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学位授权制度改革.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2778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学位授权制度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三讲学位授权制度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三讲学位授权制度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三讲学位授权制度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三讲学位授权制度改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讲学位授权制度改革.doc

《第三讲学位授权制度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学位授权制度改革.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讲学位授权制度改革.doc

第三讲学位授权制度改革

梁国雄研究生司副司长

(张德淼整理,经同学要求上传,未经司长本人审定,请审慎外传)

一、学位制度的历史与发展

我在学位办干了三十多年,感受到有些东西变化快,一些机构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变化也快。

如学位办公室,学位司,研究生司,经常变。

国务院学位办,以前是两块工作,学位的授予,学位授予的质量。

1984年,并入研究生司。

之后,李铁映任主任时,撤了研究生司,前几年又恢复了该司。

近期又来一个改革,即增加研究生绩效拔款。

还有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原以为是学生司的,后又给了研究生司。

因此,工作很多,很忙。

这次带来了一些新资料,提供给大家。

目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制度,这个词组,国外没有。

改革开放前,文革前,有两次要建立学位制度,第二次快搞成了,毛主席最后说不搞。

也幸亏没有搞,否则会成为苏联的模式,在其影响下有副博士,不好整。

邓小平重撑权力以后,学位制度才发展起来。

文革前,我国也培养研究生,但少,是游击队;之后,才正规化与规范化,进入正轨。

我国学位制度中有三级,目前重点是博士与硕士。

博硕授权与审核,是我国学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位办的主要审批事项,有两项,一是名誉博士,二是学位授权点授权审核。

确立了研究生教育制度。

学位授权审核条件,一要学科队伍,二要凝炼方向,三要科研基础含已有成果与在研项目,四要教学内容与条件。

这些构成了基础的内容。

通过这个授权审核,确定了基础,提高了水平,也保障了学位授予的质量。

这些对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已进行了十一次审核。

我国也在不断的改革探索,第十次审核会议以后,要求更强烈。

中国的博士硕士授权单位与学科布局已基本完成,要进一步优化结构与布局。

因此形成了新的战略方针,引导各校将重点放在质量的提升方面,也让省里统筹本省的,加大投入力度。

也让各单位增加主动性。

1995年时,改革力度大。

当时包括博士导师也由国家统一批,当时有的学科通过了而导师没有通过或者相反。

1995年时,清华大学的校长到学位办任副主任,提出要将博导下放到各高校。

国外的博导不需要评审。

而我国,当时有些教授并无能力带博士。

当时有些教授是为了待遇而给他们的。

1989年时,当时有院士也没有评上博导的。

国家当时认为,只有这样的评审制,才能提升和保障我们的培养质量。

同时,还逐步推进由研究生院的高校来自审硕士点。

1998年以后,进一步加快。

二、当前的改革措施与做法

2008年,形成了博士硕士授权改革方案。

由国务院25次会议通过。

核心是,重在质量,优化管理,自主创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与学位水平的提高。

目标是三个方面,一是加强省政府协调统筹与规划职能;改善学位授予结构,推动发展。

二是扩大自主权,增强各单位的权威与主动性,将工作重点与重心转移到培养质量的提升上。

当时的各高校,精力主要放在申报点上,如何提高质量考虑的不多。

三是改革体系,促进质量提升。

主要措施,一是对有授权点的,博士点,委托一些单位自行审核,其他由国家审核。

硕士点,由国家学委会委托省和军事单位自己审,另一些由学校自己审核。

二是控制申报与新增的学科数量,鼓励省与单位对学位点进行授权调整。

三是由各省提供意见,对新增点提出意见。

考虑是,在一定的周期里,建立调控机制,加强宏观布局,形成协调发展,减少学校学科建设的盲目性。

学校以往基本上是以人头带学科。

对部属高校,新增时,通常也由省来布置协调。

也委托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学校自审博士点,但也进行数量控制,否则会膨胀得非常快。

以往的传统是按二级学科来授权,这次就向一级学科发展。

保留少量的按二级学科审核。

2010年改革太快,称不再审二级学科,只按一级审。

以往提出几个方案,自审问题,一是十个左右,二是所有研究生院自审博士点。

但前置条件是,必须有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所以考虑到比较长远。

所以,以后按两级,一是一级学科硕士点授权,一是一级博士授权。

同时,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博士项目,这个予以保留。

新增单位的审定办法也有革新。

改变过去每二年或四年定期申报的办法。

原来准备2013年检查验收,因各单位做得较好,提前到2012年验收完成。

现将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各省级、市属高校,都按立项要求,给予了大幅度的投入,在师资人才与经费方面做的较好。

表现是,立项投入成倍增长,这几年,新增点单位实际投入为203亿,比原来增加了一倍。

省级政府投入占整个投入的43%,非常重视。

二是在师资队伍方面,获得百千万人才,跨世纪人才,四年时间,比原来增长67%。

国家级创新团队,原来只一个,验收时增为69个,博士增长一倍。

三是科研水平大幅提升,立项前,科研水平项目与资金分别翻了一倍,博硕分别增65%,62%。

立项单位国家教学奖增为50多项,比原来多了一倍多。

前不久,一个新项目,即一些学校报上来的一些学科,名目是服务国家建设的新增博士点,在无计名投票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曾没有通过。

但这次,做了充分准备后,投票时,委员们没有一个投反对票。

得到委员的充分肯定与批准。

批文下来后,会发给规划司尽快安排招生。

以上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的情况。

此外,还有行业需要的。

我们对一些行业需要的学科点审批,放得稍后一些。

张学尧任主任时,陈希做副部长分管,没有批行业特殊需要项目。

他到辽宁任职时说留给下任来做。

教育是工程吗,是项目吗?

过去我们很多内容是教育系统在做,行业没有做。

现在,推荐了188个国家特殊需要人才项目,有144个学校参与。

第一轮评审后,剩下35个项目,否定掉150多个。

均由行业来投票。

而且是直到投票前一刻才通知由行业的头来评审,并立即公示,不让再动。

有些单位提出意见,也不能动。

所以,有的学校很意外,没有通过,他们提出意见认为,难道只有这些批准的符合特殊需要的吗?

这次获批准的35个学校,有的认为是一下子大升格,不合理!

所以给这些有意见的单位解释,比喻为,第一次论文答辩没通过,经过修改,找机会,希望在第二轮获得通过!

人才的培养方面,强调人才培养由多方面共同来做。

学校和部门组成项目实施指导委员会。

部门、行业、学校的专家,后者不少于一半。

以后政策要通过这个委员会来审核,再由学校来实施。

这个项目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如果经检验不合格,则下一轮不能再上。

其他学科授权点,主要做合格评估。

这个项目,一要遵循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二是要服务国家特殊需要,三是靠在一个学科中,但也要多学科的交叉培养,根据需要,行业与部门的需要,配置相应的课程与教学安排。

论文选题也要以行业需要为主,导师由两方面的专家合作指导论文。

实现目标:

以目标为导向,引导项目发展。

服务国家需求的项目,是人才培养改革模式的探索。

做得好还可推广。

三、下一步的学位审核工作怎么做?

第一,注重内涵式发展。

将学位授权审核制度,由原来的每两年一次,改为,非常态化。

目前已有百分之六十的审核。

原希望给一些二级学科一个期限,有条件的升格为一级学科,不行的要砍掉。

它本质上是要给学校更大的自主办学权,2010年做完了,按现在的新要求,不再搞外延式发展。

注重内涵式发展。

二级学科够条件的,升为一级,短期内不会再做,所以,2015年前,不会做立项。

但以后还是要做。

研究生司的变化较多。

第二,学科动态调整方面。

前不久,我们给国务院报了一个学科动态调整的方案,但一些省并不赞同这个方案。

因为一些发展滞后的省,量少,可能不同意。

因此要考虑各省区域的布局。

有些专家认为不要搞那么多。

北京等发达地区培养的人才回原来落后地区的人才较少。

其实各省市加大培养的力度,不仅能带动其人才发展,还会有大量的配套发展问题。

目前,各省市到教育部谈协同发展,联合培养,大多谈的是如何给我指标,如何给我设点。

而谈培养质量的较少。

刘延东强调,这个动态调整的改革是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希望各高校主动带头进行改革。

一些军事院校已加大改革。

有些学校已经停止了那些水平不高社会需求不足的学位点的招生。

我们也希望通过动态调整,来赋予学校自主权,给省以统筹权。

做了一个试行办法。

其中,动态调整的主要内容,你主动撤一个,那么可以增加另一个一级学科,或者调整为专业学位的类别。

先行试点,然后再逐步推开。

全国学位委员会委员包括一些省的省长或副省长。

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原来是自主设立的,如果自主调整,原则上也要由各高校自主进行,但省长们提出还是要由省里来统筹下比较好。

但学位与研究生司认为可能前者更好。

有些评估不合格的,或者有研究生院高校自行撤掉的,可以由省里来统筹。

第三,做好学科目录规划工作

学科目录与审核制度与前一个密切相关。

学科目录对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用途。

大家希望有一个国标的学科目录。

同一个行业,在不同的国家也有不同的作用。

所以,当年有学科目录出台。

1、学科目录的历史发展

八十年代曾有过一个学科目录,1997版是大家熟知的十多年前的学科目录。

2011版,发布了学科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原来想做三级人才的培养目录。

后来为二种。

主要作用是学位授予、招生,规划,统计与交流。

这些方面均按学科目录来。

它影响着授权,大学院系的建制。

学科目录象个棋盘,但还要有游戏规则。

所以,其编制涉及到人才招生培养的建设。

清末民初,我们引进西方的学科分类方法,后来全面引进苏联模式。

文革中,专业设置被破坏。

改革后,恢复研究生教育与专业设置。

81年,进行学位授权点申报时,当时,除了教育部直属外,其他各部委都有高校。

当时制定了一个学科目录草案。

初定十个大门类,60种一级学科,600多二级学科

1982年开始,按这个目录来招生培养研究生。

但当时很多专业是按行业来划分的,有重合,有的又没有反映出来。

这个专业目录运行了十多年,1996后开始修订.目录理顺一级学科,归并二级学科。

二级学科砍掉一半,大规模压缩了二级。

1997年,颁布,变为十二个门类,新的一级为80多,二级为300多个,砍了一半。

2、如何加强学科目录的规范与管理

200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6次会议通过了学科目录的规范与管理办法,强调目录分为三级,一是门类,二是一级学科,三是二级学科(本科中叫专业)。

对该目录,也强调其作用有所局限,其作用主要是以此为基,进行三级目录上的人才培养,学科统计。

那么,谁来编制?

2011年的最新学科目录,这个办法,有一个重要的改革,将原来的二级管理上升为一级学科。

原则是,按学科属性,学理性,人才的社会需求,科学性等。

2011年的学科目录,我们增加了一个门类,共21个一级学科。

其中,改了两个一级学科的名称。

随后,就请各学科评议组开始考虑二级学科。

但结果是,有的学科紧,有的松,主要是有的学科不想有矛盾。

同时也发现,有些设置的学科与改革发展的方向不相符。

于是,教育部研究决定三年内或短期内,不编制新的学科目录。

这与高教司不同,他们的比较宽,还叫专业。

我们强调两点,一是高校自主,看人才培养在社会的反映如何,二是交叉培养,形成集团力量;不要捆的太死。

现在如何实现人才的交叉培养与融合,需要探索新的发展路子。

所以,2011年版,是国家的第三版目录,但还没有二级学科目录。

等时机成熟再编制。

现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司下面,分为学术学位处与专业学位处。

文革以前培养的研究生称为师资研究生,专门从事教学科研的很少了。

博士毕业从事教育的也只有一半了。

国际上,除了PHD外,并不专门定位学术与专业学位的区分。

我国为了区分与统计,才叫专业学位。

第一个MBA,叫职业学位。

后叫专业学位。

教育部在搞规划时强调,我们要稳步发展学术学位,积极发展应用性学位,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

尽管发展专业学位的方向是对的,但我们的行政推进过快!

在很短时间内要达百分之五十。

社会认同不足,学校认识不足,师资条件不到位。

学生最开始报名也不积极,当然今年报名情况有了好转。

我们的老师当年是学术性的。

同时带学术性与专业学位性的。

进来时分别考进,之后,学术的在实验室,专业的在外面混,后面做一论文。

但学校的成本增加了,因为要专门给他们开课。

专业学位的教育,首先师资很重要,同时实践基地很重要。

企业实习或单位实习,有些规律性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