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8118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版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版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版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版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版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历史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及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检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0

交通工具的选择反映平等意识增强

11

商务印书馆发展壮大

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最终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

促进这一体制形成的主要因素应当是(  )

A.苏联模式的影响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西方国家的封锁D.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解析:

A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并与苏联结盟。

1956年,经过三大改造,我国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体制受苏联影响较大,带有鲜明的“斯大林模式”特点,A项正确。

B、C、D三项非主要因素,均排除。

2.(2018·

黑龙江哈三中二模)195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3278亿斤,比1949年增长44.8%。

但从1952年下半年起,全国许多地区出现抢购粮食,以致粮价上升的社会现象。

到了1953年,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

这种现象(  )

A.通过大规模工业化而缓解B.受工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C.产生根源是农民持粮惜售D.推动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B 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开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总产量的大幅度提升。

但是由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以及城镇人口的增加,造成了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粮食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出现了抢购粮食,粮价上升的现象,尤其是1953年“一五”计划全面开展后,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

由此可知材料中的现象是受工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故B项正确。

这种现象不是通过大规模工业化而缓解,而是通过“统销统购”制度的出台解决的,故A项错误。

农民持粮惜售只是粮食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源,故C项排除。

土地改革运动是195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提高的原因,D项混淆因果

关系。

3.(2018·

河北石家庄一模)1953年,在国家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家对上海的建设方针是“维持、利用、积极改造”,利用上海的工业为全国重点建设服务,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为全国服务的老工业基地。

据此可推知(  )

A.上海引领国营企业发展走向

B.上海已成为新兴工业基地

C.新中国工业布局将发生变化

D.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起步

C 据材料“一五”计划“利用上海的工业为全国重点建设服务”,可见上海不是国家“一五”计划建设的重点,意味着国家工业布局将发生变化,由沿海向内地发展,故C项正确;

A项中的“引领……走向”、B项中“成为新兴工业基地”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中“所有制改造起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2018·

湖南永州一模)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5年内,我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投资总额为766.4亿元。

“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

行业

工业

农林

水利

邮电

运输

文教

卫生

城市公

用事业

贸易

其他

投资

比例

58.2%

7.6%

19.2%

7.2%

3.7%

3.1%

1.0%

备注

工业投资的88.8%用于重工业建设

由上表可以推知,我国当时(  )

A.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B.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和重建工作

C.经济建设过程中脱离实际急躁冒进

D.注重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统筹发展

D 表格材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各部门的投资比例情况,据材料不能得出A项判断,而且这一判断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

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是在1952年完成,据题干材料也不能得出这一认识;

C项表述为1956年后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弊端,不符合“一五”计划时期的特征,排除;

题干材料中各部门“一五”计划期间的投资情况突出反映了既定的“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思想,同时又兼顾各行各业,故D项表述符合题意。

5.(2018·

河北石家庄一模)1959年8、9月间,东三省减少轻工业用电2/3;

1960年,山东省的轻纺、化工企业停工或半停工达3/4;

1960年,全国城镇工矿业人口猛增,全民所有制职工由1957年的2450万人猛增到5044万人。

这表明当时(  )

A.工业化加剧了经济困难

B.“一五”计划激发了人们的建设热情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国家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C 据材料时间“1959年”“1960年”,联系所学可知,这正是“大跃进”时期,另据“减少轻工业用电”“工矿业人口猛增”等信息,表明国家依然在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从而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C项正确。

“经济困难”是政策因素导致的,而非工业化,A项错误。

B项是在1953~195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

农业粮食问题基本解决,才会出现剩余劳动力,而当时正处于粮食艰难时期,故D项错误。

6.(2018·

广西柳州摸底)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

这一决定(  )

A.有助于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B.旨在发展外向型经济

C.反映出产业结构亟待调整

D.使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A 材料“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表明我国进一步推动市场经济发展,有助于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故答案为A项;

材料并未强调经济发展与国际市场的关系,未体现外向型经济,故B项排除;

C项材料体现不出;

D项应指“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明确市场与计划的关系,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7.(2018·

湖北七市联考)20世纪80年代,以集体企业为主体的乡镇企业独领风骚,吸纳了50%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被邓小平称为中国农民自己的创造。

但南方谈话后,乡镇企业因其发展已突破了地域、资金、业务范围等诸多限定,而失去了统计学的意义。

这反映了(  )

A.乡镇企业退出历史舞台

B.“南方谈话”解放了企业家思想

C.经济结构得到合理调整

D.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增强

D “南方谈话”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根据材料信息“乡镇企业因其发展已突破了地域、资金、业务范围等诸多限定”可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增强,故选D。

乡镇企业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因其发展突破诸多限定,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企业家思想,排除B。

经济结构包括企业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等,而材料只有乡镇企业,C属于过度解读材料。

8.(2018·

河北唐山一模)1998年,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决定自当年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供给商品化、社会化的住房新体制。

这表明(  )

A.城镇住房制度牵动社情民意

B.国家开始关注民生领域建设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

D 由材料信息“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供给商品化、社会化的住房新体制”可知,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后,解决住房问题也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故答案为D。

材料信息不能反映社情民意,故排除A;

B“开始关注”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84年后全面展开,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C。

9.晚清社会男子服装的显著特点是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

特别是风云激荡的辛亥前夜,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

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新旧政治力量势均力敌B.东西方文化冲突加剧

C.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D.政治选择呈现多元化

D 材料反映了晚清社会服饰上新旧并存,不涉及新旧政治力量势均力敌,故A项错误;

据材料“晚清社会男子服装的显著特点是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可知东西方文化不存在冲突加剧,故B项错误;

仅从服饰看不出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故C项错误;

据材料“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可知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代表不同的政治主张,政治选择呈现多元化,故D项正确。

10.(2018·

北京四中一模)禁止“良贱通婚”是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婚姻制度的最基本的要点,但是在宣统二年颁布的《现行刑律》中,在婚姻类删除了“良贱为婚姻”这一条。

以上材料说明了(  )

A.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近代婚姻制度逐渐开始变革

B.婚姻风俗的变革在全国都得到了推行

C.婚姻自主、平等的观念也影响到了清政府统治阶层

D.近代婚姻仍然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影响

C 由材料“宣统二年颁布的《现行刑律》中,在婚姻类删除了‘良贱为婚姻’这一条”,说明婚姻自主、平等的观念也影响到了清政府统治阶层,故选C项。

据所学知识可知,宣统二年是1910年,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故排除A项;

B项表述与晚清时期史实不符,排除;

D项表述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1.清末提倡平等的新派人物,往往不愿乘坐人抬的轿子,而宁可坐较低等的人力车。

但有人作竹枝词,讽刺这些新派人物:

“短小轻盈制自灵,人人都喜便中乘。

自由平等空谈说,不向身前问弟兄。

”这说明(  )

A.交通运输工具向近代化转变

B.清末社会变革平等意识高涨

C.社会风气受到客观条件制约

D.人力车能体现社会地位平等

B 材料的侧重点不是说交通工具的变革,故A项错误;

据材料中新派人士提倡平等不愿乘坐人抬的轿子而坐较低等的人力车,被人讽刺为空谈自由平等,可知社会平等观念增强,故B项正确;

材料强调移风易俗,没有强调其制约因素,故C项错误;

人力车不能体现社会平等,故D项错误。

12.(2018·

湖南长郡中学模拟)

商务印书馆25年来资金增长一览

年份

1897

1901

1903

1904

1905

1913

1914

1920

1922

资本

(万元)

0.375

20

50

100

150

200

300

500

为1897

年倍数

13.3

53.3

133.3

266.6

400

533.3

800

1333.3

据此可知(  )

A.外资注入使商务印书馆发展迅速

B.体现了近代民族印刷业迅速崛起

C.近代商务印书馆不断地发展壮大

D.商务印书馆已成为当时业界龙头

C 材料数据反映了商务印书馆25年来资金总体呈迅速增长趋势,这说明从1897年至1922年商务印书馆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故选C项。

材料没有反映资金来源,排除A项;

商务印书馆的发展不代表整个近代民族印刷业,B项属于以偏概全;

材料没有与其他印书馆的比较,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

共37分)

13.(2018·

湖南岳阳质检)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撒切尔当选为首相,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撒切尔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取消石油等领域垄断,废除了多项限制经济活动的规定;

大量削减福利开支,扩大公共产品市场化。

英国经济增长从1982年的-2.2%回升至1988年的5.9%,通货膨胀率从1980年的18%回落至1986年的3.4%。

但由于大量国有企业倒闭,失业率由1979年的4.9%上升为1983年的11.7%,此后逐渐有所下降。

1984~1985年,撒切尔政府关闭非盈利煤矿,停止对煤矿工业的政府补贴,煤矿工会发动了362天的罢工。

在她第三任期内,英国政府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财政赤字终于转为盈余。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等

材料二 1978年到1984年,城市企业改革主要是通过扩权让利,使企业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

“要突破把计划同市场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

”1984年到1988年,国家指令性计划工业产品品种由1123种减至50种。

1983年后,私营经济成批出现。

1988年,国家以法律形式确认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王玉茹《中国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的影响。

(8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和中国经济改革措施的相似之处,并说明各自的历史背景。

(17分)

(1)问,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撒切尔上台时英国经济发展状况分析,由“英国经济增长从1982年的-2.2%回升至1988年的5.9%”得出促进了英国经济增长,由“通货膨胀率从1980年的18%回落至1986年的3.4%”得出降低了通货膨胀率;

由“大量削减福利开支”“停止对煤矿工业的政府补贴”得出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据“失业率由1979年的4.9%上升为1983年的11.7%”“煤矿工会发动了362天的罢工”得出失业率上升、社会矛盾激化。

(2)问,第一小问,从所有制、经济管理体制和分配方式上归纳两国措施的相似之处;

第二小问,从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经济指导思想、福利政策和国企改革等方面归纳英国的历史背景,从经济体制和思想解放等方面归纳中国的历史背景。

答案:

(1)影响:

①促进了英国经济增长;

②降低了通货膨胀率,使英国摆脱了滞胀;

③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④曾造成大量失业,一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2)相似:

①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减少政府干预,注重市场作用;

②在所有制方面,推动私营经济发展;

③在分配方式方面,更加重视按劳分配。

(任意两点4分)

历史背景:

英国:

①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英国经济滞胀;

②凯恩斯主义失灵;

③社会福利支出庞大,造成沉重经济负担;

④国有企业效率低下。

(3点6分,4点7分)

中国:

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缺乏活力,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学习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模式;

③打破旧有思想观念的束缚,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

(6分)

14.(2018·

辽宁抚顺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

首先分析材料信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2017年全国餐饮各业态的比重,其中中式正餐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休闲简餐也发展迅速,西餐、日本菜、韩国菜等国际美食市场也有一定需求空间,据此得出餐饮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然后结合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等方面史实分析餐饮结构多元化发展的原因、影响。

最后进行总结升华。

要求做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①观点明确,态度鲜明;

②多角度,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较好表达观点态度;

②不能多角度论述,论证较充分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主题、观点不明确;

②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参考示例:

论题:

餐饮结构多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强。

阐述:

(1)改革开放后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中西交流加强,这些因素都推动了餐饮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2)餐饮结构的多元化发展,能够进一步丰富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加速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综上,餐饮行业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是人类文明的表现形式之一。

(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