驳并不立即淘汰理论,先是修改调整保护带,然后才是对理论的抛弃。

VS库恩:

承认研究纲领更替的先后连续与继承性;新纲领吸收旧纲领的全部合理因素,并解释新的经验内容。

不足:

仅以预见性大小作为检验科学理论的进步与退化的标准。

对可预见性大小的检验仍需实践判断。

二、日本科学论关于科学发展模式及动力的研究

武谷三男的“三阶段”理论,认为人对于自然的认识分为三个阶段,即现象论阶段、实体论阶段和本质论阶段。

优点:

体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日本早期自然辨证法研究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之一。

局限性:

是传统的认识方法,需要不断完善。

以上观点各有特色,但大都表现出对技术理解的单一性。

论述题3:

观察、实验与理论的关系,结合工作实践进行阐述

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和描述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手段。

科学观察是一种有理性目标的感性活动,是对自然状态下客观的感知过程,而且也不会干预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

科学实验是指科学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科研目的,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人为控制或变革客观事实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

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对于二者关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借助现代科学研究,吸取现代科学哲学发展中积极的成分,提出了观察、实验和理论有双向相互作用的观点;在科学发展中,实验相较于理论实践性更强,因此具有更基础的地位;实践总是比理论更为积极和活跃,实验的新发现不断推动理论的进步,修正理论,指引理论的发展;理论一旦建立,就规范着实验,为实验的设计提供理论框架和指导,使得实践更具有理论的色彩。

工作实践:

补充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基本内容:

科学技术功能观、战略观、人才观、和谐观和创新观。

其主要特征:

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自主性和人本性。

科学家的行为规范【默顿】UCDOS

普遍主义(universalism)科学应当无国界。

共有主义(communalism)科学应当是为人类所共有的。

独创性(originality)科学是对未知的探索,科学成果应该是新颖的。

这是默顿在1957年补充的行为规范。

无私利性(disinterestedness)从事科学活动的科学家不应该因为对个人私利的追求而影响科学事业。

有条理的怀疑主义(organizedSkepticism)科学崇尚合理而有依据的怀疑与批判。

科学家的行为规范【齐曼】PLACE

“所有者所有”(proprietary)资助科研的政府、基金会、企业不可能无私赞助。

“局部的”(local)在日趋复杂的集体研究项目里,人们对特定科学家的要求只能是在大集体里努力扮演一个局部的角色,在解决全局问题上做出局部的贡献。

“权威管理”(authoritarian)科学家由学院科学时代的“对权威的自发的信仰上的认同”,逐渐转变成后学院科学时代的“强制的体制上的服从”。

“被定向的”(commissioned)科学家的研究往往是被定向的,以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相对缺少了自由探索的空间和自由。

“作为专家”(expert)科学家是作为专家来解决政府或企业所遇到的各种难题,而往往不是他们自己所选择的问题。

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

创新型国家的含义分狭义和广义。

狭义的创新型国家主要是指科学技术和经济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发展。

广义的创新型国家是指整个社会结构的创新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全面进步。

基于广义的理解,国际学术界一致认为:

创新型国家是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的国家。

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特征

1.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2.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一般在70%以上;

3.研究与开发投入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2%以上;

4.对外技术依存度较低,在30%以下;

5.自主创新能力强;

6.创新型国家所获的三方专利(美国、日本和欧洲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总数的97%以上。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内涵与结构

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学技术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

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由以下五个部分构成:

1.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

3.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学技术创新体系;

4.各具特色和有事的区域创新体系;

5.社会化、网络化的科学技术中介服务体系。

自主创新的内涵及类型

内涵:

从微观层面或从企业的角度来理解,自主创新是企业或其他研发者通过自我探索,研究开发出有创新价值的成果,并使之成果商品化,以获取商业利润的活动。

从一般意义理解或广义的界定:

自助创新是创新主体经过自身努力,创造出既有状态有质的不同的成果,其高级形式是掌握相关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类型:

因创新强度和层次不同,可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方针: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特征

1.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2.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3.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统一;

4.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以上特点充分说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是科学的、革命的,具有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

科学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主要指狭义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在人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3.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

4.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

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评思维方式:

思维的收敛性与发散性,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思维的直觉性与顿悟性,思维的批判性,移植、学科交叉与跨学科研究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建制经历了“个体探索→协作研究→集体研究→大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