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区蟠龙中学创强复验工作汇报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6022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塔区蟠龙中学创强复验工作汇报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宝塔区蟠龙中学创强复验工作汇报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宝塔区蟠龙中学创强复验工作汇报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宝塔区蟠龙中学创强复验工作汇报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宝塔区蟠龙中学创强复验工作汇报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宝塔区蟠龙中学创强复验工作汇报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宝塔区蟠龙中学创强复验工作汇报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塔区蟠龙中学创强复验工作汇报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宝塔区蟠龙中学创强复验工作汇报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颖独特的窑洞文化长廊。

校园环境温馨幽雅,文化气息浓郁,这里是学生快乐成才的摇篮,这里是教师放飞理想的舞台。

学校坚持“为学生的成才铺平道路、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的办学思想、“实现精细管理、创办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让学生“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成就精彩人生”的办学目标。

蟠龙中学有一个勤政团结,勇于创新的领导集体;

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学思想先进,工作作风扎实的师资队伍。

在职教职工42人,专任教师41名,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14人,二级教师27人。

教师中研究生学历1人,大本学历37人(拥有学士学位6人),大专4人,教师平均年龄29岁,队伍年轻化、专业化。

学校现有8个教学班,249名学生,其中住校生247名。

二、各项指标达标情况

1、高度重视,全员动员,认真贯彻执行区委、区政府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战略,走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之路

2008年以来,学校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省级教育强区的要求和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战略,按照省级教育强区的要求,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成立以校长赵智耀为组长、副校长张伟为副组长、所有中层领导为成员的“创强复验”工作领导小组。

出台了《宝塔区蟠龙中学省级教育强区复验实施方案》;

《宝塔区蟠龙中学省级教育强区复验工作进度》等。

学校近期奋斗目标: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以教风和学风建设为学校工作重点,以制度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目标管理为保障,全面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争取实现“三年创建区级示范农村初级中学”的办学目标,建成区级教育强校,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远期奋斗目标: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高举科学发展旗帜,植根于厚实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沃土,以教科研为动力,培养和依靠全体师生强烈的进取心和成功热情,竞争激励机制常态化,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全市前茅,探索出振兴农村初级中学的新路子,把学校建设成为广大师生追求卓越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成为传播文化知识和精神文明的窗口,成为市级示范初级中学。

把“创强复验”工作与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抓早动快,全面动员,分步实施,截止2012年5月围绕“创强”工作共培训教师85人次,做到了目标明确和顺利实施。

围绕省级教育强区指标,结合区、局文件精神,学校先后修订出台了“安全管理制度”“教师岗位目标管理要求”“常规教学处理办法”“提优帮困目标要求”和“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奖惩办法”等职责、制度共计79项,坚持走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之路。

2、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重视制度建设,强化管理,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普法暨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设德育主任刘延军管理学校法制和安全教育工作,出台《宝塔区蟠龙中学普法暨依法治校年度计划》。

积极宣传并努力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

学校与中层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分别签订《宝塔区蟠龙中学安全目标责任书》,落实安全目标责任制。

每年六月和十月为“法制教育月”,集中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道路交通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聘请蟠龙派出所教导员郭江同志为学校法制副校长,开展以道路交通、食品卫生和安全用电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法制报告会”和“法制图片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活动。

在初一年级开设《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做到有计划、有教材、有教案。

修订学校《办学章程》、明确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工作措施,严禁“三乱”和体罚学生现象。

修订编辑学校《制度汇编》,规范学校管理。

近三年来,学校无违法犯罪行为,师生犯罪率为0。

3、坚持管理制度改革和特色化办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学校出台《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把常规教学、德育教育和特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创新能力,效果明显。

先后出台“值周领导和教师职责”、“班主任量化考核细则”、“教师岗位目标管理要求”、“常规教学处理办法”、“提优帮困目标要求”和“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奖惩办法”等职责、制度,坚持走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之路。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德育主任负总责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抓住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学习不放松,积极培育良好的领导作风和教风,学校订党报党刊及思想政治方面的书籍资料15种,把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全面加强“一校一点、百校一网”德育教育活动,充分发挥蟠龙战役纪念馆德育教育基地的作用,积极开展以革命传统教育,安全、刘易同志先进事迹教育和时事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德育教育活动。

全面加强学生养成教育。

以“一则一范”为基本要求,结合校情制定并落实《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在管理中规范学生的行为;

注重挖掘、发挥各科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

根据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课程,开设泥塑、剪纸、腰鼓等地方课程和“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文明教育”三个校本课程。

建立劳动技术课实践基地,在初一年级普及长拳、初二年级普及健美操运动。

学校利用重大节日组织全校性的文艺演出,使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每年举行两次“书画展”、一次小制作小发明汇报展示,调动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

本着“科目不分主副,奖惩一视同仁”的原则,修订完善了“提优帮困奖惩办法”,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业绩评价与奖惩制度。

强化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是注重教师的常规教学培训。

学校制定了《常规教学基本要求和管理措施》,仅2011年下半年对教师的教案备写、课堂教学、课后辅导进行全员培训达到3次,多媒体课件制作及操作全员培训1次,达到完全合格;

对实验操作、教学效果考核等都提出了质和量的具体要求,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在逐步规范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二是2008年以来,随着城乡结对子和“大教研网络建设”活动的不断深入,学校教师接受新课程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全员培训每学期达到最少2次,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

三是学习东部发达地区的先进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振兴陕北农村教育的新路子。

开展《10-15分钟创新课堂实践与研究》和《“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究》区级课题研究,改变传统授课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走“以学习促教研,以教研促管理,以管理促教学”的办学之路,效果非常明显。

四是全面推进“四制”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目标责任管理。

学校聘用教师坚持三年一聘用,一年一考核;

每学期与教师和班主任分别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

与初三年级教师签订“教育教学质量奖惩目标责任书”,把教育教学业绩与教师评优、晋级相挂钩。

4、因地制宜,立足实际,积极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近年来,学校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把基础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走特色办学之路,扎扎实实上好劳动技能课。

开设了农、林、牧、菜等专业的地方课程,聘请专业农艺师上课。

为方便学生实践,在原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又投资兴建了蔬菜栽培、果树栽培实践专用基地,一是对在校学生随课进行劳动技能教育,二是严格按照“分流培训计划”对初三毕业学生进行集中短期技能培训,收到良好效果,学生普遍掌握了两到三种农村实用技术,实现了教学与劳动相结合、相促进,也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具有一定科技意识和技能的实用人才。

5、努力巩固“双高普九”成果,积极推进教育强区工作。

2007年6月,在顺利通过“双高普九”省级达标验收之后,学校紧紧抓住举办陕西省“双高普九”现场会的契机,加大巩固“双高普九”成果的力度,通过家长会、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使广大家长更进一步认识到了按时送子女读完九年义务教育是每一位家长的义务,同时是每个儿童的权利,保证了学区内每个适龄儿童、少年能按时入学。

学区内现有适龄儿童1240人,入学1240人,入学率100%,无辍学现象;

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100%。

为进一步巩固“双高普九”成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创建省级“教育强区”的号召,强化领导,大胆创新,真抓实干,形成了办学目标明确、制度措施合理有效、“双常规”工作扎实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办学新局面。

6、规范功能部室的管理与使用,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作用。

从2004年起,特别是在2005年宝塔区提出建设省级“教育强区”伟大战略后,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相继建成了教学楼、学生公寓楼、实验楼,高标准装备了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电子备课室等“一部十七室”,硬化、美化、绿化了校园,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特别是学校的后勤服务设施在全市农村初级中学中居于领先地位。

学生宿舍住宿宽敞(不超过12人),供暖设施到位,配有专用的生活柜、脸盆架和床单、被罩等。

一日三次的开水,每月一次的热水澡,规范科学的作息时间,使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和城市孩子一样的生活、住宿条件。

学校的体育、艺术、卫生、劳技课功能用房、场地及其设施、器材质量合格,各类部室设施配备均达省颁Ⅰ类标准。

为充分发挥各功能部室的育人功能,学校首先从制度上予以保证,明确要求科任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准,使用好部室。

其次是夯实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保证规范管理和按时开放。

第三,各部室管理员均具备大专以上学历,能完全胜任本职工作。

由于我们的工作扎实,各项工作受到了省、市、区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学校先后荣获“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普及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区级“双高普九”先进集体、“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

7、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资水平。

我校现有教职工39名,专任教师38名,大本学历36人。

学历合格率100%,岗位合格率100%。

学校制定了《教师培训计划》,鼓励教师通过进修、函授、校本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重视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如何制定计划、如何备课培训;

“提优帮困”措施和方法培训;

课件制作及多媒体应用培训);

积极开展区级教育科研课题研究《10-15分钟创新课堂实践与研究》和《“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究》,使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目前,学校教师整体年轻化,专业知识扎实,工作热情高,师生关系和谐。

学校现有校级、乡镇级和区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13名,达到总数的29%,正真发挥了挑大梁的作用,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8、落实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教育经费足额到位。

目前学校办学经费全部来自区上财政拨款,学校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保证教育经费按时足额投入到教育教学中,用在改善办学条件上。

学校2011年在教育教学、后勤保障等设施配备上的投入近8万元,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公条件和教学条件。

教师绩效工资无拖欠现象,按时按月足额发放。

自2005年延安市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以来,学校严格按政策办事,按时按月将生活补贴足额发放到寄宿生的手中。

三、具体做法

1、高度重视,机构健全,领导有力。

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党支部书记为副组长的“创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时限具体。

2008年以来,学校每年将“创强复验”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为“创强复验”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2、积极争取区、镇两级政府和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

2009年投资690多万元新建了教师周转房,高标准配备了实验室等部室,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协调土地3.5亩,投资2万余元建立了“蟠龙镇中学教学实践基地”。

3、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创强复验”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4、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不断完善学校“创强复验”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人员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5、坚持抓“创强复验”工作与抓教育教学质量两不误,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加强培训,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为实现“创强复验”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一是把新时期农村教育特点和“创强复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修订了学校的办学章程,明确了学校的奋斗目标,使学校工作确实沿着精细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循序推进。

二是狠抓广大师生的德育教育、养成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把革命传统教育、优秀人物先进事迹教育和时事政治教育与学校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弘扬了正气,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形成了合力。

三是全面推进岗位目标管理,用合理的目标任务和奖惩办法激励、督促广大教师认真施教。

四是全面加强校本教研和教育科研,积极探索新课程条件下常规教学的新路子,以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五是加强学校、家长和社会三方沟通,充分发挥社会育人功效,使学校成为传播文明和培养人才的基地,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赞誉,办学的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六是全面强化服务意识,用优美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育人,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风。

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校文、体、卫、艺工作,积极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用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育人。

今后我们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全面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