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祝在全省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上的发言印刷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2368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赵洪祝在全省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上的发言印刷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赵洪祝在全省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上的发言印刷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赵洪祝在全省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上的发言印刷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赵洪祝在全省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上的发言印刷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赵洪祝在全省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上的发言印刷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赵洪祝在全省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上的发言印刷稿.docx

《赵洪祝在全省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上的发言印刷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洪祝在全省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上的发言印刷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赵洪祝在全省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上的发言印刷稿.docx

赵洪祝在全省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上的发言印刷稿

在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

现场会上的讲话

(2012年10月10日)

赵洪祝

同志们:

这次在丽水召开全省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总结交流各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和经验,研究部署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等工作。

会议期间,大家参观了莲都区美丽乡村建设、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和农村环境“四边三化”整治现场。

会议还表彰了2012年度13个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莲都、临安、永嘉等县区在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交流。

希望各地认真学习借鉴,并结合实际抓好这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下面,我围绕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当前工作实际,强调三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不断增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今年是全面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第十年和建设美丽乡村的第三年。

这些年来,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从点上探索到全面铺开,呈现出理念不断创新、水平不断提高、覆盖不断扩大、成效不断显现的可喜景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和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

今年6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历史任务,明确要求在下一步发展中注重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加快建设生态浙江,使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省人民。

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对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优化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实现全省人民物质上共同富裕和精神上共同富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们要深化认识、准确把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引向深入。

(一)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的内在要求。

经过多年来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已经进入“全面推进城乡融合”的新时期。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发展中长期积累的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既始终是现代化建设的难点、重点所在,也仍然是现代化建设的潜力点、增长点所在。

无论是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还是从我省的实践看,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都是顺利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关键。

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正是我省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体现了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现代化浙江的内在要求。

我们要全面把握新阶段新要求,进一步加大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力度,着力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不断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是现阶段扩大有效投资、拉动内需的重要载体。

扩大有效投资、拉动内需是实现稳增长和转方式的关键举措和重要手段。

今年8月,我们专门组织召开了全省扩大有效投资推进大会,全面部署了促进有效投资的各项工作。

建设美丽乡村是我省农村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既能够直接拉动投资增长,又能带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对那些出身于农村的省外海外浙商来说,美丽乡村建设还为他们回报家乡父老、参与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广阔的投资发展空间,是促进浙商回归、刺激投资需求的重要阵地。

这些年来,我们在推进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社会各方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超过1000亿元,充分表明了美丽乡村建设对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作用。

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政策、规划、服务和舆论引导,努力使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我省扩大有效投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有力举措。

(三)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民生的创新渠道。

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民生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三农”政策,不断增加公共资源对“三农”的配置,农民人均收入率先超万元、连登新台阶,并已经初步消除了公共服务在种类上“城多乡少”的格局。

但也要看到,当前我省农民增收压力加大,公共服务在标准上“城高乡低”、质量上“城优乡劣”、制度上“城乡二元”等问题更受各方关切。

推进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统筹推进农民饮用水、乡村公路、城乡公交一体化、农村电气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解决一大批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发挥农村生态资源、人文积淀、块状经济等优势,积极创造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就业的机会和渠道,不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我们要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逐步引导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配置,因地制宜地创新农民增收方式,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努力让农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

(四)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有力举措。

胡锦涛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美丽乡村建设实质上就是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带动农村各项工作,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生动实践。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努力把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融入贯穿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不断推动“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建设。

二、明确目标任务,科学把握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要求

到今年年底,我们将圆满完成“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第二轮阶段性目标任务。

对于这项坚持十年、基层百姓称道的民生工程,我们要一以贯之地抓下去。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省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的总体要求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按照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总体部署,把建设“四美、三宜、两园”美丽乡村作为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基本导向,以中心村培育建设和文化村保护利用为重点、农村环境全面提升和农民住房全面改造为基础,坚持“把重点打造为精品、让基础实现普惠”的要求,加大建设力度,彰显人文特色,健全长效机制,形成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格局,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今后五年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是:

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家园、市民休闲旅游乐园的美丽乡村。

具体来说,就是要从传统历史、人文积淀、资源禀赋、地形地貌、群众愿望出发,全面构建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示范县、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美丽乡村精品村、美丽乡村庭院清洁户四级联创机制,到2017年,全省所有县(市、区)达到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标准,20%左右的县(市、区)培育成为美丽乡村示范县,60%以上乡镇开展整乡整镇创建,10%以上行政村成为美丽乡村精品村或特色村,5%以上农户成为美丽乡村庭院清洁户。

美丽乡村建设是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生产与生活、传统与现代融合在一起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问题,更涉及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合力推进。

重点要把握好以下“五个统一”。

(一)坚持导向性与操作性的统一,不断提高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科学水平。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寻找美、发现美,打造美、展示美”的过程,离不开“美如画”的科学规划的指导。

特别是对于相对脆弱的历史文化村落来说,为了更好地彰显乡土特色,无论是有形的建筑文物,还是无形的民俗文化,都要在科学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建设。

在即将圆满完成“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第二轮阶段性目标任务的新阶段,我们要更加重视规划设计问题,更加强调在科学规划中展现布局美,坚持规划导向性与操作性的统一,做到科学规划和依规建设的统一。

一要注重上下联动。

发挥各类编制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特别是要把大专院校所属规划设计单位视野广、理念新和基层规划部门情况熟、底子清的优势有机整合起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切实做到规划既符合美丽乡村的建设导向,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二要注重规划深度。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高起点、高标准、有特色地编制保护利用的修建性详规、建筑设计施工方案等,明确保护利用的核心区、控制区和搬迁安置区等功能分区,明确保持村落格局、历史风貌和整体环境的措施和要求,明确古民宅等古建筑的墙体加固、顶瓦修补、立面改造及构件修复的措施、强度和要求,明确与村落物质遗存相呼应的风土民俗等发掘、保护和传承的要求,明确改善村落内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强度和要求。

三要注重规划对接。

深入分析区域发展潜力,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重点破解各类规划对接难问题,积极拓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用地空间,努力做到空间布局优化、功能定位合理、梯次衔接有序、实施落地可行。

四要注重阳光操作。

把农民群众的参与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全过程,制定农民群众深度参与的规划实施方案,确保让农民群众了解规划、支持规划并参与规划的实施。

(二)坚持普遍惠及与重点打造的统一,不断显现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效果。

美丽乡村建设,是“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新阶段的转型升级,是新农村建设在浙江的地域化、具体化、形象化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浙江特点和地域特色。

在全面完成千万工程第二阶段目标任务基础上的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全面惠及与突出重点的统一,以中心村、历史文化村落为支点,以美丽乡村风景线为骨架,以“四边三化”为基本面,从根本上、整体上、区域上改变浙江乡村面貌,把浙江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农村、幸福农村、和美农村。

一要培育具有鲜明个性的精品村。

美丽乡村之美体现于村庄的个性,克服村庄建设“千村一面”和同质化、低质化的现象是当前的工作重点之一。

浙江农村的地形地貌、资源禀赋、人文积淀等丰富而且迥异,要从这样的特点出发,从自然、人文、产业、建筑、风俗仍至饮食、特产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发掘村庄的个性和亮点,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主题,全力打造支撑美丽乡村地域品牌的精品村。

要按照今后五年把十分之一左右村庄培育成为精品村的目标,认真谋划,深化、细化、具体化,确保落实到每一个村。

“十二五”期间,要每年启动300个左右中心村,继续执行已有的各项扶持政策,扎实推进中心村建设。

二要打造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

美丽乡村不是零打碎敲式地单单做几个盆景,而是要努力在一个县域范围内打组合拳,以精品村为支点,以景观带为轴线,结合整乡整镇美丽乡村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推进。

以沿景区、沿产业带、沿山水线、沿人文迹等为区域重点,以沿线绿化、干净整洁、小品塑造、立面改造等为建设重点,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每县每年启动2—3个连线成片创建区块。

三要扎实推进“四边三化”行动。

前段时间,我们启动了全省“四边三化”行动(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净化、绿化、美化),这是与美丽乡村建设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基础工程。

这方面,国家有关部委包括环保部、铁道部等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各地要抓紧行动起来,努力使“四边”区域的环境风貌成为展示浙江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反映浙江社会精神风貌和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阵地。

(三)坚持现代村居与传统文化的统一,不断彰显美丽乡村建设的乡土特色。

历史文化村落充分体现了人与土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景观价值,而且有着良好的经济价值。

彰显美丽乡村的乡土特色,当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