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21970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数学第七单元教案.docx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七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向学生介绍熟悉的体育场的容量,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千、万,知道万位,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更大的计数单位的教学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百以内的计数单位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够明确“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并能体会数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学习多位数的认识打好基础。

在整数的认识过程中,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为万以内的数需要大量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而二年级学生的经验有限,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可能会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

教学时,应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学计数单位认识时,更多地是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数学思考:

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问题解决:

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情感态度:

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会数10000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

 

2.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教学难点:

1.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3.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课时安排:

14课时

1.1000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

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3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P75、76。

教学目的:

1、建立经历数数的过程,知道10个1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千”。

2、认识1000以内的数,并会数1000以内的数。

3、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1、认识计数单位是“千”,知道“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练习,进一步掌握十进制。

2、学会千以内数字的数法。

教学难点:

拐弯数。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1、口算。

师:

最大的一位数是几?

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

这两个数相差是多少?

2、请同学们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再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

师:

你会从100开始接着往后数吗?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更大的数,认识比100更大的数字。

(2)、数的认识。

课件出示主题图:

猜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不同的数字)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大数学习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1、亲历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

大的数往往可由一些小的数组成,咱们看看电脑演示。

课件演示75页例题1。

师:

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方块?

你是怎么知道的?

(鼓励学生说不不同的数法:

1个1个地数,2个2个地数、、、)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1个1个地数,数出共有10个小方块。

师:

这是几个十?

几个一?

思考:

10个一是()

板书:

(1)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

(2)课件演示10排小方块,每排10个。

师:

请你们数一数现在有多少个小木块?

说说你们的数法。

生1:

100个,从1数到100,一个一个地数。

生2:

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

同学讨论交流后,课件演示数数的方法:

一排一排地数,从10、20、30、、、90,100.

师:

这是几个十?

10个10是()

板书: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3)课件演示小方块,10排,每排100个。

师:

这么多的小方块,怎么才能数得又快又准?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寻求数数的好方法。

小组:

一百一百地数,一共10个一百。

课件演示一排一排地拉出小方块,和学生共同数数,100、200、、、900.

师:

九个百再添上一个百是多少?

(一千)

板书: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从而引出课题,介绍“千”这个全新的计数单位。

(4)通过刚才的数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

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

师:

这就是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生2:

很少数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很多数的时候,可以一百一百地数。

(5)生活中的数。

说说生活中1000以内的数。

三、计数器数数。

(1)让学生说一说计数器从右往左数每一档表示的数位名称,认清千位从右起是第几位,与哪一位相邻?

(2)借助计数器,共同完成第1题,教师拨珠子,学生数数。

(3)让学生借助计数器数数,然后轮流上台演示,一个人数数,一个人拨珠子,自主完成2、3两题。

(4)、数数游戏:

接龙游戏,猜数游戏。

四、作业:

(1)课本79页,练习十六1-4题。

(2)完成三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1000以内数的组成及读写

教学内容:

教材P76页例2、P77做一做

教学目的:

1、学会读写千以内的数,掌握千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及千以内数的组成。

2、正确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认识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3、培养学生读书、写数的能力,并在读写的过程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

1、理解数位的意义及数的组成。

2、掌握10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一位数和两位数的读写法.

师生小结:

读数、写数都从高位开始,末尾的0不读.

2、教师出示计数器并进行如下提问:

①从右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各表示什么数位?

②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③10个一是()、10个()是一百、()个一百是一千.

(2)教师分别在计数器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各拨上两个珠子.

提问:

百位、十位、个位上的2个珠子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

2个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意思也不同.

二、探究新知,学习例2。

1、教学三位数的组成。

(1)师:

同学们请看这幅图,数数看有多少个小圆点?

比100少还比100多?

师提示:

可以数一数,还可以圈一圈。

生1:

10个10就是100,这里有10多个10,比100多,这个数大于100.

生2:

有235个。

先圈出100,一共圈出2个100,就是200,与三十五合起来就是二百三十五。

(2)如果用小棒表示(课件展示)就是100一捆的木棒有2困,10个一捆的木棒有3困,再加上5根小棒。

(3)根据这些小木棒,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数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板书:

这个数是由2个百,3个十,5个一组成的。

引导学生读一读。

师:

那么怎么在计数器上拨这个数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计算器上拨235.

2、三位数的读、写。

(1)提问:

我们已经学过了两位数的读写,想一想:

这个数应该怎样读、写?

(2)请学生板书“235”的读法和写法。

师:

二百三十呢?

又该怎样读写?

学生思考后在练习本上写出。

(3)你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203吗?

怎样读、写?

(4)师生共同总结三位数的读读法:

读书时,一个数的百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位上是几就读几,个位上是几就读几,数位中间的0就读零,末尾的0不读。

写数时,一个数有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位上写0。

3、完成练习

(1)读出下面各数.

  2345208067219109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百六十二四百零四六百五十七百

(3)P77“做一做”第1、2题。

4、教学例3(出示课件)。

师:

同学们看看这幅图,数一数右面有多少个彩点,这么多彩点要怎么数?

生1:

先10个10个地数,数出100,又一百一百地圈,看看有多少个一百。

数一数,圈一圈的过程中,你们又哪些发现呢?

生1:

10个10是100,

生2:

900和100合起来是1000.

师:

那么1000里面有多少个10呢?

生:

从刚才圈一圈可以看出,1000里面有10个100,所以1000里面有100个10.

师生共同总结:

1000是由10个(100)组成,也可以说由100个(10)组成,

还可以说是由1000个

(一)组成。

三、发展练习

(1)最小的三位数是几,最大的三位数呢?

(2)一个三位数,它的百位上是最小的一位数,个位上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上是0,这个三位数是多少?

(3)用0、1和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四、作业。

(1)练习十六6-9题。

(2)完成三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认识算盘

教学内容:

P78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算盘的结构以及各个部分的组成、名称。

2、初步会用算盘上的珠子表示一些数,会读写算盘上拨的数。

3、了解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算盘,学会用算盘拨数,会识数、读书、写数。

难点:

理解算盘上上珠和下珠的区别及作用,会选择数位。

教学准备:

课件、算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后:

(出示古代计算工具的发展图片)即使现在计算机在生活当中的用处很大,但是算盘方便、准确的优点,仍旧在很多工作当中发挥它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算盘。

二、探索新知。

1、介绍算盘结构。

课件出示:

你们看到的算盘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你们知道它们各自的名称吗?

在学生的汇报中介绍:

框、梁、档、上珠、下珠。

2、初步认识算盘的计数法。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计算器表示数吗?

生:

在计算器每个数上拨数,有几个数就拨几个珠。

师:

算盘和计数器有点相似,都是通过拨珠的方法来表示数,但是计数阿德方法不一样。

师讲解:

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比如9,在计算器上要拨9个珠子。

在算盘上拨1个上珠表示5,再拨4个下珠。

(2)教师示范在算盘中拨出1-9.

师强调:

珠子要往梁上靠。

“5”一般不用5个下珠表示,而用一个上珠表示;

10一般不用个位上一个上珠和5个下珠

(3)那么,10应该怎么拨呢?

100呢?

师强调:

10一般不用个位上一个上珠和5个下珠表示,而用十位上一个上珠表示。

师:

你能说或100怎样拨吗?

(让学生试着拨一拨)

3、用算盘练习拨数。

师:

如何在算盘上拨出563这样大的数呢?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

(1)在使用计数器的时候,因为计数器标明了位数,所以只需在相应的位数上拨数就可以了。

(2)在算盘上没有固定的位数,我们在拨数的时候,首先要确定位数。

选定之后,从它向左各档次依次表示十位、百位、千位、、、、然后再相应的数位上拨数。

(3)我们要拨563,第一步应该做什么?

我们看看着两个小朋友是怎么拨的。

师:

说说他们拨的563有什么不一样?

(4)请同学们在算盘上也拨出5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