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建筑定义与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4849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保建筑定义与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环保建筑定义与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环保建筑定义与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环保建筑定义与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环保建筑定义与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保建筑定义与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

《环保建筑定义与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建筑定义与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保建筑定义与内涵Word文档格式.docx

因此,围护结构保温效果好的建筑物,更应该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

新风在室内的流动对健康是必不可少的。

  (7)积极保护建筑物附近有价值的古代文化或建筑遗址。

  (8)建筑造价与使用运行管理费用经济合理。

适用的先进技术,可使建筑运行费用较低,还有可能使建筑物造价得到节约。

 

 

生态建筑

所谓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

  当今世界,人口剧增,资源锐减,生态失衡,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生态危机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

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

  为了建筑、城市、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学科开始了可持续人类聚居环境建设的思考。

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休戚相关。

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

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即我们今天的发展应该是“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这就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选择,也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准则。

建筑及其建成环境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设计需要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健康的影响、对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从而使其满足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

近几年提出的生态建筑及生态城市的建设理论,就是以自然生态原则为依据,探索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人类塑造一个最为舒适合理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的理论。

生态建筑是21世纪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

  生态建筑所包含的生态观,有机结合观,地域与本土观,回归自然观等等,都是可持续发展建筑的理论建构部分,也是环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态建筑其实也是绿色建筑,生态技术手段也属于绿色技术的范畴.

生态建筑的经济合理性

  似乎这已成为一种规律,即如果一种新的思想或技术所产生的短期效益(如投资回报比)并不明显高于传统思想或技术的效益,那么即使它会有更好的长期效益(如低廉的建筑管理与维护费用,长寿命,节约资源等等)也很难为人们所接受。

在建筑、城市以及社会各方面的任何变革都有可能出现这类问题,特别在我国社会逐步进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它已成为社会进步的一道门槛。

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基础上推广生态建筑,就必须跨越这一门槛。

  因此,研究生态建筑的前期投入与短期及中长期的效益回报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这是生态建筑从理论走向实践时所遇到的难题之一。

这里,一个有趣的例子可以为我们的工作敲响警钟:

有人在研究了南美热带雨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实施效果之后,得出的结论竟然完全出乎意料:

在那里采用生态平衡原理保护雨林的做法并不见得比现行的随意砍伐的效果好到那里去(见《科学》杂志1997年8月刊)。

在建筑方面,想象中的生态建筑的长期效益并非确定无疑,美国人在生物圈2号实验的中止也说明了工作的复杂性。

  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就应当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建立一套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例如,使采用节能设备与材料、无公害材料及各种节约资源的措施成为设计中的必须。

并通过政府在立法、税收等方面的政策调整,加强生态建筑在经济上的可行性。

特别在开始阶段,如果没有一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道德方面的激励体制用以补偿开发商由于额外投入所带来的损失,生态建筑的推广就是一句空话。

生态建筑也被称作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

生态建筑涉及的面很广,是多学科、多工种的交叉,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整个社会的重视与参与。

它是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互动作为发展的基点,将人作为自然的一员来重新认识和界定自己及其人为环境在世界中的位置。

生态建筑不是仅靠几位建筑师就可实现,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代表了新世纪的方向,是建筑师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一般来讲,生态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生态建筑就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

同时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即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且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

  这其中,前者主要指对自然资源的少费多用,包括节约土地,在能源和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生资源等原则。

后者主要是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包括固体垃圾、污水、有害气体)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等等。

对小环境的保护则体现在从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直至寿命终结后的全过程。

  以建筑设计为着眼点,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

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注重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与遮阴,为改善小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方式,为增强空间适应性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水的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等。

仅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不论哪方面都需要多工种的配合,需要结构、设备、园林等工种,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学科的通力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这其中建筑师起着统领作用,建筑师必须以生态的观念、整合的观念,从整体上进行构思。

  恩格斯指出:

“自然的历史和人的历史是相互制约的”。

因此,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在关注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同时,关注并尊重自然规律,绝不能以牺牲地区环境品质和未来发展所需的生态资源为代价,用“向后代借资源”的方式求取局部的利益和发展。

在具体实施操作层面上,生态建筑设计应注重把握和运用以往建筑设计所忽略的自然生态的特点和规律,贯彻整体优先的准则,并力图塑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建筑环境。

编辑本段生态技术

  原生的生态建筑设计是在节约经济和低技术的条件下,不用或者很少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达到生态化的目的。

然而,此类建筑的节能效率和可持续性都不甚理想,缺乏普适性。

  同时,停滞不前的生态技术。

并不是可持续的生态观。

因此,应当考虑将现代的生态技术运用到普通的建筑设计中去,即“适宜技术”。

  “适宜技术”就是具有一定适宜性、普遍性的技术,又能根据环境的不同而有一定地域特色的生态建筑应该成为研究的重点。

也就是说,从满足基本的人居环境的要求出发,通过“适宜技术”这个设计手段,运用当地的资源,结合适宜的经济的技术,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生态建筑设计从“原生的”向“适宜技术”转变通常有三种手法:

一是将传统技术进行改造;

二是将先进的技术改革、调整以满足适宜技术的需要;

三是进行实验研究,直接效力于适宜技术。

编辑本段经济意义

  人们在衡量一种新思想或技术的合理性时往往重视其短期效益是否明显高于传统思想或技术的效益,如果其短期效益不被看好,纵使它有更好的长期效益,也很难为人们所接受,这可能成为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推广生态建筑的一道门槛。

在经济方面,生态建筑是需要更多前期费用而利益目标速度又相对较为缓慢的一类项目。

  更主要的是,用于生态设施方面投资所带来的回报最终并不是一定能够装进开发商的口袋,而更多为使用者和社会所分享,并且若干年后,才能体现出节约能源的价值大于生态建设投资的价值,这可能使决策者与开发商望而却步。

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就应当在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上建立一套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例如,使采用节能设备与材料、无公害材料及各种节约资源的措施成为设计中的必须,并通过政府在立法、税收等方面的政策调整,加强生态建筑在经济上的可行性,从而促进生态建筑的推广。

  总之,在建筑领域里,呼吁与环境共呼吸的建筑设计观,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应用,发展生态建筑。

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环境品质的改善,而且有助于个人生活品质的提高。

对于发展中国家,加大生态建筑的研究,推进建筑的生态化,积极运用适宜技术,无论从环境的角度、能源的角度或是建筑设计的角度都将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编辑本段发展动向

  目前,生态建筑在各地方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

西欧和北欧是发展得较好的地区,主要建筑有:

建于苏格兰偏远地区的斯特林村屋工程,建于柏林的戴母勒奔驰办公室,托马斯设计的建于慕尼黑的住宅联合体以及法国的法兰克福商业大楼;

在美国1948-1959年麻省理工学院所建“3号”、“4号”太阳房均为实用住宅;

而在日本和新加坡,也均有具有现代意义的生态建筑建成。

  总的来说,各国建筑师都在潜心研究生态建筑的技术和设计方法,从建筑设计上看,主要有两种倾向。

一种是将建筑融入自然。

就是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第二种是将自然引入建筑,运用高科技知识,促进生态建筑化,人工环境自然化。

经典案例

马来西亚米那亚大厦

  简介:

  1.建筑师:

杨经文

  2.建成日期:

1992年8月

  3.地点:

马来西亚

  4.建造费用:

590万英镑

  5.主要特征:

  30层(163米)高圆柱体塔楼

  6.气候区:

亚热带

  

主要(生态)设计特征:

  1.空中花园从一个三层高的植物绿化护堤开始,沿建筑表面螺旋上升。

(平面中每三层凹进

  一次,设置空中花园,直至建筑屋顶)

  2.中庭使凉空气能通过建筑的过度空间。

  3.绿化种植为建筑提供阴影和富氧环境空间

  4.曲面玻璃墙在南北两面为建筑调整日辐射得热量。

构造细部使浅绿色的玻璃成为通风滤过器,

  从而使室内不至于完全被封闭

  5.每层办公室都设有外阳台和通高的推拉玻璃门以便控制自然通风的程度

  6.所有楼电梯和卫生间都是自然采光和通风

  7.屋顶露台由钢和铝的支架结构所覆盖,它同时为屋顶游泳池及顶层体育馆的曲屋顶(远期有安

  装太阳能电池的可能性)提供遮阳和自然采光

  8.被围和的房间形成一个核心桶,通过交流空间的设置消除了黑暗空间

  9.一套自动检测系统被用于减少设备和空调系统的能耗

大别山庄度假村

  大别山主峰景区[1]的建筑以全新的生态理念设计出了目前世界上规划最大的绿色生态建筑群,由于景区的设计者希望它能够成为人类文化遗产,因此这组建筑已经超越了某种单一文化的限制,对于来源不同的游人来说,景区的建筑成为他理想中的文化差异性建筑。

度假村建于海拔950米,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极高,这里的建筑物仿佛都是从大别山深山里长出来的房子,当然不是长出来的土里土气的房子,度假村的建筑以前卫建筑的风格和原生态的环境相互映衬,建筑物和天然物的融为一体,树从屋顶破出,石在墙中生衍,水从房中潺流。

整个度假村三面环山,实现了山、石、木、竹、水、玻璃和钢铁的完美结合,凡来此一游的人,无不流连忘返,称赞备致。

  度假村也遵循了“在保护前提下的开发”的原则,只不过“景观保护环境保护文化保护”在这里现得更加充分。

大别山庄——总台树穿房

度假村的总台,门口的二个立柱是天然的园木,据说若干年前,当地村民砍下后嫌材质太硬,无法加工,也就没有使用,在门口路边的水沟里腐烂了十几年,其精细优美的纹理了也因此自然显露出来。

进入总台,让人觉得进入了一个石头和木头的世界,为了体现这里的原始生态环境,总台的台面、房屋立柱等也使用了原木,为了让原木展现出真实的木感,保留了木材自身的原始形状,甚至连树木本身的裂纹也未加修饰,就是这些供游客休息的木凳也都是由天然树桩做成的。

  总台内的壁炉设计也独具匠心,既保持了人们所熟悉的壁炉造型,也融入一丝现代化造型元素。

她让我们在试图追溯山顶洞人生活的同时,不失现代审美的坐标。

  总台里的这棵树,它从房中穿顶而出,扶摇屋脊,让有生命的植物穿过了无生命的建筑物,可为巧夺天工,但它更是一个保护生态的符号,提醒人们要保护自然。

客房

大别山庄——穿房古藤

度假村客房的设计,也有类似快捷酒店一样的简易客房,所不同的是,走出窗外,你看到的不是林立的高楼,而是风景如画的原始生态大别山。

  连接每栋楼的是回廊,虽布局为中式传统,但做法简约时尚。

  有的客房区入口是玻璃展柜区,里面陈列的是大别山人曾经使用过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

楼与楼之间,偶尔会有一块大石横卧廊中,棱角鲜明的大石,湿润天气时,绿色苔藓铺于表面,推开房门,刹那间,会有误入密林深处,身处巨石林立的错觉。

凭栏处,小桥流水,情趣盎然。

房屋结构随山势高下起伏,连接山顶。

客房掩映于山水竹林之间,进退起伏.错落有致。

山石兀立,涧壑隐现。

水声、虫鸣、鸟叫,观星星,远离喧嚣、享受独处.。

  由于度假村位于海拔950米的高山上,因此气温要比平原地区低十度左右,夏天这里是避暑胜地,在房间内,基本不用空调,仅有的一台风扇,炙热夏季午间时刻,也仅需开十分钟足矣。

冬天,客房内的配有取暖设备,室外冰天雪地,室内温暖如春。

大别山庄——客房

大别山庄度假村还拥有野营基地一处,可以同时容纳150人。

大别山野营基地群山环绕,夜晚降临之际,东面可欣赏山庄的夜景,西方可欣赏群山朦胧中,乡镇村庄的灯火阑珊,远眺群山叠嶂,游客可根据自身情况,入住军营帐篷或者租赁情侣帐篷,也可自带帐篷。

开完会,享受完烧烤聚会之后,约上三五好友,在公共帐篷里尽情玩耍,游戏娱乐。

尽情感受友谊间的快乐,享受人生,品味自然!

会议室

大别山庄——会议中心

大别山庄度假村拥有完备的会务设施。

独立的会议中心楼层,具有前卫建筑的风格,前有水面,似漂浮在水上,后有靠山,使得会务中心掩映在山水之间,透过会议室的全景玻璃,看窗外的风景,就是一副让人身临其境的风景画。

  会务中心共有四个不同的会议厅,如果同时开会,可以容纳五百多人。

其中35人的课桌式会议室一间,45人的洽谈式(环形)会议室一间,130人的多功能会议室一间,300人的休闲剧场一间,此外,在客房区,还配有10-14人的分组讨论式会议室七间。

餐饮

大别山庄——餐饮大厅

大别山庄度假村餐厅,分为两个部分,一楼是餐饮大厅,可容纳200人同时就餐,餐饮大厅格局和布置,类似于一间天然的博物馆,两边是“展厅专柜”,“专柜”内陈列的是大别山根雕,形态各异的根雕以最原始的形象呈现在顾客面前,大厅的中间是“展台”。

根据需要,度假村的餐厅提供桌餐或自助餐,餐饮二楼有雅座包厢五间,大包厢一间,可容纳25人就餐,被誉为“大别山第一桌”。

此外,还有形式多样的各种露天和走廊餐厅,设计风格别具特色,充分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什么是绿色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

绿色建筑

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编辑本段绿色建筑标识

  为贯彻执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国家发展战略政策,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2008年4月委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成立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心绿标办)负责具体工作,已评出15项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

其中公共建筑10项,住宅建筑5项;

获得三星级标识的项目7项;

获得二星级标识的项目3项;

获得一星级标识的项目5项。

这些建筑的建筑节能率、住区绿地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再循环建筑材料用量等绿色建筑评价指标,都严格达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相应要求,对减少建筑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作出了确实的贡献。

  在评价过程中,为了完善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体系,成立了专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来解决评价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发布相关技术文件,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

通过召开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记者见面会、国际绿色大会绿色建筑评价与标识分论坛(2009年3月28日)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推进会(2009年6月24日),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推广;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开展绿色建筑标识咨询服务,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绿色建筑标识。

  目前评价一、二星绿色建筑权力已经下放到部分省份,目前有26个省份可以自己评价一星和二星的绿色建筑,三星绿色建筑需要到住建部绿标办和城科会进行评定,目前绿色建筑发展速度南方快于北方,绿色建筑发展较多的省市有广东、江苏、上海,现在北京和天津发展速度比较快。

编辑本段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

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

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

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编辑本段绿色建筑发展史

世界绿色建筑发展史

  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

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

  1969年,美国建筑师麦克哈格著《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得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同时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德、英、法、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

  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发布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推广,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发展方向;

  1993年美国创建绿色建筑协会;

  1996年香港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1999年台湾地区推出自己的标准;

  2000年加拿大推出绿色建筑标准。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史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中国政府相续颁布了若干相关纲要、导则和法规,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2004年9月建设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2005年3月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技术与产品展览会(每年一次),公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目及单位,同年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006年3月,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签署了“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基础。

  200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推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2008年3月,成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对外以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名义开展工作。

  2009年8月27日,我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2009年11月底,在积极迎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召开之前,我国政府做出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

  2009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成立,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绿色建筑标识

  2009年、2010年分别启动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

编辑本段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节能能源

  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

空调的使用。

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

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节约资源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

要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节约水资源,包括绿化的节约用水。

回归自然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谐一致、动静互补,做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

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绿色建筑的建造特点包括:

对建筑的地理条件有明确的要求,土壤中不存在

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

  绿色建筑应尽量采用天然材料。

建筑中采用的木材、树皮、竹材、石块、石灰、油漆等,要经过检验处理,确保对人体无害。

  绿色建筑还要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以充分利用环境提供的天然可再生能源。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世界各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