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三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15557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三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鄂三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鄂三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鄂三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鄂三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三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docx

《鄂三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三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三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docx

鄂三年级语文上册备课教案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轻轻翻开本单元,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人类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文化宝库的一扇门。

走进课文,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真切地区感受人类文化的源远流畅长,博大精深。

本单元围绕“文化”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三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人类文化的悠久灿烂。

凝视《齐白石的画》,那争食的小鸡、透明的小虾、机灵的小老鼠……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欣欣向荣,生活的幸福美好;抚摸《卢沟桥的狮子》,思绪被拉回到久远的年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令我们感叹万千;浏览《罗马速写》,异域文化的丰富内涵,轻轻扣动我们的心弦。

古诗《舟夜书所见》,短短20个字,就把自己夜间在小船上看见的美妙景色写了下来,把微风吹来,渔火倒影“散作满河星”的神奇画面描绘了出来。

语文乐园通过“我来试试”引导学生学习部首字;了解我国著名书画及其代表作品,积累词语,受到艺术熏陶;背诵并书写格言,读成语故事,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探究与发现”引导学生体会总起句在课文中所起的作用。

口语交际以“北京奥运会”为话题,选题有时代性,能激起学生交际的愿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主动关心国家大事的热情。

习作“听来的故事”训练学生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清楚地表达出来。

综合性学习主题是“身边的文化”。

这个活动和单元话题密切联系,把学生引向社会生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神,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多样。

学习本组课文,资料的收集非常重要,拥有一定的相关资料不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所帮助,也有助于激发学生了界人类文化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体现郑和的教学思想,围绕单元话题组织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联系上下问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关键句子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

课时安排:

总课时:

14课时

10齐白石的画2课时

11卢沟桥的狮子2课时

12罗马速写2课时

古诗诵读舟夜书所见1课时

语文乐园(四)5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主备人:

张玉斌

 

10齐白石的画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字,认识10个字。

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感受齐白石画中美好的世界。

教学重点:

了解齐白石的画的特点,理解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齐白石的画反映出来的美丽世界,感受齐白石对生活的热爱。

课前准备:

了解齐白石,收集齐白石的作品图片,预习课文。

教学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2)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学生介绍收集析资料与图片。

 2、展示齐白石的画,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3、今天我们要共同去了解的就是齐白石的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把音读准,其他同学正音。

 2、默读课文,如果在读中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记在书上。

 3、学生通过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再来自由读课文,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我想大家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第二课时(43)

一、认读词语。

二、提出疑问,引领全文。

 1、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有许多著名的画家,画画都有最拿手的,比如:

徐安鸿的画骏马闻名世界、戴嵩擅长画牛,郑板桥的竹子令人称绝……那么齐白石擅长画什么呢?

默读课文,找找答案。

 2、全班交流,相机理解“微不足道”等词句。

 3、小结:

看来,齐白石的画与其他画家的画全然不同,他从“小”字着眼,从“微”字着手,使中国画表现出全新的风貌。

他为什么会形成这亲独特的风格呢?

让我们再细读课文,找找吧!

三、读懂课文,启发想象,练习写话。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象:

齐白石都画了哪些画?

你最喜欢哪能一幅呢?

 2、学生简单交流:

画了小鸡、蝌蚪、蝗虫和虾。

并简单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是哪个。

 3、请同学们找到描写自己最喜欢的那幅画的句子,多读几遍,再想想为什么喜欢?

 4、学生交流朗读以及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到是因为齐白石把都画活了,所以才这么吸引自己,而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关,并有感情地朗。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11卢沟桥的狮子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图文对照学习理解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3.学习生字新词,练习用“甚至”、“大概”造句。

(二)能力训练点

 1.运用查找有关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了解“七七事变”经过,认识卢沟桥作为抗日战争正式开始的地点的历史意义,从中受到爱憎分明的教育。

重点、难点 

(一)重点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石狮子形状的描写。

(二)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事物和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展示一下自己课下所搜集的图片。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4)

(一)揭示课题

  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它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

这座桥就是“卢沟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看图学文,着重写的是卢沟桥的狮子。

(板书课题:

2卢沟桥的狮子)

(二)(出示第一幅挂图)

 1.边观察边说出桥上的景物。

 (供人通行的桥面、桥栏杆和栏杆之间的望柱、望柱上的狮子。

)(培养观察能力)

 2.拿出课前自己准备的有关卢沟桥的图片,说一说图片的内容。

(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看图片,讨论对卢沟桥的总体感觉。

(卢沟桥非常雄伟、壮观,桥上的狮子多得数不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通读课文思考:

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什么?

 2.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先讲卢沟桥的特点,接着讲卢沟桥上狮子以及形状,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按叙述顺序分段

  第一段:

〈第一自然段〉第二段:

〈二、三自然段〉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

 4.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课后词语,要求学生读一读。

  厘米 甚至 偎依 大概 淘气 歇后语

  挑衅 意义 蹲在 侵略 永远 卢沟桥

 

(2)出示带有重点词语的句子,重点检查词语的理解。

(投影,从理解词语入手,加深对句的理解,培养语境解词的能力)

 ①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

 ②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③北京有句歇后语: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学生对歇后语的理解,只知道什么样的语句是歇后语即可。

 如: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根据学生回答直接显示在投影上

 偎依:

是说小狮子紧挨着大狮子,亲热地依靠。

 挑衅:

指日军借理由惹事生非,以引起冲突和战争。

 奋起:

指振作起来,打击敌人。

 (3)检查朗读情况

 ①分段读

 ②自由读全文(为进入重点、难点的学习打基础)

 (四)学习第二段〈重、难点部分的学习〉

 1.通过读你认为最有趣的是哪部分?

为什么?

 (具体写狮子的第二段,这段写出了卢沟桥狮子的各种形状,写出了狮子的千姿百态。

 2.安排学习第二段的自学内容:

 ①把描写卢沟桥狮子形态的句子用笔画出来,看是从几方面描写的?

 ②观察书中两幅狮子的特写图,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

 3.学习第二段

 

(1)指读第二段

  思考:

“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的?

(大小、形状、神态)

 

(2)逐步读出描写狮子形态的句子,理解“甚至”一词。

 (板书:

大的…小的……甚至……)

  蹲坐      吼

  低着头     听

  偎依      熟睡

  藏       游戏

  淘气      按

  (看)    (想)

 (3)提问:

作者为什么在段末用省略号?

(说明各具情态的狮子还有很多)

 结合省略号的作用,让学生展开想象,继续想象狮子的情态。

(完成课后练习2)

 (4)观察两幅特写图,在书中找一找描写这种情态的句子。

 (5)概括卢沟桥的狮子的特点

 (板书:

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1、第

(1)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

 (6)用引读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这些狮子……它们有大有小。

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7)概括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五)小结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作者没有一一写出来,因为卢沟桥的狮子多得很难数得清,请同学们课下再多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进行生动具体描写的。

(六)完成作业

 1.看拼音写汉字。

 2.根据所组词语,给多音字注音。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背诵第二段。

              

第二课时(45)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卢沟桥 厘米 蹲 偎依 大概 侵略

 2.指名背诵第二段。

(二)学习第一、三段

 引导谈话

1.卢沟桥的狮子这么有特点,如果你不上桥能看到这么有趣的狮子吗?

2.学习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

思考:

在这一段中,都讲了什么?

桥有什么特点?

(板书: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桥的特点:

联拱石桥,板画理解)

(2)结合桥的特点说一说这种设计的好处,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渗透德育教育)

(3)齐读第一段。

3.第二段的学习

(1)启发谈话:

卢沟桥的出名不光是因为狮子多,各具情态,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2)齐读第三段

 思考: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最重要的一句是哪一句?

为什么?

(第二句最重要,概述“七七事变”是怎么发生的,是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原因。

(3)每4人为一小组,根据课前向爸爸妈妈了解的知识,请同学们讲一讲。

(4)各组选出一个代表讲出“七七事变”的经过,其间要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①事变的时间:

1937年7月7日。

②挑衅的理由。

③挑衅的结果。

(完成课后练习2)

(三)指导朗读这一段告诉我们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读这一段时要牢记侵华日军罪恶,牢记这段历史。

下列词语要读重音

挑衅 奋起 难忘 具有历史意义

(四)朗读全文

(五)知识拓展(难点的解决)

  把课前搜集到的图片传阅观察(或作实物投影)归纳图上狮子的特点,运用文中抓特点做具体描写的方法

 1.传阅图片2.归纳特点3.指导描写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12罗马速写

学习目标

 学会10个生字,认识6个字。

 能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及格方面来介绍罗马城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了解世界优秀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句及朗读了解罗马城的特点和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感受罗马城丰富的文化内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6)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播放罗马的风光片。

 教师简介:

意大利首都罗马是有着辉煌历史的欧洲文明古城,由于它建在7座山丘之上并有悠久的历史,故被称为“七丘城”和“水恒之城”。

 2、学生谈观看风光片的感受,说说自己了解的罗马。

 3、板书课题:

罗马速写

 4、解题,理解“速写”。

 教师:

作者会写罗马的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自主学习,整体入手,初读感知

 1、根据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2、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

 3、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4、交流发言:

课文写了罗马的什么?

课文中有直接概括的句子吗?

 5、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课文开头写罗马的三个特别之处是“遗址多、雕塑多、喷泉多”,结尾总结,首尾呼应,中间的部分进行分述,可以看出,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总-分-总”式的写法。

那么罗马闻名世界的遗址、雕塑、喷泉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

课文又是怎样围绕这三个特点展开具体叙述的呢?

这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6、质疑问难:

教师引导归纳出有价值的重要问题。

 7、教师小结:

下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深入精读课文。

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读生字,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识记字形。

 2、出示字让学生读和组词

 罗速废兽祖宗壳仍恐具

 罗罗速速废废斗怪祖祖祖宗外蛋仍仍恐恐具具

 马列度写墟品兽兽宗先宗教壳壳然就怕龙有备

第二课时(48)

一、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写遗址、雕塑、喷泉的段落,找出给你印象感受最深的语句标出来,边读边体会。

 2、小组内相互交流。

 3、发言交流,学生结合文中重点句子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理解感悟词句,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第一部分:

遗址

 罗马的遗址给你什么印象?

概括自己读文的感受。

 体会遗址“多”“令人惊叹”,感受罗马的古老

 教师小结:

罗马的遗址多,斗兽场尤其令人惊叹。

罗马除了遗址多,还有什么特色呢?

 第二部分:

雕塑

 罗马的雕塑给你什么映像?

概括自己读文的感受。

 理解感受罗马是“用雕塑装饰起来的城市”。

 感情朗读这一段。

思考:

这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体会如何围绕一句话展开叙述。

 第三部分:

喷泉

 罗马的喷泉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概括自己读文的感受。

 感受哦吗的喷泉多,“千姿百态”。

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展开叙述的?

 4、教师小结:

罗马的喷泉如此多,形态如此多样,罗马城有这样的点缀,的确是别具一格,没有能如之媲美的城市了!

 5、感情朗读整段。

二、回归整体,感悟写法,拓展延伸

 1、指名分别配乐朗读自己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段落。

 思考:

为什么说“遗址、雕塑、喷泉,不仅装点了罗马城,而且丰富了这座城市的内涵”?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你在这方面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通过图书或网络查找资料,了解“武汉”“北京”或你感兴趣的城市,模仿《罗马速写》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古诗诵读舟夜书所见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爱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句,想像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48)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忆古诗《所见》解释“所见”的意思。

2、通过课前预习,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二、观察画面、解题。

1、出示图画,指导观察。

2、解题。

3、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思考。

这首古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指导自学

1、你们有什么学习方法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四、师生交流

1、看第一句诗句,你们读懂了什么?

2、学生质疑。

3、指导朗读。

4、过渡:

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5、在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6、学生质疑

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或哪个词。

五、感情朗读、激活画面、练习背诵。

1、齐读,同桌互相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

2、自愿上台描述。

3、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乐园(四)

活动目的:

1、学习部首字。

2、看图读词语。

3、写一写,背一背马克思名言。

4、读成语故事。

5、体会总起句的作用。

活动时数:

5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49)

一、读一读

1、朗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多种形式读每组字中的汉字。

3、观察、比较前一字与后一字的关系。

4、了解部首字的作用。

二、认一认

1、欣赏挂图。

(可多展示一些)

2、说说画上的内容。

3、图文对照,自由朗读。

4、猜画的作者,理解词语。

5、多种形式读词。

三、写一写,背一背

1、多种形式读、悟。

2、写一写,提出写的要求。

3、课后收集类似名言。

       

 

第二课时(50)

一、读成语故事。

1、自由朗读,读通短文。

2、同位互读,交流读懂了什么?

3、你想对这个人说些什么呢?

4、交流其他的成语故事。

二、读课文中的总起句

1、自由读句子。

2、看小伙伴的提示语,把句子放在课文中去读一读。

3、小组交流发现。

4、全班交流发现。

5、你还能想出别的这样的句子吗?

查看本站更多关于三年级上册的文章

第三课时(51)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激发交际兴趣。

1、你认识他们吗?

快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2、奥运健儿多了不起去,想象他们在奥运会领奖的场面,你会想到写什么呢?

3、交流自己的想法。

4、师点评,小结。

二、我心系奥运

1、奥运信息我知晓

(1)小组同学一起交流你知道的奥运知识吧!

(2)小组讨论。

(3)小组长讲信息整理、归纳。

2、奥运信息大比拼

(1)小组交流

奥运精神: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奥运会徽: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奥运规划:

(1)总体战略构想

(2)奥运比赛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

(3)生态环境和城市基础建设

(4)社会环境建设

(5)战略保障措施

3、奥运信息大综合

(1)不了解的信息和感兴趣的信息去了解一下。

(2)个别学生上台交流。

(3)教师板书:

认真倾听,清楚表达

四、奥运的遐想

1、用自己的彩笔把你心中的奥运描绘出来吧!

2、展示学生作品。

五、总结

一起高唱一曲《明天会更美好》

综合性学习

学习目的:

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使学生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学会合作的能力。

学习过程:

1、通过搜集各种资料及自身的感受,调查家乡的名胜古迹,风格特产等。

2、指导填写调查记录表

3、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展示分享活动成果。

4、各组办一期活动板报。

 

第四课时(52)

第五课时(53)

习作“听来的故事”

一、墨香台——习作:

听来的故事

1、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1)我们从小都听过许多故事,你听到什么有意思的故事呢?

(2)点名交流。

2、听故事,了解写故事的一般要求。

(1)听故事,听的时候要求听仔细,便听边想:

故事讲的是谁?

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

最好结果有怎样?

(2)学生口述自己干兴趣的地方。

3、指导写作,描写情境

提问:

怎样把故事写好?

(1)按顺序:

我先写···再写···最后写···

(2)按体裁:

可以叙述故事,可以描写重点画面

4、选定写作材料

(1)讨论干兴趣的故事

(2)选定自己要写的材料

5、舞文弄墨

(1)根据口述开始写作。

(2)写完后,自己读一读看看是否吧故事写清楚,语句是否通顺。

6、墨汁飘雪

(1)学生交流自己的文章。

(2)你觉得那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

(3)你对他的文章有没有修改意见呢?

(4)给学生习作予以表扬。

7、教师小结

常言道:

“好文不厌千百遍改”。

好文章要通过一遍一遍的推敲才能问世,相信你们的文章通过同桌,好友,家长,老师和你们的自己的修改,也一定会成为一篇佳作,墨汁的香味也一定会飘得更香,飘得更远。

 

第四单元测试

2课时(54)(55)

 

单元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