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ACCESS笔试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5228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级ACCESS笔试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二级ACCESS笔试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二级ACCESS笔试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二级ACCESS笔试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二级ACCESS笔试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级ACCESS笔试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二级ACCESS笔试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ACCESS笔试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级ACCESS笔试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在栈的顺序存储空间S(1∶m)中,S(bottom)为栈底元素,S(top)为栈顶元素。

top=0表示栈空;

top=m表示栈满。

栈的基本运算有三种:

入栈、退栈与读栈顶元素。

小技巧:

栈是按照"

先进后出"

或"

后进先出"

的原则组织数据,但是出栈方式有多种选择,在考题中经常考查各种不同的出栈方式。

在链式存储方式中,要求每个结点由两部分组成:

数据域,指针域。

链式存储方式既可用于表示线性结构,也可用于表示非线性结构。

栈也是线性表,也可以采用链式存储结构。

带链的栈可以用来收集计算机存储空间中所有空闲的存储结点,这种带链的栈称为可利用栈。

误区警示:

满二叉树也是完全二叉树,而完全二叉树一般不是满二叉树。

应该注意二者的区别。

二叉树具有以下几个性质:

性质1:

在二叉树的第k层上,最多有2k-1(k≥1)个结点;

性质2:

深度为m的二叉树最多有2m-1个结点;

性质3:

在任意一棵二叉树中,度为0的结点(即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

性质4:

具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其深度至少为[log2n]+1,其中[log2n]表示取log2n的整数部分。

在二叉树的遍历中,无论是前序、中序、后序、二叉树的叶子结点的先后顺序都是不变的。

满二叉树是指这样的一种二叉树:

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所有结点都有两个子结点。

在满二叉树的第k层上有2k-1个结点,且深度为m的满二叉树有2m-1个结点。

性质5:

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log2n]+1。

1)如果线性表为无序表,则不管是顺序存储结构还是链式存储结构,只能用顺序查找。

2)即使是有序线性表,如果采用链式存储结构,也只能用顺序查找。

二分法只适用于顺序存储,长度为n的有序线性表,最坏情况下,二分查找只需比较log2n次。

【例1】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取决于___D____。

(考点2)

A)问题的规模B)待处理的数据的初态

C)问题的难度D)A)和B)

解析: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不仅与问题的规模有关,在同一个问题规模下,而且与输入数据有关。

即与输入数据所有的可能取值范围、输入各种数据或数据集的概率有关。

【例6】设有一个已按各元素的值排好序的线性表(长度大于2),对给定的值k,分别用顺序查找法和二分查找法查找一个与k相等的元素,比较的次数分别是s和b,在查找不成功的情况下,s和b的关系是___B____。

(考点9)

A)s=bB)s>

bC)s<

bD)s≥b

对于顺序查找,查找不成功时和给定关键字比较的次数为n+1。

二分查找查找不成功的关键字比较次数为[log2n]+1。

当n≥2时,显然n+1>

[log2n]+1。

【例1】问题处理方案的正确而完整的描述称为_算法

例2】一个空的数据结构是按线性结构处理的,则属于线性结构

答案:

【例3】设树T的度为4,其中度为1、2、3和4的结点的个数分别为4、2、1、1,则T中叶子结点的个数为_______。

根据树的性质:

树的结点数等于所有结点的度与对应的结点个数乘积之和加1。

因此树的结点数为1×

4+2×

2+3×

1+4×

1+1=16。

叶子结点数目等于树结点总数减去度不为0的结点数之和,即16-(4+2+1+1)=8。

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主要原则为: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和限制使用goto语句。

面向对象方法涵盖对象及对象属性与方法、类、继承、多态性几个基本要素。

通常把对对象的操作也称为方法或服务。

属性即对象所包含的信息,

对象具有如下特征:

标识惟一性、分类性、多态性、封装性、模块独立性。

消息是实例之间传递的信息,它请求对象执行某一处理或回答某一要求的信息,它统一了数据流和控制流。

一个消息由三部分组成:

接收消息的对象的名称、消息标识符(消息名)和零个或多个参数。

(4)继承继承分为单继承与多重继承。

(5)多态性对象根据所接收的消息而做出动作,同样的消息被不同的对象接收时可导致完全不同的行动,该现象称为多态性。

说类是对对象的抽象。

对象则是对应类的一个具体实例。

软件指的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包括程序、数据和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

软件的特点:

(1)软件是逻辑实体,而不是物理实体,具有抽象性;

(2)没有明显的制作过程,可进行大量的复制;

3)使用期间不存在磨损、老化问题;

(4)软件的开发、运行对计算机系统具有依赖性;

5)软件复杂性高,成本昂贵;

6)软件开发涉及诸多社会因素。

软件可分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和支撑软件(或工具软件)。

软件产品从提出、实现、使用维护到停止使用退役的过程称为软件生命周期。

一般包括可行性分析研究与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交付使用以及维护等活动

还可以将软件生命周期分为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和软件运行维护3个阶段。

从工程管理角度来看,软件设计分两步完成:

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1)概要设计将软件需求转化为软件体系结构、确定系统级接口、全局数据结构或数据库模式;

(2)详细设计确立每个模块的实现算法和局部数据结构,用适当方法表示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细节。

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

1)抽象

(2)模块化(3)信息隐蔽(4)模块独立性高内聚,低耦合

详细过程设计的常用工具有:

1)图形工具:

程序流程图,N-S,PAD,HIPO。

(2)表格工具:

判定表。

(3)语言工具:

PDL(伪码)

(1)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一个好的测试用例是能够发现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的用例;

(3)一个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测试是贯穿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

软件测试过程分4个步骤,即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验收测试(确定测试)和系统测试。

单元测试是对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模块(程序单元)进行正确性检验测试。

单元测试的技术可以采用静态分析和动态测试。

集成测试时将模块组装成程序,通常采用两种方式:

非增量方式组装和增量方式组装。

系统测试的具体实施一般包括:

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操作测试、配置测试、外部接口测试、安全性测试等。

程序调试(通常称Debug,即排错)。

任务是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在开发阶段进行。

软件测试是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而软件调试的任务是诊断和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软件测试贯穿整个软件生命周期,调试主要在开发阶段。

修改错误原则:

(1)在出现错误的地方,很可能有别的错误;

2)修改错误的一个常见失误是只修改了这个错误的征兆或这个错误的表现,而没有修改错误本身;

(3)注意修正一个错误的同时有可能会引入新的错误;

(4)修改错误的过程将迫使人们暂时回到程序设计阶段;

(5)修改源代码程序,不要改变目标代码。

数据流图可以表达软件系统的数据存储、数据源点和终点、数据流向和数据加工。

其中,用箭头表示数据流向,用圆或者椭圆表示数据加工,用双杠表示数据存储,用方框来表示数据源点和终点。

为完成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相应的数据语言:

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操纵语言、数据控制语言。

数据库管理员的主要工作如下: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维护、改善系统性能,提高系统效率。

(1)物理独立性:

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当数据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存取方式等)改变时,如存储设备的更换、物理存储的更换、存取方式改变等,应用程序都不用改变。

(2)逻辑独立性:

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了,如修改数据模式、增加新的数据类型、改变数据间联系等,用户程序都可以不变。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概念模式。

一个概念模式可以有若干个外模式。

(1)概念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是对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是全体用户(应用)公共数据视图。

(2)外模式,外模式也称子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它是由概念模式推导而出来的,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3)内模式,内模式又称物理模式,它给出了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

内模式处于最底层,它反映了数据在计算机物理结构中的实际存储形式,概念模式处于中间层,它反映了设计者的数据全局逻辑要求,而外模式处于最外层,它反映了用户对数据的要求。

两级映射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独立性。

1)概念模式到内模式的映射。

该映射给出了概念模式中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到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间的对应关系;

(2)外模式到概念模式的映射。

概念模式是一个全局模式而外模式是用户的局部模式。

一个概念模式中可以定义多个外模式,而每个外模式是概念模式的一个基本视图。

数据模型所描述的内容有3个部分,它们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与数据约束。

(1)实体表示法:

在E-R图中用矩形表示实体集,在矩形内写上该实体集的名字。

(2)属性表示法:

在E-R图中用椭圆形表示属性,在椭圆形内写上该属性的名称。

(3)联系表示法:

在E-R图中用菱形表示联系,菱形内写上联系名。

满足下面两个条件的基本层次联系的集合为层次模型。

(1)有且只有一个结点没有双亲结点,这个结点称为根结点;

2)除根结点以外的其他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双亲结点。

关系模型采用二维表来表示,二维表一般满足下面7个性质:

(1)二维表中元组个数是有限的--元组个数有限性;

(2)二维表中元组均不相同--元组的唯一性;

(3)二维表中元组的次序可以任意交换--元组的次序无关性;

4)二维表中元组的分量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元组分量的原子性;

(5)二维表中属性名各不相同--属性名唯一性;

6)二维表中属性与次序无关,可任意交换--属性的次序无关性;

(7)二维表属性的分量具有与该属性相同的值域--分量值域的统一性。

表A中的某属性集是某表B的键,则称该属性值为A的外键或外码。

关系模型允许定义三类数据约束,它们是实体完整性约束、参照完整性约束以及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

一个关系就是一个二维表,但是一个二维表不一定是一个关系。

关系模型的基本操作:

插入、删除、修改和查询。

其中查询包含如下运算:

①投影运算。

从R中选择出若干属性列组成新的关系。

②选择运算。

选择运算是一个一元运算σF(R)③笛卡尔积运算。

设有n元关系R及m元关系S,它们分别有p、q个元组,则关系R与S经笛卡尔积记为R×

S,该关系是一个n+m元关系,元组个数是p×

q,由R与S的有序组组合而成。

连接运算又可称为θ运算,这是一种二元运算,通过它可以将两个关系合并成一个大关系。

设有关系R、S以及比较式iθj,其中i为R中的域,j为S中的域,θ含义同前。

则可以将R、S在域i,j上的θ连接记为:

R|×

|S

自然连接(naturaljoin)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它满足下面的条件:

①两关系间有公共域;

②通过公共域的等值进行连接。

R|×

|S

一般的连接操作是从行的角度进行运算,但自然连接还需要取消重复列,所以是同时从行和列的角度进行运算。

面数据库设计目前一般采用生命周期法,即将整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分解成目标独立的若干阶段:

需求分析阶段、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编码阶段、测试阶段、运行阶段和进一步修改阶段。

数据库设计中一般采用前4个阶段,它们的成果分别是需求说明书、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数据库内模式。

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外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

当模式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外模式/模式映射做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

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

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即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数据模型是严格定义的一组概念的集合。

这些概念精确地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和完整性约束条件。

因此,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3部分组成。

其中,数据结构是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数据的完整性约束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

●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能有效地管理和存取大量的数据资源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5个发展阶段。

●数据库DB:

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结构化相关数据的集合。

它不仅包括描述事物本身,而且包括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是数据库的机构,是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

●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属于OS支持下的系统文件。

●DBMS的组成包括1数据定义语言及其翻译处理程序2数据操纵语言及其编译(解释)程序3数据库运行控制程序4实用程序

●DBMS六个功能。

1数据模式定义2数据存取的物理建构3数据操纵:

包括对数据库数据的检索、插入、修改和删除等基本操作。

4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定义与检查5数据库中的并发控制与故障修复。

6数据的服务。

●DBMS三种数据语言:

1数据定义语言DDL负责数据模式定义与数据物理存取构建2数据操纵语言DML负责数据的操纵,如查询与增、删、改等3数据控制语言DCL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

●数据库系统DBS:

由5部分组成:

硬件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

其中数据库管理员可以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

●DBS特点:

1共享度高,数据冗余度小2采用特点的数据模型3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4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DBS三级模式:

1概念模式。

是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是全体用户公共数据视图。

2外模式。

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

它是用户的数据视图,也就是用户所见到的数据模式,由概念模式推导而出。

3内模式。

又称物理模式。

给出了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储方法。

●数据模型:

其不仅表示反映事物本身的数据,而且表示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

数据模型所表示的内容有三个部分,数据结构、数据操作与数据约束。

●在E-R图中用矩形表示实体,椭圆形表示属性,菱形表示联系。

●实体。

客观存在并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属性。

描述实体的特性称为属性。

联系。

现实世界中事物间的关联称为联系。

实体集。

同类型的实体的集合。

实体型。

属性值的集合表实体,而属性的集合表实体的类型。

1.4关系数据库基本概念:

关系:

一个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每个表都有一个关系名。

在Access中,一个关系存储为一张表,具有一个表名。

元组:

在一个二维表中,水平方向的行称为元祖。

元祖对应表中的具体记录。

属性:

二维表中垂直方向的列。

每一列有一个属性名。

在Access中表示为字段名。

每个字段的数据类型、宽度等在创建表的结构时规定。

数据项:

也称为分量,是每个记录中的一个字段的值域:

属性的取值范围。

关键字:

其值能够唯一标识一个元祖的属性或属性的组合。

在Access中表示为字段或字段的集合。

外部关键字:

如果表中的一个字段不是本表的主关键字,而是另一个表的主关键字和候选关键字,这字段就称为外关键字。

●关系数据模型:

用二维表结构来表示实体以及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

数据模型所表示的内容有三个部分,数据结构、数据操作与数据约束

●数据关系操作:

数据查询、数据删除、数据插入、数据修改

●数据约束:

1实体完整性约束:

该约束要求主键中属性不能为空值。

2参照完整性约束:

是关系之间相关联的约束,不允许关系引用不存在的元组。

3用户定义完整性约束:

针对具体数据环境与应用环境由用户具体设置的约束,反应了具体应用中数据的语义要求。

1.5关系运算基本概念:

1选择运算:

从关系中找出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祖的操作2投影运算:

从关系模式中指定若干属性组成新的关系3连接运算:

连接是关系的横向结合,连接运算将两个关系模式拼接成一个更宽的关系模式,生产新关系中包含满足连接条件的元祖4自然连接:

在连接运算中,按照字段值对应相等为条件进行的连接操作为等值连接,自然连接时去掉重复属性的等值连接

1.61、设计原则1关系数据库的设计应遵从概念单一化“一事一地”原则2避免在表之间出现重复字段3表中的字段必须是原始数据和基本数据元素4用外部关键字保证有关联的表之间的联系

●设计步骤1需求分析。

(信息需求、处理要求、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2确定需要的表。

(每个表只包含一个关于主题的信息;

表中不应该包含重复信息,且信息不应该在表之间复制)3确定所需字段。

(每个字段直接和表的实体相关;

以最小的逻辑单位存储信息;

表中字段必须是原始数据;

确定主关键字字段)4确定关系5设计求精

●数据库设计采用生命周期法:

需求分析阶段、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编码阶段、测试阶段、运行阶段。

1.7

(1)Access不仅能处理Access格式的数据库,也能对诸如DBASE、FOXBASE、Btrieve等格式的数据库进行访问

(2)Access采用OLE技术,能够方便地创建和编辑多媒体数据库,包括文本、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对象(3)Access支持ODBC标准的SQL数据库的数据(4)可以采用VBA(VisualBasicApplication)编写数据库应用程序

●数据库的设计一般要经过1分析建立数据库的目的2确定数据库中的表3确定表中的字段4确定主关键字5确定表之间的关系

●Access数据库的结构层次是:

数据库、数据表、记录、字段。

定义为一个扩展名.mdb文件,7种基本对象:

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模块。

●表Access允许一个数据库中有多个表。

查询查询时数据库设计目的的体现,其结果是静态的。

窗体是数据库和用户联系的界面,利用窗体输入界面。

报表打印输出数据,创建计算字段,对记录分组。

页直接与数据库中数据相连,进行查看、编辑、更新、删除、筛选、分组以及排序。

宏一系列操作的集合。

模块建立复杂的VBA程序。

●关闭Access:

[Alt]+[F4]或[Alt]+[F]+[X]

●表的组成包括字段和记录。

Access表由表结构和表内容两部分构成。

●表的结构:

指数据表的框架,主要包括表名和字段属性。

1表名:

是该表存储在磁盘上(用户访问数据)的唯一标识2字段属性:

即表的组织形式,包括表中字段的个数,每个字段的名称、数据类型、字段大小、格式、输入掩码、有效性规则。

●字段命名规则:

长度1至64个字符,不能以空格开头,不包.!

[]’

●数据类型:

1文本。

文本型字段可以保存文本或文本与数字的组合。

2备注。

可保存较长的文本。

3数字4日期/时间5货币6自动编号7是/否8OLE对象表中字段的数据类型OLE对象是指字段允许单独的"

链接"

嵌入"

OLE对象。

可以链接或嵌入表中的OLE对象是指在其它使用OLE协议程序创建的对象。

例如Word文档、Excel电子表格、图像、声音或其它二进制数据。

9超级链接10查阅向导

●建立表结构:

主键,主关键字,是表中能够唯一标识记录的一个字段或多个字段的组合。

在Access中,可定义3种类型主键,即自动编号,单字段,多字段

●设置字段属性。

1字段大小2格式3输入掩码:

输入掩码用来指定输入到字段中值的范围。

0必须输入数字。

9可以选择输入数据或空格。

#可以选择输入数据或空格。

L必须输入字母。

可以选择输入字母(A-Z)。

A必须输入字母或数字。

a可以选择输入字母或数字。

&

必须输入一个任意的字符或一个空格。

C可以选择输入任何的字符或一个空格。

<

所有字符转化成小写。

>

所有字符转化成大写。

Access只为“文本”和“日期/时间”型字段提供输入掩码向导4默认值:

是指当用户没有为字段输入值时,系统将自动为其赋予一个事先设定的值。

5有效性规则:

用来判断输入的值是否符合设置的逻辑条件。

6有效性文本7索引。

能根据键值加速在表中查找和排序的速度,并且能对表中的记录实施唯一性。

同一个表可以创建多个唯一索引,其中一个可设置为主索引,且一个表只有一个主索引。

●输入数据:

直接输入数据,获取外部数据。

●表间关系的建立与修改。

①表间关系的概念:

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②建立表间关系。

在Access中,每个表都是数据库独立的一个部分,但每个表又不是完全孤立的,表与表之间是通过一个共同字段联系在一起的。

在数据表中,设置字体格式都是对整个数据表,不能单独设置某个或某几个字段的格式

3.1查询的功能:

1选择字段2选择记录3编辑记录。

在查询中,编辑记录主要包括添加记录、修改记录、删除记录4实现计算。

3.2查询分类:

选择查询是根据用户指定的查询的准则,从一个或多个表中获取数据并显示结果,但不能追加数据。

在查询中,选择查询可以只选择表中的部分字段,通过选择一个表中的不同字段生成多个表。

也可以使用选择查询对记录进行分组,并且对记录进行总结、计数、平均以及其他类型的计算。

●参数查询是一种利用对话框来提示用户输入准则的查询

●交叉表查询在创建交叉表查询时,需要指定3种字段:

一是放在交叉表最左端的行标题,它将某一字段的相关数据放入指定的行中;

二是放在交叉表最上面的列字段,它将某一字段的相关数据放入指定的列中;

三是放在交叉表行与列交叉位置上的字段,需要为该字段指定一个总计项,如总计、平均值、计数等。

在交叉表查询中,只能指定一个列字段和一个总计类型的字段。

●操作查询有四种1生成表查询是根据查询结果生成一张新表。

2删除查询3更新查询是将原来的旧值用新值替换,因此不能保持原数据不变。

操作查询与选择查询相似,但不同的是操作查询是在一次查询操作中对所得的结果进行编辑等操作。

4追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